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吧 关注:1,270贴子:6,784
  • 4回复贴,共1

广东潮阳玉路谢翱后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谢翱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8-14 00:08回复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子,福安穆阳人,随父移居闽北。宋元之交著名文学家,诗、文、词俱工,曾追随文天祥抗元,任咨事参军,抗元失败后,辗转避入浙江;始终笔耕不辍,有《晞发集》行世,诗文多情系故国和亡友,表达忠贞气节,享誉“文学忠义昭宋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烟雨霏霏的浙东江,在落英纷纷的会稽山,绯徊着一个麻衣草履的中年男子,终日南望恸哭。他是谁?为何独自游荡在这悲哀的天地里,不时以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旭来兮何极,魂暮返兮关水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罢晞嘘慷慨,竹石俱碎。他就是具有侠胆柔肠,士见节义的南宋翘楚——谢翱。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8-14 00:10
    回复
      出生于书香门弟的谢翱,自幼从父母学诗文,“幼聪慧倜傥,苦思力索,淹贯诸经史”。咸淳元年(1265年),十七岁的谢翱随父徙浦城,投学于进士宰浦之曾伯邦彦处,不久即前往临安应进士试。是年,谢翱试进士不第,即转而采辑宋代开国史事、轶闻和乐曲。谢翱落第赋壮辞,“文句炫煌,音韵雄壮”,以期唤起人们对“治兵振旌”的重视。“重华继尧坐垂拱,并上再驾无葛疆”。南宋给了谢翱一种悲凉的民族觉悟。正是这种道义追求,使他的笔端充满节概力量,从而改变了宋末诗词的萎弱习气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8-14 00:11
      收起回复
        德佑二年(1276)正月,帝都临安被元兵攻陷,五月朔,端宗赵惨登极,于福安(今福州)改元景炎。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至南剑州(今南平市)招收勤王之帅。 时午28岁的谢翱,在国家危亡之际毫不犹豫尽倾家赀,弃笔从戎,率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长揖军门赴国难,被署为谘议参军。 自杖策军门以来,诗人一直辅佐文天祥转战闽、粤、赣三省,“七渡山南与鬼战”。因战事连连失利,文天祥即命谢翱至潮阳重建入粤行府,开辟新的抗元根据地。景炎二年十二月,文天祥移军前往海丰时遭元军先锋张弘范部队突袭,文公在混战中被俘。谢翱“以智免,逸归潮阳”。随即改名换姓,携妻母氏及幼子怀壶隐匿于潮阳白土村。宋亡后,谢翱再次携家眷逃到海门,并将妻、儿托付给当地一农民后,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辗转流匿于浙东西州。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8-14 0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