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砸了,在我离开了科利华之后,我的期末考试终于还是考砸了。
我的心情可以用现在的天气来形容。
窗外下着雨。我可以清楚地听见雨滴噼里啪啦地落在遮雨棚上。感冒了,但我还是执拗地打开了窗户。我想听听这雨,我想尽情地吸嗅这样混杂着泥土味的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
各种各样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有关南京天气的言论,例如谈及xx城市,会说“哦,四季分明的普通城市”,谈及xx城市,会说“哦,四季如春的文艺城市”,谈及南京会说“哦,那个四季更替快到G字头的高铁也追不上的2 13 城市。
调侃。
但是南京的天气终归还是诡异地摸到了10摄氏度的等温线。一个月前我还穿着2件毛衣裹着2件棉袄瑟瑟发抖时,昨天出门却仅用了一件毛衣和一件外套就足以打发。这样的日子让我想到了那些春暖花开的科利华时光。
昨天去书城,走在玄武湖公园的对面,或许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加快,抑或仅仅是一种错觉,我居然闻到了久违的安适的味道。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用语言描述的气味。同行的同学说,这分明就是玄武湖的水散发出的。我不知道真假,将信将疑。我还是好奇于这种莫名的熟悉感来自于何方。
回家,依旧习惯于回到科利华门口的公交车站。不经意地抬头,第一眼望去还是那个最靠近街边五楼的教室,那个我生活了三年的教室。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昨天。而默默诉说着物是人非的也只剩下教室上方加盖的礼堂和马路对面拔地而起的高楼。有意识地走近校园,隔着校门向内窥望。夜色笼罩下的校园内,只能依稀辨认出两幢教学楼的轮廓。倏忽间想起来前几日在人人、空间上看到的那张老楼周围布满了围墙,后山也要拆除的照片。围墙之前,是一块写着校园施工请勿靠近的小黑板。我不知道写这块黑板的老师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态在写。或许老师们眼里的学校不过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走了一届学生还会有另一界。但是我们心里的科利华永远定格在我们最后一次以一名科利华人的目光回望校园时的场景。我想起老楼墙上斑驳的油漆,我想起了老楼楼梯上踢踏作响的防滑条。我没有在老楼学习过一年,但我们的科利华缺少了老楼的身影也就是不完整的了。看着漆黑夜色下的老楼,我仿佛听见了一个老者深沉的叹息,我仿佛看到了老楼轰然倒下的那一瞬间尘烟四起,放出的巨大鸣响。心理绞痛。
转身回车站。在站在中央路的人行横道上时,我突然意识到那”来自玄武湖水“的淡淡香气,是我在科利华度过的初中三年中,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温暖的夕阳下;在一个又一个下着细雨湿润的空气中;在一个又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夜里,望向紫峰大厦那根大针筒,看着身边的同学们时所嗅到的那份青春活力。看了一眼车牌,我依然庆幸我能记得117的车牌在另一面站牌上。然而这块站牌上却贴着一条通知,大致是15和38路在公交线网合并修改的过程中第一批倒下。我想起他们挤着上15,38的身影,我想起15,38是最好等的公交线……
回家的车,不变;习惯的座位,不变;拿包的姿势,不变;变的,是身边那样的欢笑;是在汇林绿洲的XXX调皮的样子;是从我之前下车到在我之后下车陪伴了三年的她。窗外的风景变了,心态,变了。
我拿出手机,从期末考试输到在车上的怀旧,洋洋洒洒写了3条短信。抬头,看向车窗外。
我忽然间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像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地倒下,砸在我的心上,使我的心愈发沉重;扼住我的咽喉,觉得呼吸困难。啪,啪,啪,啪,啪……我能听见一块接一块落地地声音。
只是我没有意识到,最后一块倒下的骨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当我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手机上时,那个在初中我倒背如流的号码如今却无法再完整地输一遍。
喉咙一紧,目光又一次失去了焦点,手机上是一条未发出也永远不会发出的信息,而终于把头埋在了包里,默默流泪。
呵,恍若一场梦。
而这一梦,便是三四年。
我的心情可以用现在的天气来形容。
窗外下着雨。我可以清楚地听见雨滴噼里啪啦地落在遮雨棚上。感冒了,但我还是执拗地打开了窗户。我想听听这雨,我想尽情地吸嗅这样混杂着泥土味的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
各种各样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有关南京天气的言论,例如谈及xx城市,会说“哦,四季分明的普通城市”,谈及xx城市,会说“哦,四季如春的文艺城市”,谈及南京会说“哦,那个四季更替快到G字头的高铁也追不上的2 13 城市。
调侃。
但是南京的天气终归还是诡异地摸到了10摄氏度的等温线。一个月前我还穿着2件毛衣裹着2件棉袄瑟瑟发抖时,昨天出门却仅用了一件毛衣和一件外套就足以打发。这样的日子让我想到了那些春暖花开的科利华时光。
昨天去书城,走在玄武湖公园的对面,或许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加快,抑或仅仅是一种错觉,我居然闻到了久违的安适的味道。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用语言描述的气味。同行的同学说,这分明就是玄武湖的水散发出的。我不知道真假,将信将疑。我还是好奇于这种莫名的熟悉感来自于何方。
回家,依旧习惯于回到科利华门口的公交车站。不经意地抬头,第一眼望去还是那个最靠近街边五楼的教室,那个我生活了三年的教室。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昨天。而默默诉说着物是人非的也只剩下教室上方加盖的礼堂和马路对面拔地而起的高楼。有意识地走近校园,隔着校门向内窥望。夜色笼罩下的校园内,只能依稀辨认出两幢教学楼的轮廓。倏忽间想起来前几日在人人、空间上看到的那张老楼周围布满了围墙,后山也要拆除的照片。围墙之前,是一块写着校园施工请勿靠近的小黑板。我不知道写这块黑板的老师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态在写。或许老师们眼里的学校不过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走了一届学生还会有另一界。但是我们心里的科利华永远定格在我们最后一次以一名科利华人的目光回望校园时的场景。我想起老楼墙上斑驳的油漆,我想起了老楼楼梯上踢踏作响的防滑条。我没有在老楼学习过一年,但我们的科利华缺少了老楼的身影也就是不完整的了。看着漆黑夜色下的老楼,我仿佛听见了一个老者深沉的叹息,我仿佛看到了老楼轰然倒下的那一瞬间尘烟四起,放出的巨大鸣响。心理绞痛。
转身回车站。在站在中央路的人行横道上时,我突然意识到那”来自玄武湖水“的淡淡香气,是我在科利华度过的初中三年中,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温暖的夕阳下;在一个又一个下着细雨湿润的空气中;在一个又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夜里,望向紫峰大厦那根大针筒,看着身边的同学们时所嗅到的那份青春活力。看了一眼车牌,我依然庆幸我能记得117的车牌在另一面站牌上。然而这块站牌上却贴着一条通知,大致是15和38路在公交线网合并修改的过程中第一批倒下。我想起他们挤着上15,38的身影,我想起15,38是最好等的公交线……
回家的车,不变;习惯的座位,不变;拿包的姿势,不变;变的,是身边那样的欢笑;是在汇林绿洲的XXX调皮的样子;是从我之前下车到在我之后下车陪伴了三年的她。窗外的风景变了,心态,变了。
我拿出手机,从期末考试输到在车上的怀旧,洋洋洒洒写了3条短信。抬头,看向车窗外。
我忽然间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像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地倒下,砸在我的心上,使我的心愈发沉重;扼住我的咽喉,觉得呼吸困难。啪,啪,啪,啪,啪……我能听见一块接一块落地地声音。
只是我没有意识到,最后一块倒下的骨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当我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手机上时,那个在初中我倒背如流的号码如今却无法再完整地输一遍。
喉咙一紧,目光又一次失去了焦点,手机上是一条未发出也永远不会发出的信息,而终于把头埋在了包里,默默流泪。
呵,恍若一场梦。
而这一梦,便是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