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都“1040传销”伸向大学生的“黑手”
在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一群特殊的受害者正被“1040传销”的阴影笼罩——他们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传销组织将目标瞄准这群怀揣梦想却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用精心编织的谎言,将他们拖入名为“暴富”实为“深渊”的陷阱。
针对大学生的“精准围猎”
传销组织深知大学生的软肋:渴望快速证明自己、急于减轻家庭负担、对社会充满理想化想象。他们往往从“学长学姐”“同乡”“兼职伙伴”等身份切入,用“轻松赚钱”“创业项目”“实习机会”等话术降低警惕。
“我当时刚大三,想找个能赚钱的实习,老乡说成都有个‘政府扶持的创新项目’,入门门槛低,还能兼顾学业。”一位曾被骗的学生回忆道。传销人员会刻意营造“正能量”氛围,聊人生规划、谈未来理想,甚至帮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小麻烦,在获取信任后,才逐步透露“投资69800元,两年赚1040万”的“机会”。
对经济拮据的学生,他们还会“贴心”支招:“可以先凑一部分,发展下线后很快就能回本”“用校园贷周转一下,赚钱后马上还”,一步步诱导学生突破底线,甚至背上债务。
校园周边的“隐形陷阱”
成都部分高校周边的小区、公寓,成了传销组织的“据点”。他们租下房屋,布置成“学习交流室”,组织学生模样的成员轮流“分享经验”,用“同龄人成功案例”洗脑——“某某同学投入一年,已经买车了”“那个学长现在是‘老总’,带全家旅游”。
这些谎言对大学生极具杀伤力。刚走出高中校园的他们,容易轻信“成功可以复制”,更难分辨“拉人头”和“创业”的区别。有的学生为了“晋升”,不惜拉来室友、同班同学,甚至动员父母加入,最终不仅自己血本无归,还亲手摧毁了珍贵的校园情谊和家庭信任。
大学生受害者的困境与警醒
大学生一旦陷入“1040传销”,往往比社会人士更难脱身。他们缺乏经济基础,被骗后更容易陷入绝望;担心影响学业、害怕被学校处分,往往不敢向老师、家长求助;部分人甚至会因“面子”问题,在清醒后选择隐瞒,默默承受损失。
警方提醒,任何宣称“低投入、高回报”“靠发展下线赚钱”的项目,本质都是传销。大学生应牢记:校园不是法外之地,创业需要脚踏实地,真正的成功从没有“捷径”可走。如果遇到可疑“项目”,要及时向学校保卫处、警方反映,切勿让青春梦想葬送在传销陷阱里。
成都的阳光,本应照亮学子们的成长之路,而非成为传销阴影的掩护。守护校园净土,需要每个大学生擦亮双眼,更需要全社会共同警惕——别让“1040”毁掉年轻的未来。

在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一群特殊的受害者正被“1040传销”的阴影笼罩——他们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传销组织将目标瞄准这群怀揣梦想却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用精心编织的谎言,将他们拖入名为“暴富”实为“深渊”的陷阱。
针对大学生的“精准围猎”
传销组织深知大学生的软肋:渴望快速证明自己、急于减轻家庭负担、对社会充满理想化想象。他们往往从“学长学姐”“同乡”“兼职伙伴”等身份切入,用“轻松赚钱”“创业项目”“实习机会”等话术降低警惕。
“我当时刚大三,想找个能赚钱的实习,老乡说成都有个‘政府扶持的创新项目’,入门门槛低,还能兼顾学业。”一位曾被骗的学生回忆道。传销人员会刻意营造“正能量”氛围,聊人生规划、谈未来理想,甚至帮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小麻烦,在获取信任后,才逐步透露“投资69800元,两年赚1040万”的“机会”。
对经济拮据的学生,他们还会“贴心”支招:“可以先凑一部分,发展下线后很快就能回本”“用校园贷周转一下,赚钱后马上还”,一步步诱导学生突破底线,甚至背上债务。
校园周边的“隐形陷阱”
成都部分高校周边的小区、公寓,成了传销组织的“据点”。他们租下房屋,布置成“学习交流室”,组织学生模样的成员轮流“分享经验”,用“同龄人成功案例”洗脑——“某某同学投入一年,已经买车了”“那个学长现在是‘老总’,带全家旅游”。
这些谎言对大学生极具杀伤力。刚走出高中校园的他们,容易轻信“成功可以复制”,更难分辨“拉人头”和“创业”的区别。有的学生为了“晋升”,不惜拉来室友、同班同学,甚至动员父母加入,最终不仅自己血本无归,还亲手摧毁了珍贵的校园情谊和家庭信任。
大学生受害者的困境与警醒
大学生一旦陷入“1040传销”,往往比社会人士更难脱身。他们缺乏经济基础,被骗后更容易陷入绝望;担心影响学业、害怕被学校处分,往往不敢向老师、家长求助;部分人甚至会因“面子”问题,在清醒后选择隐瞒,默默承受损失。
警方提醒,任何宣称“低投入、高回报”“靠发展下线赚钱”的项目,本质都是传销。大学生应牢记:校园不是法外之地,创业需要脚踏实地,真正的成功从没有“捷径”可走。如果遇到可疑“项目”,要及时向学校保卫处、警方反映,切勿让青春梦想葬送在传销陷阱里。
成都的阳光,本应照亮学子们的成长之路,而非成为传销阴影的掩护。守护校园净土,需要每个大学生擦亮双眼,更需要全社会共同警惕——别让“1040”毁掉年轻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