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是一些关于唐宋时期的文字评论
”最后,从中国之外的各个民族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唐朝所处的中世时期,与唐朝相接触的各个游牧民族的历史也表现出了中世史的发展趋势,但仅止于中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一种世界史发展的共同现象,近世史发展历程中的最大特征就是民族主义的勃兴。在东亚地区,活动于中国周边的各个民族时不时也有取得巨大发展并形成强大国家的例子,但其国民意识却仍然十分淡薄。这一点从他们进入中原之后的态度便可得见。这些游牧民族尽管最初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中原的,但不久后就会对中华文明心生憧憬,然后毫不迟疑地抛弃自身的旧俗,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汉化。如此一来,这些游牧民族便失去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俗,甚至彻底忘却了自己的语言。倒是到了晚唐,突厥以及回纥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始创制本民族特有的文字,用以书写本国的语言。此举恰是游牧民族开始产生民族自觉的先声,宣告了东亚地区近世史进程的开启。不过,这种民族自觉并不是中华文明影响下的产物,而是西方阿拉伯文明影响的反映。直到五代时期契丹人出现后,中国周边的各民族才开始对中华文明的长短优劣进行比较和批判,并在此过程中对自身的优长之处有所自觉。”
”最后,从中国之外的各个民族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唐朝所处的中世时期,与唐朝相接触的各个游牧民族的历史也表现出了中世史的发展趋势,但仅止于中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一种世界史发展的共同现象,近世史发展历程中的最大特征就是民族主义的勃兴。在东亚地区,活动于中国周边的各个民族时不时也有取得巨大发展并形成强大国家的例子,但其国民意识却仍然十分淡薄。这一点从他们进入中原之后的态度便可得见。这些游牧民族尽管最初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中原的,但不久后就会对中华文明心生憧憬,然后毫不迟疑地抛弃自身的旧俗,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汉化。如此一来,这些游牧民族便失去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俗,甚至彻底忘却了自己的语言。倒是到了晚唐,突厥以及回纥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始创制本民族特有的文字,用以书写本国的语言。此举恰是游牧民族开始产生民族自觉的先声,宣告了东亚地区近世史进程的开启。不过,这种民族自觉并不是中华文明影响下的产物,而是西方阿拉伯文明影响的反映。直到五代时期契丹人出现后,中国周边的各民族才开始对中华文明的长短优劣进行比较和批判,并在此过程中对自身的优长之处有所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