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吧 关注:278,388贴子:331,911
  • 1回复贴,共1

曾繁凯:阿胶产地东阿境域沿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时称“阿”或“阿邑”。
秦朝改阿邑为东阿,立东阿县,属东郡。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境内,其管辖境含阳谷县大部分。东以济水为界,与谷城县相分;东南及南部为须昌、寿良地,西南及西部为今莘县、聊城,北及东北为茌平、临邑县地。
汉承秦制。至北魏时,治所东迁,原治所渐为黄水淤废。其后因屡遭黄河泛滥之灾,县城治所屡有搬迁,但都在方圆百里之内。
南北朝时期,东阿、谷城两县曾出现合分、分合局面。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此后,谷城县不复存在,县城亦随之废弃。东阿境域扩大。东及东南遂与肥城、东平相连。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续山东考古录》载有“隋置阳谷县,约得汉东阿地十之六、七”及“阳谷县,后魏东阿地”的记述。《阳谷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城东五十里有阿井,此井旧属阿邑,今并属阳谷县。”北宋太平兴国后,因黄河冲积,北部邻边县卢县(今铜城西部)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至明代洪武年间,迁至谷城县,即今平阴县东阿镇,改谷城为东阿县——明初,县址迁至东阿镇(今属平阴)。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阴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阴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民国初期,境域与清同。1932年,东阿与阳谷邻界的部分村庄作了调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
1949年8月,东阿境域界定。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直至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建立了抗日县政府,1947年黄河西政治安定,县政府又迁铜城,即今东阿县城所在地。
建国后,以黄河为界,重新划定辖区,东阿镇属平阴县。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IP属地:山东1楼2013-03-25 09:28回复


    2楼2015-09-19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