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随缘皆非余吧
关注: 13 贴子: 1,357

  • 目录:
  • 0
    云:五分法身成立,方離依止。更通諸敎,佛亦有師,所謂法也。如是廣說。 惡知識者,順己欲情,染習易故,最不可近,故切訓之。一、壞名聞,二、障學業,三、喪德行,四、失正信,五、伐善根,六、墮惡道。 近善知識,反上可知。
  • 2
    《禪宗雜毒海》 新歲新春雪又濃,森羅万象盡皆同。相逢莫認這般事,筋斗全拋示祖風。 師子端 百年難遇歲朝春,姹女梳妝越樣新。惟有東村王大姐,依前滿面是埃塵。 高峰妙 太湖山上賀新年,萬象森羅笑揭天。惊得泥牛吞石虎,塵塵刹刹自安然。 無用寬 一年三百六十日,今日分明是初一。曾得一兮万事周,世間出世从玆立。 費隱容
    学道修真 11-30
  • 2
    与时众会中 诸法不违越 佛子等同闻 住胎藏三昧
  • 0
    若时开敷眼 普遍六震动 得未曾有故 悦意奇特眀
  • 0
    是佛心之子 所作随教行 昙昙院园现 宇宙秘密经
  • 0
    囈語 金剛法界宮 是無所住住 如來加持故 眾皆悉集會 如來信解故 遊戲神變生 大樓閣寶王 莊嚴等間飾 至髙無中邊 是時菩薩身 爲諸師子座 種種金剛名 祕密爲上首 是越三時已 如來日加持 身語意平等
  • 0
    为同诸佛无印可 同诸如来无所得 一切诸相亦无见 守愼诸根无舍离 使诸魔怨不得便 能遮魔王诸道路
  • 1
    謂沐身外道 一切見等執 從梵天所生 滅亦生梵天 得離繫解脫 無礙寂靜法 證寂靜涅槃 得最上圓寂 了苦樂邊際 貪等法滅盡 無勝無比喻 無相亦無著 謂所得涅槃 出過一切道 如是等邪執 皆不正解脫 彼不能了知 無漏種微細 清淨離塵染 遠離諸過失
  • 0
    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 須陀洹者 亦有阿惟越致菩薩者 所以棄家行入山 有四因緣 一者.恐人言菩薩淫劮 何故得道 二者.金輪王亦皆棄國 三者.魔當來擾菩薩 四者.求佛道不居家 得以受莂 菩薩斷新受故精進行 要百劫得佛 其不精進者 久能得不得 期無有限 受莂菩薩償故 不起造新 謂從受莂以來償前世 亦現世未受戒時所罪 無數劫罪亦皆償之
  • 0
    云 但日月天子俱以五星臣佐。 而日光焰猛.物類相感。以陽獸師子爲宮神也。 月光清涼.而萬物類相惑。以陰蟲巨蟹爲宮神也。 又日性剛義.月性柔惠。義以濟下.惠以及臣。 而日月亦各以神宮.均賜五星.以速至遟。 即辰星.太白.熒惑.𡻕.鎮排爲次第行度。 緩急於斯。彰焉凡十二宮。即七曜之躔。 次歷示禍福.經緯災祥。
  • 0
    修治心猶如虛空 觀察現在衆生諸心 分別衆生諸根利鈍
  • 0
    《禪法要解經》 問曰[此說一心念巧慧。初禪二禪何故不說?] 答曰[第三禪者。身遍受樂。心行捨法.不令心著分別好醜。 是故言一心念慧。 復次三禪中有三過。 一者心轉細沒。 二者心大發動。 三者心生迷悶。 行者常應一心念此三過。 若心沒時。以精進智慧力還令心起。]
  • 0
    《禪法要解經》 問曰[五欲不淨罪。喜則應當捨。 是喜淨妙.眾生所樂。云何言捨?] 答曰[先以答生著因緣則是罪門。復次若不捨喜則不能得上妙功德。 以是故。 捨小得大.有何過也。] 行者進求三禪。觀喜知患。憂苦因緣所可喜樂無常事。變則生憂苦。 復次喜爲麤樂。今欲捨麤而求細樂。 故言離喜更入深定求異定樂。 云何三禪相.滅喜.捨此妙喜.心不悔念。知喜爲害。 譬如人知婦是羅剎則能捨離。心不悔念。 喜爲誑惑麤法。非妙第三禪身受樂。世間
  • 0
    《禪法要解經》 問曰[若爾者。佛何以故說離喜.行捨得入三禪?] 答曰[得二禪大喜。喜心過差.心變著喜.生諸結使。 以是故喜爲煩惱之本。 又復諸結使無有利益.不應生著。 喜見悅樂.甚爲利益.滯著難捨。 以是故。佛說捨喜得入三禪。]
  • 0
    《禪法要解經》 行者既得二禪。更求深定。 二禪定有煩惱覆心。所謂愛.慢.邪見.疑等。 壞破定心是二禪賊。遮三禪門。 是故當求斷滅此患。以求三禪。
  • 0
    《禪法要解經》 問曰[二禪亦離初禪結使。何以不言離生?] 答曰[雖復離結使。但住定力多故以定爲名。 復次言離欲者則離欲界。言離初禪未離色界。是故不名離生。 如是等是二禪相。]
  • 0
    《禪法要解經》 是故行者滅此覺觀以求二禪。 譬如風土能動濁清水不見面像。 欲界五欲濁心如土濁水。 覺觀亂心如風動水。 以覺觀滅故內得清淨。 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於二禪。
  • 0
    《禪法要解經》 問曰[但說覺觀應滅.不說初禪煩惱耶?] 答曰[初禪覺觀有兩種。 一者善法相應覺觀。 二者愛等結使相應覺觀。 以惡覺觀障二禪道是故宜滅。 以善覺觀.能留行者樂住.是故皆應當滅。 尋復思惟知惡覺觀是爲真賊。 善覺觀者雖似親善.亦復是賊。 奪我大利故應當進求滅二覺觀。 覺觀惱亂。如人疲極安眠.眾音惱亂。]
  • 1
    《禪法要解經》 問曰[如初禪結使亦能亂心。何故但說覺觀?] 答曰[初禪結使名爲覺觀。 所以者何。 因善覺觀而生愛著。 是故結使亦名覺觀。 始得初禪.味有餘著故。是以覺觀滅.結使亦滅。 本未曾得覺觀大喜。以大喜故破壞定心。以破定故應當除捨。]
  • 0
    《禪法要解經》 若不任習行。是身雖復乆習種種方喻.空無所得。 譬如鑚水.終不成酥。 問曰[何事不中?] 答曰[若犯禁戒.不可懺者。若邪見不捨。若斷善根及三覆鄣。 所謂厚利.煩惱.五無間罪三惡道報。如是等罪不應習行。 又摩訶衍中菩薩利根。有實智慧福德因緣不同其事。 若不任習行。當誦經.修福.起塔.供養.說法.教化行十善道。]
  • 0
    《禪法要解經》 復自欣歡。復作是念言 初習道時,諸煩惱風吹破我心。 我若得道。上妙五欲尚不能壞。何況弊者。 如長老摩訶目揵連得阿羅漢道。本婦將從妓樂.盛自莊飾欲壞目連。 目連而時即說偈言 汝身骨幹立 皮肉相纏裹 不淨內充滿 無一是好物
  • 0
    《禪法要解經》 不壞斷二種欲。威儀.言聲。 觀已壞悉斷六種。 欲習不淨有二種。 一者。觀死屍臰.爛不淨。 我身不淨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心生惡猒。 取是相已。至閑靜處。若樹下.若空舍。以所取相自觀不淨。處處遍察。 繫心身中.不令外出。 若心馳散,還攝緣中。
  • 0
    《禪法要解經》 若定得勝心。則不如制之令住是名一心。 若能一寸中住.便得遍却不得。但觀赤骨人。 得此觀已.棄赤骨人.觀白骨人。 不令外念。外念諸緣攝之令還。 心若清淨住於骨觀骨邊.白光遍身中出。 如天清明.日光極淨。 此光既出.以心目觀.了了見之。 因光力故。見骨人中相似諸心心相應法生滅如毗瑠璃筩中水流。 是時心息得樂。 婬人欲樂不足喻也。 外身觀亦復如是。
  • 0
    《禪法要解經》 亦如乳母常觀小兒.不令墮落。 行者觀心亦復如是。 漸漸制心.令住緣處。 若心乆住.是應禪法。 若得禪定.即有三相。 身悉和悅.柔軟輕便.白骨流光。 猶如白珂.心得靜住。是爲淨觀。 是時便得色界中心。是名初學禪法門。
  • 0
    《禪法要解經》 行者初來.欲受法時。 師問五眾戒淨已。 若淫欲多者。應教觀不淨。 不淨有二種。 一者、惡厭不淨。 二者、非惡厭不淨。 何以故。 眾生有六種欲。 一者、著色。 二者、著形.容。 三者、著威.儀。 四者、著言.聲。 五者、著細.滑。 六者、著人.相。 著五種欲者。令觀惡厭不淨。 著人相者。令觀白骨。 人相又觀死屍。若壞若不壞觀。
  • 0
    《禪法要解經》 皮囊盛屎尿 九孔常流出 如鬼無所直 何足以自貴 汝身如行厠 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棄遠 如人捨厠去 若人知汝身 如我所惡猒 一切皆遠離 如人避(上尸下矢)坑 汝身自嚴飾 華香以瓔珞 凡夫所貪愛 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淨聚 集諸穢惡物 如莊嚴厠舍 愚者以爲好 如脅肋著脊 如椽依梁棟 五臟在腹內 不淨如屎箧 汝身如糞舍 愚夫所保愛 飾以珠瓔珞 外好如畫瓶 若人欲染空 終始不可著 如欲來嬈我 如蛾自投火 一切諸欲毒 我今已滅盡 五欲已遠離 魔
  • 0
    《禪法要解經》 硬心思惟.自責還攝本處。 又時亦復應令心悅。 作是念言[佛是一切智人。直說道教.易解易行。是我大師。如是不應憂.畏。 如依大王.無有怖畏。 諸羅漢所作已辦。是我同伴。已能伏心。如奴畏主.心已調伏。具種種果.六通自在。 我亦應自調伏其心。求得此事。 唯有此道.無復異路。] 如是思惟已。還觀不淨。
  • 0
    《禪法要解經》 二者。雖眼不見.從師受法.憶想分別。自觀身中三十六物不淨充滿。 如是等種種不淨聚.假名爲身。 自觀如是.所著外身亦如是觀。 若心惡猒.婬慾心息則已。 若心不息.當勤精進訶責其心。 作是念言[老病死苦.甚爲至近。 命如電逝.人身難得。 善師難遇.佛法欲滅。如曉時燈。 有破定法.眾患甚多。 內諸煩惱.外有魔民.國有饑荒。 內外老病死賊其力甚大.壞習禪定。 我身可畏。於諸煩惱賊中未有微損。 於禪定法中未有所得。 雖服法衣.內
  • 0
    云何持戒能生於檀。 檀有三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三者無畏施。 持戒自撿不侵一切衆生財物。是名財施。 衆生見者慕其所行。又爲說法令其開悟。又自思惟。我當堅持淨戒。與一切衆生作供養福田。令諸衆生得無量福。 如是種種名爲法施。一切衆生皆畏於死。持戒不害。是則無畏施。
  • 0
    云何是無畏施 ……………… 謂若菩薩自所嫌棄刀杖等器 亦復教示他人令棄於彼 一切有情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眷屬想 及餘親愛.知友之想 何以故 菩薩作是思惟如佛所說 彼彼生中一切轉易 於諸有情聚中未有不是父母及子 並於親愛.知友 乃至於彼微細情命之中皆爲發起利益 設自身肉尚亦與之 何況餘諸大有情類 善男子 如是名爲菩薩無畏施
  • 0
    《善惡宿曜經》 序分定宿直品第一 天地初建 寒暑之精 化爲日月 烏兔抗衡 生成萬物 分宿設宮 管標羣品 日理陽位 從星宿順行 取張.翼.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等一十三宿 迄至虛宿之家 恰當子地之中 分爲六宮也
  • 0
    淨信三寶 愛敬大乘 望瑜伽教 願菩薩行 心不怯弱 求學相應 寧捨命財 事無疲厭 族姓諸根 甚深多聞 常護正法 樂六度行 愍念有情 披大誓甲 十度淨行 疾證菩提 如是法器 方便勸誘 若不如是 ………………
  • 0
    晨午昏夜半 四數珠四念 音聲金剛念 三摩地心念 純是真實念 如如念誦力 能滅罪苦厄 成就諸功德 金剛菩提子 寶珠及蓮子 心心真實念 無有時分限 一切時無間
  • 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