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吧 关注:10,214贴子:35,018
  • 23回复贴,共1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30 21:36回复
    本来想写《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谈我的文学历程》然后突然发现仅一件小事就写了这么多字数(对工科生要求不要太高呀)看来在我不丰富的文学历程中先节选亮点部分是个不错的选择。!下楼上文


    IP属地:北京2楼2012-10-30 21:38
    回复
      诺奖终于有中国籍作家获得了,中国也太需要这个奖项了。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手段太需要被人认同了。这件事情不多谈。我想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很单纯,那就是莫言先生的作品。老实说我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一部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对莫言先生的了解甚微,只是每次去图书馆的时候看到当代作家一栏里莫言先生的作品还是很多的,这样才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我却和莫言先生近距离“接触”过。事情是这样的。莫言先生为北京人艺写了一部话剧叫《我们的荆轲》在2011年秋首演。我很荣幸的在第一排看了一次演出。表演谢幕后,我在剧场的大厅里居然遇到了莫言老师。。当时说实话我是很吃惊的。一件土黄色上衣,单肩背着一个普通用包。用司马迁的一句话:余睹莫言先生,循循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所谓鄙人就是平常人嘛。初次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像一个寻常的报社编辑,在人群中毫不显眼。我当时是管莫言先生要了签名,先生很爽快的答应了。(幸亏我妈带了笔和本)当时知道他或者说知道他模样的并不是多,从没人管他要签名这一点上就可看出。搁到现在怕是不能了吧。


      IP属地:北京3楼2012-10-30 21:39
      回复
        我在上大学后看了几乎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像茶馆,天下第一楼,鸟人,知己。外国和港澳的话剧也看过些许。从剧本到演员表演到舞台效果,《我们的荆轲》绝对属于上品。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来看第二次。从剧本上说。作者选的题材众所周知,但是角度和对历史的解读却大不相同。非常新颖。历史上荆轲可以说是最出名的刺客。为什么会是这样?有很多比荆轲年代早,手段高,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的刺客为什么名声不如荆轲。简单概括一下。作者认为:荆轲从小立志做一个最伟大的刺客,他寻访当代刺客,追溯古代去者,他认为如果我能在有十足把握刺秦成功的前提下,故意放走秦王,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名声大噪冠绝刺客了。是不是很奇特的角度呢?记得秦王有一句台词:“现在的人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爆笑全场。这部话剧以剧本构思取胜,莫言先生获奖的文学作品同样有这个因素。看过一个访谈莫言先生的节目,他说现在如果我们用西方的手法写现实主义小说,我们写的过巴尔扎克写的过托尔斯泰和马尔克斯么?尽管我们深受他们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还得从自己的土地上去寻找。


        IP属地:北京4楼2012-10-30 21:39
        回复
          这里不仅要感慨一下,中国古代文学是多么光辉灿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汉赋有司马相如扬雄之大家。魏晋风骨,之后李白杜甫人才辈出,到清朝有集文学之大成者曹雪芹。我在开头就说了当代文学太需要这个奖项了。因为不管是文学还是当代人都有一种不自信。一种怀疑。需要别人认可,需要证明自己。令人感到失望的是有些人过多的关注了莫言其他的社会身份和经历并未去阅读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所以我建议应该单纯的看待这件事,从我做起,我最近就把莫言先生的《生死疲劳》下载到我的电子书上了。正在看。有些不适应但是能接受。也希望大家能借此能感受一下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30 21:40
          回复
            @新宿舞姬 @我爱腐娘 @曼星香
            三位都是文学内行了,见笑了。关于剩下的部分我看什么时候有灵感一定会完成的。。。这篇文章我还是增增减减3天才敢面世的。。。


            IP属地:北京6楼2012-10-30 21:42
            收起回复
              @铭来国光 给你烧点纸吧
              


              IP属地:北京7楼2012-10-30 21:48
              收起回复
                我也很想就莫言获奖写一些什么,但每次都若有顾虑欲言又止的……
                以前第一次接触莫言是他评价三岛由纪夫的《假面自白》,我那时候很是不赞同,但后来看了莫言的书忽然觉得自己是井蛙蜀犬。
                《我们的荆轲》我没看过,我看过莫言的《蛙》和《丰(会和谐吗)乳肥(度受你敢和谐我你就去死)臀》,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文学来自于土地,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莫言的文字给我一种深刻的纯粹的道德感,他在某种程度上予我和池莉有些相同的感受,他虽然没有池莉那种女性的悲悯,但字里行间深嵌的良心总会给人以单一的动容。
                最后吐槽一句,你竟然有莫言老爷子的签名
                


                8楼2012-10-30 22:31
                收起回复
                  深刻地感受到了积淀的不同。池莉什么的完全没听过。关于莫言,在他得奖之前,我也只从大江健三郎相关的资料中看到过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10-31 20:27
                  回复
                    同样对他的了解很少,只有在写影评的时候会提到“本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这样


                    10楼2012-11-01 09:35
                    回复
                      签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2-11-03 10:35
                      回复

                        我们书店里没有莫言的作品...
                        我以前倒听说过戏剧《红高粱》,原来是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
                        也许,我们对中国当代作家了解甚少,
                        但我却也不想去多了解,
                        因为,
                        中国当代的作家,感觉总带有太多的(~~~?)
                        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中国文学的根。
                        ……
                        等以后到其它地方再找找莫言写的书看看,
                        正如我所希望的。


                        IP属地:浙江14楼2012-11-18 13:10
                        回复
                          语种的差异妨碍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汉语的丰富程度和高可塑性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翻译难度太大 中国的古代文学在国外知之者甚少 现代文学经过翻译难免会失掉很多韵味 西方人看莫言和我们的理解估计是不同的 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文学 只是“太缺少在路边鼓掌的人”从川吧的冷清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的读者鉴赏能力低下 市场向低俗化发展 并形成了文化产业的虚假繁荣 看似对中国文学的兴盛有促进作用实质上是饮鸩止渴 对于这种现状 我只觉得悲哀 又无能为力......


                          IP属地:江苏16楼2013-02-05 15:02
                          回复


                            IP属地:江苏17楼2013-02-21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