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吧 关注:57贴子:5,222

知了建大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瑛吧里6年多了,我也要建个大楼了,嘿嘿!
今天或许是我人生的一个关键日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3-13 19:49回复
    上午好.


    2楼2013-03-14 10:26
    回复
      上周末的拜仁让球,本周的曼联让球均只赢一球,我还是防住了这个冷门。


      5楼2013-03-17 07:51
      回复
        终于8级了!


        6楼2013-03-17 07:52
        回复
          这个周末表现不错。要继续保持淡定的水准去对待足球。


          7楼2013-03-18 19:42
          回复
            昨天体检了,最讨厌验血,抽点血早就料到会影响气血的正常。晚上难入睡,早上起来还头疼了一下。


            8楼2013-03-19 09:16
            回复
              家乡的摇篮曲真温柔啊。。


              9楼2013-03-19 09:49
              回复
                大势至菩萨古筝曲非常意外的惊喜,很好听!


                10楼2013-03-19 09:53
                回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倡清静养神,淡泊宁静,平和少欲。


                  11楼2013-03-19 10:02
                  回复
                    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古代学者早就提出“仁者寿”的理论。孔子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古代医家也认为养德、养生没多少区别,《医先》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遵生八笺》也强调:“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因为人的健康与德操大有关联,《孙真人卫生歌》说得好:“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这是修身养性的至理。孙思邈还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指出养德的重要性。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自古以来音乐与“德”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wenxue/29706.html


                    12楼2013-03-19 10:03
                    回复
                      古人认为,琴具有天地之元音,内蕴中和之德性,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颐养正心而灭淫气。琴曲淡和微妙,音色深沉、浑厚、古朴、淡雅,唐人薛易简在《琴诀》中说古琴音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因此,无论弹琴或是听琴,都能培养人高尚情操,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增进道德,使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史记·乐书》云:“音正而行正”,通过琴乐感通精神,影响行为,端正人心,从而达到养德养生之目的,的确有一定道理。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wenxue/29706.html


                      13楼2013-03-19 10:04
                      回复
                        ,《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素问·举痛论》认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提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因此,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根本之法,强调修性安心,情绪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使意志和精神不为外物的荣辱所干扰,使得五脏安宁,形神合一,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wenxue/29706.html


                        14楼2013-03-19 10:05
                        回复
                          畅情舒郁,琴能养疾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调养的意思是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形成对治疗疾病有利的内、外环境,保持最佳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调养疾病是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不赘言。 琴者,情也。琴能养疾首先表现在琴能调畅人的情志,抒发情感,令人消愁解闷,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对情志性疾病的调养十分有益。并且琴中五音对应人身五脏,“宫”与“脾”相通,助脾健运;“商”与“肺”相通,舒达气机;“角”与“肝”相通,解郁制怒;“徵”与“心”相通,通调血脉;“羽”与“肾”相通,养神宁志。宋欧阳修在《送杨置序》中记载了他曾郁郁不得志,幽忧不平, 患上情绪病,后来通过琴声疗疾而痊愈,并把此法介绍给朋友杨置。其中谈到:“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wenxue/29706.html


                          15楼2013-03-19 10:07
                          回复
                            呵呵,到!


                            17楼2013-03-20 10:26
                            回复
                              真棒,一举橙名啦!


                              18楼2013-03-21 0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