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解读《楞严经》二种根本之“菩提涅槃” * 《楞严经》二种根本云:“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如何领会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呢?那就要领会“识精元明”(我们心识的本源、本质是“明”),要领会心识之本元~这种明性。 * 一、首先要知道,众生心识的本源、本质是“明”(识精元明)。 a.《楞严经》云:“ 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见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解读
-
17
-
0昨天也有,在封门村的。我去,听到了很多鬼道众生的叫声。我还录屏了。还说小伙子,走吧。
-
8慧能说:“佛法,无非是戒、定、慧三学。神秀大师,是怎样让你们修持戒、定、慧的呢?” “神秀师父说‘诸恶莫作’叫做‘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则是‘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祖释迦摩尼亲口所说的一首偈子。可以说,这短短数语,16个字,高度概括了全部佛法的精要。
-
58紫圣 要体会众生之苦,进而才能做其评价。 人们总是说:不知我苦楚,莫劝我大度;不知我苦楚,莫劝我善良。而紫圣以身入局,真切感受众生的苦
-
15人能够超生越死吗?说一句心里话,真话,你能超越自己的生死吗,没几人敢直言,甚或认为绝对不可能。如果认为绝对不可能,那真不必修行啦,给你几条命也无济。如果认为可超越的话,还真没这勇气雄心。
-
8
-
21不见将军享太平 这就是龙树菩萨说第一义空无自性!有人说这是胡说什么唯物主义空。 我告诉你禅宗举疑参的就是这个! 参!
-
67不说佛陀菩萨。就说普通人。 从心理到行为。
-
0借600
-
24那是凡夫分别的颠倒逻辑。看了金刚经,你会发现佛说后人布施持戒修福,若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功德无量。意思是一切都虚妄,还能工作,功德无量。这是菩萨智慧的逻辑。
-
12最近在看薄伽梵歌,简直太有意思了。 里面阿周那的困惑估计每个修行人都遇到过,而且都是不小的瓶颈,很多人一辈子也没突破。 比如阿周那问,如果凡所有相皆为虚妄,那么人为什么还要工作?就不能不工作? 有空给你们从佛教徒角度翻译翻译。
-
29大乘佛法的精髓,南传伪教只是学了点皮毛,我们不说你们永远也领悟不了。 学了法就能解脱吗?不能。 还要等我们无上法王授记同意了才能解脱,学法只是一个考验。授记才是关键。 阿罗汉也好,菩萨也好,都无法解脱。必须我们允许以后,你才能入涅槃。没我们准许,你先去地狱偿还宿业。
-
1我觉得你们说紫微的就去圣吧说,还我们一点清净。
-
56
-
0
-
6
-
0谛深佛陀开示:为什么有人上当受骗? 上当受骗也有上、中、下等。上等受骗:因信、受:善说、善施。其相为骗人的人用大家公认的、正确的 、好听的、恰当的语言让你对他信心十足之后,对他顶礼膜拜,你便应其所求,或你对其有求,所以上当受骗。 中等受骗:因假智交易。其相为在共同行事时,相互斗智斗勇,中人之圈套。下等受骗:贪欲迷信。其相为,贪图小利为人利用,或迷信于法,无故求助为人欺诈,上当受骗。佛末法时,入道之人也
-
0
-
000167佛性,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圣谛,五戒,六度,七觉支,八正道,十善业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一切善法的集合体。我们能观察众生都有佛性,比如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善良的一面,那一面就是佛性。又比如我们看佛经,能体悟佛的智慧和德行,这就是说明我们本身就有如来智慧德性。就像人工智能的AI,无法体会到如来的无上上觉悟。本师成佛时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120诙谐版 。 。 禅宗公案有何特色? , 【一者空话】 例如: 如何是佛? 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为你说。 , 【一者套话】 例如: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厅前柏树子 师不可以境界示人 我不以境界示人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厅前柏树子。 【一者废话】 欧耶! 师姑原是女人做20(因为贴吧对这位大德,有些争议,所以我发这个贴,我认为发心是好的,就是好的)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途中有着无数的奇遇与考验。 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玄奘在荒漠中遇到一位神秘的圣僧,两人一问一答间,竟点破了修行人常犯的盲点。 这段对话看似简单,却道破了无数修行者修行路上的迷障。 这位圣僧究竟是谁?他与玄奘的对话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812其中95%以上来自中国,还是要理性消费15外道说神我好 佛教言真心高 横批,谁更能吹。8很卡。希望在她生日时能收到一部手机。已经凑到600了。还差1400。希望大德菩萨们能帮助我实现我的心愿。感恩🙏🏻6222031905005329633工行周松云471兄弟,我突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说很多人都是有用的肯定不说,说出来的肯定没用。16神我与真心的区别4如同还没真正的吃上各种美味的饭菜 已经能闻到饭菜的香味了177因为佛说十二因缘,也只是根据我们能感知到的现象来解释,一种现象解释另一种现象,如是有十二种我们可感知到的现象解释了这个世界。有人怀疑,无明之前还有因缘,无明之前的因缘之前还有因缘,如是有无数因缘。可是你这种怀疑,已经是超过我们感知到的现象范畴了,不现实了。佛说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意思是众生也能感知佛的觉悟。还有什么超过我们能理解的因缘呢?不存在了。如果有,那就不是唯心了。在心的感知之外,还有其他2正確的思維比感情更可靠。 為別人的幸福而活著的人,一定是熱愛生命的人; 一個有慈悲心、能夠幫助別人、救度眾生的人,是一個開悟的人, 一定是一個活得非常幸福的人。fyfy886哪四种?为什么会有众生,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龙嘴会吐水,为什么会有佛境界。按理说这些都有原因,比如因为无明而有众生。可是你如果问,为什么无明会有众生?这就是不可思议。没有原因。210阿弥陀佛🙏 咱想化个缘,借60018447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