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吧 关注:10,204贴子:35,000

《雪国》叶渭渠、高慧勤译本比较 【申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热爱川端先生文字的各位吧友 、


IP属地:江苏1楼2012-04-28 19:48回复

    川端康成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文风优美哀婉,空灵明净,苛求文字本身的美。想要把他的作品翻译得可与原文媲美是极具难度的。《雪国》作为川端康成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其译本优劣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里笔者就把自己读过的两种译本简单地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参考。《雪国》目前主要通行的是两种译本,分别由叶渭渠和高慧勤翻译-。叶渭渠的翻译偏重于直译,力求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文,很多地方保留了日文中的文法,在准确的同时导致了有些地方按国语语法读不懂。高慧勤的翻译则重于发觉汉语的艺术表现力,把川端康成美学的本质保留并中国式地表达出来。两者的风格差异就如同仓央嘉措诗的于道全译本和曾缄译本,双峰并峙又各具特色,下文就摘取几个具体的片段来比较。(比较中偏向高本主要是从阅读上来考虑,叶本的学术价值不在比较范围)


    IP属地:江苏2楼2012-04-28 19:48
    收起回复

      一、
      叶:穿过县界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高:穿过县界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
      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也是日本文学史上新感觉派手法名句,描写的是初入雪国的瞬间感受。先来说着一个“上”字,叶的译本中,“县界”与“长长的隧道”之间是硬转,表现了国文中强调的简练。然而《雪国》一向被认为是抒情文学的巅峰之作,小说缓慢而有节奏,这样的硬转,无疑是不符合《雪国》整体的文风。加了“上”之后,行文一下变缓,仿佛那辆徐徐开进雪国的列车一样,慢的赏心悦目。
      接着是后半句,高慧勤在这里用了“赫然”一词。好一个“赫然”,《雪国》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对瞬间感受的准确描摹。“赫然”一词,不仅很好地表达了景色瞬时变幻的过程,也包含了因为眼前之景由暗转亮而产生的一丝惊喜之情,表现力十足。


      IP属地:江苏3楼2012-04-28 19:48
      收起回复

        二、
        叶: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高:这时,在她脸盘的位置上,亮起一星灯火。镜里的映像亮得不足以盖过窗外的灯火:窗外的灯火也暗的抹煞不了镜中的映像。灯火从她脸上闪烁而过,却没能将她的面孔照亮。那是远远的一点寒光,在她小小的眸子周围若明若暗地闪亮。当姑娘的星眸同灯火重合叠印的一刹那顷,她的眼珠儿便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飞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
        这段文字是全文最出彩的地方之一,也是川端康成本人的得意之笔,叶渭渠的“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一句近似直译,缺少语言的美感,显得比较刻板。反观高慧勤的处理就显得比较生动而富有诗意,充满了“文字本身的美”。
        最后一句的比喻,叶渭渠比的是飞舞的虫,高慧勤比作虫的飞舞。后者较之前者更具有动态的美感很好地表现了徐徐开动的火车上一瞬即逝的绝美景象。


        IP属地:江苏4楼2012-04-28 19:49
        收起回复

          三、
          叶:岛村朝她望去,突然缩了缩脖子。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在镜中的雪呈现出了女子通红的面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高:岛村朝她那边望了一眼,倏地缩起脖子。镜里闪烁的白光是雪色,血色上反映出姑娘绯红的面颊。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洁净,说不出的美。
          首句说岛村的动作,“突然缩了缩”显得有些猥琐,“倏地缩起”比较自然。在写驹子的面色时,叶本用的是“通红”,通红经常是醉酒、窘迫或害羞时表现出的一种面色,也比不上绯红自然。特别是与前句相连,雪中通红的面颊和血色中绯红的面颊,相比之下,高下立现。可能一些较早读川端的朋友会不太认同这点,觉得还是通红正统,这不足为怪,毕竟叶渭渠的译本比较早,先入为主嘛。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仅从文本的角度出发更公正的评判,望勿见怪。
          最后一句叶译“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雪国》中的两位女子,驹子“美得洁净”,叶子“美得悲凉”。驹子身为艺伎却依然给人以洁净之感,这是川端康成所着力刻画的。高译本把洁净和美分开,增强了“洁净”的独立性,驹子因洁净而美,无形之中起了强调作用,切合了驹子的形象塑造。


          IP属地:江苏5楼2012-04-28 19:49
          收起回复

            最后,是文中关于叶子声音的描写。相信读过《雪国》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美中带悲,清澈清亮的嗓音。叶译本中前半部分用的是“悲凄”,后半部分则用了“悲戚”。译者的原意可能是想表现所爱之人死后叶子的情绪变化。不过从文本中来看,叶子的声音是由岛村的听觉来表现的,从头至尾给岛村的感觉并没有改变。叶子说话时并没有掺杂悲的情感,只是本身的音色美使听者觉得“美到悲凉”。如果是因为悲伤才产生了如此美丽的声音,那叶子就不再是那个一语就让万千读者迷醉的少女了。这一形象的神秘感也将大打折扣。
            另外,悲凄、悲戚中的凄、戚都带有了人的主观情绪,给人以柔弱无助之感,而叶子性格倔强坚强,这样的字眼明显不适合用在她的身上。高慧勤的译本中统一译作“悲凉”,“凉”是一种因悲而生的客观感受,既契合了叶子的音色美,又保持了全文的统一,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翻译。


            IP属地:江苏7楼2012-04-28 19:50
            收起回复

              综上,笔者认为高译本从文学价值到可读性都略胜一筹。适用于平常的阅读。看了上面的对照,似乎都是高译本占优。我要说的是,以上对比都是在两汉译本中以文学价值为标准做的比较,如果引入日文原文的话,会发现叶译本很多地方都保持了原著的原始风貌,对专业研究和译者重译,读者自译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借鉴作用。叶渭渠在译川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达到与原文最高程度的契合,鉴于笔者为高二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日文,所以也无法引入原文来表现叶译本的优势。每一位译者的辛勤工作都应该得到尊重,我不希望听到“某某译的就是shi”这样的话。当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不仅伤害了别人,也贬低了自己。译本优劣本来就属于各有所好的问题,笔者的言论也仅是一家之前,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IP属地:江苏8楼2012-04-28 19:51
              收起回复
                吧里好冷清 ~


                IP属地:江苏9楼2012-04-28 19:51
                回复
                  是因为人很少啦,都是偶尔来转转,希望吧主加精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4-28 20:16
                  回复
                    叶渭渠先生还是很注重还原作者本来的思想的 虽然语言这样比起来是不算很好 不过我觉得还是他们夫妇影响力大一点 高慧勤的话只听说过翻译芥川的作品 但我看的是林少华版的(没办法 这本书精装的……


                    13楼2012-04-29 14:02
                    收起回复
                      这个要看个人喜好吧 好吧其实个人梦想是读原著


                      IP属地:重庆14楼2012-04-30 01:06
                      收起回复
                        看的也是叶渭渠的版本。。已经很能满足我啦。以后看看高慧勤的~


                        16楼2012-05-04 23:11
                        回复
                          攒~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05-06 18:01
                          回复
                            手头的书是译林的,采用的是叶渭渠的翻译


                            18楼2012-05-22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