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12,471贴子:26,932,111
  • 14回复贴,共1

来这么久了,也来发一个,军事趣闻。转自环球军事“信不信由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19 21:17回复
    50年前的假消息
    1944年5月26日,盟军千辛万苦在意大利安奇奥滩头打开局面,突入6号公路开始向罗马进军。午时,美军的3步兵师15团2营推进至卡利镇外围,5架美制p40战斗机低空掠过。这种场景美国大兵见得多了,但这几架飞机有点古怪,见到地面上有大队人马,兜了个圈子又回来了,紧接着就猛烈扫射起来。转瞬间,血肉横飞,尸首遍地,120名美军士兵非死即伤,有些死者因弹药殉爆连块骨头都没留下。美军的推进也因此事停滞了50小时,一周后美军《星条旗报》刊文,见安齐奥美军部队遭到的德国人驾驶的美制飞机的猛烈轰炸!直至50年后,这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才被揭露是假消息,事实上,是第12航空队的美国飞行员自摆乌龙。
    


    IP属地:北京2楼2012-10-19 21:17
    回复
      死也不说的军事发明
      对数的发明者——英国数学家纳皮尔一生信奉和平主义,但在他生活的年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威胁到英国的存亡,纳皮尔受命参与研究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正是这些先进战舰以弱胜强,打垮了西班牙,此后,纳皮尔谢绝一切“军用研究”项目。1617年,此公逝世以后,世人发现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了许多设计精巧的军械构思,其中有一则讲原子力蕴藏着巨大威力,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构想可以摧毁10平方千米内所有活物,有些现代专家认为,这堪称是核武器的原型。但纳皮尔生前从未对此详加说明,临终之前,密友再三恳请他为国家多留几件武器,纳皮尔答,毁灭人类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就不用再说他的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2-10-19 21:17
      回复
        离奇遭遇
        1863年5月的一个深夜,美国南部邦联军杰出的”石壁“将军杰克逊在钱斯勒斯维尔策马快跑,当地道路曲折,灌木众多,临近的邦联军暗哨难分敌我,开枪误击中自家主将,杰克逊一周后死去,整整一年后,还是同一天,同一条道路,南军将领朗斯特里德率部追击敌军,一颗子弹突然击中朗的颈部,又是南军自己人打的。所幸的是,朗斯特里德重伤未死。
        


        IP属地:北京4楼2012-10-19 21:17
        回复
          骑士之风
          1743年6月24日,德订根之战,英军坎伯兰公爵重伤落马,但他拒绝医生救治,而是要求先救他刚刚俘虏的对手弗涅龙子爵。据说坎伯兰喃喃自语:“他伤重,理应先救”。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19 21:17
          回复
            铁管的秘密
            18世纪中叶,法军军械尚处于手工作坊制造阶段,火炮经常炸膛。因此,法军炮手害怕自己大炮甚过敌人,法国人打听有个英国制铁商约翰威尔金斯掌握了一种特殊的制炮工艺,而且此人既缺钱有缺爱国心,那个时代英法关系就没好过。向对方出口军品是被明令禁止的。但威尔斯金有办法,他在税单上填写“铁管”海关没在意就放行了,但凡哪个动脑筋的官员想一想,就会想到法国自己能产铁管,犯不着从英国进口,威尔斯金偷卖了先进的制炮技术,不仅解决了法军的炸炮危机,而且是法军炮兵一跃成为欧洲军队首强,要不然,后来的拿破仑即使在擅长用炮也没好装备使。至于威尔斯金本人确实成为了一位富翁。
            


            IP属地:北京6楼2012-10-19 21:18
            回复
              “麦田守望者”的军旅生涯
              塞林格童年是个“问题儿童”,青年时代是个"问题青年",所以家人送他上军校。1936年,塞林格毕业于号称“小西点”的福吉谷军校,说起来还是名将施瓦兹哥普夫的学长。二战时,应为文化程度高,塞林格当上情报兵。诺曼底登陆,差点被机枪打死。此后,他经历了西线最惨烈的霍根森林之战,解放过惨绝人寰的纳粹集中营,审讯过死硬顽固的德军战俘。1945年塞林格军士退役后,以垮掉了的士兵为原型,开始小说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总所周知的一本书是“麦田里的守望着”。
              


              IP属地:北京7楼2012-10-19 21:18
              回复
                “塔塔里亚”的特殊贡献
                16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教授尼古拉丰塔纳搞数学研究一流,就是说话不利索。人送外号“塔塔里亚”,意思是“口吃者”,。1536年的一天,“塔塔里亚”在城墙上闲逛。那个时候的威尼斯不是旅游胜地,而是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的前线。所以,城墙上总是有人在试射火炮,有认识“塔塔里亚”的炮手偶然问,为什么他们的炮总打不准,即使是按当时最厉害的法国数学家推算的射算表也打不准,这引起他的兴趣。经过研究,他大胆提出,埃利斯多德这位科学家老祖贻害无穷,根据他的学说,炮弹自身冲力一过就会直接坠地,而事实上,炮弹打出去是一个抛物线。于是“塔塔里亚”留名军史。成了弹道学之父。
                


                IP属地:北京8楼2012-10-19 21:18
                回复
                  是盟友就要牺牲你
                  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之下的太平洋登陆战与欧洲战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前者对盟军根本就看不上。早年曾收留过麦帅的澳大利亚军队始终被排斥在战事之外。战争后期,美军主力向菲律宾集结,而其他几处战场,文莱湾、巴利卡坦、布拉甘维尔、塔拉坎等等围困战的任务就落到澳大利亚军队肩上。巴利卡坦战役,澳军阵亡229人,为的是夺取岛上机场,但这处机场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修复。文莱湾战役,阵亡114名澳军,为的是夺取一个港口,但这个港口压根没派大用。巴利卡坦之役,澳军第9师损失225人,但困守此地的日军其实对战局已无影响。难怪澳军戏语,这些战斗唯一目的是杀掉日本人,埋掉自己人。
                  


                  IP属地:北京9楼2012-10-19 21:18
                  回复
                    苏联红军的奖励
                    即使是红军也不能只用精神奖励,1943男斯大林命令建立物质奖励制度,狙击手部队,没打死一个敌人,射手奖500卢布,助手奖200,反坦克部队,击毁一辆坦克,炮手奖500,副炮手奖200;坦克兵,击毁一辆,车长驾驶员各奖励500,其他成员200。诸如此类。各个部队大同小异,在战地修复装备也有奖,一辆重型坦克500,参加修复的都有份。那个时候,红军普通战士每年的津贴只有600卢布。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0-19 21:18
                    回复
                      军舰装“小岛”
                      1942年2月,瓜哇海海战,日军彻底打残美澳荷兰海军联合部队。荷兰海军仅有4艘战舰从荷属东印度群岛逃出,此地距离澳大利亚1000海里,径直走倒是不远,有3艘战舰就是这么想的,但都没逃过日军追击。唯有一艘“阿布拉罕克里金森”号扫雷艇安全抵达澳大利亚。此中奥秘是这条船上的弟兄极具艺术家细胞,他们砍下整根的绿树,竖在艇上充树林,其他暴露部分漆成岩石状,要的就是当地普通小岛的风格,印度尼西亚号称岛国,大小岛屿17508个,多一个根本显不出来,日本情报再强,也不是每个岛都有照片的。所以,尽管日军军机战舰多次在近处出现,多没有难为这个郁郁葱葱的宁静小岛。“岛”船只在晚上开,每次就挪一段,走走停停8天,最终安全抵达澳大利亚,靠着这股精明劲。“克里金森”挨过了战争,现在还在荷兰当实物展出。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0-19 21:18
                      回复
                        形象更很重要
                        1942年日本攻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土著起初想保持中立。毕竟日本人、白种人对他们而言都是外族,国际形势变化与他们的原始生活也没甚关系,但最终土著决定帮助白人抗日,原因有两个,日本人太残暴是一,二是天皇的军队不管受伤的士兵。让受伤的“武士”自生自灭,这种做法在当地土人看来“不太光彩”。所以,土著部落决定与文明一点的澳大利亚人站在一起。
                        


                        IP属地:北京12楼2012-10-19 21:19
                        回复
                          死了白死
                          1950年7月3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8家f-51在水原与平泽之间公路上发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澳大利亚人想也没想就猛烈开火,把车队炸个底朝天,死伤超过千人,但等待这些飞行员的不是庆功祝贺,而是严厉的批评,因为炸的是败退下来的美军和韩军。澳大利亚人只好耸耸肩,反正这个“敌情”是美军第五航空战术指挥中心核实的,中心信誓旦旦地称“这一地区已经落入朝鲜军队之手。”
                          


                          IP属地:北京13楼2012-10-19 21:19
                          回复
                            不想破坏中立权
                            战俘营给人的印象总是惨兮兮的,可有一个例外。二战之初,爱尔兰严守中立,但挡不住交战方人员“意外”入侵。为表一视同仁,爱尔兰人在卡勒开设“国际战俘营”,营地最盛时“关押”了140名德军战俘,还有100名盟军战俘。波兰人、加拿大人、英国人、新西兰人、美国人,应有尽有,营地门前则是站着哨兵,但枪里是空包弹,战俘可以请假外出,家属可以探视,交战双方的战俘还在一起生活。德军在北非连胜,德军战俘就唱军歌;英军在阿拉曼反败为胜,盟军战俘就放爆竹,大家相安无事。只用体育比赛比高下,德国战俘对8:3痛扁盟军足球队。战俘营唯一一起逃狱事件发生在唯一一个美军战俘沃尔夫身上。此人作为美国志愿者加入皇家空军“鹰”队,因战机失事落在爱尔兰。,跑了大半个地球才得以参战,理想主义者沃尔夫对这种结局很有点不甘,某日,他如常请假外出,没费多大周折,就返回了北爱尔兰的英军基地。令沃尔夫意外的是,英军战友面露难色,又把他礼送回了卡勒,理由是不想破坏爱尔兰的中立权。
                            


                            IP属地:北京14楼2012-10-19 21:19
                            回复
                              就先这么多


                              IP属地:北京15楼2012-10-19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