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吧 关注:822贴子:8,547
  • 1回复贴,共1

一个国军装甲兵的故事(访谈笔记初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我的的五阿公----一个国军装甲兵的故事(访谈笔记初稿)点击:8726   回复:74
       作者:solomonjq   发表日期:2003-7-21 23:44:00
     我的的五阿公----一个国军装甲兵的故事(访谈笔记初稿)
    
     前言:曾经在SONICBBS上看过一片关于国军装甲部队的文章,我发言后,有一位来自战争艺术的朋友:candybag追问我更多情况,我答应以后有时间一定专门写帖子向大家介绍情况。现在终于实现当日的诺言。期间还得到一位来自和平论坛朋友的帮助,可惜不知道姓名。还是非常感谢。
    
    
     
我的五阿公是我外公的弟弟,在大家族里排行老五,外公排行老四。五阿公比外公小三岁,今年有83岁了,英语和世界语都说的很好。我自己因为母亲死的早,在多年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庭,独自生活。当年五阿公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年都会来看我一次,我作为晚辈深为感动,而现在我每年也要看望他几次。所以,可以有机会听五阿公当年在国军的故事,他不是什么英雄,但是我认为他也不是懦夫。
     
我曾经提了不少问题,而且我作了笔记,现在放假了,有时间整理出来给各位看看,但是因为时间原因,来不及查阅大量史迹,而且写的过于匆忙,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下面的文字多为五阿公的自述,我写的时候尽量保持他的原话,其中内容基本上是他的回忆和我的一些提问。
     
外爷整个家族在解放前都在成都,据说是清朝初年从湖北麻城迁来的,外爷的母亲年轻就守寡,好不容易将两个孩子养大,结果日本人来,兄弟两都参军去了。外爷是因为在成都经商失败为逃债去当兵的,抗战结束的时候是个排长。而五阿公15岁国中毕业后,在成都当了3年烟店的店员,但他当兵,可是真正是为了**。
     
1938年3月,五阿公18岁,在成都的商业街(现在那个地方还在)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叫“装甲部队”。五阿公说,当时看了电影很震撼,非常想开着坦克去收拾日本人。而五阿公告诉我,那个时候,在31年读国小的时候就听过东北过来的老师讲述日本人是如何之残忍,到国中的时候就一直有东北来的老师或者商人给大家做报告,每每说东北被日寇蹂躏,全校师生无不痛哭。几个东北籍的老师和同学更是悲痛不已。我曾经问,的确是全校都失声痛哭吗?五阿公强调,当时的感觉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感受的,因为那时国家正在被别人侵略,而且丢失大片土地,我们是在被别人入侵呀!学生和老师每每听到那样的报告和讲演,人人都痛哭流涕,对日本人又怕又恨。
     
后来五阿公,又去电影院多次看那部叫“装甲部队”的电影,他回忆是苏联人的电影,影片有30多分钟吧。五阿公现在还记得当时的那些口号:“一寸江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还有,“人人皆是岳武暮”,还给我背诵《国父遗嘱》,越来越兴奋和高兴了,好象又回到了当年。幸好被我打住,继续下面的故事。    
     
1938年4月,五阿公在成都看见一个招兵告示,内容是国家为了建立陆军机械化师,首先要建立预备的机械化“二百师”(五阿公说当时就简称:二百师)要求是国中的文凭才可以参加,告示的署名是南京战车团团长;杜聿铭。五阿公说当时可以读完国中的人不多,许多人国小毕业就工作了。但是,许多成都的热血青年踊跃参加,许多人都是放弃了比较好的工作来的,那时一个国中生还算有文化的人,而五阿公一个月有3个大洋的收入,硬是辞职走了,去投军,要杀敌。五阿公说其实许多成都青年都是和他一样看了“装甲部队”那部电影就来了投军了。    



1楼2011-03-14 16:49回复
    T26也算是抗战时期中国装备相对较多的一款坦克 后来甚至还出现在了松山了 怎么上去的就不多说了


    IP属地:江苏6楼2011-03-14 1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