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吧
关注: 10,394 贴子: 43,029

生物技术与我同在,加油

  • 目录:
  • 学校话题
  • 244
    算个 日历贴 吧。 我只是一个喜欢生物学的学子。 我只想开个贴子记载我接下来要走的生物学之路。 能走多远,一步划一个印子。 今天2013.8.31
  • 81
    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各位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先简略说说我的背景,我是一所985大学生物工程毕业,本系生物是国家重点学科,我本科毕业以后出国读研,不过方向转到了商科,我现在年收入大概是十万出头,做的事情跟生物毫无关系。我大学同学30人,大概1/3继续在生物领域读研,但现在纷纷寻求转行,有几个确实找到了生物对口的工作,大多以技术操作居多,月薪3000-6000不等,不得不说2011生物就业还是有所改善的。还有2/3统统转行,有去
  • 0
    大三,想提前写毕业论文,做毕业答辩准备,求求各位前辈,同行者,大佬给建议。比如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选什么课题方向,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我顶上去,谢谢各位😭
  • 5
    今年24考生,上了黑龙江大学的生物技术,有人说生化是天坑啊,我将来怎么发展呀走医药还是食品🆘
    ~££ 9-10
  • 56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 RNA实验技术手册 2、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分子诊断学 4、基因克隆与DNA分析 5、临床分子诊断学实验 6、现代基因操作技术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8、神经病理学彩色图谱 9、核酸探针与原位杂交技术 10、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学 11、DNA与蛋白质序列数据分析工具 12、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 13、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4、原位检测技术 15、microRNA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16、实时荧光PCR技术(第2版) 17、PCR最新
    独孤导 8-31
  • 311
    本人是大二生技专业的学生,其实当初报专业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想着喜欢生物就报了,大一的时候考虑到就业形势不好就一直想转专业,大一期末考试成
    Kim68 5-15
  • 0
    日本、中国和阿联酋是苜蓿产品的主要买方市 场。亚洲是全球苜蓿消费需求缺口最大的地区。2017 年, 全球苜蓿产品国际贸易量为8.30×106 t, 贸易总 额约为2.3×109 美元。日本是全球最大的苜蓿进口国, 进口量占全球苜蓿进口总量的26%, 达2.16×106 t; 其次是中国, 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3%, 为 1.90×106 t。细分市场方面, 2019年, 全球苜蓿粗粉与 颗粒产品进口量为2.216×106 t。其中, 阿联酋进口量 最大, 达1.356×106 t; 中国进口量为5.4×104 t, 处于 全球第7位。
  • 0
    4 全球苜蓿市场贸易分析 北美洲苜蓿种植面积占各大洲首位, 中国苜蓿产业发 展迅速。苜蓿喜温暖气候, 在北半球大致成带状分布, 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部 和中国是苜蓿主产区; 南半球只有部分国家有较大规 模种植, 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Feedipedia, 2000)。2014年, 全球苜蓿种植面积约 为2.380×107 hm2 , 苜蓿草产量达3.41×108 t。此时, 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苜蓿种植国, 种 植面积占全球种植总面积
  • 0
    下游生产加工方面, 重视全产业链业务布局, 通 常集多种功能(种植/收储、加工与贸易)于一体。国外 多数苜蓿企业建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 甚至拥有研发 实验室和物流体系等, 有效保障了其业务的稳定运 行。例如, 西班牙纳佛萨(Nafosa)草业公司是欧洲最 大的苜蓿生产、制造和出口企业, 该公司80%的苜蓿 产量来源于自有田地, 拥有4家西班牙加工厂, 1家阿 根廷加工厂, 可全年供应苜蓿。该企业不仅拥有研发 团队、牧草种植基地、配套工厂车间、实验室和物
  • 0
    跨国农化和农机巨头掌控苜蓿生产管理环节。在 苜蓿产业链的中游(种植和收获环节), 美国科迪华农 业科技、德国拜耳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Basf SE) 和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先正达集团(Syngenta)等企业 主控了相关的农化产品。该四大农化巨头占据全球 50%的终端制剂市场份额。美国约翰迪尔(John Deere)、美国麦克唐(MacDon)以及欧洲凯斯纽荷兰 (CNH industrial)等企业则布局智能农机产品, 如约 翰迪尔的自走式割草压扁机、麦克唐的自走式割晒机 以及纽荷兰的拖拉机
  • 0
    跨国合作制育种成为新常态。美国和澳大利亚等 国家的苜蓿育种十分注重研发合作和品种许可。南澳 大利亚研究与发展研究院与美国部分拥有育种项目 的高校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同时, 美澳之间的许多育 种企业也通过股权或许可协议保持密切关系, 以互换 或获得某些育种种质材料。此外, 国际苜蓿制种企业 还与适宜苜蓿生长的南澳大利亚东南部的苜蓿种子 生产企业合作, 开展跨国制种。例如, 由于南澳大利 亚东南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帝国谷的气候
  • 0
    3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苜蓿产业格局分析 当前,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角度看, 美国、澳大利 亚和欧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引领全球苜蓿产业的发 展, 并已形成育种与制种、种植与收获及加工与消费 的完整产业链条。其中, 企业掌控产业链的各主要环 节, 在苜蓿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图1)。 商业育种主体以企业为主导。20世纪前期, 美国 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苜蓿育种工作主要由公共部门 或高校完成, 如美国农业部、加州大学和澳大利亚州 政府部门。20世纪60
  • 0
    2.1 研究论文分析 基因编辑苜蓿品种研发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 有望创造突破性性状的基因编辑技术愈发受到育种 家的青睐。2017年, 美国S&W Seed和Calyxt公司联 合开发的基因编辑苜蓿品种获得美国农业部监管豁 免(S&W, 2017), 成为全球苜蓿产品中首个获得豁免 的基因编辑产品。该产品采用Calyxt专有的基因编辑 技术TALEN, 使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个基因失 活以降低木质素含量, 从而提高消化率, 改善苜蓿品 质。此外, 美国诺贝尔研究所也正在开展基
  • 0
    2.2 专利分析 转基因苜蓿品种研发稳步推进。转基因技术的主 要目的是改善生物的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 状。目前, 转基因苜蓿商业化性状主要是除草剂耐 受性、抗生素耐药性和低木质素含量。其中, 除草 剂耐受性是应用最多的性状(表5)。根据ISAAA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 biotech Applications)网站数据, 全球共有5例苜蓿转 基因事件获批, 涉及的商品名称分别为抗草甘膦苜蓿 (Roundup Ready™ Alfalfa)以及低木质素苜蓿 (HarvXtra™) (KK179), 育
  • 0
    2.3 苜蓿品种研发分析 近年来, 苜蓿育种已实现从专门针对某一抗性到多种 抗性、从单纯注重产量到产量与品质并重的转变。除 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苜蓿育种外, 生物技术也不断 被引入苜蓿育种工作中, 并取得了诸多突破。 常规技术育成品种仍占主体。根据美国国家苜蓿 和牧草联盟(National Alfalfa and Forage Alliance, NAFA)苜蓿品种等级评定数据库, 苜蓿品种评定包括 冬季存活率、抗病性、抗虫性、持久性、耐牧性和耐 盐性等性状类别, 共计19个参数(NAFA, 202
  • 0
    2.2.2 主要申请机构分布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表4), 苜蓿领域专利申请机构 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其中, 前3位均为国外 跨国企业, 依次是美国科迪华农业科技(666项)、德国 拜耳集团(395项)和德国巴斯夫集团(331项)。中国苜 蓿领域专利申请机构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其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以229项和93项的 申请数量排在第4和第7位, 中国农业大学和甘肃农 业大学分列第9和第10位。中国化工集团(先正达)排 第8位, 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
  • 0
    2.2.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专利技术来源国家看(表3), 中国专利数量 高达6 861项, 占全球苜蓿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54%, 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 属于第1梯队; 美国专利数量 为2 762项, 全球占比为22%, 属于第2梯队; 德国、法 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瑞士和英国等国 的专利数量介于90–500项之间, 属于第3梯队。 “平均专利家族大小”可以表征专利申请人对 技术的保护力度。从苜蓿领域平均专利家族大小来看 (表3), 德国的平均专利家族最大, 为6.6;
  • 0
    2.1.2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从论文数量来看(表2), 苜蓿领域重要研究机构主要 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法国和亚洲的中 国。其中, 排名前4位均为科研机构, 依次是美国农业 部(2 029篇)、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1 111篇)、 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793篇)和法国国家 科学研究中心(654篇)。中国科学院以294篇的论文数 量排在第9位。 从苜蓿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看(表2), 法国 和美国机构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较高。其中, 前3位 依次是法国国家
  • 0
    2.1.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论文发表时间看(表1), 美国是全球 最早开展苜蓿相关研究的国家; 我国在20世纪80年 代后才有相关论文发表, 但作为后起之秀, 发展快 速。近5年, 我国苜蓿领域论文数量占其论文总量的 比例高达54%; 同时, 年发表苜蓿领域论文数量的全 球占比也在逐年攀升。例如, 2020年, 年发表论文数 量的全球占比高达38%, 比2008年高出28%, 表明近 期我国在苜蓿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 从各国论文的学科领域分布来看(表1), 苜蓿研究 主要涉及植
  • 0
    2 全球苜蓿科技产出分析 2.1 研究论文分析 2.1.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论文数量看(表1), 美国的论文数量高达 7 226篇, 占全球苜蓿领域论文总量的35%, 遥遥领 先于其它国家, 属于第1梯队; 加拿大、中国、法国和 澳大利亚4国的论文数量均在1 000篇以上, 属于第2 梯队; 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新西兰等国家 的论文数量介于340–700篇之间, 属于第3梯队。 从苜蓿领域论文总被引频次看(表1), 美国论文 的总被引频次位居全球首位, 与其论文数量排位一 致
  • 0
    计算机专业但是没啥兴趣,现在学校里有个生物基地班据说有50%的保研率,学校政策支持也不错,该转吗
    山药🐱 8-24
  • 0
    7-2
    有人会用2ndfind吗
    7-2
  • 16
    到处本着喜欢生物的心报了生物专业,但是录取之后我爸就一直在骂我,然后我刚刚去了解了一下生物专业,发现大家都说这是坑,可是我高考没考好,但是还是一意孤行报了生物技术,完全没有考虑太多,但是了解之后我才明白了我毁了我自己的人生,学校是个不算很好的学校,专业是个“天坑”专业,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而且转专业的话又该怎么转,真的是让人很苦恼,未来感觉就是死路一条
  • 4
    处理产业与城市固废煤矸石、冶金钢渣、电厂粉煤灰、城市污泥、油泥、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成套(无害化)装备总成。
    沉香酶 8-2
  • 1
    人类最崇高的境界:生物与微生物细胞基因组收藏技术!由于地球自然界地质矿藏非正常代谢极端微生物的采收与种群放归科研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地质矿藏极端《非正常代谢微生物》在国际范围格局:具备收藏资质单位极其少见,我国七院一总队收藏数量,目前居国内唯一。
    沉香酶 8-2
  • 6
    生物〈酶工程〉靶向固废煤矸石(籽粒)催化发酵生物质侵腐煤矸石生成产物。别名:碳8二氢脂。
  • 5
    从业“能源微生物”研究以来,地质沉积岩矿藏多有发现熔洞“肽”和非正常代谢极端微生物种群生栖。 它们定位在生命科学的祖先,孕藏在石油岩层中、孕藏在原煤矿脉中、孕藏在天然汽分子表面的古细菌,我们称之烃类微生物(细菌),研究重点是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现烃类微生物细胞外切酶DNA活性基因倍体信息。 学科定性:极端非正常代谢微生物(细菌)在无氧无光条件下寄主在地球各种各类沉积岩石中,与相应地质环境因素石化(碳化)、
  • 1
    七院一总队联勤姜记团队 我国世界著名七院一总队(收藏)矿藏能源微生物细胞外切酶种源保藏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生物烃类酶工程技术冠位世界唯一。上世纪1008年获国际新能源论坛授于《世界2000年 最有价值科学家金奖》。
    沉香酶 8-1
  • 26
    开学大二生物技术专业,大一下转专业不成功,家在农村。这个专业以后就业好找吗?真的要考到博士吗?
  • 10
    国外各种生物试剂、血清进口到国内清关运输。 全程冷链温度有保障
  • 8
    各位大佬们,我是今年的河南高考毕业生,总分461分,生物技术专业的分数我可以上一下,但是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以及以后是否好就业比较疑惑,希望大佬能够解答一下。
  • 0
    当前, 全球农业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联 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 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发布的报告指出, 要在2050年养活全球91亿人口, 需将全球粮食产量 提高约70% (FAO, 2009)。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 和膳食结构的持续转变, 肉、蛋和奶等动物源食品逐 渐成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对其需求也在快速 增加。到2030年, 全球对动物源食品的需求可能比 2005年增加70%, 牛肉、猪肉和禽肉的需求将分别增 长66%、43%和121% (NAP, 2018);
  • 0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定性调研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 创新链角度, 对全球苜蓿科技产出、部分代表性国家 和地区(与中国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美国、澳大利亚 和欧洲等)的苜蓿产业格局及全球苜蓿市场贸易状况 进行分析解读, 同时对比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存在 的问题。 研究涉及的行业报告和产品等信息主要来自联 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行业报 告、各国农业部、机构和企业官方网站。行业统计数 据主要来自美
  • 0
    近年来, 我国食物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相比2013 年, 2018年我国口粮人均年消费量下降了14%, 而 肉、蛋和奶等动物蛋白人均年消费量上升了4%– 25%。不断增长的动物源食品需求将会推动我国畜牧 业的发展。苜蓿因具有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好、产量 高、营养丰富和适口性好等优良特性而成为奶牛等草 食动物的优质饲草资源, 苜蓿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奶业 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我国已有两千多年 的苜蓿种植历史, 但苜蓿产业发展远不及水稻(Oryza sati
  • 0
    4 我国苜蓿育种的展望 4. 1 建立苜蓿育种加速体系 基于植物工厂结构建设模型,设计水电一体化 的苜蓿生长环境 (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监控体系; 配置科学合理的苜蓿生长营养液,采用 中央控制、循环流动、实时监测、自动补液等系统, 始终为苜蓿创造最优的营养液环境,加速苜蓿的生 长; 根据苜蓿的生长环境定制的相应的 “光配方” 形成全密闭洁净生产系统,创建精准高效苜蓿育种 加速装备[30]。利用活体成像、高光谱、CT 断层扫
  • 0
    4. 2 加强苜蓿种质资源鉴定和共享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复杂 多样,孕育了丰富的苜蓿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 携带有各种各样的基因,具有各种优良的农艺性状, 是筛选、培育苜蓿新品种的素材和基因源。我国前 期已经收集保存了大量种质资源,但是种质资源的 鉴定研究不深入,无法充分利用于育种研究,因此 在后期的工作中应该对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 “精心 挑选、精准定位”,挑选出在产量、品质、抗逆等方 面具有突出性
  • 0
    3. 3 育种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 我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登记的育成品种 中尚未见单纯应用生物技术育成的品种,育种技术 还停留在以常规育种技术和方法 ( 引种选择、鉴定 筛选、杂交育种) 为主的 “2. 0 时代”。但是国外畜 牧业发达国家目前着重于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 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并已经培 育出了抗草甘膦 ( Roundup Ready TM Alfalfa) 以及低 木质素苜蓿品种 ( HarvXtra TM ) ( KK179) ,其中抗草 甘膦苜蓿有抗倒伏和控制杂
  • 0
    2. 4 分子育种 分子育种是在分子水平上将外来的 ( 由其他生物中提取的) 或人工合成的 DNA ( 或 RNA) 分子片 段,用人工的方法进行重组,然后通过一定的载体 引入到 “受体”生物的细胞内,同原有的 DNA 组 合,使后代 “表达”出新引入的 DNA ( 或 RNA) 携 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从而快速、稳定 而定向地创造出新品种 ( 或新物种) 的现代育种方 法[22]。主要有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 计育种三种类型,分子标记育种又叫分子标
  • 0
    2. 3 诱变育种 人为地利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诱发变异, 而后根据育种目标,通过人工选择、鉴定、选育出 新品种。我国苜蓿诱变育种的工作起步比较晚,目 前已经审定登记的诱变育成品种有 3 个,分别是中 天 1 号紫花苜蓿、中天 2 号紫花苜蓿、中天 3 号杂花 苜蓿,都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 所育成。其中, “中天 1 号紫花苜蓿”是 2002 年搭 载于神舟三号飞船的三得利紫花苜蓿种子,经过田 间筛选得到多叶型变异单株选育而成
  • 0
    4. 4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育种 寻求实现和保障产学研各主体合作共赢的载体 途径是推进我国种业领域产学研结合良性发展的关 键,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牧草育种上市公司只有 “蒙草生态”这一家,因此后期应该加强产学研的建 设,加强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让企业有自己的品 牌。一是积极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实现优 势互补的同时减少科研经费的不必要竞争; 二是提 供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年轻科学家进入企业,加强 企业的科研能力; 三是完
  • 0
    4. 3 加强苜蓿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研究 面对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生态恶化、种质卡脖 等诸多制约因素和不利影响,我国应该基于丰富的苜 蓿种质资源,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等手段,通过对各类组学数据、表型数据的 整合分析,实现对调控苜蓿优良性状基因的快速挖掘 与鉴定; 同时结合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 对苜蓿进行人工改造基因元件、人工合成基因回路、 人工敲除载体的技术操作[32],使苜蓿具备新的
  • 0
    3.4 苜蓿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瓶颈还未突破 突变基因定位难: 由于栽培苜蓿是四倍体,具有 多倍体的遗传特征,导致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基因检 测更加复杂,因此,包括产量在内的许多性状的选育 工作主要是基于表型选择完成的,而大多数性状的遗 传基础仍然未建立从遗传到表型特征结合[28]。 无法构建重组自交系,挖掘数量性状位点难。 在水稻等农作物中经常采用 2 个极端表型的个体构 建,并分析数量性状位点。但苜蓿具有异花授粉、 自交不亲
  • 0
    3. 2 苜蓿种质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于育种 目前我国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与研究主要以 “采 集、保存”为主,而种质鉴定不全面不深入,资源 共享的比较少; 在遗传与表型特征的研究不够深入; 尚未建立分子鉴定及高通量智能评价、优异基因挖 掘等技术和平台,使得宝贵的种质资源没有充分利 用于苜蓿育种中[27]。
  • 0
    3 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 3. 1 培育新品种所需周期长,育成品种少 育成一个品种需要经历品种选育、品种比较试 验、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生产试验过程,最后登记 为新品种的时间至少需要 8 ~ 10 年[26]。自 1987 年以 来我国共育成苜蓿属品种 54 个,在牧草品种审定委 员会成立以来的35 年间我国有10 年没有育成新的苜 蓿品种,仅在 2010 年和 2017 年我国育成的苜蓿品种 超过 5 个,分别是 8 个和 6 个,而美国每年却是几十 个甚至上百个,如 2007 年、2
  • 0
    2. 2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 杂交,并在其**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 的方法〔20〕。我国登记的苜蓿品种中,赤草 1 号是用 内蒙古赤峰的野生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隔离区内 天然杂交选育出的; 图牧 2 号是采用自然隔离自由 授粉杂交育成的; 草原 1 号、草原 2 号、图牧 1 号、 甘农 1 号等均是通过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的杂交而 育成〔7〕; 王殿魁〔21〕为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 性,将二倍体扁蓿豆 ( Medicago rut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B_T_baby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