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Erik Satie)
Satie于1866年在法国诺曼底诞生,1925年逝世,享年59岁。创作以钢琴曲为主,旋律大多简单但富有浓厚的神秘感。大约是与印象乐派德布西、拉威尔同期,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 (部分原因下面就会提到了^^)
一般咸认他是个怪人(若去翻阅有关他这个人的文章,会看到eccentric 或eccentricity这两个字不断冒出来 ^^)
诸多古怪事迹包括:
1. 酷爱收集雨伞(据说他小小的房间里摆了一百把伞)
2. 身为钢琴家,但亲朋好友均表示从未听他弹过琴(据说死后人们还发现他家的钢琴上蒙着厚厚一层灰尘)
3. 专给自己的曲子取一些怪名字,譬如「干涸的胚胎」(大概他那天在书店看见「物种原始」之类的书吧 ^^ )、「软趴趴前奏曲(给一条狗)」(大概那天被狗追了^^ )、「树林里一个胖胖好好先生的速写与媚态」(嗯,这锅……)等等。
4. 手写的琴谱除了最早期的以外,从不加小节线 (不懂小节线是什么的人,可以去我下面介绍的第一个网站,有详细的图表)
5. 琴谱上还写了一堆他本人稀奇古怪的批注,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总之,他就不像一般作曲家写些规规矩矩的符号就对了。老实说,若认真看他的指示弹,人恐怕会笑得摊在钢琴上了 ^^
他的音乐极富原创性,但指法简单,概念又太过新颖,因此,与他同代的人常讥讽他为业余钢琴家。这位老兄脾气又非常火爆,任何他看不顺眼的乐评一定 加倍给骂回去,所以啰,尽管德布西与拉威尔努力推销他的音乐,但仍然成不了名。
他自己大概也很清楚这点,所以在自画像下面写道 (对了,除了弹琴之外,他还擅长画画及写犀利的骂人文章,总之,是天生适合当文艺青年的人就是了^^):jesuis venu au monde tres jeune dans un temps tres vieux (I have come into a world very young into an era very old) (我踏入一个非常年轻的世界,却身处一个非常古旧的时代)
Satie最富盛名的曲子就是三首 Gymnopedie,均作于1888年(22岁),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德布西曾把第一首与第三首改编为管弦乐)(也就是miyako样在霞色16集提到的「吉诺佩弟」,嗯,17集还没贴,无从猜测 miyako样想的是哪一首,是第一首吗?还是三首全是?^^)
关于这个奇怪的名字,Satie研究者也是议论纷纷。gymnopedie是古希腊斯巴达每年为祭祀太阳神阿波罗而举行的庆典,到时,老老少少的男人都必须跳舞,以讨阿波罗的欢心。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据说,Satie看到一只希腊古瓶,而瓶上有关gymnopedie祭典的花样触发了他的灵感,因此才以Gymnopedie为名。
在网站上看过一种说法:三首 Gymnopedie乍听之下,旋律、曲调均非常相似,但同中有异,有如以不同的角度来观赏那只希腊古瓶,觉得这个诠释满有趣的^^
自己觉得,Gymnopedie是首像海一样深沉、神秘的曲子,好像在描述着沉入大海、安静地死去的感觉。(因此私心以为这首曲子满适合出现在「情人的吻」的)
啊,期待霞色第17集,希望Gymnopedie能用在引人落泪的感动片段^^
接着来说「Je te veux」(中文翻译大家都知道吧^^),这是Satie于1900年时的作品(34岁)。
这首曲子与Gymnopedie的感觉完全不同,或者该说,Je te veux是Satie比较「不正常」的作品 ^^。缺乏他惯有的神秘感,是首平易近人的曲子。可能也是因为Je te veux 是Satie为咖啡厅、小酒店等地而创作的吧
Je te veux是首轻快的三拍子圆舞曲,听着听着会忍不住翩翩起舞的^^
有个网站将它形容成「优雅的法国华尔兹」,不过我觉得,与其说优雅,还不如说甜蜜比较好,总之,是首很适合沉醉在幸福中的情人拿来跳舞用的曲子^^
日本人似乎满喜欢Satie的。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迷宫物语」的日本动画,里面第一个故事的配乐,就是Gymnopedie第一首 (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立刻就迷上了。感谢那部动画 ^^)
另外,吉田秋生「情人的吻」里也提到了两首Satie的作品,一首自然是最着名的「Gymnopedie」(中译本是翻为「吉姆诺贝帝」),另一首就是「Je te veux」。
其实里面提到的音乐,我都满喜欢的,而且,和剧情配极了!所以,如果喜欢「情人的吻」,绝对建议去听里面提到的音乐!^^ 也不是很多啦,除去Satie那两首之外,就是德布西的「月光」,好-好-听-啊^^ Miyako样在霞色14集的后记有详细介绍过了。
另外,第六章的篇名「Tempest」,在自于贝多芬的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 31, No.2),那首也是好听得不得了 ^^私心觉得,美树找的曲子应该是第三乐章 ^^ (其实我更喜欢第一乐章,但想宣泄情绪时,第三乐章弹起来会比较痛快^^)觉得自己喜欢「情人的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背景音乐^^
另外,日剧「长假」里面也有Gymnopedie。第二集中,凉子打电话去找木村拓哉演的濑名,但没找着(反而给中口智子演的小南给接到了),后来隔天濑名跑去琴房找凉子,凉子说打电话是想问他一首曲子的名称,并当场弹了前面一小段,也就是Gymnopedie的第一首
觉得好玩的是,凉子是音乐大学的学生,却把Gymnopedie弹得比正常速度快了好多。那时她的心跳速度显然不太正常 ^^
「长假」的音乐确实做得非常用心,连这种小地方也注意到了^^
濑名那个学生弹的音乐也是,真的是一个不喜欢钢琴的人才弹得出来的音色。每次听到,都忍不住要闭眼睛 >__<
另外,那首常常在凉子出场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是德布西的「棕发少女」^^
虽然才刚看了前三集而已,但已经认为「长假」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出日剧了^^
Satie于1866年在法国诺曼底诞生,1925年逝世,享年59岁。创作以钢琴曲为主,旋律大多简单但富有浓厚的神秘感。大约是与印象乐派德布西、拉威尔同期,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 (部分原因下面就会提到了^^)
一般咸认他是个怪人(若去翻阅有关他这个人的文章,会看到eccentric 或eccentricity这两个字不断冒出来 ^^)
诸多古怪事迹包括:
1. 酷爱收集雨伞(据说他小小的房间里摆了一百把伞)
2. 身为钢琴家,但亲朋好友均表示从未听他弹过琴(据说死后人们还发现他家的钢琴上蒙着厚厚一层灰尘)
3. 专给自己的曲子取一些怪名字,譬如「干涸的胚胎」(大概他那天在书店看见「物种原始」之类的书吧 ^^ )、「软趴趴前奏曲(给一条狗)」(大概那天被狗追了^^ )、「树林里一个胖胖好好先生的速写与媚态」(嗯,这锅……)等等。
4. 手写的琴谱除了最早期的以外,从不加小节线 (不懂小节线是什么的人,可以去我下面介绍的第一个网站,有详细的图表)
5. 琴谱上还写了一堆他本人稀奇古怪的批注,比如:「light as an egg 指尖要轻得像一只蛋」(Satie先生,蛋不见得有多轻啊 ^^)、「here comes the lantern灯要亮起来了」(又不是在搞剧场 ^^)、「open your head 打开你的脑子」(好可怕 ^^)、「play like a nightingale with a toothache要弹得有如一只 患有牙痛的夜莺」(夜莺牙痛的时候应该唱不出声来了吧)、「 work it out yourself 自己动脑筋想」(这锅,还用你讲吗? ~汗~汗)
总之,他就不像一般作曲家写些规规矩矩的符号就对了。老实说,若认真看他的指示弹,人恐怕会笑得摊在钢琴上了 ^^
他的音乐极富原创性,但指法简单,概念又太过新颖,因此,与他同代的人常讥讽他为业余钢琴家。这位老兄脾气又非常火爆,任何他看不顺眼的乐评一定 加倍给骂回去,所以啰,尽管德布西与拉威尔努力推销他的音乐,但仍然成不了名。
他自己大概也很清楚这点,所以在自画像下面写道 (对了,除了弹琴之外,他还擅长画画及写犀利的骂人文章,总之,是天生适合当文艺青年的人就是了^^):jesuis venu au monde tres jeune dans un temps tres vieux (I have come into a world very young into an era very old) (我踏入一个非常年轻的世界,却身处一个非常古旧的时代)
Satie最富盛名的曲子就是三首 Gymnopedie,均作于1888年(22岁),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德布西曾把第一首与第三首改编为管弦乐)(也就是miyako样在霞色16集提到的「吉诺佩弟」,嗯,17集还没贴,无从猜测 miyako样想的是哪一首,是第一首吗?还是三首全是?^^)
关于这个奇怪的名字,Satie研究者也是议论纷纷。gymnopedie是古希腊斯巴达每年为祭祀太阳神阿波罗而举行的庆典,到时,老老少少的男人都必须跳舞,以讨阿波罗的欢心。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据说,Satie看到一只希腊古瓶,而瓶上有关gymnopedie祭典的花样触发了他的灵感,因此才以Gymnopedie为名。
在网站上看过一种说法:三首 Gymnopedie乍听之下,旋律、曲调均非常相似,但同中有异,有如以不同的角度来观赏那只希腊古瓶,觉得这个诠释满有趣的^^
自己觉得,Gymnopedie是首像海一样深沉、神秘的曲子,好像在描述着沉入大海、安静地死去的感觉。(因此私心以为这首曲子满适合出现在「情人的吻」的)
啊,期待霞色第17集,希望Gymnopedie能用在引人落泪的感动片段^^
接着来说「Je te veux」(中文翻译大家都知道吧^^),这是Satie于1900年时的作品(34岁)。
这首曲子与Gymnopedie的感觉完全不同,或者该说,Je te veux是Satie比较「不正常」的作品 ^^。缺乏他惯有的神秘感,是首平易近人的曲子。可能也是因为Je te veux 是Satie为咖啡厅、小酒店等地而创作的吧
Je te veux是首轻快的三拍子圆舞曲,听着听着会忍不住翩翩起舞的^^
有个网站将它形容成「优雅的法国华尔兹」,不过我觉得,与其说优雅,还不如说甜蜜比较好,总之,是首很适合沉醉在幸福中的情人拿来跳舞用的曲子^^
日本人似乎满喜欢Satie的。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迷宫物语」的日本动画,里面第一个故事的配乐,就是Gymnopedie第一首 (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立刻就迷上了。感谢那部动画 ^^)
另外,吉田秋生「情人的吻」里也提到了两首Satie的作品,一首自然是最着名的「Gymnopedie」(中译本是翻为「吉姆诺贝帝」),另一首就是「Je te veux」。
其实里面提到的音乐,我都满喜欢的,而且,和剧情配极了!所以,如果喜欢「情人的吻」,绝对建议去听里面提到的音乐!^^ 也不是很多啦,除去Satie那两首之外,就是德布西的「月光」,好-好-听-啊^^ Miyako样在霞色14集的后记有详细介绍过了。
另外,第六章的篇名「Tempest」,在自于贝多芬的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 31, No.2),那首也是好听得不得了 ^^私心觉得,美树找的曲子应该是第三乐章 ^^ (其实我更喜欢第一乐章,但想宣泄情绪时,第三乐章弹起来会比较痛快^^)觉得自己喜欢「情人的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背景音乐^^
另外,日剧「长假」里面也有Gymnopedie。第二集中,凉子打电话去找木村拓哉演的濑名,但没找着(反而给中口智子演的小南给接到了),后来隔天濑名跑去琴房找凉子,凉子说打电话是想问他一首曲子的名称,并当场弹了前面一小段,也就是Gymnopedie的第一首
觉得好玩的是,凉子是音乐大学的学生,却把Gymnopedie弹得比正常速度快了好多。那时她的心跳速度显然不太正常 ^^
「长假」的音乐确实做得非常用心,连这种小地方也注意到了^^
濑名那个学生弹的音乐也是,真的是一个不喜欢钢琴的人才弹得出来的音色。每次听到,都忍不住要闭眼睛 >__<
另外,那首常常在凉子出场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是德布西的「棕发少女」^^
虽然才刚看了前三集而已,但已经认为「长假」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出日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