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刀吧 关注:5,255贴子:94,916
  • 20回复贴,共1

搬运了尼克大佬的95士官刀研发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因:1932年收集的战地部队反馈表明,三二式大刀在“九一八事变”期间曾一度不被信任。
问题
:1. 握柄较短,无法双手握持以全力挥砍,尤其是在穿着厚厚的冬季手套和制服的情况下。此时,敌人也穿着厚厚的制服,挥砍的刀刃只会反弹,毫无作用。穿着厚重冬季装备作战的唯一有效方式是刺击,而三二式大刀正是这种武器的理想之选。如果砍杀是该武器的主要用途,那么未来握柄需要更长。
(1932 年 3 月第 20 师团的反馈)
2.增加刀刃需要通过抛光来完成,而不是通过锉削来使砍杀更有效(1932 年 5 月第 30 步兵团的反馈)
3. 士官们对三二式刀在实战中缺乏信心,不少人为此还额外携带自己的武士刀。(1932 年 4 月第 24 混合旅团的反馈)。
由于三二式存在这些缺点,陆军部队很快开始联合起来支持双手武士刀设计。如上所示,在满洲的冬天穿着厚重冬衣在前线作战的经历对九五式的诞生以及刀刃锉削工艺最终被放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通常被称为士官刀,但实际上只有高级士官,即军士长和准尉才能佩戴九五式士刀。因此,下士和士官通常不能佩戴九五式士刀,除非他们隶属于团部或骑兵部队(骑兵、运输队或宪兵)。
九五式士刀的设计正值潮流变化之际,因此设计师不得不多次重新设计以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最终经过 8 轮原型设计和总共 12 年的开发时间。
其前身 32 式士刀需要改进刀鞘的防锈镍涂层,而且很多人认为它的刀刃很钝,不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武器。因此,改进工作在 1923 年就已开始。因此,整个研发工作一开始只是抱着对西式马刀进行小幅改进的渺茫希望,但几经周折,12 年后问世的东西却变成了武士刀的形状。这种转变并不是因为对传统的怀旧,而是出于非常实际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会决定生死。
原型 1 至 4(1923-1928)
第一批原型于 1923 年 3 月准备就绪,它遵循三二式的先例,有一个骑兵版和一个非骑马部队版。这些原型在富山学校和骑兵学校进行了测试。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学校都表示更需要一把双手握持的刀,于是就产生了两种兵种共用的版本。
这是第二款原型的设计理念,于1925年3月提交给两所学校。新的设计获得了好评,但也有人建议增加重量并将重心移至前方。这就是第三款原型,并于1926年9月进行了测试。除了其他改进外,刀刃还加厚了0.5毫米。反馈指出刀刃弧度过大,两所学校更倾向于采用更接近武士刀的握把设计。此外,骑兵学校也进行了些许修改,称加装护手并非不受欢迎。
第四轮原型测试于1928年5月进行,第五轮测试于1929年9月进行。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5-08-25 23:17回复
    原型 5 至 8 (1929-1935)
    在第五轮原型设计中,骑兵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坚持要一个合适的护手,这让事情回到原点,两个军种需要不同的版本。因此,在 1931 年 3 月的第六轮中,又提出了不同的设计。1932 年 2 月,第七代原型提交给陆军进行最终审批。
    通过这第七个原型设计,**事变的战斗经验清楚地表明,三二式刀对穿着厚重冬季制服的敌人完全无效,这只会导致刀刃反弹。因此,一把更锋利、可以双手握持、打击力度更大的刀很快成为战斗中的实际选择。这是军刀设计复兴的主要原因。
    但此时,军官刀的重新设计已在进行中,因此士官版的开发被搁置,等待军官版改版的结果,后者将武士刀作为主题。
    新军官刀于1934年2月推出,士官版的开发工作也随之重启,以确保与军官的新式武士刀风格相协调。
    因此,第八把原型刀试图融入军官刀的设计元素,但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实际问题。他们库存了大量即将淘汰的三二式刀。因此,除了新原型刀之外,设计师们还制作了三二式刀的改进版,该改进版刀使用了旧零件。令人惊讶的是,富山学派甚至更喜欢改进后的三二式刀,而不是“从零开始”的原型刀。
    最终,改进型三二式又经过了一轮细微修改,并于1935年9月提交最终定型审批,定名为九五式临时型。
    我省略了所有详细的修改要求以及在各个原型之间实施的修改,但以上故事向您展示了九五式剑的精髓远不止表面所见。
    下图中标注“改进型”的剑就是改进型三二式。


    IP属地:内蒙古2楼2025-08-25 23:19
    回复
      2025-11-19 16:2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型式认可申请文件还解释道,用32式老式锉刀显然无法提高刀刃的锋利度。因此,自1929年以来,他们一直在测试机器抛光。他们
      希望通过在锋利的刀刃上镀铬,使刀刃覆盖一层铬来实现刀刃钝化和防锈的反向效果,而他们自1932年以来就一直在尝试这种方法。
      镀铬钝化原本是一个可逆过程,在战争时期,可以通过去除刀刃上的镀层使刀刃恢复锋利。然而,这种一举两得(防锈和钝化/锐化)的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因此,最终
      决定改为手工抛光磨刀,并储存这些手工抛光的“战时规格”刀,以便与已配发的钝化的“和平时期”刀交换使用。
      这就是概念,但在 1935 年至 1937 年间,和平时期的规格问题最多只有 2 年左右,否则从那时起它就只能以战争规格不断生产。


      IP属地:内蒙古3楼2025-08-25 23:19
      回复
        附九五式刀绪绑法其中一种



        IP属地:内蒙古4楼2025-08-25 23:20
        回复
          武器检查说明


          IP属地:内蒙古5楼2025-08-25 23:21
          回复
            作者Nick Komiya 在翻找有关临时制式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的,写的挺好遂搬运;还有发现有些临时制式(或者大众熟知的名字三式)的刀装好精致啊,完全不像是战争末期能制造生产出来的,这也是找相关资料的起因如果后续有时间,我会单独开一贴,展示一下相关的刀装


            IP属地:内蒙古6楼2025-08-25 23:30
            收起回复
              佬,讲讲97,98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8-26 08:26
              收起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8-26 09:15
                收起回复
                  2025-11-19 16:2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下98军刀出来之后下士官也能用吗,我看见有些老照片有曹长用98的,不是略装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26 13:24
                  收起回复
                    原帖:https://www.warrelics.eu/forum/japanese-militaria/short-development-history-type-95-gunto-676112/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8-26 18:06
                    回复
                      @欧内斯特艾文斯
                      見習士官(陸軍曹長)時期的小野田寬郎(右),與其弟滋郎(陸軍少尉)於昭和19年12月左右合影(當時22歲)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25-08-27 0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