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吧
关注: 347 贴子: 3,048

书画艺术 隶书研究 诗词歌赋 高雅艺术

  • 目录:
  • 个人贴吧
  • 0
    早课从张迁开始
  • 0
    我初学张遷碑怎样
  • 9
    第一次接触隶书,喜欢张迁碑的古拙,建楼记之。
  • 10
    《写字六年有感》 从2014年农历五月初四到今天,写字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间每天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甚至几个字,但坚持下来了。这坚持一言难尽、感慨颇多。 我还是说,成年人写字比孩子难得多,写字过程就是个一点点吐出自我,又一点点服从字贴、按字贴养成的过程。而成年人的自我,是固有的,是固执的,是顽固的,是坚固的,要想改过来,再养成下来,实在太难了。这六年,如果是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他现在比我写得要好得多,可
    魏远峰 12-19
  • 0
    张迁碑前年渐渐的停下,近期又捡起来,篆书两年。
    魏远峰 12-19
  • 1
    张迁碑初学(自学),大约每周练一到两次。 希望大家指点指点
  • 0
    隶书版春江花月夜
  • 0
    自学隶书不知知昨样
  • 0
    不知写的像不像请大师点评谢谢
  • 9
    张迁第十通
    千山雪 12-13
  • 10
    学迁两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千山雪 12-13
  • 4
    坚持
    千山雪 12-13
  • 8
    习张迁碑半年有余,老师非的让换曹全碑或礼器碑,为什么?是觉得我掌握不了张迁碑吗? 求高手指点
    峡云无迹 11-19
  • 49
    几年来在小篆上下了不小的功夫,尤其时对《峄山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穿插学习《会稽刻石》,汉篆《袁安袁厰碑》,唐李阳冰《城隍庙碑》,清邓石如《庐氏草堂记》,王福痷《说文部目》,吴让之《崔子玉座右铭》等,也学习了近8个月《石鼓文》,虽篆书学习了不少,但都是皮毛,还不能融会贯通!从2015年11月起主攻汉隶《乙瑛碑》,初步掌握了一点其艺术特点,需要在该碑上下大力气深入学习,构建我的隶书架构。为了能在现阶段丰富隶
  • 0
    突然想起来,今天写字整整八年了,2014年农历五月初四,好歹算坚持了下来。五个月前,开始写隶书的同时加人篆书,篆书开始太难了,最简单的笔画却最难写。加之我从一开始,无论大字小字,一直是站着写,控笔难度非常大,需很长的适应过程。写不好,但会坚持下去,用很蠢笨的办法坚持下去。到了一定岁数,磨心性罢了。大家多批评。
    魏远峰 6-2
  • 36
    初学两周,有点审美疲劳,找不到继续的方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 站姿书写,兼毫毛笔(感觉有点铺不开毫)
  • 45
    名感赐 4-5
  • 1
    葛学功书法艺术与茶道文化系列之隶书《无肥草》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武夷山自古以盛产茶叶而出名。岁在辛丑孟秋,我欣然为福建武夷山茶界朋友书写茶叶品牌商标,专门为注册商标使用。这两幅作品是隶书《无肥草》,使用繁体字和简化字各书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尺寸是三尺整张,50厘米+100厘米。创作时间,辛丑孟秋,引首章,我特别使用了一枚朱文印《野趣》,寓意是:武夷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气候温和,采天地之灵气,撷日月
  • 2
    葛学功书法艺术与茶道文化系列之隶书《雀丛香》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武夷山自古以盛产茶叶而出名。岁在辛丑孟秋,我欣然为福建武夷山茶界朋友书写茶叶品牌商标,专门为注册商标使用。这两幅作品是隶书《雀丛香》,繁体字和简化字各一幅,书法作品尺寸是三尺整张,50厘米+100厘米。创作时间,辛丑孟秋,引首章,我特别使用了一枚朱文印《馨远》,寓意是茶香浓郁,散发着很远的香气。 下面是我的书法作品:
  • 1
    写了一下张迁碑的字,大家指点。
  • 0
    葛学功,号海右居士,1955年生,中国山东五莲县人,中共党员。
  • 0
    葛学功,号海右居士,1955年生,中国山东五莲县人,中共党员,书法研究生学历,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高级书法家职业资格。
  • 0
    葛学功书法艺术与茶道文化系列之《黄牙玉桂创始人》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武夷山自古以盛产茶叶而出名。岁在辛丑孟秋,我欣然为福建武夷山茶界朋友书写茶叶品牌商标,专门为注册商标使用。这一幅作品是行书《黄牙玉桂创始人》,书法作品尺寸是六尺屏50厘米+200厘米。创作时间,辛丑孟秋,引首章,我特别使用了一枚朱文印《馨远》,寓意是茶香浓郁,散发着很远的香气。 下面是我的书法作品:
  • 0
    葛学功,号海右居士,1955年生,中国山东五莲县人,中共党员,书法研究生学历,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高级书法家职业资格。历任: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书法家协会中国毛体书法会会长,中华翰墨书院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师等,亲自主持创办“中华翰墨书院”。自幼酷爱书画艺术,40余年笔耕不辍。深得全国著名书法家导师:欧阳中石、刘炳森、王学仲、兰玉崧、高小岩、等老一辈书法家的亲授。对书法美学、书法文化、书法史、篆、隶、真、行、草、等各种书体皆有涉猎与研究。
  • 2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隶书对联《耕读传家崇德尚贤》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耕读传家,崇德尚贤。》这句话,自古就是教会如何正确做人的道理。 《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崇德尚贤》,意
  • 0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小楷书法唐杜牧《秋夕》团扇镜片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先来欣赏唐“杜牧”《秋夕》这首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大意是: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
  • 1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草书观海听涛四尺斗方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观海听涛,意思是“观看大海的美景,倾听着波涛的声音。” 其实“观海听涛”说的是一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人生境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在感受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之时,自身的精神也得以升华。 我曾经无数次亲临大海边,不光是看看大海,听听波涛,还能够亲眼目睹无数只来来回回嬉戏在海面上的海鸥,还有飞来飞去,自由自在,飞翔在大海
  • 0
    亲自主持创办“中华翰墨书院”。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40余年笔耕不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深得全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王学仲、兰玉崧、高小岩、等老一辈书法家的亲授。对书法美学、书法文化、书法史、以及篆、隶、真、行、草、等各种书体皆有涉猎与研究。
  • 0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隶书崇德尚贤 原创—— 海右居士葛学功 崇德尚贤,意思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 尚贤,是指尊重有才德的人。“尚贤”是指尊重有才德的人,这是墨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也是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作品尺寸是六尺屏49厘米x180厘米,引首章是“悟道”,创作时间,辛丑之夏。
  • 2
    再有二十天,写张迁碑就整整七年了,总体感觉,进步非常慢,可以说是一点向字贴靠拢,一点一滴走向字贴。当年所谓的通临,实际是抄字贴,到这个阶段,我准备回头通临了。计划从满七年起,加入礼器碑等其他字贴,继续写下去。坚持就是胜利,与大共勉。
    魏远峰 5-22
  • 0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书法草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作品尺寸是八尺屏横式50厘米+200厘米。
  • 0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小楷书法苏轼《赤壁怀古》 原创——海右居士葛学功 学习赤壁怀古, 重温历史篇章, 书写赤壁怀古, 领悟东坡心境, 虽已千年过去, 仿佛近在眼前, 一切都大江东去, 纵观历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尺寸是四尺对开,34厘米+138厘米。
  • 1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书法篆书心赏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这是我创作的两个字经典名言,即少字数书法篆书系列之四十《心赏》。 “心赏”是一个汉语词语,大意是:犹心爱,心情欢畅。 “赏”的解释: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欣赏、鉴赏、赏心悦目等等。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赏识。 书法与绘画乃高雅艺术,世
  • 4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书写春节对联金牛奔盛世紫燕舞春风 原创—— 海右居士葛学功 岁通盛世,人逢华年,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无限憧憬、无限美好的2021年。 2021年是农历牛年,牛,自古以来就是智慧、勇敢与勤劳的象征,牛的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辛苦劳作、埋头苦干,只做贡献,不计回报,我很喜欢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副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们这儿也称任劳任怨的老实人,亦称“老黄牛”精神。
  • 2
    中华翰墨书院院长葛学功颜体小楷书法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长卷 原创 —— 海右居士葛学功 《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全文仅500余字,然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三百年来最具影响力,也是内容最为详尽的一部“治家”规范书。 《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是(明)朱柏庐。本书以儒家“修身”、“齐家”的核心思想为宗旨,广采儒家的为人处世经验、方法,总结做人治家、教育后代的经验。三百年来乃至清朝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