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心禅吧 关注:7,621贴子:113,085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是伪经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09 23:44回复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又名《问佛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该书曾在古代中国出现,后来流传至日本,后来在中国失传,近代有学者前往日本,将这本被日本视为国宝的真经又再次请出,带到中国。收在《万续藏》第八十七册。
    内容叙述世尊于灵山会上拈金波罗华,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说我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
    后世禅徒乃谓此事为禅的起源。“拈花微笑”的典故即依据本书。


    2楼2012-05-10 01:58
    回复
      凡例和目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凡例
       斯经全轴二十四品。品名开于后。轴今成两本。
       斯经三百有年来。秘于某寺经函。故文字多为蠹鱼蚀者。圈儿充之。间有纸叶脱者。可叹惜矣。
       斯经出处。不敢分明说。盖付予人。以秘藏故。深诫说来历。读人毋加穿凿。
       斯经震旦秘之御府。不许流通。故见者最希。本邦幸有此本者。实国家之宝也。专赖有力弘通。诚知王荆公宋景濂语不虚也哉。
       斯经传写。失译人之名。莫怪之。
       斯经请益品一篇。文相句义。与涅盘经同。但有中间处处。文字增添耳。然字蚀最甚。依涅盘经全文。则理显著矣。
       斯经梵王。于涅盘会上。别发问。如来为之重说。故文身句体。与涅盘经。大同小异。
      斯经予深秘五十年于兹。时逢圣明。今正流布。窃意。五百年之嘉运者乎。见闻诸师。伏冀随喜流通。
       斯经始终。为台贤二师别顿判看。至心熟读。则经旨精通无遗。 世说我国台岭慈觉大师。曾自大唐抄来斯经。在于某国某寺。欲亲讨校正。老矣所不能也。暂俟后贤。


      3楼2012-05-10 02:05
      回复
        拈华品第二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广。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捧之上佛。
        退以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觉五十年来种种说法。种种教示。化度一切机类众生。若有未说最上大法。为我及末世行菩萨人。欲行佛道凡夫众生。布演宣说。
        作是言已。舍身成座。庄严天衣。令坐如来。
        尔时如来。坐此宝座。受此莲华。无说无言。但拈莲华。入大会中。
        八万四千人天时大众。皆止默然。
        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 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
        佛即告言。是也。
        我有
        正法眼藏
        涅盘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
        言已默然。


        7楼2012-05-10 02:22
        回复
          真经要信不明白也是伪经


          8楼2012-05-10 03:34
          回复
            感觉,有问题啊。


            10楼2012-05-10 21:51
            回复
              ——【七大】    1.(术语)楞严经三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


              11楼2012-05-10 23:03
              回复
                推荐1个叫 @财富禅 的 网友 他貌似对这个经文 看的比较仔细呢
                又是作注解 又是加标点 还跟别的经文比较 互证


                12楼2012-05-10 23:35
                回复
                  此人已经可以为佛经作注解了吗?


                  13楼2012-05-11 08:38
                  回复
                    难道您 对您看到的 经文 没有自己的 理解吗


                    14楼2012-05-11 13:00
                    回复
                      ............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
                      信 解 受 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 解 受 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


                      15楼2012-05-11 13:12
                      回复
                        知道了


                        16楼2012-05-11 23:53
                        回复

                          关于“拈花微笑”公案,唐宋以来在禅门流传。灵山会上,世尊拈花、大迦叶微笑,世尊授记大迦叶尊者得佛正法眼藏。
                          六祖以后,禅门都不知佛经也记载过此事,还以为只有祖师开示过,经藏并无记载。
                          从各种灯录来看,禅师都未提到它在佛经里的出处,都以为不见于藏经。禅门也不知道有《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这部经。
                          后来,北宋宰相、居士王安石在宫内翰林院见过《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了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公案,世尊授记摩诃迦叶得正法眼藏。
                          王安石在偶然与佛慧泉禅师言谈时,才发现禅师并不知道佛经有记载这件事,于是他告诉了禅门中人。
                          据《宗门杂录》记载:【王荆公(王安石)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
                          泉云:“藏经亦不载。”
                          公(王安石)云:“余顷在翰苑(翰林院),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此经多谈帝王 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
                          更奇妙的是,这本《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不但禅门中人不知,竟然还是北宋宰相从宫内秘藏的不公开版本的大藏经里看到后,偶然闲谈中告诉禅门中人的。可见此经在至少北宋以前早已来中国,被帝王珍秘在大内秘藏大藏经中,不在世间刊刻流传。此经更不是禅门中人编造的。
                          近代该经在日本又被发现,它又名《问佛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收在新纂续藏经第 01 册 No. 0027、《续藏》第87册。因其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详,历代经录也全未著录,因而常被无正法眼者疑伪。

                          


                          17楼2012-05-12 00:03
                          收起回复
                            ...........
                            。三世一切 声闻缘觉。有如来藏 而眼不见。应说因缘。
                            如罗睺罗 敬重戒故。极视净水 见虫不了。为是虫 为非虫 为是微尘耶。久久谛观 渐见细虫。十地菩萨 亦复如是。于自身中 观察自性起 如是如是 无量诸性 种种异见。如来之藏 如是难入。安慰说者 亦复甚难。谓于恶世 极炽然时。不惜身命 而为众生 说如来藏。
                            是故我说 诸菩萨摩诃萨 人中之雄 即是如来
                            。如阿那律 天眼第一。真实明见 空中鸟迹。与肉眼者 俱共游(谐和)xin。彼肉眼者 所不能见。信阿那律 知有鸟迹。
                            肉眼愚夫 声闻缘觉。信佛经说 有如来藏。云何能见 佛境界性。声闻缘觉 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 而能自知 不从他受......


                            18楼2012-09-27 13:16
                            回复
                              我认为此经是禅门的人编造汇集的伪经


                              IP属地:广东19楼2013-09-07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