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904
  • 12回复贴,共1

都市时报 祭孔就是尊重文化 尊师重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市时报 祭孔就是尊重文化 尊师重教
2011-10-15 4:52 都市时报 祭孔就是尊重文化 尊师重教 都市时报又是一年祭孔时。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备受后人敬仰。莫说国内孔庙文庙之多,尊孔祭孔之盛,就是国外也有孔庙,还成立了多家孔子学院。然而火热的“孔子现象”背后,既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需,也有一些“急功近利”之举。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冀望:世人应把孔子放在理性天平中 “品孔”,而不是盲目“尊孔”。
  云南汉服文化协会会长刘丹:
  祭孔是传承儒家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阵阵乐舞和诗歌的相伴下,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人,聚集在一座孔庙前,毕恭毕敬地迎神、献祭文、初献、亚献、终献和望燎。相信大家对这样的祭孔场景都不陌生。云南汉服文化协会,是近年来祭孔比较活跃的民间组织。
  “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仍只在‘边缘化式’地传承。”云南汉服文化协会会长刘丹,一直在努力践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昨日下午,记者在北市区见到身着汉服的刘丹。谈起时下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刘丹忧心忡忡。他说,以儒家文化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仍主要以专家、学者研究的形式在传承,并未深入普通民众心中。很多文化内容仍只以书籍、文物、研究的方式存在。缺乏仪式和实质的内容。一些传统文化,甚至已在群众中销声匿迹。
  他认为文化的传承,除了记载文化内容的书籍,更需要一个个鲜活的文化载体。“书籍都是人写的,封建社会君王为更好地维护自身统治,对儒家文化做了站在自己立场的理解,甚至是篡改。”只有那些被人们共同尊崇、自觉传承的文化,才更真实、更具有传承意义。庄子曰,“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文化传统必须在广泛的社会群体中,才能代代相传。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正式的纪念形式。”刘丹说,孔子作为中华文化始祖之一,又是周礼的继承者发扬者,是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典范。祭孔具有尊重文化、尊师重教的深刻意义。
  孔子继承和推广周和上古的优秀文化,使周的制度、文化文明又向后传承了2000年。所谓薪火相传,对于今天的国人,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去传承文化的责任。
  而无论祭祀还是传统节日,都是一种纪念形式,按照周期进行,其最大的目就在于把先人重要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形式传给后人。 所以恢复民间祭孔,对于传承儒家文化,乃至于华夏文明有着非常重大意义。
  传承儒家文化首先应传承“礼”
  刘丹认为,传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礼”是现代人最应该传承发扬的。“礼”即社会的次序和运转规则,是先入为主,“治未病-《黄帝内经》”的社会约束作用。刘丹解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礼可以理解为社会运转的规范和秩序,是法律以外更广泛、更有效的人类行为约束。而众多复杂的民族传统,又往往以礼的方式体现出来。
  “礼不是凭空产生或是某个人规定创造的,是人类社会长期融合形成的规范。它必须有权威性,人们才会去自觉遵守。”所以“礼”,即形成有效的社会规范和秩序,必然需要从民族文化和传统中进行继承。人的行为规范、礼貌,各种仪式、习俗、祭祀、节日、服饰都是“礼”的范畴。
  刘丹介绍,中国从周代开始,“礼”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到达了空前规模,小到衣服的颜色和尺寸,大到诸侯的管理都在礼制之内,后面各个朝代也不断重复周的礼制。“中国五千年历史之内,礼制的作用使得文化、民族、社会始终保持完整和统一性。”这是人类其他文明没有的成就。对于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庞杂社会时期产生的各种社会秩序混乱、冲突、矛盾,中国的“礼”也许会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
  至今为止,云南汉服协会已在云南省范围内举行了8次成人礼。从2009年开始,他们协会都会在开学前,为那些即将入学的孩子举行开笔礼,“拜祖师爷——孔子”。至今,昆明已有一千多个孩子参加了开笔礼。此外,他们协会还在昆明几家幼儿园开设读经班,进行传统文化礼仪教育;同时在和云南汉服合作的幼儿园和私塾中,普及中国传统的礼:尊敬师长,孝顺父母,从起居、衣食住行开始规范教育。每周六晚7点至9点,协会都在宝善街电子科技大厦11楼,免费讲解《弟子规》、《论语》、《孝经》等经典传统文化著作,欢迎广大家长都能带着自己孩子去学习交流。
  每年祭孔之时,云南汉服协会都会选择到一座孔庙举行祭孔活动。今年10月3日,他们协会将组织90多个协会会员远赴通海的孔庙祭孔。
  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
  理性“品孔”而不是盲目“尊孔”
  “对于‘孔子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将其放在理性天平中,而不是盲目‘尊孔’,应该‘品孔’。”云南大学石鹏飞教授说,孔子虽为一代大成至圣先师,但他也是人,也有优缺点,后人应该理性对待,将其放在现代社会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孔子提倡的观点中,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石教授说,孔子既有入世情怀也有人文关怀。在其生活的春秋混战年代,孔子在政治上维护周礼的主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保守的改良,这也是导致他晚年在外流浪长达14年的主要原因。
  在治学方面,孔子开创了私立学校先河,“他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在此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私塾的出现,孔子提出“学费面前人人平等”。虽然还有学费这道门槛,但私塾的出现,将教育推广普及到大众,给大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治学态度和教育方面,孔子提出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学结合及因材施教。此外,他还提出分科教学,“师生关系也处理得很融洽”。
  但因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这导致他的教学内容出现问题。一些好的主张,也没有可操作平台。“总的来说,孔子的主张有是也有非,有好也有坏。”
  此外,石教授还表示,孔子学院已是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能让“黑头发黄皮肤”找到认同感。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朱勋航



1楼2012-01-27 19:42回复
    尊师重教,恢复汉民族传统之美德。


    IP属地:福建2楼2012-01-27 19:43
    回复


      


      3楼2012-01-27 19:43
      回复
        真正的祭拜在人民心中。我个人对形式上的祭拜兴趣不大。


        4楼2012-01-27 19:44
        回复
          不感兴趣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1-27 20:01
          回复
            形式与礼节,也是很重要的


            IP属地:福建6楼2012-01-27 20:02
            回复
              你说的就是那种春晚那种拱手礼???嘎嘎


              7楼2012-01-27 20:19
              回复
                当然不是,礼节是跟世情相符合的,随着世情的改变而改变。


                IP属地:福建8楼2012-01-27 20:22
                回复
                  用我刚才写那个帖子的话,形式和理解只是术,只有新建立一种体系那才是术。半懂不懂的模仿前人那叫做沐猴而冠。春晚的拱手礼就是典型的代表


                  9楼2012-01-27 20:24
                  回复
                    我认为这个东西还是遵循自然一点比较好,人人都去做肯定是虚礼,人人都不去做肯定是无礼。有的人去做,有的人不去做,才是社会真实的状况,是人各按天性,各求其道。那么文明才能健康发展。


                    IP属地:福建10楼2012-01-27 20:38
                    回复
                      我宁愿要虚礼礼其实代表的并不是尊重,而是秩序。只有那些超脱的人可以超越。但对于大多人,仍是需要这个秩序的


                      11楼2012-01-27 20:53
                      回复
                        表面的也好,至少象征一种趋势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1-27 21:01
                        回复
                          这个云南汉服叫刘丹的自称什么掌门,鼓吹自己是什么英国留学的高材生。背地里大肆宣传反动言论和封建迷信,这样的人弄文化简直是虚伪,道貌岸然!纯当看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7-13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