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39,392贴子:14,619,852

私塾重现大都市 家长为何送孩子读私塾?(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梧桐山村,坐落在深圳海拔最高的梧桐山脚下。这个一向安谧的小村落正悄悄地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私塾村”。7月2日清晨,纵横的街巷中隐约传来私塾学生这样的诵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据了解,梧桐山村的私塾,包括挂牌的鹿鸣学堂、梧桐书院等七八家,还有在家自行教育孩子的六七家。这里最大的一
  家私塾——鹿鸣学堂,学生人数已超过百人。蔡孟曹创办的儒愿学堂走的则是小而精的路子:两幢小楼,房间精巧而古风朴朴。一楼客室,正面挂有孔子先师的画像,并按古礼设置各类用具、饰物。
  私塾,这看似“古典的”求学之所,却在“现代的”大都市获得新生——除了深圳,北京、上海也都兴起了“私塾热”。人们不禁要问:古老的私塾为何在现代化都市重新浮出水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为何要送孩子去私塾读经书?私塾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私塾为何重现大都市
  据了解,这些私塾最初是由几名志同道合的家长创办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够成为境界高于一般学生的真正学问家。
  儒愿学堂成立于2004年,是梧桐山最早成立的私塾。据蔡孟曹介绍,起初私塾只开业余班,学生假期前来读经,自2008年起改为全日制模式,学生吃住在私塾里。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30多名,年龄从3岁到16岁左右。
  国学经典是所有私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蔡孟曹说,他们会让孩子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包括儒家典籍,诸子精华,文史名著等,也涉猎西方哲学经典论著。这般博采众家而讲求静心读经的方式,受到一些家长的推崇。这些父母基本上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发现这些经典很有益处,经典中的智慧能够解开生命中的困惑,可以开发人性、启迪人生,使教育发挥最大成效。私塾的兴办者则出言更不同寻常:“我们要培养的是君子、大才、圣贤。”
  一名姓刘的家长告诉记者:“如果孩子能够满腹经纶,就会安贫乐道,而不会去担心将来有无工作的问题。”
  “现代小学的语文课本深度不够,除了学会2500个生字,肚子里空空的。”梧桐山规模最大的私塾鹿鸣学堂创办人孟丹梅认为,现代教育淡化甚至抛弃了国学可能是个误区。让孩子读国学经典,是因为教育不仅需要孩子掌握各种技能,还必须陶冶他们的性情,奠定他们的文化素养。她说:“孩子需要心灵的智慧、需要大观的境界,而我们的体制教育却没有给孩子这些。”
  现代私塾教什么
  读经固然对人生有益,但是这些垂髫小儿能否理解文句的意义呢?调查了各地私塾的教学模式发现,对刚读经的孩子,几乎所有的私塾都有着同样的要求——“不求甚解”,13岁以前只要会背即可,不要求理解。
  对此,蔡孟曹向记者解释,私塾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即正常情况下,0至13岁的儿童的教育就应该主要以记忆为学习的核心。13岁以后,随着理解能力逐渐变强,学生便能轻松掌握各种学问。
  “现在一些老师家长在孩子13岁以前总是问他们懂不懂,这是不合道理的,因为孩子在13岁前理解能力本来就差。”蔡孟曹认为,现在小学的教育过多地让孩子去理解和掌握各种技能知识,容易造成压力,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一句话概括私塾的教育模式,即“前十年读经,后十年解经”。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对《论语》、《孟子》等经典倒背如流,根据学生背诵的进度而分等级,程度较高的授以英文、德文、法文等外文经典教育。直到学生能够流利地背下20万字的中文经典和10万字的外文经典后,这时便由专家给学生们解读经典,并开始授予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直至学生学成毕业。蔡孟曹说“我们推行这种教育模式,目标就是培养一批真正能够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学问家。”
  邓惠洁今年18岁,在私塾读经一年多。“读经让我觉得很快乐,感觉自己的生命得到启发。”虽然放弃了考大学,但她对自己的将来并不担心,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不必为了金钱而奔跑,因为即使是很穷,我们也是可以很快乐的。”
  蔡孟曹告诉记者,他的儒愿学堂曾收了一位“顽童”,在校罚站挨批,不愿上学,父母没办法只好“求救”于私塾。一年后,孩子有礼好学,父母便又将其转回学校。“私塾有时候成了学校‘坏’孩子的避难所,这些父母将读经教育当作权宜之策,并非真正了解私塾的价值所在。”
  “私塾教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李女士的儿子在私塾就读已有2年,她认为,随着接触经典,私塾里的孩子定力和注意力都很出色,一般也很孝顺,有爱心。“我哥哥看到我的儿子变化比较大,也希望把他的孩子带去读私塾。”
  私塾应何去何从
  这种模式的私塾在全国各地兴起,但其存在的合法性与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受到教育部门和专家的质疑。曾有教育部官员称,全日制私塾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剥夺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孟丹梅认为,教育法是以保证孩子的受教育权为原则的,比如不让孩子去上学而让他去做工是违法的。但是私塾里的孩子并没有被剥夺受教育权。家长李女士也认为,父母有权选择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或私塾教育,国家设立教育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为了限制公民选择教育的权利。
  另外,这些私塾都不存在招生问题,都是家长自愿送来的。他们当然希望能取得合法身份,但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私塾教育还是个空白。即使按民办学校去审批,他们的条件、教育课程的设置都与目前教学大纲有出入,无法获得办学许可。有的则挂靠在一些培训机构上,有的则仰仗于地方政府对国学传统教育的重视。深圳为何能有这么多私塾?“因为深圳的教育主管部门比较开明和宽容。”这是梧桐山村私塾教育者们的一致看法。
  深圳市卓雅小学是一家公办学校,从2002年就开设“国学经典教育”课程,该校校长陈斌告诉记者,他去梧桐山了解私塾的情况后,认为这股“私塾热”值得教育部门反思。他坦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予引导,将其纳入规范教育体系,而不是简单地以违法加以扼杀。
  而孟丹梅认为,与其把私塾与体制教育对立起来看,不如将其作为体制教育的一种补充。通过经典教育培养的孩子,将来会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和社会理想,“一个国家要富强,总是要培养一批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孟丹梅说。


1楼2012-08-27 05:21回复
    以后有了孩子定要我儿去读私塾。


    3楼2012-08-27 07:38
    收起回复
      成都现在也有很多送 学堂 的..........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8-27 07:45
      回复
        我也好想去的说,可河南这里没见有,去外省偶家的经济条件又没那么好


        IP属地:河南5楼2012-08-27 08:34
        回复
          不错


          IP属地:江苏6楼2012-08-27 11:02
          回复
            哪家报社?


            来自掌上百度7楼2012-08-27 13:10
            回复
              弱弱地问下...读私塾的话有毕业证什么的吗?
              如果没有的话,以现在的教育体制,上初中时岂不是很麻烦...?


              8楼2012-08-27 13:51
              回复
                根本不走 高考 这条路..............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8-27 14:28
                收起回复
                  【一句话概括私塾的教育模式,即“前十年读经,后十年解经”。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对《论语》、《孟子》等经典倒背如流,根据学生背诵的进度而分等级,程度较高的授以英文、德文、法文等外文经典教育。直到学生能够流利地背下20万字的中文经典和10万字的外文经典后】


                  10楼2012-08-27 14:29
                  收起回复
                    加上武术学习就更好了,强身健体,华夏自古崇文尚武!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2-08-27 15:33
                    回复
                      有智今不用,愚读古时文。附庸风雅事,八股皆经纶。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8-27 16:19
                      回复
                        古时候穷人家的孩子跟本读不起私塾,现在穷人家的孩子也依然读不起私塾。社会中永远是适者生存,真正的人才是由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8-27 17:00
                        回复
                          有机会我也想去,我愿意用我的努力追求我喜欢的东西。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8-27 17: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