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好地方吧 关注:126贴子:368
  • 0回复贴,共1

南通崇川: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江苏网8月9日讯(记者 陈晓春 戚阜生 徒滢
张秋静)“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城郊结合部能有这么好的学校,没想到我的孩子能上这么好的学校。要是还在老家,只能上农村条件一般的小学了。”昨天,在南通崇川学校校园里,面对本网记者,来南通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周树青激动地说。
  周树青的女儿周雨晗,去年9月1日成为崇川学校一(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这所新成立的学校第一批学生。看着红砖白墙、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和美丽的校园,这个逢人就喊“老师好”、很懂礼貌的小姑娘眼睛亮亮的,充满着向往之色。
  崇川学校是南通市崇川区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东城区建设进程,完善东城区社会功能而兴建的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崇川区发展教育均衡化、提升教育优质化的重要成果。
  南通是座滨江临海的千年古城,曾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福地。张謇不仅规划了近代第一城的建设格局,还构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崇川区作为南通核心区域,素质教育水平和改革创新成果备受瞩目,其采取的“扩张式搬迁、战略性重组、增量式改革”,是推进区域高位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
  作为“教育之乡”南通的主城区,崇川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厚,市中心1平方公里内,聚集了通师一附、通师二附、实小、城中小学等知名小学。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长一段时间以内,资源过于集中在主城区,新区、城郊与乡村的优质资源短缺,教育不均催生了久烧不退的“择校热”,家长“削尖脑袋”带着孩子挤向名校大门,“上好学”已成为崇川推进教育公平的瓶颈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障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崇川区教体局局长姜永良告诉记者,他始终记着区委区政府明确指出的“三个不为过”:无论怎样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尊重教师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增加教育投入都不为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形势所趋、民众所盼。
  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崇川区实施增量式改革、扩张式搬迁和战略性重组等三大战略,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里。
  崇川区委区政府一方面清理教育负债,兑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一方面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根据未来10年人口规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布点,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投资2亿,推动通师一附南下战略;投资3亿,实施通师二附东进观音新城战略;分别投资8800万和1.2亿,启动五山小学、韩湘坝小学迁建工程,全面实现硬件设施与办学软环境的飞跃提升。”姜局长表示,这种相关的举措,改变了“新城区居住、老城区上学”的局面,为崇川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辐射放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破解学校间发展差距,降低“择校热”的热度,崇川区意在均衡教育资源的联合办学“破冰起航”。区属12所小学签订协议,6所名校牵手6所普通小学,名校校长兼任弱校校长,并派人担任弱校常务副校长,将名校办学理念和文化渗入进弱校;此外,名校名师也被派到弱校任教,师资配置和教科研活动,两校也统一进行。教育的“长短腿”齐步,开始走出均衡的足迹。
  吴和平,一位精干的女性,有着三个头衔:名校通师二附校长、薄弱校跃龙桥小学校长、新建校崇川学校校长。她告诉记者,这三个头衔正是联合办学的结果,“我有两大使命,一是继续高质量办好本校,一是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弱校共同发展。”跃龙桥小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接手这所学校后,通师二附不仅送去了校长和师资,更送去管理和智慧,输出了著名的“情景教育”,进行着一场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熔炼。美妙的教育理想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百年老校重新焕发了青春。
  而去年9月1日才隆重举行首届开学典礼的崇川学校,让观音山这个南通偏远的城郊结合部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所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由通师二附和南通中学合办,办学规模90个班,占地面积15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为74000平方米,其中建有体育馆、科艺宫、艺体活动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及2000多人看台等建筑设施。当地百姓都不敢相信就在家门口孩子能受到通师二附老师的教育,开学时有学生家长专门摆酒席庆贺。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孩子来报名,看到这么漂亮的校园,居然在校外徘徊不敢进来,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全方位全进程荟萃名校优质资源,高起点高目标打造通城教育明珠。”在崇川学校会议室,吴和平校长指着墙上的大标语说,这就是崇川区舍得投资3亿元建设这所学校的出发点。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崇川已把联合办学作为一项教育行动来开展研究,使联合办学从最初的“形式联合”逐步走向“实质联合”与“内涵联合”。名校联合普通学校、名校联合农村学校、名校联合新建学校等模式,联合办学不仅稳定了普通学校的生源,还带来了普通学校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起到了“1+1〉2”的良好效应。
  崇川区强校和弱校的联合办学,还让一个特殊群体深受其惠,那就是上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6年,崇川区就在省内率先实行“同城待遇”政策,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保证全接纳全公办。而联合办学,更使得他们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崇川学校现在共有8个班300多名学生,近1/3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里,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快乐迪学习、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牢记一句话:让每一朵花都绽放。”
  如今,6所名校结对6所弱校的联合办学已走过5年。“借力联合办学,我们的名校资源从1平方公里渗透至100平方公里,可以说,家家门前都有一所名校。”姜永良局长高兴地告诉记者。


IP属地:江苏1楼2012-08-12 10: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