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全面战争吧 关注:103,457贴子:4,439,246

日本盔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来一张搞笑的













1楼2012-09-05 08:15回复






    


    2楼2012-09-05 08:16
    回复
      2025-08-31 09:4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平安一水 顶级五月人形 赤色威大铠 3/12 大铠时代,最常见的装饰是前立,最常见的前立是“锹形”。锹形种类样式很多,初期则多作狭长形,装在雕镂精美的“锹形座”上面。后来锹形座干脆做成兽头状,称为“狮啮”。兜上的吹返非常大,并饰有花朵形的金色扣状物,这种装饰在整套大铠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称为“居文金物”。

      


      3楼2012-09-05 08:18
      回复
        诹访制 绯威横引胴具足 大铠的基本形制,是要在脑后结以笠印,因此即使没有笠印,笠印付环和其上的“绪”(绳带)结成总角,还是都要保留的。

        


        5楼2012-09-05 08:20
        回复
          四方白岩星兜龙前立大袖筒儒当金小札绯威大铠 大铠的主要质地是竹、革,间亦用到金属。胴甲分连缀的胸板、主体的冲胴,以及后背的逆板等数部分,连缀成一个整体。除去用绪通过胸板在肩上打结外,还围拢身体,在一侧(一般是左侧)用“胁楯”来固定。

          


          6楼2012-09-05 08:21
          回复
            伊达家武者梵文打出五枚胴具足 与战国以前的大而无当的铠甲不同,当世具足是以实用性作优先的防护铠甲。因为受到南蛮具足强烈的影响,因为多数会备有防御子弹的铁板。

            


            7楼2012-09-05 08:22
            回复
              黑漆涂二枚胴具足 战国时代出现,是胴丸的改良型,受室町时代的甲胄和西方甲胄影响很深,重点是防御枪的刺击。材料,形式都有变革,防御效果良好。

              


              8楼2012-09-05 08:22
              回复
                本多忠胜鹿角肋立兜二枚胴具足 本多忠胜(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猛将,于德川家康旗下,为德川四天王,世称“鬼之平八”、“战国第一猛将”,更被织田信长称赞为“日本之张飞”。他每次的出阵都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看到他载着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钟馗马印都闻风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场战役未曾受伤,故有人称其为“八幡大菩萨”的化身

                


                9楼2012-09-05 08:23
                收起回复
                  2025-08-31 09:42: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汤姆克鲁斯《最后的武士》铠 江户以后的很多当世具足,都受腹当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西洋铠甲传入以后,后开口的式样日益增多(当然,当世具足背后也是有防护的)。比如桶侧胴、佛胴、雪雪下胴、南蛮胴等。马铠札、鱼鳞札等甲片连缀法,也直接来自于锁札法。

                  


                  10楼2012-09-05 08:24
                  回复
                    慰头形兜二枚胴赤具足 当世具足出现于室町中期,其语意即为“现代盔甲”。不过事实上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江户时代,当时的人将江户时代前的甲胄称为“昔具足”,而把当时的甲胄称为“当世具足”。但是现在当时具足一词已经成为了所有具足的代称了。在铁炮传来之后,具足为了防弹的需要也作了一些改进。比如所谓的鸠胸胴,就在胸甲的中部形成了一个突出以造成一个防弹的斜面,非常类似于同时代的欧洲胸甲的做法。

                    


                    11楼2012-09-05 08:25
                    回复
                      锁子甲,也称作链甲 ,是一种在铁器冷兵器时代出现的铠甲,是皮甲问世以来的一次重大革新。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铠甲,由于其材质构造与外观的奇异,可称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布衫”。公元前5世纪或更早,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了锁子甲。作为一种外来的铠甲形制,锁子甲从早期进入中国西域地区至最终传入中原,历时三个多世纪。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

                      


                      12楼2012-09-05 08:28
                      回复
                        板甲展示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板甲出现于15世纪初,锻造大型弧型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后世整体式铠甲的基础。尤其是在1400年左右,在材料学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就是发明了高炉:燃烧温度的上升使铸造铁的出现成为可能。板甲的防护力和同等重量下带给士兵的灵活性为其他铁甲所不及。

                        


                        13楼2012-09-05 08:29
                        收起回复
                          在胸背甲上有一椭圆形,称作护心镜的金属板。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名称即因护心镜而来。“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14楼2012-09-05 08:29
                          收起回复
                            清朝前期装备的铠甲承袭明代工艺传统。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艺的优点,铁甲防护能力和外规装饰都有进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历御用铠甲,由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八部分组成。甲衣内衬钢片,明哈片、哦疆边、饯袍上密缀铜星,一般武士的铠甲,制成坎肩、马蹄袖袍型式。战袍外绣花,密缀钢星。清末操练新军,改着西式军装,铁铠甲废止。

                            


                            15楼2012-09-05 08:30
                            收起回复
                              2025-08-31 09:36: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铠是日本所特有的盔甲形制,也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它大约诞生于平安中期,到镰仓末和室町初达到大成。大铠时代,最常见的装饰是前立,最常见的前立是“锹形”。大铠的主要质地是竹、革,间亦用到金属。胴甲分连缀的胸板、主体的冲胴,以及后背的逆板等数部分,连缀成一个整体。除去用绪通过胸板在肩上打结外,还围拢身体,在一侧(一般是左侧)用“胁楯”来固定。

                              


                              16楼2012-09-05 08: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