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吧 关注:5,133贴子:331,579

举几个虎狼里不能回避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李自成到底有没有能力吸引那么多道德优秀的军官
熊猫在书里的解释是李自成心怀百姓,坚持战斗到只剩商洛山十八骑也不放弃,又说有骨气没有诈降过,还说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什么的,印证这一切的证据是过写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只有爱民如子才有战斗力。
如果李自成一直心怀天下到了被挖祖坟而不杀人的地步(需要收天下士子之心而已,跟老百姓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不早造反,一定要等到被开除了并且被艾举人欺负的死去活来才造反?说白了,还是没活路才当土匪。
商山十八骑誓死不降的问题,我想问,当一个造反团体只剩十八个骨干的时候,你想投降,有人会要吗?杀了不是好,明朝一向诛首恶,就剩了十八个造反头头你敢投降?
说从没用过诈降之计,请问车厢峡是怎么骗过陈奇瑜的?手头有了实力还不是会诈降之计。
说什么致力于恢复农民生产。其实连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还是造反多年以后牛金星教的,然后李自成听了大为欣赏,认为终于找到出路了。说明了什么,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这一点,就是想着当土匪抢钱混饭吃。
说裹挟的军队没有战斗力,那么黄巢起义的百万吃人大军是怎么打下长安的。还有后金掳去的汉人很多在得知抢劫的好处之后立马参加了后金军。当时的老百姓地域观念重于国家观念,只要不是抢老家的人,谁管你是不是抢劫。
再说爱民如子。请问一片石之败之后,为什么没了一点还手之力,两年就被打得不知所终。还不是因为根据地民生搞得太差,没有底气了。百姓们面对着鞑齤子也不再誓死跟随李自成,说明了什么?民生不好,百姓怨念而已。
综上所述,李自成哪一点像是能够吸引新军那些有理想的军官了?更不用说当时李自成还那么弱小,看不到前途。所以,新军军官根本不会去投靠李自成,如果投靠了,说明新军军官根本不想书中那样高尚,是不可能打败黄石集团的。


1楼2012-08-08 11:33回复
    第二,黄子君和许平
    黄子君一直说要有百万嫁妆作为凭证才会嫁,即使是出征山东前还是反复这么说,说明她很坚定。
    那么为什么还会XXOO?真的不知道XXOO之后会有小孩?假如怀上了,许平又没有及时回来,那么怎么办?是说许平是个坏人还是说自己不守妇那个道?还是说她认为几个月内许平就能收集到百万家财?亦或者是先生下来,容后再议?太狗血了吧?
    这个不是一句开放就能解释的,还记得黄石就要娶孙小姐了,但是连个丫鬟都敢咬他的事情吗?真的黄子君就这么奇葩?
    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自己打自己的脸,难道就是为了让这本书更加苦逼一点?


    2楼2012-08-08 11:41
    收起回复
      还有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比如为什么闯军竟然能保证许平的每个士兵一斤肉?吃人吗?为什么新军的炮术运用会这么差....骑兵驱赶炮兵轰击这种战术黄石没有提出来?为什么二十年过去了,经常有军官决斗而死黄石无动于衷?控制力真的差到这都不能改?
      再说新军对后代的培养,尼玛都是跟黄石混的,会不知道战术比斗剑有用?一个个砍木桩比谁都牛,却没有一个人看过哪怕一点点征战之源的内容。拜托那是父辈们这二十年主要劳动成果啊....你不会问,父辈们还不会教么.....真的要这样写才能突出许平么?
      


      3楼2012-08-08 11:48
      收起回复
        再说一个贪那个腐的问题,对文官来说,误国这一点没说的
        对武将来说,贪那个污腐那个败算个屁,只要你保证士兵的训练和福利,保证小兵的战斗奖励,并且给士兵灌输思想,当时那些士兵才不会理你这些东西,战斗力根本不会下降多少。下降一点点可能,但是绝对不至于像书中说的那样,一个个的呆头呆脑,要知道打仗打的是自己的命啊,打赢了有白花花的银子啊
        名将戚继光贪的比谁都多,俞大酋却不贪,战斗力反而戚继光军高。
        在那个民智未启的时代,说理想就是搞笑。而熊猫似乎有精神洁癖,对于精神纯洁的作用过于夸大了


        4楼2012-08-08 11:56
        收起回复
          说两句啊 个人观点 供楼主参考。
          第一条
          阁下既然挑虎狼的错误,那么必须承认一点,关于李自成形象的论述,应该以虎狼本身为主。 我甚至固执的认为:如果你谈到虎狼中的李自成的问题,那么所举的例子只能来自虎狼这本小说本身。
          (比如 我们谈水浒中的宋江的形象, 自然不能拿荡寇志来做论述。)
          所以,楼主第一条中举了什么车厢峡啊,什么一片石啊,在我看来颇后自己树靶子自己打的意思 —— 这跟虎狼有一毛钱关系么?
          


          IP属地:辽宁8楼2012-08-13 14:15
          收起回复
            第二条
            我不知道为啥楼主不能理解许平和黄子君之间的事情,好吧 我换一种描述, 一个大家闺秀偶遇了一个青年才俊的书生,然后因为欣赏就发生了关系,再然后略去结果。。。 怎么样,这种桥段古典小说中多的是啊,随随便便就能拿出起码10个来。为什么古典小说中传承了百年的桥段到了今天却要被骂得狗血淋头呢? 你看三言二拍的时候这样骂了么? 你看西厢记的时候这样骂了么? 为毛都是小说,到了虎狼这里你就开骂了。 厚此薄彼么?
            这是小说啊,是故事啊, 是作者编的啊。一边看着故事,一边又要求故事要跟真事儿一样,不能夸张,不能有借鉴 甚至不能有预先设计的激烈冲突。。。 好吧 你以为你是肿菊么?


            IP属地:辽宁9楼2012-08-13 14:15
            收起回复
              冒昧打扰一下,如果你们在谈清朝人的野史我无话可说,但如果是历史,车厢峡陈奇瑜招安的人中李自成,可自行去查陈奇瑜给崇祯的奏章,这是第一手直接证据,陈奇瑜自己都曾说李自成想投降过。不管清人说李自成如何,在整个崇祯朝,唯一一次李自成出现在建议招安奏章上是渑池一战,但是当时他不是主帅而是部将,而且义军也没接受招安条件自行突围了——野史不论,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上李自成从未诈降过。此外,李自成义释射瞎他一只眼的陈永福,释放挖他祖坟的全体官员,称太监制度为大不仁并命令停收新监废止太监制度,都是明明白白有记载的。
              你们继续。


              IP属地:新西兰14楼2012-08-13 19:50
              收起回复
                上面少了一个词,更正为:车厢峡陈奇瑜招安的人中没有李自成。顺便补充点,无论是一片石前还是后,李自成统治下的所有叛乱,没有一起(!)是农民发动的,都是前明官僚,这和黄巢、洪秀全之流有根本区别。说明没有任何农民觉得在李自成统治下过不下去或是怀念前明。而农民自发的叛乱在黄巢、红巾军和洪秀全等其他政权建立后都是大量出现过的。
                至于所谓的一片石后没有抵抗能力也不对,顺军在山西和陕西都试图与清军再次交战,结果投降顺军的姜镶、姜让先后突然倒戈。即使如此,顺军依然有怀庆反攻。至于为何顺军失利,根本原因就是实力不足,顺军核心军队只有五、六万,而清军有十几万。至于为何顺军这么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河南大水,开封一场洪水冲走了闯、曹联军半数,而且还导致物资匮乏的闯曹联盟瓦解和自相残杀。
                至于什么没有满清明军就能镇压闯营也是毫无根据,我们这个历史上崇祯十四到十六年,闯营七次击败明廷主力,消灭全部河南明军和先后来援的总计六十万明军,比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过去几十年消灭的明军加起来还多。最后只是因为开封大水才算瓦解了闯军的连胜势头。
                你们继续。


                IP属地:新西兰15楼2012-08-13 20: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