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商\宗周\成周\风镐这些古代地名应该都在海岱及淮惟徐州\薛国区域。《周书·多方》“王来自奄(薛),至于宗周”。意思是周王是殷商薛国奄人。《诗·正月》“赫赫宗周”。意思是薛国奄人(周王)建立了宗周。青铜器铭文“母子丁天鼋”与周人“我姬姓出自天鼋”的族源传说惊人的吻合,鼋即奄。更惊人的是,甲骨文40112号龟甲上的“天鼋”祭祀的记录,与此器铭文形成了跨越千年的互证。最早的周人是商王朝薛国派到陕西\甘肃一带抓羌人的。众所周知西周奠基者姬昌之母是商都薛国之女太任,殷商薛国太任嫁给周太王季历是为了商朝血统的纯正,太任一胎生出800年周朝,商朝与西周的政权更迭属于自家人左手倒右手,。古籍《诗经.商颂.玄鸟》载:奄有江汉,奄有吴越,奄有四海,奄有九有。这就是商朝版图。《后汉书·地理志·郡国说》曰:薛、本国、六国、战国时(崤山以东齐楚燕赵魏韩)曰徐州,薛为首府,六国之地曰徐州/商朝。枣庄市东方君子之国,小邾国人左丘明《左传》载: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证明夏朝就是指古徐州。何尊青铜器原版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周武王伐纣后向天宣誓,我要居住在这个商人称中的薛国\大邑商,以利于新成立的西周政权的稳定,在成王五年东迁薛国\成周,完成了周武王的遗愿。另外贝毳卣(贝毳尊)与何尊青铜器铭文描述的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大邑商薛国营建西周的都城\成周、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薛国。薛国即是大邑商\成周基本上已经确定无误,结合各大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中心是古徐州首府薛国而不是河南与陕西,再配合枣庄市境内各大诸侯国青铜器层出不穷,河南\陕西拿不出来,证明薛国区域就是夏商周长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就是京畿重地,周边密集的夏商周古国皆是臣子国。全国各地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大部分都是指向薛国区域臣子国,是任职于薛国大邑商\成周的这些人把青铜器带回陕西宝鸡周源埋藏的,这也是为什么陕西宝鸡青铜器大部分是埋藏为主而不是墓葬中出土的原因,各地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都指向薛国区域(包括殷墟甲骨文记载有商王宅薛,商王命薛,商王追薛等铭文)。本人之前已经发表过相关文章,如作品:通过众多商周青铜器铭文来确立薛国\大邑商\成周的真实性等文章。伯冬三器(青铜器)铭文完整而详细的记述了西周周穆王对于淮夷的一场战争的起因经过。伯冬鼎铭文的大意是:周穆王命令伯冬率领军队去抵御入侵的淮夷。伯冬簋铭文大意为:穆王27年6月,淮夷侵犯西周王朝,周穆王命令伯冬率领军队抵御前来侵犯周的淮夷。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大获全胜。另外枣庄市境内还有很多周王征伐戎人的记录,如出土于枣庄滕州后荆沟遗址的《不其簋》150字铭文记载了周王命令不其抵抗西戎的历史记载。枣庄市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青铜器铭文“唯伯初命于宗周”,是说滕君初受命服之事。如果我们依据以89M7为代表的整个亚史族墓地与滕国贵族墓地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关系[lbk]12[rbk],以及器铭中“初命于宗周”这一辞句,进而推断其为西周早期周武王伐纣后册命的周文王之子滕国始封君姬绣。1989年1月,在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一座被破坏的墓葬中(整理后编号89M7)出土了一批西周初期的青铜器[lbk]1[rbk]。根据铜器铭文所提供的族徽文字,论证该墓为殷商巨族—亚族的墓葬;并根据其中的“(89M7:1)”铭文,推断这支亚族人应属于周武王伐纣后分授给滕国的殷商遗民[lbk]2[rbk]。有三件青铜器,都是自铭(又称史,也就是殷商薛国),铭文六字,作“作父癸尊彝”。为祭祀父癸所鋳器(父葵就是商汤,商汤之父是主葵)。庄里西89M7墓葬享用组合的随葬品规格极高,且附葬有车马坑,无不与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所反映的器主身份相一致,充分显示出其身份的特殊与尊贵。青铜器皆铭“史作父癸宝尊彝”。“知其墓主即为,冠其职司而称史”[lbk]8[rbk]。“史易马二匹”,为被动句式,西周金文恒见之。该句意为史被初受命服的滕君赐马二匹,证明商王\周王皆在枣庄市薛国区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枣庄商王朝始祖之地)屏(覆盖)周(西周之地),释义:武王伐纣(薛)后在此建立成周,用原商朝疆域分封周人至亲。周文王之子被分封,如: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中心是古徐州首府薛国(大邑商\成周)而不是河南与陕西,薛国的政治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秦汉,长期的政治中心才能诞生文化中心,秦汉之前所有史籍皆是枣庄市境内古国人所著。六国之地曰徐州(首府薛国),秦统一六国之后仅存十四年又被夏商周之地的古徐州薛地人项羽\刘邦推翻建立汉朝400年,都城在哪里现在还不确定,因为喜欢自嗨的西安\洛阳汉墓群极少,反观刘邦故里的鲁南苏北地区汉墓群密集而众多,包括所有丞相都是鲁南苏北人,枣庄市境内有11个西汉王子封于此,各种汉墓群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