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吧 关注:397,466贴子:43,416,729

在网上乱翻,于是我就翻到了这本书 品花宝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想到古人也有写同性恋的啊!在清代还是本禁书啊
自唐以来,时有写文人与妓家故事之作,但多为短篇,“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品花宝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狭邪小说,也是唯一一部写戏曲演员卑贱生活的长篇小说 。


1楼2013-02-18 21:19回复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2楼2013-02-18 21:20
    收起回复
      基本信息
      作者陈森(约1797~约1870),字少逸,江苏常州人。他科举不得意,道光中寓居北京,熟悉梨园旧事,遂以清代乾隆、嘉庆中优伶生活为题材,写出《品花宝鉴》前30回。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自广西返京,始成全书,共60回。作者将优伶中的佳人,狎客中的才子,二者之间写得情意缠绵。
      概述
      这本小说出版于十九世纪中叶(1849),小说描写彼时官绅名士与梨园童伶的浪漫关系,而以两对才子佳人——梅子玉和杜琴言、田春航与苏惠芳——为这样一种关系的表率。


      3楼2013-02-18 21:22
      回复
        碌碌浮生纵扁舟,忘却五湖风月,飘飘遗世命巾车,归来满哭琴书。


        IP属地:浙江4楼2013-02-18 21:22
        收起回复
          今天才看完OJZ觉得写的挺好的,,,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2-18 21:22
          收起回复
            故事背景
            品花宝鉴》以清代乾隆时期京师朝贵名公的狎优生活为背景,以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的同性恋爱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所谓“情之正者”与“情之淫者”两种人。以温情软语、风雅缠绵的情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王孙公子、城市游民玩弄相公(男优)的卑污丑恶行为,表现了对伶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人格的尊重。
            评价
            自唐以来,时有写文人与妓家故事之作,但多为短篇,“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品花宝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狭邪小说,也是唯一一部写戏曲演员卑贱生活的长篇小说 。品花宝鉴是中国古代的同志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一种完全的平等的思想来对待同志,足见当时男风之盛,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就是异性恋.完全忽略了性别的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地位还是不平等的。另:现发行的《品花宝鉴》均为“洁本”,最早的刻本是道光己酉(1848)年幻中幼了斋刊本,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以及英国伦敦图书馆有藏。后世又有道光复课本、咸丰、光绪刊本及多种石印本。


            6楼2013-02-18 21:22
            回复
              寓意
              品花宝鉴》是中国古代的同志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一种完全的平等的思想来对待同志,足见当时男风之盛, 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就是异性恋,完全忽略了性别的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地位还是不平等的,小唱和那些大老爷还是一种主仆的关系,当然有几个人例外,如度香等。但是他们又是把小唱当做女子的一种补充,认为小唱有女子之色却不会乱性,其实也就是一种虚伪。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清乾隆以来,达官名士、王孙公子招伶人陪酒助乐之风甚盛,旦角被呼为相公,又称作“花”。虽为男子,却被视为妓女般的玩物。《品花宝鉴》即以这种生活为背景。作者声称“以游戏之笔摹写游戏之人。而游戏之中最难得者,几个用情守礼之君子,与几个洁身自好的优伶,真合着‘《国风》好色不淫’一句”(第一回)。作者以优伶为佳人,狎客为才子,将二者之间写得情意缠绵。鲁迅说:“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惟所记则为伶人。”此书实开近代狭邪小说之先河。


              8楼2013-02-18 21:23
              回复
                相关信息
                品花宝鉴》又名《怡情佚史》、《群花宝鉴》,清末长篇白话小说,六十回。此书以梅子玉和杜琴言神交情恋为主线,兼写一些达官名士与梨园八大名旦友好往来的光明行为,同时穿插描写了一些富商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玩弄、奸污优伶的丑恶行径,企图通过对“情之正者”与“情之淫者”的对比描写,来划分情之邪正,寓劝惩之意。“离经畔道”及淫秽的描写,是此书被禁毁的主要原因。今藏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9楼2013-02-18 21:23
                回复
                  故事简介
                  陈森的《品花宝鉴》,围绕京都狎优风气,以酣恣的笔墨描写出嘉、道之际京华紫陌红尘中的众生相。从富贵豪门、筝琶曲苑到茶楼酒肆、下等妓寮,无不收摄笔下,不啻一幅带有浓郁京华气韵的都市风情长卷。小说以较多篇幅记述了一代伶人血泪斑斑的人生遭际。清代严禁官吏挟娼,达官名土为避禁令,每招优伶侑觞宴乐,呼曰“相公”,流品一如妓女。就创作意图而言,作者以为伶人自有邪正,狎客亦有雅俗,因此妍媸杂陈,以寓劝惩。小说以梅子玉与杜琴言的情缘为主干,写了10个“用情守礼之君子”和10个“洁身自好的优伶”,赞美他们柏拉图式的爱。此书的出色之处在于勾勒出一幅“魑魅喜人过”的浮华世相。那些市井之辈,诸如财大气粗的花花太岁,鄙吝猥琐的钱虏,摇唇鼓舌的篾片,横眉立目的痞棍,无不穷形极相。此等笔墨,无疑下开谴责小说一派。所以邱炜艾啧啧称奇:“见其满纸丑态,龌龊无聊,却难为他彩笔才人,写市儿俗事也。”(《菽园赘谈》)[1]


                  10楼2013-02-18 21:24
                  回复
                    这个我们思修老师提到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2-18 21:24
                    收起回复
                      故事大纲
                      《品花宝鉴》这本小说主要人物数十人;以体制论,是晚清颇具规模的长篇。两对主角中,梅子“玉”与杜琴“言”谐“寓 馆藏版《品花宝鉴》言”二字,当是出自陈森的理想虚构,而田春航与苏惠芳则是影射后来做到两湖总督的毕沅,及其终身知己李桂官。这两对佳偶有情有义,正是陈森所谓的“知情守礼”、“洁身自爱”。杜与苏虽出身娼优,但一旦爱将起来,可真是三贞九烈。事实上他们与二位恩客的关系,基本上是柏拉图式的。“好色不淫”是爱到最高点的表现。小说中,他们历尽艰辛,矢志不移,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是等到爱人们先娶了老婆之后。 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中的三个方向。在人物造形上,它根植于理想化的才子与娼优的爱情故事(如《李娃传》);在修辞及叙述方面,它延续了自李商隐、杜牧、《西厢记》、《牡丹亭》以至《红楼梦》的感伤艳情传统;而在情节铺陈上,不啻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最佳谑仿。在陈森手里,这三个方向表面相互借镜,骨子里却产生剧烈位移。他笔下才子佳人都是逢场作戏的戏子嫖客,而更可注意的是,他们一幕幕假凤虚凰的好戏,来自于同性恋攫取和抄袭异性恋的资源。这使传统****面临重新盘整的必要。中国古典文学从来不缺余桃断袖的描写,及至晚明,风气尤盛。李渔、冯梦龙等名家都有或滥情、或嘲讽的作品。但像陈森那样正经八百地借用异性恋情色修辞来构制长篇者,未曾得见。小说讲的既是晚清优伶兼营副业的现象,戏子恩客把台上的戏演到台下,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梅子玉初见杜琴言时,就直呼他比《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还要美上三分。杜琴言比女人还女人,他的一笑一颦连林黛玉也相形见绌。就连小说最后梅子玉明媒正娶的夫人见了杜,亦惊为天人。《品花宝鉴》虽然标榜同性恋,但这爱也爱的太窝囊了。基本上全书的戏剧情境已暗示同性爱情似真似幻的前提。男伶们下了装以真面目周旋客人间,但客人依然以戏里的形像来投射他们的身份。杜琴言、苏惠芳除了不男不女外,又有不真不假的问题。陈森(及同道人)企图以“合法”掩饰“非法”,刻意淡化问题。《品花宝鉴》讲的仍是男性情欲至上,但这情欲的本质却不能用简单的男女或男男女女的关系来定义。沙文主义者企图管制欲望,却暴露了欲望竟然暗藏着么多的变数,随时有被瓦解置换的可能。这可是男性权威禁止男性嫖妓的律令下,始料未及的后果了。[2]


                      12楼2013-02-18 21:24
                      回复
                        一宇褒讥寓劝惩,贤愚从古不相能。 情如骚雅文如史,怪底传钞纸价增。 骂尽人间谗谄辈,浑如禹鼎铸神奸。 怪他一只空灵笔,又写妖魔又写仙。 闺阁风流迥出群,美人名士斗诗文。


                        13楼2013-02-18 21:25
                        回复
                          我记得有本叫《弁而钗》的。。。
                          。。。让我觉得现代人的想象力也不过如此,古人早都写到了。读者的批注和读后感也非常强大。。。大学里有台湾出的一套明清刻本小说集,有这个。原本复印版的,所以连以前人写的批注也有。。。批注看得我笑死了。。。


                          14楼2013-02-18 21:25
                          收起回复
                            龙阳逸史
                            宜春香质
                            弁而钗
                            据说这三本都是关于同性恋的= =


                            15楼2013-02-18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