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吧 关注:4,599,081贴子:86,518,507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其实和我们理解的天差地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见许多人发铁说什么《西游记》真相,哥不淡定了!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3-08 20:14回复
    如下才是真相!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3-08 20:15
    收起回复
      2025-09-05 23:1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江西3楼2012-03-08 20:15
      回复
        【第 1 回】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 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 2. 孙悟空的师父那么厉害,怎么就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3-08 20:15
        回复
          3.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取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 4.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把经取来,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慢慢走过去?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 7. 唐僧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却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又是怎么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难道就没一个妖怪产生怀疑吗?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在等什么?难道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 还远远不止这些,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3-08 20:15
          回复
            直播么?LZ速度啊。


            6楼2012-03-08 20:15
            回复
              直播??


              IP属地:广东7楼2012-03-08 20:16
              回复
                可是, 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 或是在宏“佛”? 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 同样, 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 反抗, 奋力, 挣扎, 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 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 《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 也没有宏扬佛法。而是另有其事。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3-08 20:16
                回复
                  2025-09-05 23:0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究竟是什么故事,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竟然是三百多年来, 未有任何一位读者参透的真相!!!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第 2 回】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 那么,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取的是什么经? 取来经干什么用? 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 当然取的是佛经,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 有何目的, 有何动机, 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 不早起。”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3-08 20:16
                  回复
                    华丽丽的前排


                    IP属地:黑龙江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3-08 20:17
                    回复
                      于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 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根源又好”, 这是真的。 “德行又高”, 这从哪儿说起呢? 看不出来, 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可以看出来的是: 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 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 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3-08 20:17
                      回复
                        马!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3-08 20:17
                        回复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 可见挺贵的, 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 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 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3-08 20:17
                          回复


                            15楼2012-03-08 20:18
                            回复
                              2025-09-05 22:58: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排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3-08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