土鳖解读:心灵之翼的班型设计与教学原理
鳖曰
忘记了哪个专家说,超过一千字的文章在当今世界是没人看的。这句话显然夸张。
两种人会看,一是心态平和的人,二是心态虽不平和但想要细致了解某件事情全部的人。所以,土鳖撰写本文向想要了解心灵之翼的家长同学解读我们的班型设计和教学原理。
浮华中存一份质朴
心灵之翼班型设计非常简单,基础常识班和方法训练班。
土鳖,实在想不出华丽的吸引眼球的名字来替换他们,于是只好用这么朴实的班级名称,点出授课内容。
市场上有许多名字非常诱人的班型:“30小时提升20分冲刺班”、“30次课学完高中语文班”“考前冲刺押题班”、“目标高考130分冲刺班”、“提分保过班”之类,虽然现实世界中参加这类班级的同学多数结果并不如意,但是人们还是抱着万一管用的侥幸心理继续花费时间和金钱。
土鳖决意走朴实路线——主要是因为土鳖不擅忽悠。假大空的商业广告说出来自己都心虚,心虚了怎么教课?怎么告诉学生做人要质朴?如何和阅读题文本中美好的品格发生共鸣然后讲解给同学们?
土鳖决意保持授课的超然。
基础常识班的存在
长期以来,大家广泛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答题方法,缺少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没有为方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高考又不是可以靠套模板蒙混过关的年代(近年来的报道),故而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高一开始抓起,弥补过去产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漏洞。这个班型整体十次课,涵盖几乎所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基础答题常识,为后续的方法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每个基础不好的学生都需要且仅需要上一次。
方法训练班的存在
学过不代表学会,知道不代表做到。鉴于过去很多同学以为听过了记下来了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结果很多方法都无法落实到实践中,眼高手低。从了解到掌握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就是反复练习。在朝着正确方向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误差或问题,需要老师从旁指点予以修正。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正确率和答题速度不断提升,最终考场上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人生何尝不是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的挑战呢?相较于考试,我们所培养的脚踏实地扎实苦练的习惯,对实现人生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方法训练班每学期训练重点车轮式滚动,不同的题型轮番训练,借助不同的真题和模拟题,和同学们一起深入把握命题规则和答题思路。
作文训练和阅读训练从思想上一脉相承,实际教学中结合在一起,根据难度梯度不同,借助同学们写出的作文进行讲解,阶段性提升。
提升时间根据个人积累、勤奋程度及个人天赋的情况,抵达目标分数或水平的时间不同。
老师可以保证学生的成绩吗?
曾有家长咨询:“方法训练班上完后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能达到高考水平吗?”土鳖只能说:“这得看孩子现在什么水平,准备如何努力。很多孩子语文落下的可真不是一点半点,土鳖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孩子一起提升,最终提升多少,确实难以言说。不过可以保证,孩子一定有所提高。”
保证考试成绩一定提升多少分,是很坑爹的保证。学生个人奋斗的那部分是难于保证的,平时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可控,何以保证成绩?有一种情况土鳖也敢保证,就是被激发了学习热情主动勤奋的学生的名次——而现实中这种孩子从来不要求老师保证什么。
渴望被保证的是那些实力很矬又不想努力的孩子——靠保证买心安,结果依然心酸。这类家长和同学如果能觉醒,一来可以节省部分时间金钱,二来能够切实帮助孩子提升。
土鳖可以保证,同学们来学习一定会有提升。学习热情被激发,未来就会很光明。鉴于每年试题难度不同,土鳖无法保证同学们的具体成绩,但土鳖可以确信,无论试题难易,名次上我们一定是周围同学中名列前茅的一位。
多长时间可以见效?
基础常识班的见效时间较快,几乎可以说立竿见影。因为懂方法和不懂方法差异很明显。但练不练习产生的差距也很明显。
方法训练班的初期,会有部分底子较好的同学进步神速。就好比体质本来就好的孩子来练习武术,初期进步神速,练到后来渐入高手层次,每进一步就难了许多。
部分底子薄弱的同学在方法训练班的初期进步缓慢,但一旦其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点到来,就会有突飞猛进的一天。之后同样进入高手缓慢渐进的阶段。
基础常识班立即见效;方法训练班视孩子底子不同见效时间不同。底子好的同学有一学期之后就霸占年级第一的;底子不好的同学有三四个学期之后突然爆发久占鳌头的。
班级的层次感如何体现?
基础常识班不设层次,内容均为语文入门级常识,和大家一起看某本通俗刊物不分男女老幼原理一样。
方法训练班按年级报名。主要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心态不同,成熟度不同。相同状态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氛围更好。土鳖在分析讲解某些内容的时候大家的理解力基本趋同,课堂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小。
如果个别学生阅历丰富,想体验一下高一报高二、高二报高三,也没问题。这样的孩子每年都遇到几个,主要是时间地点不合适自己就勇敢地报了更高年级的班次,上了之后发现还可以,有些就一直潜伏了下来。
语文学习的拖延症
多数学生、家长认为语文学习见效慢,更专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做到了临近高考最着急,想补来不及,不补又落下太多(最终优秀生之间的角逐是看语文成绩的,因为数理化英成绩都差不多)。本质上,这是拖延症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由于语文见效慢(相对而言),我们就选择见效快的先学。理性来说,越是见效慢的越应该先学习,而不是拖着。自欺欺人麻醉自我到最后高考门前被现实惊醒,惊呼早知道从高一好好学语文,这个心路历程和拖延症的心路历程非常雷同。
语文学得不好,在某种程度上,是败给了拖延症,败给了惰性,败给了短视。目光长远一点,从高一开始好好学语文,到了高三基本不用学,轻松保持高分——这份荣耀属于目光长远并扎实肯干的学生。
题海战术的威力
方法训练班几乎是题海战术的代名词。走进题海是为了走出题海。我们用大量真题和模拟题训练是为了迅速把握规律,从而举一反三。为了抵达理想的彼岸,我们须尽早扬帆。万一有何意外,尚有余暇补救。
感谢访问心灵之翼,了解更多。
蟑螂才尽
2013年6月20日
本贴收到10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