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吧
关注: 295 贴子: 950

48年的皇帝/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6
    另有一子朱文坤,民国二十四年王丕煦等纂、梁秉坤等修《莱阳县志》卷末附记:"懿文太子后裔--明吴王允熥为懿文太子标三子,建文元年封,未就国,及靖难师入京,降为郡王,其年九月,又废为庶人,永乐十五年暴卒,子载坤尚在襁褓,宫监王忠负逃民间,及长,惧祸。洪熙元年,潜走邑下夼(kuàng),今其村称朱家夼,朱氏约百余家人。"记载朱允熥后人藏于民间并繁殖百余户,但将朱允熥之子记作朱载坤(疑即朱文坤),与明宗室家谱不符(也
    在渊鲛 4-29
  • 2
    万历三十年,万历皇帝喝酒喝高了,骑马撞树上了,重伤卧床不起,他以为自己快要死了。 想起自己平时太荒诞,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于是下了一道遗诏,停止向官员们索要俸禄,并且废除一些奇葩的税。 可是谁知,遗诏下完,他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 他走下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追回遗诏,怕别人追不上了,自己骑上马就追出去了! 拿着遗诏的大臣刚走出宫殿,就看到皇帝嗷嗷地追了上来,吓个半死! 还有就是边关告急,奈何国库空虚,
    人头鸭 11-5
  • 3
    shen赤 2014-02
    我觉得,万历并不是昏君,只是他过分宠爱郑贵妃而已
    r021 2-22
  • 9
    郑贵妃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多的是由于她的聪明机警、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如果专恃色相,则宠爱绝不可能如此历久
  • 5
    “明朝,与其说是亡于党争,不如说亡于阉党之手。” 说东林党人缺乏治国能力,这或许没错,但难道魏公公就有了?不知道从何时起,魏公公突然被捧成了政治天赋异禀的老成谋国者。事实是,魏忠贤的那种“私德有亏,才华横溢”的政治形象多半是今人出于某种政治想象逐步建构出来的。魏忠贤缺乏足够的文化素养,又没有任何国家层面的政治经验(宫廷内部是有的),单凭一些不入流的小聪明和阴谋诡计,就真的可以操盘内忧外患中的大明帝
  • 8
    万历开始怠政,不上朝,不见大臣。并且开始推翻张居正的所有政策, 对死于万历十年的张居正反攻倒算。我觉得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对于自己的老师又是股肱之臣的大臣大力打击。 未来的33年,万历基本没有上过朝,但依旧凭借当时优秀的政治制度和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掌控朝政。当政时期的三大战役(万历三大征)都取得胜。
  • 4
    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念朕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
  • 8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r021 4-29
  • 4
    们开这石门怎么开的,也没有拍照下来,没记录。记录上头有很多遗憾。很多东西的,在第一时间里头都没有拍照片,连这个最最起码的条件我们都没有准备好
    r021 3-31
  • 3
    是自己做的。阳明弟子说致良知怎么致?阳明说你自己去致!” 但有听众提到如果仅仅谈致良知的话,在现实中很容易空泛,每个人都强调有自己的良知,而没有外在的或者是外设的道德标准的话,其实这个功夫怎么样实际操作会有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些外在的标准,去指引自己何为正确。 对此,陈立胜的解释是,首先,什么是致良知,不要把个人的私欲当作是良知。如果用朱子学的话,认贼做理。要用天理来镇定住自己的良知。阳明也说良
    r021 3-9
  • 9
    阳明精神最重要的功夫是致良知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在《阳明心学与儒家的修身传统》的报告中专
    r021 2-24
  • 17
    幸好有个有名的师父和有名的太监,一内一外共同辅佐,国家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势态。可惜好景不长,当他25岁那年,师父死后,一切都变了。积极向上的皇
    r021 2-17
  • 2
    ,都有待遇。但后来粮食不够,一年光养活藩王就需要850万石粮食,而明朝财政只可以支持400万石。有官员向隆庆帝提出来削减藩王供应。但隆庆帝拿到奏疏
    r021 1-14
  • 7
    万历十七年开始,他就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了,就连朝中内阁走了他也不管,许多大臣几十年也得不到晋升,还有的甚至连皇帝长什么样也不知道。虽然神宗不上朝不出宫,但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奸臣当道,朝内党争也没有愈演愈烈,明朝庭并没有就此瘫痪,反而还有所发展。
    r021 12-16
  • 4
    定陵的开挖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当时国家尚且穷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预算来保存这些文物,不少珍贵文物甚至被装在纸箱里面堆在研究所的储藏室里,一放就是数年!很多容易碳化的丝织品被随意装在盒子里就拿出去了,结果不久就黑化了,成了一堆碎渣。当时不少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一些珍贵的瓷器拿起来就在手里把玩,不经意间弄坏了不少,许多纸质典籍更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为他们因保存不合理,很快便化成了灰烬。而万历皇帝
    r021 11-26
  • 3
    得知老窑工卢旺家里藏有一只宋徽宗年间的绝世珍宝——玉壶春瓶。他立即把卢旺带进衙门,逼他献出那件宝贝。卢旺是一条硬汉子,无论州官怎么威逼,始终不承当自己有这种东西,知州一怒之下要对他动刑,但师爷在他耳边咕唧了一阵后,又把卢旺放了回去。 第二天,赖仁来到卢旺家里,他要卢旺按照玉壶春瓶的样子重新烧制一只。卢旺为难地说:“老爷,钧瓷已经失传多年,虽然我粗通一点钧瓷的制作方法,但是独自一人可是干不成啊!” 赖
    r021 11-12
  • 2
    璋十分重视他们兄弟,把他们留在身边,以作参谋。后来朱元璋组建总制亲军(嫡系部队),就让冯国用做了这支军队的总指挥官——都指挥使。后来,冯国用在征战江浙绍兴时,死于军中。朱元璋悲痛不已,就让冯国用的弟弟冯国胜继任总制亲军都指挥使,继续领导保护自己的军队。冯国胜后来改名冯胜(避讳,因为朱元璋字国瑞),在对付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深得主子的赞赏。不过,这个冯胜,无论在军事才能还是见识,甚至在
    r021 10-31
  • 7
    朱橞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为"建文君",意在谋反,朱允熥遂于是年暴卒。 年仅39岁。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记载明英宗复位后安置吴庶人(此时朱允熥早死,此吴庶人很可能是他的子孙)及其母杨氏等十八人于凤阳,遣人看守门户以礼优待:"丙辰,释建文君子孙,安置凤阳。朱允敕太监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亲,虽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监吴昱管送吴庶人及其母杨氏等共一十八名,日前去凤阳居住。每月令所司支与
    r021 10-14
  • 2
    朱元璋要想立儿子那就很容易出乱子,所以朱元璋决定在朱标的儿子里面挑继承人。而且朱标死时朱元璋已经年老了,立驾崩也不远了,朱元璋需要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来培养新的继承人。如果要立四子朱棣,那么就必须要把二子和三子一并解决,但是边患问题就会出现,二子、三子、四子三个人全部离开封地,那么封地谁来管辖?所以对朱元璋来说维持现有的藩王不动是最佳选择,三个嫡子都不能当接班人,那么其他儿子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朱元璋
    r021 9-24
  • 12
    苑中高树枝叶云,上有慈乌乳雏勤。 雏翎少乾呼教飞,腾翔哑哑朝与昏。 有时力及随飞去,有时不及枝内
    r021 8-13
  • 1
    朱佑樘的为人和治国都是不错的,国家面貌在经历了几代的乱乱哄哄后,得到了一定恢复。治国有方,不像老爸沉迷炼丹。也不像老爸任用奸邪,它知人善任。如果说“三杨”是明朝最厉害的一届內阁,那么朱孝宗的内阁,就当那个第二强大的内阁吧。但是可惜,这个英明的皇帝活得不够长,没有带来更长时间光明的社会。 朱佑樘最受大家喜爱,尤其是女性朋友的一点是,只娶了一个人,只有这一位皇后。在古代,男人们都是三妻四妾,更别提皇上
    r021 7-30
  • 13
    万历八年(1580年)的某天,神宗在乾清宫执事太监孙海、客用的诱导下,酗酒闹事,一时宫内大乱。第二天冯保将此事报告给了慈圣皇太后,太后第一反应极其强烈,怒气冲冲地扬言:“欲召阁部大臣,谒告太庙,将废神宗,另立他弟弟潞王为帝。神宗顿时吓得跪在地上哭泣多时,以示忏悔,皇太后才肯宽恕。”(《万历邸钞》,万历八年庚辰卷) 结果,按照冯保、张居正的意思,降黜了神宗身边一大批亲信太监,由此神宗对冯保的关系由信赖、畏
    r021 7-18
  • 3
    等到女真人建国前后时期,女真的铁匠们,已经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铁器,无论是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还是兵器,都已经发展到了很成熟的地步。从遗址发掘就可见:锄、刀、马凳、剪子、锅、盘、锥、销、铁钉、锯、箭镞、三足器、长剑等。 后来又在单城子古城遗址,发现出土了铁锅、铁刀、铁铡刀,甚至还有铁釜、铁鼎等复杂器具…… 这意味着什么?就以铁锅为例,十二世纪时,造铁锅可是冶铁业的高难度。同时代的西方贵族,都要拿铁锅来
    r021 7-18
  • 10
    新人留爪
    r021 7-16
  • 1
    两队中超历史上有过30次较量,其中鲁能12胜10平8负占据优势。主场对阵北京,鲁能斩获了9胜3平3负.2017、2018赛季,鲁能主场对阵国安收获两连胜。本赛季主客场成绩对比,鲁能4胜2平1负。而国安的客场成绩为6胜1负。联赛战至14轮,御林军还没有尝到一场平局。
    r021 7-2
  • 5
    4934人参与 141评论 北京十三陵地宫文物上钱币堆成小山无工作人员制止清理 北京十三陵地宫文物上钱币堆成小山无工作人员制止清理 北京十三陵地宫文物
    r021 3-27
  • 18
    明十三陵举办明朝祭祀祈福大典,重现万历八年明神宗皇帝 上午10时,祈福大典开始,身着浅青色四团龙圆领窄袖袍,头戴乌纱翼善冠,腰系玉带,足蹬黑靴的“神宗皇帝朱翊钧”,在典仪、内赞礼官、读祝官、执爵者、进帛官的陪伴下,从长陵祾恩门东门来到祭台,带领文武百官虔诚地完成读祝、上香、跪拜、献帛、献爵等礼仪。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游客纷纷驻足拍照。 “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盛况,值得一看!”来自湖北的游客林女士用手机录下
    r021 2-13
  • 34
    。。。。叹个。。。已经在文革中被焚毁。。。。
    phun 1-1
  • 8
    感觉空空的,还是设置上几个吧
    r021 11-16
  • 2
    朱翊钧给白云山道观亲颁圣旨一道,并赠送《道经》一部和御书的“白云胜景”匾额。从此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不断修葺补建,形成规
    r021 12-7
  • 10
    但这一天鬼使神差,万历皇帝却私幸了王宫女。而就是这一次的私幸,。   根据明朝的国家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文书房宦官做记录,这个记录有个
    r021 10-6
  • 9
    今天算是开眼了,哈哈!
    r021 2-23
  • 10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利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
    r021 10-26
  • 3
    【万历1573】 当然,话说回来,万历不上班是懒惰,但他的懒惰是有原因的——他的身体很差,套用现在的一个网络用语,就是——弱爆了。 新中国成立后,
    r021 8-17
  • 8
    《明史》中载:“(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意思是说,戚继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但在“操行”方面却不如俞大猷。不仅如此,戚继光在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中,常常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这样的恭谦显得有些过了,其中不乏迎合、讨好领导之嫌。【万历1573】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在盛大国宴上 小时候,戚继光的父亲曾教导他,将来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但长大后,戚继光才发现
    r021 4-18
  • 89
    ~~回去看了看
  • 2
    【万历1573】恭惟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
    r021 1-27
  • 0
    钟粹宫是东六宫西排最北边的一座宫殿。这座宫殿离坤宁宫较近,清帝大婚,皇后进了宫,先到钟粹宫稍憩、理妆,然后到坤宁宫举行合卺礼,入洞房。钟粹宫
    r021 10-2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1573盛世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