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堂吧
关注: 334 贴子: 2,570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全部
  • 0
    北京折扇藏家王导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两分货,三分钱2.1分货,四分钱2.2分货…越往顶端走,要付出的必然越多…很多师友可能没理解是什么含义,其实,讲得是边际效应…这种现象存在于市场上所有流通的商品类中… 再展开一些讲:500RMB的扇骨Vs.300RMB的扇骨,那优势肯定一眼能凸现,前者也许可能入到全手工的,后者大概率是机开小骨…价格再上去,比如1K,甚至2K等等…那工的工整度,也是能线性上升的…价格再往上走,
  • 3
    “底层逻辑”这个词现在很流行,老马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格局,不知道有没有说得太大,太武断… 我的理解比较肤浅微观一点:了解事物的本质;采取相应的行动;形成一定的结果…当然,对本质了解的深浅或者说理解不同,就会造成行动选择不同,得到结果当然就会不一样… 那么,折扇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日用品、玩品、炫耀品、投资品?… 个人感觉,单纬度看,可能都没说错,但不同等级的折扇作品,对应
  • 0
    这三者放在一起聊,挺滑稽的,经济体量不一样…瞎聊八聊,博自己开心,只是觉得逻辑是一样 前二者是敏感话题,可能被屏蔽…后者是小众,谈深了,伤到的人多,怎么展开,点到为止… (图片:转自徐门.不须归…) 房市,大家觉得价格乱,北、上、广、深均价坚守每平6.8W以上…东北三省,据说8W能入100平的,有意思…现在很少还有人谈投资价值,只谈居住价值…我只知道,当初上海高桥,老丈人让我宅基地自己造房,成本是400每平…不管怎样
  • 2
    胡侃一下,目前折扇市场玩到顶部了吗… 这里有一个用滥的案例,一读也无妨:一个鞋商让属下的二个销售员想办法把鞋卖到非洲某地去…其中悲观的一位认为:那里没人穿鞋,卖给谁去哦;乐观的另一位却觉得:如果,让当地人了解穿鞋的好处,开始养成穿鞋的习惯,即使每人一双,这个市场需求也太大了… 折扇目前是小众,这个是大家一致公认的说法… 既然是小众,那么,离大众需求有多远,或者说需求空间有多大…辩证地看,就是很大,很大
  • 8
    现在个别商家张嘴就是几十年的老玉竹,其实在与齐价值相匹配的前提下,为了符合买家的审美,生产这些做旧的料子,倒是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就是怕花了真老料的钱买到假老料的货,还一直蒙在鼓里。虽说我目前还不会去接触老玉竹,但还是想提前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前辈们能分享下如何区分真假老料的方法,以及老料目前所在的价格区间吗
  • 0
    最近是越说越跑题,中年男人的絮叨,大家多谅解,想到哪说到哪。 以前曾经有一个影视圈的朋友,我跟他聊天,聊起经纪人这个行业,我曾经很好奇,这个位置的具体作用。我之前以为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扩展被代理人的影响力;在商务谈判中据理力争等。那么,比如特别顶流的那部分明星,明显属于强势方,甲方上赶着去请,价钱条件都好说,那么这种情况下,经纪人的作用是什么? 我朋友回复我:去说一些当事人不便说的话。我恍然大悟,
    剑男Drama 10-31
  • 4
    随想随写,分享一些浅见。 从前几天一个场景开始。 一位扇友又发了一张段扇骨视频给我,想问问我的意见。这位扇友放在扇子上时间比我少一些,承蒙他信任,有时他会发一些图跟我交流。这次的视频看后,我就回了一句“这把咱们就不讨论了吧。”原因是仅从视频中看,感觉基础层面问题就不少,就不必再专门从形制角度一一分析了。朋友回答“我也看着觉得不太舒服,不过这把价格不菲,我就发来验证一下。” 相信这种对话,应该在各个收藏
    剑男Drama 10-27
  • 3
    这个话题很好玩,可以一直延续下去,随时地去心得体会一下,其乐融融…颇有意思… 面对扇友的“推荐”述求,本堂是有压力的…所谓推荐,关乎到名声,事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真能得到认可…等等,而收益也许是其次,或者其微的…更甚者,真心想推荐的,也许已经是卖方市场,一物难求… 商家和资深玩家同比,有一个共同点,见得多,通过横向对比,更应该知道好坏,优劣…按理绝对有“推荐”的阅历及资格,但,可信度呢…可信度这
  • 7
    为什么新扇友向老玩家请教一些折扇问题时,老玩家的回答经常模棱两可? 这是一个最近听到的一位新扇友的抱怨,其实这个话题我感触颇深,因为不久前我刚接触折扇时,也是这种感觉,现在其实还是这样,只是我从那个提问的人,变成了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 在这里尝试解答一下吧,主要还是折扇圈的构成造成的吧。 首先,我一直认为,折扇圈的扇友数量应该不是很大,我没有专门统计过,但是我感觉,从业者(包含制扇师、雕刻师和各级
    seethewolf 9-16
  • 1
    一家言(2) 续着上次的内容,接着分享一些想法,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扇子是什么? 实用器?怀袖雅物?投资热门? 其实我个人认为,因人而异。 首先折扇是具备实用属性的,虽然在今天,扇风的实用属性的比重越来越低。(我曾用手表类比,也是实用属性比重下降,装饰、收藏价值比重提高。) 其二,怀袖雅物。这是尚文的叫法,但雅与不雅,其实还是由使用者决定。再素雅的器物,如果实用一边吧唧嘴,抖着腿,一边往鼻子上蹭油,恐怕也
  • 1
    以前阐述过,所谓“老”云妃,是在2014年前后发现的,为了区别麻栗坡新料,以及绿春新料,被硬冠以“老”…其实也就前后10年时间…早5年,一直被某些大师拒绝来料加工,因为存放年限不够… 老云妃是不是就代表天价,显然不是,分紫花、正红花,黄花(接近咖啡色)…花型大小,分布等等,各级别价格天壤之别… 有一点被大家,尤其是现在新玩家忽视的…老云妃当初并没被看好,因为底子大概率,放着放着,就容易返脏…脏底的感觉,太煞风
    llb26 9-4
  • 3
    一直酝酿着聊聊这个话题…的确很敏感,本堂一直强调事物的辩证性,试着扮演正方角色,反方留给评论区吧…当然,正方的观点很难去阐述得让人信服,权当玩一次另类观点… 查了相关资料,先讲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男子4×100混合泳个人世界最好成绩,好像是法国选手马尔尚今年7月创造的4分02秒50…上一次纪录保持了15年… 而,算不上强队的我国男子4×100混合泳接力,今年在福冈成绩却也达到了3分32秒80… 以上,可能没对比性…因为,存在体力分
  • 18
    1.买扇子是消费品,无论什么价格的,除了极少数能达到收藏品级别,其他的,不要奢望 保值甚至升值。 2.少数作者的作品,能够做到平价出。更加极少数作者的作品,能做到加价出。但是广袤的二级市场,更多的是回血,或等待回血。 3.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两分货,三分钱2.1分货,四分钱2.2分货……越往顶端走,要付出的必然越多。 4.很贵的未必都好,但很便宜的基本上都不敢说好。 5.每个人,无论直播间还是商家玩家,都避免不了有自己主观色
  • 1
    曹小弟老师,他的社交圈一直很神秘…很多人只是从网上可搜的零星图片,或者片面的文字介绍中被动了解一些信息…目前市场坚挺的高位区作品价格,也似乎离我们消费者很远、很远,大家对他的认知可以说并不全面… 早期,见过一些曹老师作品,因此,我也先入为主过,内心评价是:确实是木扇第一人,玉竹工虽精,对辨识度很高的形制,却一直不以为然… 随着,见到曹老师各个时间段的作品原来越多…终于明白,可以肯定的是,我原来的眼界
  • 7
    做堂款始于2022年年初一个想法,口碑反馈不错,但至今有一个痛点没解决… 有入门扇友交流说:差不多价格,想买个真正本工师傅的作品,有款的,款不光是炫耀,这价位有啥好炫耀,我想的是万一这师傅以后牛逼了呢…听着有理呀… 我还是正面描述一下,我做堂款的初衷吧… 有这样一个大背景: 扇骨分藏品、奢侈品、把玩品、入门品(相关贴文,吧内可搜索…)…荣笙堂从入行开始,机遇挺好,随着筛选合作师傅自身的快速成长,主营作品都差
  • 5
    最近扇圈一些新锐作者被大家津津乐道,被追捧…相比于老一辈制扇师,区别在哪里…来胡侃一下: 老一辈制扇师,扬名于江湖,当然主要靠作品良好口碑,稳定且定型,很强的个人辨识度、以及具有一定的标杆性… 但辩证地看,他们的作品进一步上升空间是被封杀的…营销学角度,这是拉动式提供需求:先有作品,后有需求…在既定的标准下,被一路追捧,代表一定的权威,玩家都是主动性购买…任何改动,反而会让欲购买的玩家迷惑… 入和不入
  • 7
    最近几次跟扇友聊天,一开口,都聊不下去,鄙视链作得怪…关注不在一个点上… 所谓鄙视链,就是把某种选择,作为优越感的来源…从人的心理上来讲,大家被炫耀所带来的快感绑架,渴望通过“鄙视”别人来展现自身的某种优越感… 简单地说:每个人都不经意地处在鄙视链某一端中,像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这是人性本能需要… 折扇圈也没走出怪圈,简单举例: 材质:福建妃>老凤眼>老云妃>老梅鹿>其他任何材质…斑竹相对玉竹的优越
  • 1
    人这一辈子,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顺…每一个阶段或多或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隔代沟通非常徒劳,谁都看不惯谁,这个不展开…想胡侃一下“舒适区”…天下文章一大抄,所有相关知识都在明面,随手可以拿起,也可以熟视无睹… 有这样一个区域,让自己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而一旦走出这个区域,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这个区域,也就是今天聊的所谓“舒适区”… 总之,“舒适区”是
  • 0
    此话题,源于一个扇友的留言:知名度影响力,和二级市场信息量。很多师傅不错,但二级市场根本没信息可查…承认,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人们大都习惯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自动屏蔽了,或者说不去追溯自己感觉没用的信息,这种例子很多… 比如:对于大额百元钞,大家通过分辨颜色,红色的,一看就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图案是什么… 再比如:大家也许知道【荣笙堂】扇艺,但不知道到它本身是一个注册商标,不知道在百度
  • 6
    蛮有意思的,一吐为快…商家有二种做法很普遍:通过合理筛选,降低采购成本,把作品零售价降下来…另一种,增加营销手段,通过商品高价定位,博取消费者眼光…往往前者不讨好,后者屡试不爽…这就是“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追求的是“心理满足”…假设某位消费者预算是3K,很大概率是,他就不会去看1K的作品,那怕作品本身没问题…真的就是
    zq512081 6-25
  • 5
    本文是个跟一些扇友私下聊天后,产生的一些想法,胡侃一下…无论混什么圈子,包含折扇圈,都离不开技、艺、术、法、道…更多时候,大家是止于“术”以下层面展开讨论,的确容易达成一致,但,是比较肤浅的…老子曾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往上层次展开讨论,会觉得分歧越来越大,甚至会形成针锋相对的二个阵营,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分别戏说一下技、艺、术、法、道… 技:掌握工具
  • 5
    所谓心仪,是个人的感受,不同人一定存在差异… 随着行业的兴起,从业人员的增加,各种制扇材料的开发…等等,大数据已然形成,这是事实,因此选择难度会越来越高,这是我的总体观点… 黄金二八定律决定,好的作品只有20%…筛选出需要的数据,放在任何行业中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然,理论上可选择性无疑是增大了…而实操性,对绝大多数扇友是没有的,很多“坑”的形成,都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推荐以下几个纬度,重点是:实操中至
  • 10
    比较敏感的话题,涉及我的合作伙伴,哈哈…先申明,只是个人不成熟观点,对事不对人…胡侃、胡侃…鞠躬为先… 文玩折扇圈,一直把扇骨分四类:藏品、奢侈品、把玩品、入门品…这个归类早就由本堂提出,我觉得相对是比较成熟的… 对应制扇师阶位,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不成熟,当成戏说好啦… 藏品:(稀缺、不可再生含精品斑竹扇料、+一、二线大师纪念款&限量定制)…这些珍品,往往是可以坐地起价的… 奢侈品:(一、二线制扇师
  •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相信所有扇友,包含本人也经过了这些过程:首先是人无我有,经济能力允许范围内先入了再说…其次可用,这个时候比较狭义,聚焦都比较单一(可扇风,或者可以简单把玩、可以单手开合…等等)慢慢地,希望有安全感,包含物有所值,不要受骗(抗衡虚假广告、代工丑闻…等等),为此,会经历一系列的求证过程…从而产生了寻找正规沟通渠道的需求…也会偏向独乐乐不如
  • 6
    基于古方款式,班门弄斧:古方包含明古,清古…目前清古的叫法不多见… 明传清,清传民,民传今…就明将近300年历史,制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有几个点可以提供一下结合思考,庙门肩的出现普遍被认为相对较后期…民清老扇骨坎肩(见图,近似现代溜肩,也有叫“美人肩”的)为常见…另:上下板比例,我们通常听见五五开,四六开,倒四六…因此老扇骨(95寸,31.5cm)的上板多见18.9cm(四六开)…演变至现在,主流上板尺寸在18cm…随着超薄
  • 0
    正常作品,若采取代理模式,商家手里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各渠道策略不同,一般作品上下~200都是合理范围…团购,也的确能拿到较优惠的折扣价,因为对品牌定价没有针对性的杀伤力…以下情况是例外: 1:钓鱼贴,说它是引流贴是轻的,也没有贬义,即使有不良后果,商家自己承担…有案例显示:有些是恶意圈钱(订金模式),更本没货供应,那纯粹是电信诈骗了… 2.迭代前的作品,有些作品价格不坚挺现象,实际是消耗库存行为,且该作品已
  • 1
    有兄弟问,大家共同学习提高一下: 雷山作为地名,贵州有雷山县,四川有雷山乡…云南没有以雷山命名的州、市、县、乡…云南雷山(雷区)是泛指的一片区域,在中越边境交界处…也有称作“老山”妃的,这个的确是一个山头的名字…那就是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州麻粟坡县天宝镇境内的老山… 老山横跨了中越边境的13号和12号界碑,它的面积约有8平方公里,海拔大约在1千米至1400米之间,由7个高地组成,这些高度的坡度大概40度,从远处看,老山巍
  • 6
    上次提到,“饥饿营销”被折扇圈上游越来越多地模仿和运用,说是:基于物以稀为贵…果真百试百灵,没有任何后遗症吗,非也,事物都是辩证的… 首先,适用“饥饿营销”这个手段的产品应该是:没有替代品,或者暂时没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对手… 其他几个消费者纬度再看一下: 渠道:需要体量,需要一定的营业收入总值支撑运营…即是消费者,又是包装产品的高手…一定会在总体体量上做文章…说简单点:会寻找、培养你的竞争对手…渠道拿
  • 6
    以扇会友,一群诤友在一起偶尔谈起扇圈的事情,很有意思…达成共识的是,无论是制扇师所为,还是商家所为…以次充好,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类似行为都被唾骂… 另,每个制扇师对自己的作品,应该尽自己所能,坚持走JZ路线吗…起先感觉是不用讨论的,似乎很正确的观点,但结果是争论不决,哈哈…我作为反方角色扮演,简单汇总,大家娱乐一下: 1.所谓JZ,代表高的工艺,或者花多的时间成本,做出好的作品… 仔细想想,做到JZ其实不是目
  • 4
    一家之言:不全是…往下细分至少还有把玩品、日用品等逐步降级概念…往上走还有收藏品,以前也表达过… 对此观点,我还真的去查了一些知识点寻求支持,分享给大家: 首先,不管国内、国外对奢侈品的概念是“非必需品”,在这一个点上的定义很统一,大概意思是:可以借助80/20法则来界定一下,同类产品中最好的20%产品,同时对于80%的人来说是昂贵而且非必需的产品… 接着聊,奢侈品具备哪些特征: “富贵象征”:奢侈品(Luxury)源于拉丁文
  • 2
    喜欢书面呈现一些观点,也算是心得分享…而且是公示,这个尤其重要,那怕是重复内容…因为,当出现问题,事后的沟通…态度再诚恳,都像是在“狡辩”… 前段雨季刚过,进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湿度降低对扇骨的变化: 1.小骨跳楞的,逐步顺畅了…开始进入最佳状态 2.原先最佳状态的,看着不顺眼了,部分肉眼可见缝隙开始出现…难受,困惑,焦虑… 3.原先可忍的小缝隙,情况越来越差,钉也凸起变松了…钉松得扇面都撑不开自然角度了… 其
  • 9
    有些概念被混淆,很不舒服…一家之言展开一下: 苏工:传统意义上指苏扇,当时苏州人做的扇骨,或者苏州出产的扇骨…现在看师承,只要拜的老师是苏州老厂出来的…不管徒弟是否带艺入门,不管形制如何,一律被称苏工…其实非也… 精细化,要从工艺上区别,用“苏制”,制式的“制”最恰当…很多名家的作品会被标上时代印记,比如明式燕尾,明古…等等,这些就不是“苏制”范畴了…是特指仿明,或者仿清,仿民国…复古的意思… “苏制
  • 10
    今年扇圈邪乎得很…2位公子的作品还是带来一搂清风,虎门无犬子…试想一下:15年后,还能驰骋疆场,笑傲江湖的是哪路英雄…
  • 22
    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客户的痛点,不成功都难…但这个是理论上的,因为每个客户的内心需求是不一样的… 但商家的定位必须有,就是要有目标客户…不是表面的看得起谁,看不起谁的问题…琢磨自己潜在客户的需求,这涉及产品常规的、针对性选货、备货… 很多商家喜欢显摆合作师傅多,各个同级别师傅的扇骨都有…其实从内行角度:明显是不懂折扇的,只会算利润…因为,没有卖点,和自己的主张…典型的非专业人士推卖扇骨,手上
  • 5
    人设,对外肯定是虚拟的…我觉得通俗地说,就是角色扮演…这跟自己的商业定位有关系…希望哪些目标客户关注我…换着说,设个进入门槛,好处是能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式沟通…所以,试试,我实际生活中不是你网上所看到的,说不定有惊喜…其实有问有答,我做得不错… 引流,做网上平台…这是永恒的话题,我是经常调侃拿着手机,享受着5G网络,又不会赚钱的…哈哈,怎么把流量转换成铁粉…那得靠人品吧,不知道,学习中… 碰瓷,很容
  • 12
    本吧很少推荐折扇,哈哈…更多的是分享一些思维方式,有用没用没关系…以前深刻体会,聆听是最大的能力,对方说十句话,即使九句半话是废话,拿到那半句有用的,其实就是大赚了… 关于升值,我的观点: 1.当然,玉竹也有升值一说的…比如去年没出的货,按照今年零售价,利润多了很多…因为年年在涨价… 2.更多时候劝说周边扇友,若看中,要咬咬牙早下手…某老师2014年的八角插片6500,我没舍得,涨到2W,于是更不舍得…现在市价在6W 了…
  • 9
    昨天在其他吧跟帖的回复,有点仓促,基本也表达我的意思…估计很多折扇扇友没看到…于是,不加修饰与大家分享…这样更接地气… 款是品牌,有专文提到,这个观点不再叙述…聊聊名字款Vs. 名师款区别很大,追款有风险…没款的,的确不讨喜…对想落款的制扇师,其实也有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目前自认为品质还跟不上的,不落名字款为好,厚积薄发…先借力来个某某监制款,未尝不可… 中策:即使自认品质尚可,横向对标后,有一定自
  • 0
    应真,指的是佛教中的罗汉。相传唐至前,“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受了佛祖的嘱咐,不入涅槃,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广种福田,是受到人天供养的真人,所以也被称为十六应真…后来到唐末,加了2尊者,才有有“十八罗汉”之说… 做流通,首先得自己喜欢,此为个人藏品… 朋友圈里同行很多,是万能的…透露一下辛丑个人愿望:找一副小口径满花梅鹿,或大口径单片…然后找一个好工,做一款九单…最后妥妥把这款杨秋宝老师的“16
  • 23
    辛丑年,整个市场走向会怎样…新玩家还是不断涌入,整个折扇行业还是处于朝阳产业,很多文玩领域已经是夕阳产业了吧,所以很不容易,整体看好…95%的从业者,还是能依赖它小康生计,这个行业肯定不是能发财致富的行业,哈哈…而目前不被市场认知的后起之秀,想靠作品一鸣惊人,挤入所谓名家行列,难之又难…全靠市场炒作的,逐步现原型,回归市场经济本质,被硬硬推上一定价位的作品,流通越来越难… 市场再次洗牌,二级分化也是必
  • 0
    工作几十年,若10年一条领悟,只能总结如下3条: 1.问题背后的问题…某人、某部门出了问题,先别急着一棍子问责打死…因为可能没法彻底解决表面问题的再生,责得口服心不服的,善于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运用逻辑找到因果是必须的思维方式… 2.手段不是目的…必须“怎样”,“怎样”是针对目的,或者是愿景,手段是不能限制的,方法比困难多就是出于此…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在手段之前加上“必须”,注定是以个人认知为基础,而个人认知
  • 1
    【荣笙堂】随笔…就文玩折扇圈,用三大定律整理一下思维方式,看看有否收益… 1.对立与统一:最大的一对矛盾就是传统与时尚…玩老扇骨的,对新东西很不屑…个人二者都能接受…再传统的物件,在当初刚出来时,一定是时尚…同样,现在相对时尚的,若干年以后一定会演变成那个未来年代的传统…反正看不到未来,就算我瞎扯,哈哈…唯一需要统一的:是精致… 2.量变到质变:凡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沉淀…所谓厚积而薄发…现在很多四线,五
  • 4
    【荣笙堂】买扇骨要买落款扇,不管是作者款,还是堂款…这就是品牌,也是有序把玩收藏的基础…这个说法我同意… 有这个现象,作者是杜撰的,或者是贴牌的…前者出发点不一样,不是我说的品牌概念…后者算… 光有落款够不够…这得看品牌拥有者的格局,珍惜不珍惜自己的名声很重有,且手工的东西是有起伏的… 也跟兄弟聊到过:作品出货前,大师级报废率要比低等级的师傅报废率高…其实,这不是在讨论技术问题…也不是表面看大师产量小
  • 0
    【荣笙堂】随想…文玩折扇走量走流水的商家有错吗… 显然没有错,换个纬度想,很多人还是感谢拼多多渠道的…即使我,也会光顾,社会人是宝塔型支撑,下部人越多,基础越扎实…有时得感谢供应廉价商品的工手,使得大家都玩得起…我说过:扇骨拿来用是身体需求,拿来玩是精神需求…其实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二者都不能缺… 玩清高,自我标榜的现象很多,能流通,有人愿意出价,这是硬道理…丢小钱能满足的需求,何必花大价钱…
  • 34
    【荣笙堂】越来越多的玩家关注棕竹扇骨,今天就聊聊…有兄弟问,为什么市面上全棕扇骨碳化的多…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网上搜了二张图…侵了哪位兄弟的权,先谢罪…仅仅为了分享所知,见谅… 棕竹是实芯的,其实它不是竹子,只是外皮带节,而且做扇骨前都是去皮的…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 市面上为什么多见棕竹大边配玉竹小骨,或者乌木小骨,而少见全棕小骨,这个问题值得分享…后者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图一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因为,
  • 4
    【荣笙堂】从工商管理思维的角度戏说一下怎么选择第一把文玩扇骨… 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要做一件事通常是这以下几个纬度思考问题:要干什么(战略层面思维);怎么干正确(战术层面思维);具体实施(行动层面)…怎么扯到战略、战术、行动?简单举个例子让大家明白: 市领导召集区领导开会提出:“本年度,我们主要工作之一,要从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着手…”-典型的战略方向 接着,区领导召集街道干部提出:“围绕市领
  • 1
    【荣笙堂】随想:有没有做工好的,但没有名气的,几乎没有… 我想说:一个人是不可能天生就是大明星,但随着作品越来越好,必然出名…这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三大原理之一:量变到质变原理 做生意的我们有时会抱怨,名家的作品越来越难拿到…其实,这也是对过去生活态度选择的小惩罚 得经常想想,当初别人未出名时,您在干什么;别人成长的道路上,您出过力没有… 别羡慕当下能拿到紧销货的商家,这是他过去的眼光和投资…等别人出名
  • 8
    【荣笙堂】随想:好几篇吧文提到,判断一个商家靠谱不靠谱之一,看(她)他有没有实体店…这是什么神逻辑…什么时代啦,现在都是社交商业…别人首先认你的人品,才认你店(含实体或网店),其次才关注到你所售的商品,毕竟商品同质化现象还是主导,你有,他有,大家都有…绝大多数是供大于求,买方市场,有得选… 实体店租金成本高、时间成本高、铺货成本高、甚至茶水成本也高,哈…这些不是我当初没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理由,因为
  • 3
    什么算“坑”…能让你重复购买行为的都算,商业名词叫做:复购… 大多女孩子买包、买鞋、买衣服都有这种不满足的消费心理和复购行为,问题出在“不满足”上… 要小心,文玩折扇圈也是“坑”,哈哈…注意:正常情况下,只有当购买力,就是口袋里的钱无法满足自己再拥有一款的欲望…或者,再想买的东西不比已经拥有的好多少,才会停止消费… 因此,在购买能力允许范围内,我们提创入门起点相对高点…起点低,即使拥有,外面诱惑还是太
  • 24
    有限的预算,玩玉竹还是玩斑竹… 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兄弟说5000元买玉竹不如买5000的斑竹,其实混淆了概念… 同样5000预算,我随便打个比方:对斑竹也许是4500料➕500的做工;而对于玉竹是500料价➕4500的做工,对比不在一个维度上…偏料和偏工的价值区别… 这是个人取舍问题,若有实力一步到位…就是4500的料➕4500的做工…取舍是关键,兼容看实力… 所有数字都是假设…想讲明白一个道理而已
  • 6
    扇箍,绑线都是扇骨日常呵护手段之一…像家里常备感冒药,要有或会,但没感冒不要吃… 前几天讲到扇箍,绑线不当会“阴阳面”…很多兄弟不理解,再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夏天穿短袖,经常外面走,袖口遮住的上臂比较没遮掩的下臂,颜色一样吗…兄弟们希望扇骨氧化程度不一,颜色不一样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