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来吧
关注: 145 贴子: 875

  • 目录:
  • 个人贴吧
  • 1
    2006年清明节前夕,在九江市贺家山陵园一座墓前,立起了一尊狗的雕像。虽然离清明节还有些时日,但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到墓前,或献上花篮,或奉上祭品,默默哀悼……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坟墓里安葬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而实际上,这里安葬的是一条义犬。 三年前,人们为它专门修建了坟墓;三年后,人们又为它雕刻了石像。这条狗到底做过什么,赢得了人们如此的尊重? 舍身尝毒救了30余人 “如果不是赛虎以身试毒,阻止了我们吃有毒的狗肉,后果真是不堪
  • 1
      佛说八部佛名经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奈女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诸菩萨无央数。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善作。从城中出诣奈女园。到世尊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问。大圣见听乃敢自陈。佛告善作。恣所欲问。如来当具分别解说。善作见听便白佛言。唯天中天。宁有诸佛修行本愿自致正觉今现世讲说经道。大圣愿宣诸佛之名。闻之执持戴着顶上咨受所说。稽首归
  • 0
    佛说略教诫经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苾刍众俱。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于我法中。有少欲知足活命之事。谓我弟子。剃发染衣。持钵巡家。乞食自济。世间愚人之所轻慢。若有净信。善男子。离俗出家。修行此事。不为王难所逼迫故。不为贼怖负债惊恐不存活故。但为发心。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生厌离故。欲断苦蕴。烦恼缠缚。尽其边际。求解脱故。汝等岂非为此事故。而求
    慧觉 1-20
  • 0
    十不善业道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意三种者。贪嗔邪见。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其命根。如是五缘次第具足。成杀生罪定感彼果。云何不与取。
    慧觉 1-15
  • 0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亦名闻城十二因缘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比丘。比丘便应唯然。比丘从佛听。佛便说言。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为菩萨时为念是。咄是世间极剧。为生老死。为往受但苦。当何时从老死得要也。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缘复老死。比丘便念。本得应意。生故为有老死。亦生因缘复老死。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生。亦何因缘复生。比丘便
    慧觉 1-15
  • 0
    小道地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经以不解经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数校计命福日尽心自可。用是四因缘故不得息。道人求息。欲得息者要当知坐行二事。一者喘。二者息。亦在二因缘。一者为生。二者为死。何等为喘何等为息。所起意生为喘意止为息。何等为生何等为死。意灭
    慧觉 1-14
  • 0
    佛说老女人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言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
    慧觉 1-13
  • 0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五百众菩萨。佛以晨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倍于常时。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年十四。时在浴室澡浴涂香着好衣。为佛眉间毫相之光。照七重楼上。东向见佛在门外住。容貌端正如星中有月。奇相众好金色从容诸根寂定。女大欢喜则自念言。今得见佛及众弟子。当以发意作菩萨行。愿令
    慧觉 1-13
  • 0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尔时众多上座声闻。于世尊左右树下窟中安居。时有众多年少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诸年少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诸年少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诸年少比丘。往诣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足已。于一面坐。时诸上座比丘。作是念。我等当摄受此诸年少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一人
    慧觉 1-12
  • 0
    佛说阿遫达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着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令常念善无有恶心。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父母贪
    慧觉 1-11
  • 0
    佛说治意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如法已。欲次第学。如如佛说为在天下得明如阴解。月出立身立意立坐卧亦尔。已比丘立意。如是前后会有所益。已前后有所益。使不复见恠意。已止意亦守六衰。常守莫中止。便知无为身。若一切有意常守身止不愿。亦不愿有。亦不疑有。亦不疑无有。次第行在所疑。使蚤得度生死。若惊意知定喜净。时时法观能得度老病。如是可病惊精进。道人自意生老结能得断。今世能得苦尽。已警
    慧觉 1-10
  • 0
    佛说蚁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普照耀已。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于一时中有诸蚁聚。夜中出烟。昼日火然。有一婆罗门。见是事已。乃作是言。若有执持快利刀者。必能破散其聚。如是言已。次复见一大龟。其婆罗门亦作是言。若有执持快利刀者。必能破坏。次见诸水母虫。次见一水蛭虫。次见诸阿西苏那虫。次见一大蛇。次见一挼陀钵他虫。次见一[lbk]昝-人+几[rbk]哥嚩吒虫
    慧觉 1-10
  • 0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只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恶求与恶求俱。诸贤。谓彼人恶求
    慧觉 1-9
  • 0
     佛说是法非法经(出中阿含)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曰唯然。比丘从佛听佛说。有贤者法。比丘听说。亦有非贤者法。当听熟听熟知熟念说。比丘唯然从佛受教。佛便说是   何等比丘非贤者法。若比丘大姓。憙道欲学道。若有余同学比丘非大姓。比丘大姓故。为自憍身欺余。是非贤者法   何等为贤者法。贤者学计是我不必从大姓。能断贪淫能断嗔恚能断愚痴。或时有比
    慧觉 1-9
  • 0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 (出大悲经中卷)   大唐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大弘教三藏沙门金刚智奉诏译   曩慕萨么(二合)惹耶(一)那谟啰怛娜(二合)哆啰(二合)夜耶(二)娜莫阿弭驮皤耶怛他誐多耶啰贺羝三藐三勃驮耶那莫阿(引)唎夜嚩【口*路】枳帝湿嚩(二合)啰耶母地些怛嚩(二合)耶莽贺些怛嚩(二合)耶莽贺迦噜聍迦耶娜么莽贺些他摩跛啰(二合)钵哆耶母地些怛嚩(二合)耶莽贺些怛嚩(二合)耶莽贺迦噜聍迦耶那谟薄
    慧觉 11-10
  • 0
    施食获五福报经 (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众。当知食以节受而名损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有五福德道。何谓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谓施命。一切众生依食而立身命。不得饭食不过七日奄忽寿终。是故施食者则施命也。其施命者。世世长寿生天世间。命不中夭。衣食自然财富无量。何谓施色。得
    慧觉 11-7
  • 0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有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善法五通。常恐畏死。时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善法五通。便作是念。我等当住何处永存在世。时彼有一婆罗门。精进修善法。有大神力五通。便入空中。于中则无有死。彼入空者便命过。第二婆罗门。精进修善法五通。畏死便入大海中。我于海中则无有死。彼即于海中命过。第三婆罗门。精进修善法
    慧觉 11-7
  • 0
      佛说未曾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正念乞食,见有一处新作大舍重阁高显,户牖雕饰,墙壁严整,无有风尘障隔寒暑。尊者阿难见已即作是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严丽之舍,布施四方众僧。若如来般涅槃后,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如芥子舍利起塔,大如庵摩勒果,其刹如针,上施槃盖如酸枣叶,若作佛像乃至如[麩-夫+廣]麦。是二功德,
    慧觉 11-5
  • 0
      佛说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迦利哩城。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今有陀罗尼能除一切暴恶雷电。汝当受持。此随求如意宝经。过去如来应正等觉亲所宣说。我今亦说。于其世间行大悲愍。利益安乐天上人间一切有情。阿难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今受持。佛告阿难汝等。当知东方有雷电名曰阿伽。南方有雷电名曰设帝噜。西方有雷电名曰哆钵啰(二合)婆。北方有雷电名曰扫那摩儞。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此雷电名号
    慧觉 11-3
  • 0
    佛说老女人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言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老无所从来
    慧觉 11-2
  • 0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全文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如是信
    慧觉 11-2
  • 10
    月光如来一展现,邪淫的业障就消除。 -- 海涛法师 如果能将“月光如来”名号置于网页顶部就好了,祈愿
    无咎1 10-23
  • 0
    张小燕是台湾的影视一姐,但培育新人时,有时要看看此人的生辰八字。
  • 0
    在约1年半前本人想卖房子,但现在的行情,大产权房都卖不出去,更何况我的小产权房。我自己卖了很久,几乎无人问津。突然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写求卖房疏,佛菩萨加持卖房成功。于是我也如法炮制。我是这样写的: 求卖房疏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弟子某某业习深重,身口意三业,犯下深重罪行。偷盗恶口绮语、邪淫、堕胎、杀生等罪业,无量无边。不孝父母公婆、上班迟到早退、拿单位的物品回家自用,罪业无边,导致今生卖房买房不顺利
    轻姿 8-27
  • 0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惟念法比丘, 乃从世饶王。   发愿喻诸佛, 誓二十四章。   世世见诸佛, 垓数无有量,   不废宿命行, 功德遂具成。   世界名清净, 得佛号无量,   国界平夷易, 丰乐多上人。   宝树若干种, 罗列丛相生,   本茎枝叶花, 种种各异香。   顺风日三动, 翕习如华生,   堕地如手布, 杂厕上普平。   一切无诸山, 海水及诸源,   但有河水流, 音响如说经。   天人入水戏, 在意所欲望
    慧觉 8-2
  • 0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全文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于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其人眼所见色相而不得见。   尔时乞晒摩迦释种。忆念如来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罗尼能作光明者。归命善逝大悲者。护念摄受我令我眼清净。   尔时世尊超越世间耳眼。以天
    慧觉 8-1
  • 4
    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能于未来、现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是故人王,若得闻是微妙经典,即是已于百千万亿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于彼人王我当护念。复见无量福德利故,我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万亿诸神,于自宫殿,见是种种香烟云盖神变之时,我当隐蔽不现其身,为听法故,当至是王清净严饰所止宫殿讲法之处。如是乃至梵宫帝释、大辩才天、大吉祥天、坚牢地神、正了知神大将、二十八部诸药叉神、大自
    园林888 6-22
  • 0
    佛说随勇尊者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苾刍众俱。 时有尊者名曰随勇。在王舍城侧尸陀林间蛇聚孤峰之上大僧坊中。而独经行。忽为毒蛇之所噬蠚。蛇之身形瘦细精光猛恶可畏如安惹那舍罗迦。即时随勇尊者。呼苾刍众谓言。诸尊者我为毒蛇之所噬蠚。肤体溃坏。今宜置我于僧坊外。无令延毒而复流散。 是时尊者舍利子。去随勇尊者所止不远。在一树下坐
    慧觉 6-8
  • 0
    犍陀国王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犍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多种果树。时有采樵人。毁败其果树。婆罗门时见之。便将诣王所言。是人无状。残败我果树。王当治杀之。王敬事婆罗门。不敢违之。即为杀败树者。自后未久。有牛食人稻。其主逐捶牛。折其一角。血流被面。痛不可忍。牛径到王所白言。我实无状。食此人少稻。今为其见捶折我角。稻主亦
    慧觉 6-8
  • 0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如人梦中见于众人。与诸婇女共相娱乐。此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婇女。大王。于意云何。如是梦中众人婇女。为有实不。频婆娑罗王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梦
    慧觉 5-16
  • 0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惟念法比丘, 乃从世饶王。   发愿喻诸佛, 誓二十四章。   世世见诸佛, 垓数无有量,   不废宿命行, 功德遂具成。   世界名清净, 得佛号无量,   国界平夷易, 丰乐多上人。   宝树若干种, 罗列丛相生,   本茎枝叶花, 种种各异香。   顺风日三动, 翕习如华生,   堕地如手布, 杂厕上普平。   一切无诸山, 海水及诸源,   但有河水流, 音响如说经。   天人入水戏, 在意所欲望
    慧觉 5-15
  • 0
      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曩么阿(引)哩也(二合)钵纳摩(二合)儞(引)怛啰(二合引)野怛他(引)誐哆(引)野曩谟萨哩嚩(二合)儞嚩啰拏尾瑟迦(二合)鼻尼冒地萨怛嚩(二合)野摩贺(引)萨怛嚩(二合)野怛儞也(二合)他(引)唵(引)哆啰哆啰底哩底哩睹噜睹噜迦罗迦罗吉隶吉隶俱噜俱噜婆啰婆啰鼻哩鼻哩部噜部噜曩野曩野俱噜俱噜谟乞叉(二合引)播野娑嚩(二合引)贺(引)入嚩(二合)罗曩嚩呬儞(二合)儞鼻(引)娑嚩(二合引)贺(引)萨
    慧觉 5-15
  • 0
    佛说咒小儿经全文   罗那多罗摩罗提离耽波罗提利吼楼寿无楼寿闻阇輂叉輂差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过去七佛南无诸佛南无诸佛弟子   令我所咒即从如愿。若小儿头痛、腹痛,当说七遍即愈。
    慧觉 5-14
  • 1
      《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什么?离相修行。前提是什么?你的知见不要搞成,《金刚经》讲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是不是让我不修行?这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应该建立在离相的状态,而不是让你不修行。   因为很多人就觉得,“师父,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你修它干什么,做它干什么?这种知见肯定是有谬误的。我们讲的是离相的去修行啊!不论去布施也好啊,去参禅也好啊,打坐也好啊,念佛也好啊,我们行的一
  • 0
    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 入于圣地 永除秽欲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   无论身处金碧辉煌的宫殿、高档豪华的住宅,还是普普通通的房舍,菩萨都应当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进入清净的圣地,与诸佛菩萨同在一处,永远去除尘世间污秽的欲染烦恼。 若在宫室:   “宫”,特指宫廷,即帝王的住处,泛指达官贵人的舍宅。“室”是对各类房屋的通称。 入于圣地:   “圣地”,即圣人居住聚会的地方。但凡进入房室中,无论豪华与普通,皆不生
    慧觉 2-8
  • 0
    若见汲井 当愿众生 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 这首偈的大意是:   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从井中取水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具足无碍的辩才,智慧无量,应众生机巧妙演说一切佛法,引导众生返迷归悟,解脱成佛。 若见汲井:   “汲”,取义。“汲井”,汲取井水,即从井中取水。   《华严经疏》云:“汲者取也。辩才演法,犹绠汲水。”有一种井上汲水装置叫做辘轳,辘轳上面安有绳子。把盛水的器具拴在绳子的一端,之后转
    慧觉 2-7
  • 0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 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佛遗教经》   所谓「治国容易,治家难;治家容易,治人难;治人容易,治心难」,如何才能让它安定下来?《佛遗教经》告诉我们,「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教导我们要制心于一处。   我们的心往往容易被五欲六尘左右,被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驱使而无法自主。有时心如猿猴,跳跃不停;有时像一隻烈马,发起性子来就跑到田里,坏人禾稼,因此说「心
    慧觉 2-4
  • 0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蕴无我。 ──《八大人觉经》   这是《八大人觉经》开头的一段经文。这部经的内容,主要是佛陀教示修学佛道者,应觉知思惟的八种教法。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是佛教的宇宙观;「四大苦空,五蕴无我」,是佛教的人生观。两者合起来,即整个佛教的世界观。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称「世间」,世间是时间和空间所和合的世界,是变化无常、没有长久固定的形态。例如过去有所谓「沧海变桑田,
    慧觉 2-4
  • 0
      佛说一切法本无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因为法无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是经过各种苦修等才能成道的。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大师、黄檗、临济宗师、憨山及近代的虚云禅师等,并没有修过一般的佛法,不也都成就大道了吗?如果非要修行中有所依靠,那么这种修行多年后依然烦恼深重,还不知大道是什么。可见法无定法,要视各人根性之不同而定。   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是一个开悟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方
    慧觉 2-4
  • 0
      佛说比丘听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到讲堂诸比丘所言。诸贤者。今我不可经法。大著睡眠。不乐道行。疑诸经法。座中有一比丘。即行白佛。有一比丘。字听施。来到讲堂。谓诸比丘言。今我不可经法。大著睡眠。不乐道行。疑诸经法。佛便报言。是比丘痴。不守诸根门。不少食不上夜后夜警顺行。不观诸善法。如是当那可经法。离睡眠乐道行。不疑诸经法。听施终不从此得是。   佛言比丘。以不守
    慧觉 1-30
  • 0
    四品学法经全文   其有三德学号真学为上品。   其持具戒学号承法为中品。   其受卑戒学号依福学为下品。   其行三事号散侍为外品。   又真学三德者。一曰。戒行备具。二曰。多知经法。三曰。能化度人。是为三德。号真学者也。又承法具戒者。纯五戒信审罪福奉承法教也。又依福卑戒者。但持上四戒。不持酒戒。随世习俗不变欲事。是为依福学也。   又散侍三事非戒也。何谓三。一者身归法。二者供养法。三名于同学法。持自有
    慧觉 1-29
  • 0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全文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于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其人眼所见色相而不得见。   尔时乞晒摩迦释种。忆念如来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罗尼能作光明者。归命善逝大悲者。护念摄受我令我眼清净。   尔时世尊超越世间耳眼。以天
    慧觉 1-29
  • 1
    幸运 1-29
  • 0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全文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长者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众多诸大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言。阿难陀有陀罗尼。能除世间一切疾病。汝当受持读诵通利如理作意。即说密言曰。   怛儞也(二合)他(一)尾摩黎尾摩黎(二)嚩曩俱枳黎(三)室唎(二合)末底(丁以反四)军拏黎(五)嫩奴鼻(六)印捺啰(二合)儗【宁*页】(二合七)母隶娑嚩(二合)诃。   佛告阿难
    慧觉 11-8
  • 0
    佛说安宅神咒经   后汉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须菩提等。复有菩萨摩诃萨八千人俱。文殊师利菩萨导师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威德自在。复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八部鬼神共相围绕说微妙法。时有离车长者子五十人俱。身坌尘土怀忧愁戚。犹如有人生
    慧觉 10-30
  • 0
      佛说十二品生死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为汝说经。比丘应。唯然世尊。愿受教敕。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谓凡夫也。九曰横死者。谓孤独苦也。
    慧觉 10-28
  • 0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大三摩地门大精舍。与大比丘众八万九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慧善具足所作皆办。其名曰神力智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神通自在王菩萨净光无垢陀罗尼菩萨。大力普闻菩萨大庄严力菩萨。无量光菩萨慧善慧普光王菩萨。如是等大菩萨声闻大众。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是即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
    慧觉 10-27
  • 0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末法众生。宣说无量功德陀罗尼。汝当忆念勿得忘失。使于当来浊恶世中。与诸众生作大善利。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陀罗尼。每日晨朝诵二十一遍。是人于千劫中所积恶业悉皆消灭。见身获得安隐快乐。若人志心持诵一洛叉数。是人当来得见慈氏菩萨。若持诵二洛叉数。当来得见观自在菩萨。若持诵三洛叉数。当来得见无量
    慧觉 10-27
  • 0
    佛说阿鸠留经 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今附汉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言。昔者有贾客。名阿鸠留。居处甚富。金银珍宝。奴婢众多。阿鸠留。不信有后世生。作善不得善。作恶不得恶。阿鸠留言。人死后身。地外地身。水外水身。火外火身。风外风身。皆共和合。人死后终不复生也。人所作善恶。心所念。口所言。身所行。皆当弃捐。后不复生。时阿鸠留。持财货数千万。与贾客五百人俱行。阿鸠留最尊豪相随行贾客。当
    慧觉 10-2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