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904
  • 8回复贴,共1

【满遗文】我看到了满遗的精神错乱与内心自卑---汉人请再听我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个卖菜的


IP属地:福建1楼2013-03-08 04:43回复
    汉族人,请再听我说
    Eric
    首发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抄发 凯迪社区 心灵驿站
    In 1936, the British Empire still extended over vast areas of the globe.It was a time when young men finished their education by serving as administrators in distant lands.They sought to change the countries they ruled… but more often the countries changed them.—— Proem of the Sleeping Dictionary
    这是电影“the Sleeping Dictionary”的一段开场白。
    大英帝国和她的子民在1936年的遭遇,我想总是多少和大清帝国成立之初的情境有几分相象。
    自拙文“汉族人,听我对你说”发布以来,遭遇反驳者无数。对于所见的任何反对意见,我都在虚心阅读之余进行了认真思考。但是我却非常遗憾地没有在其中发现能够正面对推翻我的主要观点构成哪怕一点危险的意见,而仅仅停留在情绪化阶段的评论却占了绝大多数。我对它们的具体数量并不关心,因为它们在质量上的相似性,出现一条和出现一万条都没有什么区别,而这对我对自己观点的完善没有任何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观察角度使我对于汉族文化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而且得到如此之多读者的反感也是让我很吃惊的,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想我有必要对我的想法做一些更清楚的说明,另外破除汉族传统文化迷信的工作也应该坚持不懈。
    首先,我必须强调,我不认为那篇文章应该对任何一个对于自己文化有自省能力的人形成任何过度的刺激。尤其是其中对于汉族人的特质的分析,字字精准,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可以成立的反对意见甚至是一点争议。我相信那些文字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真实和客观的基础上,而通常来说,真实和客观不会让理智的人发疯,却能让疯子冷静些。这是我曾经期待的效果。但是我却失望和惊讶地看到这种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反而有不少超出预计比例的汉族人表现出了不平静的情绪。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汉族文化的错误,还是真实和客观的错误。或许汉族文化和真实客观四字并不兼容?这是我以前因为文化差异没有清醒认识到的。
    所以对于很多人因此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感情伤害,我心怀歉意。
    不过这却并不能成为我改变自己观点的理由。而且基于一些反对意见,我又对汉族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也是同样需要思考和回答的。
    对于汉族文化在历史上对游牧民族文化的所谓“同化”,因为汉族文化表面上的同化性是否可以认为汉族文化对于汉族之外的其他文化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什么条件下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影响和同化力才能体现?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文化可以被汉族同化?如果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汉族总是要标榜和自认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文化是有优劣之分的,汉族文化又如何能够证明自身不是低劣的?
    对于这些问题,对于自认为汉族文化值得振兴的汉族人,也是不能不回答的。对于有足够自省能力的汉族人,这些问题也应该是同样有吸引力的。
    文化之间确实可以相互影响和融合,这是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的事。但是文化之间同化和融合的条件和过程是什么?如果说相对先进的文化可以因为先进而在强势地位改造相对落后的文化,这种先进又是如何体现的?我还是会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一些事实,希望这些事实可以使上面提出的问题有一个答案。
    文化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但是很多时候具体哪方比较强势,不取决于文化先进与否,而是完全取决于属于不同文化的人口数量。
    比如说,两种文化的对应人口一方有100人,一方只有3人,那结果通常可以说会非常确定3人的一方及其后代在文化上会处于弱势,最后被基本同化。而且从这两种文化中的任意一种中抽取3人,放入另一种文化的100人中,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比如说文章开头提到的电影,就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地区行政管理员在Sarawak地区(隶属于马来西亚),和一名土著姑娘相爱,最终被同化的故事。
    I


    IP属地:福建2楼2013-03-08 04:44
    回复
      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是20世纪大英帝国的文化都有可能被人口强势的土著文化同化,这说明在文化的相互作用中,人口的强势很多时候是起决定作用的。
      这是因为人类的本性是相通的,不同的文化都由某种人性衍生,人们虽然在各自民族中隶属于不同文化,但是互相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但是因为人性有善恶之分,人性有崇高的一面,也有不能避免的弱点,因此有些文化趋向于善,有些文化趋向于恶,有些趋向于崇高,有些趋向于卑劣,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后话。
      历史上,中国也多次出现过人口占绝对强势的民族对人口绝对弱势的民族的文化同化。比如说,汉族对满族的文化同化作用。虽然其实,这种所谓的同化叫做文化融合更准确。因为满族在人口绝对弱势的情况下还是对汉族文化起到了很多改良作用,而相比之下,这些作用是远远大于满族和汉族人口比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有人认为满族文化相对于汉族文化属于相对强势的文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大清帝国初期,满族人口300余万,汉族人口超过8千万,满汉人口比例大约3.75%,不到4%(一说满族人口40余万,汉族人口约1万万,则满汉比例为0.04%,即1000个汉人比4个满人,个人认为这个数据更合理)。即使是在这个数据下,也意味着不到4个满人就要生活在100个汉人中。而且大部分人的生活地点是在汉族人土生土长的农耕地区。在这种状态下,汉族人能够在文化上对满族产生很大影响,以至于最终的基本融合,应该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但是如果以这个事实作为宣扬汉族文化的强势,以及对于其他民族的强化力的理由,就实在是牵强了。如果汉人和满人的比例相反,那汉族人被同化也很正常。所以说,如果一定要说汉族文化是强势文化,倒不如说汉族文化拥有强势人口更准确,而不是文化本身的先进性甚至有些人吹嘘的优越性。而且除满族外,在历史上汉族也从来是以人口的绝对优势在汉族惯于生活的农耕地区对其他民族进行同化,而没有证据证明是因为文化本身的优越性。满族只是在人口绝对劣势下和和汉族进行过文化融合的众多民族之一。
      对于在拥有几十种民族文化的中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有人主张和宣扬汉族文化,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不能不弄清楚的。毕竟中国人在中国本身就有几十种文化可以选择,还有国际先进文化可以作为发展方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贸然选择一种没有证据证明其先进性的文化,而且是一种如“汉族人,听我对你说”一文证明的没有在历史上给中国带来多少荣耀但是却带来无数灾难并殃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否适合中国发展方向?是否在短期和长期时间内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某种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说就是非常草率和不负责任的。


      IP属地:福建3楼2013-03-08 04:44
      回复
        作为文化融合的证据,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在汉族文化中留下了太多明显的痕迹。作为普通话的基础的中国的北方方言中含有大量阿尔泰语系词汇,这些词汇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相象如果没有这些生动的词汇,今天的汉语将是一种多么贫乏无味的语言。大量的游牧民族食品流行中国乃至全世界。比如说最为流行的涮羊肉(火锅),在英文世界中至今被称为Mongolian Hot Pot.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游牧民族对于汉族除了在文化上的改良之外,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也一直在改良中国人的基因。多民族混血为中国人带来了高纬度人类的高大身材,健壮体格和高智商的基因。至今中国北方人在身高上远远高于南方人,就是托游牧民族优秀血统的福。与此同时,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族人的融合也同样改进了汉族人的基因。这造成了汉族人像世界其他优秀民族一样,有着多民族的复杂混血记录。这是一个民族在整体上素质优秀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文化)。
        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历史上的融合,今天的汉族可能在整体上很可能更趋向于流行身材矮小,宽鼻翼,小眼睛,单眼皮,厚嘴唇,四肢细短的外貌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审美上,通常是负面价值大于正面价值的。
        除此之外,游牧民族政权还为所有的中国民族开拓了广袤的生存空间。大清帝国为中国增加的领土,超过从明朝承袭下来的中国领土的四倍。清朝是一个拥有一千三百余万方公里的庞大的超级强国,在世界历史上,面积仅小于蒙古帝国,但比蒙古帝国属下的元帝国,要大两倍。这是任何汉族人和他们的先祖的政权做梦也不敢想的。
        而反观汉族文化,无论在进取精神上,还是在管理能力上,还是在管理质量上,都不能达到游牧民族政权的高度。尤其是没有被汉族文化同化过之前的游牧民族政权。
        游牧民族文化中的进取性和开放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满族人,都很快能在万里之外的农耕地区接受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保守地坚持祖辈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文化中一种因地制宜的适应性,和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开放性。无论接受的事物是好是坏。而汉族人却很难在其他地区放弃祖辈的生活方式,古代汉族人的主动迁徙性通常非常之差,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是祖辈生活过的土地,后人就一定要坚持以同样方式生活,毫不接受任何生活方式的改变。即使在现代也一样。而且更加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汉族人在农耕地区之外,也要顽固地监守固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接受当地文化。比如说汉族人以农耕方式对于内蒙古草原的彻底破坏,以及对东北地区的过度耕种。因为草原并不适合农耕生产,汉族人一年大收,二年小收,三年抛荒的愚蠢的毁灭性耕作方式使草原变成了沙漠。今天内蒙和蒙古国的巨大生态差异说明了一切问题,纷纷越过国境线,逃往蒙古国的草原野生动物比汉族人自己更清楚汉族文化的破坏性。而这两个地区曾经拥有同样的生态环境,就在几十年前。
        所有的民族都是有充分智慧的。蒙古人的先祖之所以选择游牧作为生活方式,就是因为这片草原已经被腾格里规定只能适合放牧,也因此几千年来这片草原的原生态没有被传统牧业破坏丝毫。但是汉族人的愚昧和顽固却在几十年之内就破坏了腾格里的神圣法则。对于这样一个在文化中没有敬畏,可以无恶不做的民族,我丝毫不认为他们的传统文化还有任何保留价值。他们的文化带给中国的灾难已经够多了。
        对于其他文化的优秀部分的学习能力,汉族人的表现也是一向不容恭维。举个小例子,满族妇女不裹脚,但是汉族人即使在和满族人充分融合的情况下,也一直主动又把这个习惯坚持了3个多世纪。这种对其他民族文化优点的视而不见和愚蠢地固守传统,确实是汉族文化的巨大缺陷。与此同时,汉族人学习其他文化的糟粕的能力却超乎寻常。和中国同时期接触西方文明的日本,已经在几百年间完全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但是以汉族人为主导的中国,却因为汉族人对汉族文化的盲目自大,几百年过去了还没有学到多少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但是对很多其他文化的恶习却已经发扬光大得根深蒂固了。
        汉族人在其他地区的顽固,以及对其他文化的不尊重和排斥,也让其他民族的人们不能接受。很多时候,汉族人会自食其果,但是他们却不会吸取任何教训。比如东南亚普遍的排华,起因就是因为汉族人和被汉族文化同化的其他中国民族对自己文化的盲目自大,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排斥。其实文化落后并不是什么问题,虚心学习先进文化就是,如果总是自己拿落后的文化当宝贝,还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就自然会惹人厌恶了。
        就好像食人部落在文明社会不仅不接受文明的标准,反而还要号召别人一起学习食人一样。而这就是汉族文化在今日世界上的确实形象。
        其实在人口因素之外,真正的先进文化对于落后文化的影响力还是广泛存在的。


        IP属地:福建4楼2013-03-08 04:47
        回复
          我对它们的具体数量并不关心,因为它们在质量上的相似性,出现一条和出现一万条都没有什么区别,而这对我对自己观点的完善没有任何价值。
          ================================================
          也许他真把他自己当成了是位神,只可惜他不知道自己只是那神的木偶。这可以说,满人吹嘘他们最懂文化,可惜只是懂了文化的表明,远非文化的神髓。所以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一群玩文化的文盲而已。


          IP属地:福建6楼2013-03-08 04:51
          回复
            逻辑无比混乱与期奇葩
                 ------ 所谓的人类,是连短短十分钟也等不起。我们在这里一起战斗过,一起为自己的命运反抗过,消失的时候,就不会像前生一样,带着怨念愤然离世了。我们会再次相遇,因为即使忘记了一起生活过的伙伴们的长相,也不会忘记这深刻在灵魂里的羁绊。


            8楼2013-03-08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