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吧 关注:194贴子:648
  • 0回复贴,共1

双模具光纤涂覆机在长距离光纤接续再涂覆中的应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光纤通信工程与特种光纤加工领域,长距离裸纤再涂覆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新兴热点。近期,不少客户咨询关于长距离光纤或者裸纤的再涂覆问题。例如1米长的细微纤维、50cm长的光纤裸纤等,这些涂覆长度都已超出了市面上现有光纤涂覆机的最大单次涂覆长度。截至目前,光纤涂覆机的再涂覆长度通常在50mm与100mm;全球单次涂覆距离最长的光纤涂覆机为潍坊华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长模组光纤涂覆机HXGK-T150MM”,模组长度156mm,有效再涂覆长度0mm-150mm;再涂覆直180um-1000um。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显然,面对更长距离的光纤涂层的再涂覆,这些距离还是不满足要求的,有些客户设想用拉丝塔进行涂覆,但拉丝塔的应用环境并不适合这种需求,传统拉丝塔设备因造价高昂、工艺参数不可灵活调节等因素,难以适配此类定制化涂覆场景。目前,最有效的涂覆方式就是使用光纤涂覆机进行接续涂覆。但是采用单台涂覆机进行长距离接续涂覆存在一定技术缺陷。由于接续界面两侧涂覆层直径完全一致,在机械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微裂纹,进而导致气泡残留,最终引发接续面漏光、发亮、高温等问题,造成光损耗异常、局部发热等问题,严重影响光纤传输性能。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让长距离的光纤接续涂覆既能完成整段涂覆,又能满足光学特性。潍坊华纤光科设计的双模组分段接续涂覆方案在实践测试中以99.2%交出了良好答卷。该技术方案采用双模组协同作业模式,通过差异化相近直径参数设计(如300μm与280μm模组配对),实现45mm或85mm单次涂覆长度。独特的直径梯度设计在接续界面形成10μm厚度的锥形过渡区,这种结构设计有效分散应力集中,消除界面缺陷,确保涂覆层与光纤本体之间形成光学性能优异的一体化结构。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长距离涂覆难题,更通过创新结构设计提升了光纤机械强度与光学传输稳定性,为光纤加工与长距离通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针对双模组光纤涂覆机在长距离光纤接续再涂覆中的应用,以下从技术原理、方案优势、实践效果及行业价值四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一、技术原理:双模组分段接续涂覆的创新性1. 模组差异化设计双模组方案通过两组直径相近的模组(如300μm与280μm)实现分段涂覆。单次涂覆距离为45mm或85mm,接续面形成10μm的直径差,形成“阶梯式”覆盖结构。这种设计利用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分散原理,使接续面因直径差异产生的微小形变被涂层吸收,避免裂纹和气泡的产生。2. 分段接续的工艺逻辑传统单模组涂覆机在接续边缘因直径一致导致涂层收缩应力集中,而双模组方案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直径模组,使接续面形成“梯度过渡”。例如,第一段用280μm模组涂覆后,第二段用300μm模组涂覆时,涂层边缘会自然填充10μm的间隙,形成无缝覆盖。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二、方案优势:突破传统涂覆机的技术瓶颈1. 解决长距离涂覆的核心矛盾市面上现有涂覆机单次涂覆长度有限(如HXGK-T150MM仅150mm),而双模组方案通过分段接续实现无限延长涂覆。例如,0.5米长的光纤可通过10次45mm涂覆+1次50mm涂覆完成,且接续面质量不受影响。「链接」2. 光学性能的显著提升实践测试中,双模组方案使接续面漏光率降低至0.8%(传统方案漏光率可达5%-10%),发亮现象减少90%,高温耐受性提升30%。这得益于直径差设计消除了接续面的微小间隙,防止光在涂层边缘散射或折射。3. 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相比拉丝塔方案(设备成本超百万元),双模组涂覆机成本降低80%,且操作更灵活。单台设备可完成长距离涂覆,无需多次搬运或调整参数,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三、实践效果:99.2%良率的实测数据1. 测试样本与条件潍坊华纤光科联合某应用企业对20根0.5米长的细微纤维(直径250μm)进行涂覆测试,环境温度25℃,湿度40%,涂覆材料为UV固化丙烯酸酯。2. 关键指标对比
l 指标 l 传统单模组方案 l 双模组方案 l 提升幅度
l 漏光率 l 8.2% l 0.8% l 90%
l 气泡残留率 l 15% l 0.5% l 96.7%
l 涂层均匀性 l ±5μm l ±1μm l 80%
l 生产节拍 l 560秒/根 l 420秒/根 l 29%
3. 失败案例分析剩余0.8%的不良品中,70%因操作人员未按标准流程清洁光纤表面导致,30%因环境湿度超标(>60%)。通过优化操作规范和环境控制,良率可进一步提升至99.5%以上。四、行业价值:推动光纤涂覆技术标准化1. 填补长距离涂覆的市场空白目前全球尚无针对长距离光纤涂覆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双模组方案为通信、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技术路径。2. 促进光纤接续工艺升级该方案可推广至光纤传感器、激光器等精密光学器件的制造中,解决传统熔接后涂覆易开裂的问题,延长器件使用寿命。3. 技术专利与标准制定潜力潍坊华纤光科已申请相关专利(如“一种双模组光纤涂覆装置及方法”),未来可联合行业协会制定长距离光纤涂覆的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五、未来优化方向1. 模组直径的精细化匹配当前10μm的直径差已满足需求,但可开发动态调节模组直径的功能,适应不同光纤规格(如125μm-1000μm)。2. 自动化接续控制引入机器视觉系统,实时监测接续面涂层质量,自动调整涂覆参数,减少人为操作误差。3. 材料兼容性扩展测试荧光涂料、国产替代等新型涂覆材料,提升涂层耐高温、耐腐蚀性能,满足特殊环境需求。
上传视频封面
加长版双模具HXGK-T02(L)光纤涂覆机使用解说结论:双模组分段接续涂覆方案通过创新性的直径差设计和分段工艺,成功解决了长距离光纤涂覆的技术难题,其99.2%的良率和显著的光学性能提升,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随着技术迭代和成本进一步降低,该方案有望成为光纤涂覆领域的主流技术。


IP属地:山东1楼2025-07-01 15: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