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e吧 关注:15贴子:95
  • 6回复贴,共1
0


1楼2006-08-07 20:03回复
    萨蒂(Erik Satie)
      
      Satie于1866年在法国诺曼底诞生,1925年逝世,享年59岁。创作以钢琴曲为主,旋律大多简单但富有浓厚的神秘感。大约是与印象乐派德布西、拉威尔同期,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 (部分原因下面就会提到了^^)
      
      
       一般咸认他是个怪人(若去翻阅有关他这个人的文章,会看到eccentric 或eccentricity这两个字不断冒出来 ^^)
      
      
       诸多古怪事迹包括:
      
       1. 酷爱收集雨伞(据说他小小的房间里摆了一百把伞)
      
       2. 身为钢琴家,但亲朋好友均表示从未听他弹过琴(据说死后人们还发现他家的钢琴上蒙着厚厚一层灰尘)
      
       3. 专给自己的曲子取一些怪名字,譬如「干涸的胚胎」(大概他那天在书店看见「物种原始」之类的书吧 ^^ )、「软趴趴前奏曲(给一条狗)」(大概那天被狗追了^^ )、「树林里一个胖胖好好先生的速写与媚态」(嗯,这锅……)等等。
      
       4. 手写的琴谱除了最早期的以外,从不加小节线 (不懂小节线是什么的人,可以去我下面介绍的第一个网站,有详细的图表)
      
       5. 琴谱上还写了一堆他本人稀奇古怪的批注,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总之,他就不像一般作曲家写些规规矩矩的符号就对了。老实说,若认真看他的指示弹,人恐怕会笑得摊在钢琴上了 ^^
      
      
       他的音乐极富原创性,但指法简单,概念又太过新颖,因此,与他同代的人常讥讽他为业余钢琴家。这位老兄脾气又非常火爆,任何他看不顺眼的乐评一定 加倍给骂回去,所以啰,尽管德布西与拉威尔努力推销他的音乐,但仍然成不了名。
      
      
       他自己大概也很清楚这点,所以在自画像下面写道 (对了,除了弹琴之外,他还擅长画画及写犀利的骂人文章,总之,是天生适合当文艺青年的人就是了^^):jesuis venu au monde tres jeune dans un temps tres vieux (I have come into a world very young into an era very old) (我踏入一个非常年轻的世界,却身处一个非常古旧的时代)
      
      
       Satie最富盛名的曲子就是三首 Gymnopedie,均作于1888年(22岁),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德布西曾把第一首与第三首改编为管弦乐)(也就是miyako样在霞色16集提到的「吉诺佩弟」,嗯,17集还没贴,无从猜测 miyako样想的是哪一首,是第一首吗?还是三首全是?^^)
      
       关于这个奇怪的名字,Satie研究者也是议论纷纷。gymnopedie是古希腊斯巴达每年为祭祀太阳神阿波罗而举行的庆典,到时,老老少少的男人都必须跳舞,以讨阿波罗的欢心。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据说,Satie看到一只希腊古瓶,而瓶上有关gymnopedie祭典的花样触发了他的灵感,因此才以Gymnopedie为名。
      
      
       在网站上看过一种说法:三首 Gymnopedie乍听之下,旋律、曲调均非常相似,但同中有异,有如以不同的角度来观赏那只希腊古瓶,觉得这个诠释满有趣的^^
      
      
       自己觉得,Gymnopedie是首像海一样深沉、神秘的曲子,好像在描述着沉入大海、安静地死去的感觉。(因此私心以为这首曲子满适合出现在「情人的吻」的)
      
      
       啊,期待霞色第17集,希望Gymnopedie能用在引人落泪的感动片段^^
      
      
       接着来说「Je te veux」(中文翻译大家都知道吧^^),这是Satie于1900年时的作品(34岁)。
      
      
       这首曲子与Gymnopedie的感觉完全不同,或者该说,Je te veux是Satie比较「不正常」的作品 ^^。缺乏他惯有的神秘感,是首平易近人的曲子。可能也是因为Je te veux 是Satie为咖啡厅、小酒店等地而创作的吧
      
      
       Je te veux是首轻快的三拍子圆舞曲,听着听着会忍不住翩翩起舞的^^
      
       有个网站将它形容成「优雅的法国华尔兹」,不过我觉得,与其说优雅,还不如说甜蜜比较好,总之,是首很适合沉醉在幸福中的情人拿来跳舞用的曲子^^
      
      
       日本人似乎满喜欢Satie的。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迷宫物语」的日本动画,里面第一个故事的配乐,就是Gymnopedie第一首 (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立刻就迷上了。感谢那部动画 ^^)
      
      
       另外,吉田秋生「情人的吻」里也提到了两首Satie的作品,一首自然是最着名的「Gymnopedie」(中译本是翻为「吉姆诺贝帝」),另一首就是「Je te veux」。
      
      
       其实里面提到的音乐,我都满喜欢的,而且,和剧情配极了!所以,如果喜欢「情人的吻」,绝对建议去听里面提到的音乐!^^ 也不是很多啦,除去Satie那两首之外,就是德布西的「月光」,好-好-听-啊^^ Miyako样在霞色14集的后记有详细介绍过了。
      
      
       另外,第六章的篇名「Tempest」,在自于贝多芬的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 31, No.2),那首也是好听得不得了 ^^私心觉得,美树找的曲子应该是第三乐章 ^^ (其实我更喜欢第一乐章,但想宣泄情绪时,第三乐章弹起来会比较痛快^^)觉得自己喜欢「情人的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背景音乐^^
      
      
       另外,日剧「长假」里面也有Gymnopedie。第二集中,凉子打电话去找木村拓哉演的濑名,但没找着(反而给中口智子演的小南给接到了),后来隔天濑名跑去琴房找凉子,凉子说打电话是想问他一首曲子的名称,并当场弹了前面一小段,也就是Gymnopedie的第一首
      
      
       觉得好玩的是,凉子是音乐大学的学生,却把Gymnopedie弹得比正常速度快了好多。那时她的心跳速度显然不太正常 ^^
      
      
       「长假」的音乐确实做得非常用心,连这种小地方也注意到了^^
      
      
       濑名那个学生弹的音乐也是,真的是一个不喜欢钢琴的人才弹得出来的音色。每次听到,都忍不住要闭眼睛 >__<
      
      
       另外,那首常常在凉子出场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是德布西的「棕发少女」^^
      
      
       虽然才刚看了前三集而已,但已经认为「长假」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出日剧了^^


    2楼2006-08-07 20:06
    回复
      2025-08-30 11:13: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象个小孩一样低声嗫嚅着说道:
      “我从钥匙孔里看到的。”

       

      我那古怪的生命轨迹

      Satie 家.族的历史也许得追溯到远古时代。哦,是的……关于这个我不太肯定——不过我也不能否.定。然而,我猜测我们家.族不是什么贵.族,也不是什么权.贵;就是说我们家.族的成员都是厚道、谦.卑的农.奴,这在以前是光荣、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是对于农奴们的统.治.者而言)。哦,是的……
      我不知道 Satie 家.族的人在百年战.争里都干了些什么,也无从知道在三十年战.争中他们的态度如何、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就让一切关于我的先.辈们的回忆安.息吧。哦,是的……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至于我,我于1866年5月17日出生在 Honfleur(Calvados)……也就是说我现在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Honfleur 是个被塞纳河诗意的波浪灌溉着的小镇——同时也有大运河那喧嚣繁忙的小支流。那里的居民都是彬彬有礼、令人愉快的人。哦,是的……
      我在那个小镇一直呆到12岁(1878),然后搬到了巴黎……我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过得很普通——没什么值得用正式文字记录下来的。所以关于这段时期我就不说了。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这里我急切想为你描述我自己(列举我的外貌特征——也就是我能堂而皇之地告诉你的那些特征)……头发和眼眉毛是深褐色的;眼珠是灰色的(也许有点浑浊);头发盖住前额;高而挺拔的鼻子;嘴巴大小适中;宽下巴;椭圆脸。身高1米67。
      以上描述是1887年的时候记录的,当时我正在Arras的第33步兵团服兵役。这对今时今日的我已不大准确了。
      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看我的指纹。哦,是的。我没有自己指纹的复制图,而这些指纹图并不好看。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相当短暂的青春期后,我成为一名普通的年轻人,还算可以吧,但仅此而已。从我生命的那段时期起我开始思考并创作音乐。哦,是的。
      糟糕的主意!……糟糕透顶的主意!
      无疑是这样的,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发展沉闷的创造力、有违.法国精.神的特.异功.能,等等……
      因而生活变得如此难以忍.受,我下定决心隐居到我的房屋里,并且余生都在这象牙塔里度过。
      那就是我不愿与人来往的原因,也是我患上忧.郁症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变成最沉闷最可.悲的人的原因。要人们看着我可真是痛.苦的事——即使是戴着金边眼镜看我也是痛.苦的。哦,是的。
      而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艺术对我造成的害.处远大于益处,真的:她使我跟品质高尚、令人敬佩、声望高贵的上.流.社会人.士争吵。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作为一个人,我既不算好也不算坏。我常常介乎两者之间,可以这么说。所以我从未对别人干过什么坏.事——也没做过什么好事,可想而知。
      同时,我又有许多敌.人——当然,是忠.心的敌.人。为什么?最主要的是他们并不了解我——或者仅仅是间接地了解我,简而言之,是通过道听途说了解我(谎言比死.亡还可怕)。
      人无完人。我并不怪.罪那些人:他们只是无.知和鼠目寸光的受.害.者……可.怜的人们!……所以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 以下摘自《音乐圣.经》---------- 

      SATIE 萨蒂(1866-1925)

      法国作曲家,六人团的前.驱。萨蒂1884年出版第一首钢琴曲时,竟编为OP.62。1890年结识德彪西,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为该教.派创作数部作品。此后不久就对作曲厌.倦。他1905年进圣.咏学院师从丹弟和鲁塞尔。《游.行(PARADE)》是他的著名作品,这部作品受贾吉列夫之约,为当时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而作,作于1916年,由科克托撰脚本,马辛编舞,毕加索设计舞美。这部作品讽.刺一个在城市街头表演的流动剧团,角色包括一名中国魔.术师,两名杂技演员,一名美.国女郎,三名领班。作品中使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使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 

      萨蒂在法国音乐史上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了法国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他比较早地使用了先锋派的作曲方法。他创造的“陈设音乐”,是指各演奏者散处于舞台的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拍子演奏不同乐曲而组合成的音乐。他所作的钢琴曲《烦.恼》,是以一段乐曲反复演奏840次而成,演奏一遍需要18小时40分钟。这部《直视和斜视的东西(Choses Vues a droit et a gauche)》,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作于1941年。 

      萨蒂采用简练的创作风格,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比如《玄秘曲》(1890),《哥特舞曲9首》(1893),《冷淡曲》(1897),《沉思的游鱼》(1901),《小型圣咏曲12首》(1906),《木制胖妇人的素描和媚.态3首》(1913),《稚童情趣》(1913),《运动项目与嬉戏游曲21首》(1914)。

       

      SATIE/DEBUSSY:Gymnopédies 1&3
      萨蒂/德彪西:裸.体歌舞第1、第3曲

      萨蒂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苏格兰人,1878年随家移居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在学院,他成绩不佳,1888年他在蒙特马特雷餐馆演奏钢琴,这一年创作了这部钢琴曲《裸.体歌舞》。1890年,他结识德彪西。这部《裸.体舞曲》第1、第3曲是由德彪西配器,第2号由米里乐和罗郎-马尼埃尔配器。萨蒂的创作,在他进巴黎音乐学院之前,是对格列高里圣.歌、中世纪神.秘主.义感兴趣的时期。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就以怪.异的行.径令人侧目,满脑子的荒诞思.想,他突然辍学,加入步兵队,又成为神.秘教.会的成员,这部《裸.体舞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裸.体舞曲》指的是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仪.式舞蹈。据萨蒂自己说,他当时是读了福禄贝尔的《萨兰波》而产生的灵感。《裸.体歌舞》是萨蒂初期的代表佳作。第1、第3曲分别是:1。沉.缓悲.痛地;2。徐缓而悲.伤地;3。徐缓而庄.重地。这两曲一共演奏5分多钟。


      5楼2006-08-07 20:09
      回复
        他象个小孩一样低声嗫嚅着说道:
        “我从钥匙孔里看到的。”

         

        我那古怪的生命轨迹

        Satie 家.族的历史也许得追溯到远古时代。哦,是的……关于这个我不太肯定——不过我也不能否.定。然而,我猜测我们家.族不是什么贵.族,也不是什么权.贵;就是说我们家.族的成员都是厚道、谦.卑的农.奴,这在以前是光荣、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是对于农奴们的统.治.者而言)。哦,是的……
        我不知道 Satie 家.族的人在百年战.争里都干了些什么,也无从知道在三十年战.争中他们的态度如何、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就让一切关于我的先.辈们的回忆安.息吧。哦,是的……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至于我,我于1866年5月17日出生在 Honfleur(Calvados)……也就是说我现在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Honfleur 是个被塞纳河诗意的波浪灌溉着的小镇——同时也有大运河那喧嚣繁忙的小支流。那里的居民都是彬彬有礼、令人愉快的人。哦,是的……
        我在那个小镇一直呆到12岁(1878),然后搬到了巴黎……我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过得很普通——没什么值得用正式文字记录下来的。所以关于这段时期我就不说了。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这里我急切想为你描述我自己(列举我的外貌特征——也就是我能堂而皇之地告诉你的那些特征)……头发和眼眉毛是深褐色的;眼珠是灰色的(也许有点浑浊);头发盖住前额;高而挺拔的鼻子;嘴巴大小适中;宽下巴;椭圆脸。身高1米67。
        以上描述是1887年的时候记录的,当时我正在Arras的第33步兵团服兵役。这对今时今日的我已不大准确了。
        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看我的指纹。哦,是的。我没有自己指纹的复制图,而这些指纹图并不好看。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相当短暂的青春期后,我成为一名普通的年轻人,还算可以吧,但仅此而已。从我生命的那段时期起我开始思考并创作音乐。哦,是的。
        糟糕的主意!……糟糕透顶的主意!
        无疑是这样的,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发展沉闷的创造力、有违.法国精.神的特.异功.能,等等……
        因而生活变得如此难以忍.受,我下定决心隐居到我的房屋里,并且余生都在这象牙塔里度过。
        那就是我不愿与人来往的原因,也是我患上忧.郁症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变成最沉闷最可.悲的人的原因。要人们看着我可真是痛.苦的事——即使是戴着金边眼镜看我也是痛.苦的。哦,是的。
        而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艺术对我造成的害.处远大于益处,真的:她使我跟品质高尚、令人敬佩、声望高贵的上.流.社会人.士争吵。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作为一个人,我既不算好也不算坏。我常常介乎两者之间,可以这么说。所以我从未对别人干过什么坏.事——也没做过什么好事,可想而知。
        同时,我又有许多敌.人——当然,是忠.心的敌.人。为什么?最主要的是他们并不了解我——或者仅仅是间接地了解我,简而言之,是通过道听途说了解我(谎言比死.亡还可怕)。
        人无完人。我并不怪.罪那些人:他们只是无.知和鼠目寸光的受.害.者……可.怜的人们!……所以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 以下摘自《音乐圣.经》---------- 

        SATIE 萨蒂(1866-1925)

        法国作曲家,六人团的前.驱。萨蒂1884年出版第一首钢琴曲时,竟编为OP.62。1890年结识德彪西,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为该教.派创作数部作品。此后不久就对作曲厌.倦。他1905年进圣.咏学院师从丹弟和鲁塞尔。《游.行(PARADE)》是他的著名作品,这部作品受贾吉列夫之约,为当时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而作,作于1916年,由科克托撰脚本,马辛编舞,毕加索设计舞美。这部作品讽.刺一个在城市街头表演的流动剧团,角色包括一名中国魔.术师,两名杂技演员,一名美.国女郎,三名领班。作品中使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使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 

        萨蒂在法国音乐史上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了法国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他比较早地使用了先锋派的作曲方法。他创造的“陈设音乐”,是指各演奏者散处于舞台的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拍子演奏不同乐曲而组合成的音乐。他所作的钢琴曲《烦.恼》,是以一段乐曲反复演奏840次而成,演奏一遍需要18小时40分钟。这部《直视和斜视的东西(Choses Vues a droit et a gauche)》,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作于1941年。 

        萨蒂采用简练的创作风格,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比如《玄秘曲》(1890),《哥特舞曲9首》(1893),《冷淡曲》(1897),《沉思的游鱼》(1901),《小型圣咏曲12首》(1906),《木制胖妇人的素描和媚.态3首》(1913),《稚童情趣》(1913),《运动项目与嬉戏游曲21首》(1914)。

         

        SATIE/DEBUSSY:Gymnopédies 1&3
        萨蒂/德彪西:裸.体歌舞第1、第3曲

        萨蒂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苏格兰人,1878年随家移居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在学院,他成绩不佳,1888年他在蒙特马特雷餐馆演奏钢琴,这一年创作了这部钢琴曲《裸.体歌舞》。1890年,他结识德彪西。这部《裸.体舞曲》第1、第3曲是由德彪西配器,第2号由米里乐和罗郎-马尼埃尔配器。萨蒂的创作,在他进巴黎音乐学院之前,是对格列高里圣.歌、中世纪神.秘主.义感兴趣的时期。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就以怪.异的行.径令人侧目,满脑子的荒诞思.想,他突然辍学,加入步兵队,又成为神.秘教.会的成员,这部《裸.体舞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裸.体舞曲》指的是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仪.式舞蹈。据萨蒂自己说,他当时是读了福禄贝尔的《萨兰波》而产生的灵感。《裸.体歌舞》是萨蒂初期的代表佳作。第1、第3曲分别是:1。沉.缓悲.痛地;2。徐缓而悲.伤地;3。徐缓而庄.重地。这两曲一共演奏5分多钟。


        8楼2006-08-07 20:09
        回复
          他象个小孩一样低声嗫嚅着说道:
          “我从钥匙孔里看到的。”

           

          我那古怪的生命轨迹

          Satie 家.族的历史也许得追溯到远古时代。哦,是的……关于这个我不太肯定——不过我也不能否.定。然而,我猜测我们家.族不是什么贵.族,也不是什么权.贵;就是说我们家.族的成员都是厚道、谦.卑的农.奴,这在以前是光荣、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是对于农奴们的统.治.者而言)。哦,是的……
          我不知道 Satie 家.族的人在百年战.争里都干了些什么,也无从知道在三十年战.争中他们的态度如何、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就让一切关于我的先.辈们的回忆安.息吧。哦,是的……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至于我,我于1866年5月17日出生在 Honfleur(Calvados)……也就是说我现在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Honfleur 是个被塞纳河诗意的波浪灌溉着的小镇——同时也有大运河那喧嚣繁忙的小支流。那里的居民都是彬彬有礼、令人愉快的人。哦,是的……
          我在那个小镇一直呆到12岁(1878),然后搬到了巴黎……我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过得很普通——没什么值得用正式文字记录下来的。所以关于这段时期我就不说了。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这里我急切想为你描述我自己(列举我的外貌特征——也就是我能堂而皇之地告诉你的那些特征)……头发和眼眉毛是深褐色的;眼珠是灰色的(也许有点浑浊);头发盖住前额;高而挺拔的鼻子;嘴巴大小适中;宽下巴;椭圆脸。身高1米67。
          以上描述是1887年的时候记录的,当时我正在Arras的第33步兵团服兵役。这对今时今日的我已不大准确了。
          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看我的指纹。哦,是的。我没有自己指纹的复制图,而这些指纹图并不好看。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在相当短暂的青春期后,我成为一名普通的年轻人,还算可以吧,但仅此而已。从我生命的那段时期起我开始思考并创作音乐。哦,是的。
          糟糕的主意!……糟糕透顶的主意!
          无疑是这样的,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发展沉闷的创造力、有违.法国精.神的特.异功.能,等等……
          因而生活变得如此难以忍.受,我下定决心隐居到我的房屋里,并且余生都在这象牙塔里度过。
          那就是我不愿与人来往的原因,也是我患上忧.郁症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变成最沉闷最可.悲的人的原因。要人们看着我可真是痛.苦的事——即使是戴着金边眼镜看我也是痛.苦的。哦,是的。
          而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艺术对我造成的害.处远大于益处,真的:她使我跟品质高尚、令人敬佩、声望高贵的上.流.社会人.士争吵。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作为一个人,我既不算好也不算坏。我常常介乎两者之间,可以这么说。所以我从未对别人干过什么坏.事——也没做过什么好事,可想而知。
          同时,我又有许多敌.人——当然,是忠.心的敌.人。为什么?最主要的是他们并不了解我——或者仅仅是间接地了解我,简而言之,是通过道听途说了解我(谎言比死.亡还可怕)。
          人无完人。我并不怪.罪那些人:他们只是无.知和鼠目寸光的受.害.者……可.怜的人们!……所以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这些我回头再谈;咱们先接着往下说。

           

          ---------- 以下摘自《音乐圣.经》---------- 

          SATIE 萨蒂(1866-1925)

          法国作曲家,六人团的前.驱。萨蒂1884年出版第一首钢琴曲时,竟编为OP.62。1890年结识德彪西,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为该教.派创作数部作品。此后不久就对作曲厌.倦。他1905年进圣.咏学院师从丹弟和鲁塞尔。《游.行(PARADE)》是他的著名作品,这部作品受贾吉列夫之约,为当时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而作,作于1916年,由科克托撰脚本,马辛编舞,毕加索设计舞美。这部作品讽.刺一个在城市街头表演的流动剧团,角色包括一名中国魔.术师,两名杂技演员,一名美.国女郎,三名领班。作品中使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使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 

          萨蒂在法国音乐史上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了法国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他比较早地使用了先锋派的作曲方法。他创造的“陈设音乐”,是指各演奏者散处于舞台的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拍子演奏不同乐曲而组合成的音乐。他所作的钢琴曲《烦.恼》,是以一段乐曲反复演奏840次而成,演奏一遍需要18小时40分钟。这部《直视和斜视的东西(Choses Vues a droit et a gauche)》,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作于1941年。 

          萨蒂采用简练的创作风格,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比如《玄秘曲》(1890),《哥特舞曲9首》(1893),《冷淡曲》(1897),《沉思的游鱼》(1901),《小型圣咏曲12首》(1906),《木制胖妇人的素描和媚.态3首》(1913),《稚童情趣》(1913),《运动项目与嬉戏游曲21首》(1914)。

           

          SATIE/DEBUSSY:Gymnopédies 1&3
          萨蒂/德彪西:裸.体歌舞第1、第3曲

          萨蒂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苏格兰人,1878年随家移居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在学院,他成绩不佳,1888年他在蒙特马特雷餐馆演奏钢琴,这一年创作了这部钢琴曲《裸.体歌舞》。1890年,他结识德彪西。这部《裸.体舞曲》第1、第3曲是由德彪西配器,第2号由米里乐和罗郎-马尼埃尔配器。萨蒂的创作,在他进巴黎音乐学院之前,是对格列高里圣.歌、中世纪神.秘主.义感兴趣的时期。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就以怪.异的行.径令人侧目,满脑子的荒诞思.想,他突然辍学,加入步兵队,又成为神.秘教.会的成员,这部《裸.体舞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裸.体舞曲》指的是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仪.式舞蹈。据萨蒂自己说,他当时是读了福禄贝尔的《萨兰波》而产生的灵感。《裸.体歌舞》是萨蒂初期的代表佳作。第1、第3曲分别是:1。沉.缓悲.痛地;2。徐缓而悲.伤地;3。徐缓而庄.重地。这两曲一共演奏5分多钟。


          11楼2006-08-07 20:09
          回复
            这些资料我都有啊,Satie迷,哈~


            12楼2007-09-07 14:06
            回复
              很老的贴了。
              收藏很多伞的satie感觉很可爱


              13楼2012-03-19 0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