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吧 关注:88,136贴子:599,222
  • 6回复贴,共1

宽恕不是当某人对你做出某事时,你所给出的东西,甚至也不是你给自己的东西,宽恕只不过是觉醒、超越每一个给你带来痛苦的念头。
每一个宽恕之念都是一种爱的表达,而每个不宽恕的念头都无异于谋杀。不爱人,就等于害人,不爱人必是一种攻击。世上最神圣之处,即远古的仇恨化为当前的爱。
宽恕就是认清了你以为弟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其实不曾发生过,它并非原谅他人的罪过而把罪过当真,它是看出罪过根本就不存在,而你所有的罪过,就只能在这种眼光下被宽恕了。以宽恕来取代恐惧,这是幸福美梦的唯一生活准则。这儿并不是家,仍可能开心度过,在回家的路上,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记得宽恕,享受生活乐趣,把它当做送给上主的礼物。享受这一切时,不在有罪恶感。一切都不是真的,何苦愧疚,何苦难过?无咎的心灵是不可能受苦的。当你宽恕时,真正释放的是你自己。当机立断的选择宽恕。


1楼2012-11-10 12:41回复
    为这场梦负起责任。负百分百的责任意味着接纳所有的事物,所有走进你生命中的人,以及他们的问题。他们就在你的生命之中,他们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生命负百分百的责任,那么你也要全然负责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自己做的,既然整出戏都是你编造出来的,那你还能怪谁。他人怎么样对你不是他们选择的,在你的经验范围里,你是上帝,你选择别人如何对你,怎么想他,并不会影响他,只会影响你。
    若有人作风令你不悦,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上了发条的玩偶,无论如何,都无法激怒你。你待人的态度是个很好的指标,显示出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敌意反应内心冲突,善意,反应内心平和。不仅如此,你在他人身上看到什么,就会在自己身上更加巩固。
    因为害怕自己的念头,才会把那念头转嫁于玩偶身上。
    每当有人刺到痛处的时候,忆起它的真正目的:它要我看出我是怎么认定自己的,又转而投射到对方身上,并看出自己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交易。
    当眼前之事变的棘手难解,当航空公司取消你的班机,当有人粗暴无礼,当你无法准时赴约而心急如焚,当你觉得耐心尽失,不愿宽恕而你又想找个测谎机以分辨真伪时,记得J兄说:“你既然是上主创造的,必然是永远不变才是,按此定义,无常之境必然虚假不实,它包括了情绪起伏,身心状态的改变,以及一切知觉反应的改变。真理无所不包的特质,使真理与虚妄泾渭分明,互不相遇。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这情绪正告诉你已经作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然后,你该知道本来无须如此。在每个机缘中,你都把上主所创造的某个兄弟想错了,只看到你的小我在那昏暗的镜子所创造出的形象。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有哪些想法是上主从来不会想到的,又有哪些想法是上主愿你想而你从未想过的事。
    当你感到自己想要之物被剥削了,无法拥有它,便会意志消沉,只要记住:只有你的决定才可能剥削你,那么为何不换个决定?
    当你焦虑时,应明白它是出自小我的任性放纵,你可以像效忠小我时一样地警觉于它的独裁统治。
    当罪恶感升起时,记住是小我触犯了上主的法律,可是你没有,把小我的罪过交给圣灵处理吧,这就是救赎的宗旨。
    你只需对小我昏暗的镜子说:“我不愿往那看,因为我知道那个形象不是真的。”

    


    2楼2012-11-10 12:42
    回复
      心灵充满了过去的经验,所看见的只是投射于外的念头,才会产生谬误的时间观。你的心灵无法把握现在,而那才是唯一存在的时间。因此,你无法了解时间,事实上,你什么都不了解。
      一个人对过去所能持有的真实念头,即是它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只要想到过去,就等于想起幻觉,很少人明白,回想过去与预测未来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心灵若有这种想法,实际上等于一片空白,因为它并非在想任何事情。
      当你追求安宁的感觉时,如果有任何想法阻碍了安宁的感觉流动, 你就可以确定,正处于批判的状态中,正在把一个过去体验带回来。
      你的行动不是出于记忆,就是出于灵感 。记忆是思考的过程,灵感则代表许可。

      


      3楼2012-11-10 12:43
      回复
        要放下的不是身体,思想,情绪,而是你对它们的执着。你不是它们,它们是无常的,你是永恒的。

        思想是借着给予而得以滋长的,相信它的越多,他的声势越大,一切事物都只是一个观念。你用你的思想雕塑你自己,以及你的生活。
        无限的耐心唤起无限的爱。
        任何惩罚的概念都不外是有意归咎别人的心理所投射出来的。没有投射,愤怒便无从升起。
        你的救恩就是靠你去教那些与小我信念截然相反的事。如此,你方能学到那足以释放你的真理。当别人因你而接受真理时,你便保全了自由。 唯一得到平安的方式,便是传播平安。就在传播之际,自己便学到了。你与人分享的观念,必然在你内,它透过你传播的信念,由你心中慢慢苏醒过来。你在学习自己所教的一切。只教给人爱,由此学习。爱本来就是你,你就是爱。

        若要拥有,普施众生。若要平安,在教导平安中学习。
        你的想法就是当你越来越接近真理时会消失的海市蜃楼,你的一切冲突,一切恐惧,一切痛苦,只不过是你思考的结果,因此,这些冲突,恐惧,痛苦,不幸,什么都不是,只是你营造出来的意象。或者说是海市蜃楼,幻觉。
        


        4楼2012-11-10 12:44
        回复
          即使当一个小孩哭泣的时候,他并未将之诠释为“坏”,他只是单纯的哭,只是单纯的和他的体验在一起。你的觉醒就是要将你带回这样的状态。
          上主天国内不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为真的,为此而欣喜吧。任何建立在分裂,特殊性,排斥和孤立基础上的欲望或信念,都不可能来自上主,更不可能以假乱真。
          这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有意义的。一个很重要的认知是,不赋予其价值并不意味着不该去爱。事实上,反的才是真的。你与另一存有的关系,除非你停止评估这关系的价值(或译除非你不再赋予这种关系以价值),否则,你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去爱这种关系。如果我们理解了爱即自由——一如我们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由就会简单明晰。假如你对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价值判断,那么你就把他变成了你之所是的一部分,你需要这个人。如此,你会自动地抗拒你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的可能。其实,你有否认你所爱之人的自由的欲望。你不可能真正地爱人,除非你承认这个人完全自由。上主深明此理,因此将我们创造成了自由
          去做任何带给你安宁的事情吧,从现在开始。观察你的念头,不要和它们斗争,不要打压它们,不要对它们感到失望,也不必为它们感到欣喜,只是让它们来,只看着它们。
          超越语言理解的上限。语言应成为不必要的东西,只有意识,觉醒和淡出的体验保留下来。那时你就解脱了。
          


          5楼2012-11-10 12:44
          回复
            宽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宽恕是见怪不怪,是看透不值得你去恨。
            有恨才有宽恕,一个人心中有恨才会生恨
            心中无恨之人自然也就没有恨,没有恨自然也就无可宽恕
            所以告诫人们放下怨恨、宽恕别人是无效的。
            因为是他的心不清净,谈什么放下?
            所以对于修道之人,不需要什么宽恕,因为根本就没有恨,何来宽恕?
            即使心中有很也不会在宽恕上面下工夫,那治标不治本。
            而是在清净无分别的心中去体会造化之意。
            恨的源头在于心的愚昧、贪、嗔、痴,除了医心,别无它法。


            6楼2012-11-10 15: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