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吧 关注:426,063贴子:19,461,987
  • 11回复贴,共1

我发不了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发不了帖?


1楼2012-02-18 12:15回复
    LZSB


    2楼2012-02-18 12:16
    回复
      你好! 你原来的回复找不到了,只能随便找个帖子回复你。
      你推荐的新浪长微博《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一文我已经看了。我的看法:
      `此文虽然长,但没有什么新意。文章不是越长就越能唬住人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能先预设结论,再寻找疑点”的观点,实际上在给方派一遍又一遍地扣帽子,举的例子很多纯属YY,没有什么说服力。这些观点之前倒韩派早已批驳。只能说博主是看到喷火的枪口还硬往上撞,这是牺牲得何其的悲壮!当然,如果博主选择性失明,对方派的文章一概无视,或者断章取义,那么他的自我感觉良好当然可以理解。
      试着举几个例子:
      "自己十几年作品都能记住的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天才,而是个自我认知有困难的人。"
      事实上是:倒韩派并没有要求韩寒对“十几年前”的文章“每个细节”记得清清楚楚。倒韩派找的都是几年、十几年前的材料,发生在那时,而非现在。比如,网易对于《漂》一书的采访,是发生在六年前,而非现在。韩寒往往刚写完书,就把书名的来历、书中最精彩的句子等等这些最关键最不应该忘记的东西忘了。请问在签售会、专访会这样重要的推销场合,一个作家会把自己刚写完的书最重要的地方忘了并且极力回避谈论作品么?文章并没有做出解释。保韩派的惯用手法是:从众多质疑中挑选几条不怎么靠谱的质疑,嘲笑一番,然后得出所有质疑都是无稽之谈的无敌结论,有本事就对强质疑回应一下嘛,不要躲躲闪闪的专挑软柿子捏,多别扭。
      “在高产作家中,忘掉配角、主角、情节、设定、标题,连写没写过这本书都忘掉,甚至边写书边忘掉,全是毫不出奇的事情。”
      如上,这么列举,好像韩寒忘了书中每一节的标题,倒韩派用来说事一样。事实不过是,三重门的含义、《漂》书名的来由忘了或者解释不清。你可以忘了你自己书中的标题,但对于书名是漂还是飘都弄不清楚,好吧,我也无话可说。另外,韩寒不是一个高产作家。写这篇文章的人,本身就不了解韩寒。
      “如果韩寒拿出的手稿是脏乱的,那么就用同样的手段反向操作一遍,得出一个标准E':凡是脏乱的手稿,都是伪造的。就行了。”
      方舟子老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并不是怀疑手稿为假,而是说自己不否认手稿为真,只是干净的手稿说明不了问题。我来插一句:正如正龙拍虎,周正龙拿出相机、照片、底片三样东西作为证据,OK,就算照片是你周正龙那时那刻那地亲手拍的,又能怎样?人家怀疑的是照片中的老虎是假的,你再怎么证明怎么照片不是伪造的又有什么用?
      请不要继续选择性失明,混淆视听。谢谢~!
      


      3楼2012-02-26 22:29
      收起回复
        楼上说得很在理


        IP属地:广东4楼2012-02-26 22:54
        回复
          另外,对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9BrjffzWg0/isRenhe=1 不知您有何感想?


          5楼2012-02-26 23:00
          收起回复
              大前提:如果《书店》是韩寒写的,那么里面不可能通篇八十年代书店的场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小前提:确实通篇八十年代书店场景。(100%事实,根据《书店》中描写可知。否定后件)
              结论:《书店》不是韩寒写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后件必须否定前件)
               同学们可以看到了,这个逻辑是强大的,因为上述逻辑推理本身的正确性是不用怀疑的。该逻辑推理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达,也可以用计算机语言(比如 prolog)实现出来。它无疑就像1+1=2一样正确。反对上述写在全世界教科书中的逻辑推理过程就像妄图反对1+1=2一样可笑。
              影响结论的只有人们对于大前提的认可程度。反对韩寒的可能认为大前提无疑是对的;而支持韩寒的则可能认为大前提根本就不对。
              我们对假言命题是怎么判断其是否成立的?通过其他命题经由逻辑推理得来,或者根据经验、常识或者运用统计学工具从大量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来,或者盲目相信它是真理。
              比如对于这个命题:如果一个人一个月不吃不喝,他就会死。我们基于常识认可这个命题判断。
              而对于:如果《书店》是韩寒写的,那么里面不可能通篇八十年代书店的场景。我们则有人从常识直断这个命题无疑成立,有人则盲目认为不成立,也有人介于中间找出一些借口(比如韩寒是天才所以可以,比如韩寒是听他爸讲的,之类)来反驳这个假言命题。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假言命题正确与否,这个逻辑推理的正确性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像破桥这样偷换概念,捏造了一个错误的“标准A-材料-结果”的逻辑,正如捏造了1+2=2,然后义正言辞地说:看,这是错误的!其实只能说明他捏造的东西是错误的。多么可笑啊。
              4. 接下来破桥对于《就这样飘来飘去》的质疑同样采取了类似的手法:偷换了结论、捏造了逻辑。然后批判这个逻辑和结论是谬误。没错,确实是谬误,因为是破桥故意捏造的。
              这个逻辑推理的正确形式应该是:
              大前提:如果《就》中最精彩的段落是韩寒写的,那么他不应该在视频中说不是自己写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小前提:韩寒在视频中说不是自己写的。(100%事实,根据视频可知。否定后件)
              结论:《就》中段落不是韩寒写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后件必须否定前件)
              同学们,这才是正确的逻辑推理。于是,这个结论无疑符合韩寒悬赏的“一行字”代笔的要求。(当然,这个概念在最早的时候也被破桥给模糊了概念)
              自然,韩寒试图耍赖否定大前提,提出“我不认可我写的内容所以不承认”的说法,但是却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可笑的辩解。
              至于接下来破桥又偷换了一个结论“应该是另外一个赛车手写的”以及捏造了相关的错误逻辑,由于都是一样的手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7楼2012-02-27 00: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