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吧 关注:718贴子:3,887

元稹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穷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居易为校书郎时,“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不久,升左拾遗,工资增加了三分之一,“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随后,自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工资已是他参加工作时的五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
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达到他一生的最高程度,而且工作还相当清闲自在。“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元稹娶韦丛的时候就是校书郎,俸钱万六千。当时他的岳父韦夏卿是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保卫太子安全的副职,太子少傅是教太子读书的副职,2者平级,都是“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也就是元稹后来说的:“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那个档次。
你说元稹的老婆至于穷到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吗,至于穷到去挖野草吃,去捡柴烧的地步吗?只能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能说校书郎那种副排,副科级的公务员在北京城里过的很拮据,但怎么都不至于挖野菜吃,捡柴火烧,穷的象个放牛娃。元稹夸大了他自己的贫穷。校书郎,好歹是个正九品上,何况还有个正省级的岳父。



IP属地:四川1楼2011-01-24 10:22回复
    当初穷


    IP属地:广东2楼2011-01-31 08:33
    回复
      结婚一年他丈人就死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1-22 16:27
      回复
        穷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05 21:36
        回复
          本来就穷,加上丁母忧三年。最困难时期靠白居易母子接济才捱过去。
          “逮稹谪居东洛,泣血西归,无天可告,无地可依,喘息将尽,心魂以飞,太夫人推济壑之念,悯绝浆之迟,问讯残疾,告谕礼仪,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虽白日屡化,而深仁不衰。天乎是感,人乎讵知。”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5-30 10:51
          回复
            正是因为一生都穷困潦倒,也证明了元稹一生为官清廉!


            IP属地:广东6楼2022-09-02 17:51
            回复
              元家世代俭贫,祖宗遗训也是不置田产,免得子孙衣食无忧而懈怠。白居易经常晒他的小臧获,而元稹没有。元稹是想干出一些成绩的,致君尧舜的初心从未改变。只是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我们不应该因为流言蜚语而怀疑他的文字,相反,读他文字,会更加质疑关于他的传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9-10 00:28
              回复
                元母去世,元稹兄弟都得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全家人失去生活来源。不是豪富之家,基本都会陷入困境。元稹丁忧期间,白居易伸出了援手,但白居易自己当时收入也不高,实际也帮不了多少,日子过得很拮据是可以想见的。同样,白居易丁忧期间,生活也陷入困境,元稹伸出援手,数次寄钱寄物,总额超过二十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9-25 08:39
                回复
                  《寄元九》
                  唐代 白居易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9-25 08:48
                  回复
                    说实话元稹这一生起起伏时好时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3-23 22:42
                    回复
                      说说元稹的生平吧元稹是河南洛阳人出生于唐德宗时期其祖上曾经做过皇帝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族已衰败好在他父亲元宽还算争气在朝廷中当了官做到了五品尚书郎可以说此时的元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童年是可以平稳快乐的度过的可是他父亲在他八岁那年就去世了至此元稹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毕竟在那个年代父亲而且还是当官的这突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彻底没了生活可想而知会陷入什么境地好在他母亲贤惠能干即使在穷都不能穷教育亲自教元稹读书写字元稹那时候可以说是家贫无业经常要靠母亲出去要饭来维持一家子的生活好在元稹自小聪明十五岁他的才学就在这个乡里远近闻名了于是元稹就去参加科考毕竟当时只在参加科考才有官做元稹在参加赶考的时候认识了白居易两人结为了终身的诗友白居易后面连连高中仕途顺利可元稹只考中了明经科所以只能做个小吏不过也算有官做了就在元稹到蒲州去办理公务的时候此时碰到了一大群官兵正在抢劫崔氏一家崔相囯早年去世这群官兵就趁火打劫元稹作为这个地方的校书郎不管怎么样他都有义务去平叛在加他们也是亲戚崔莺莺算是他的表妹于是元稹就他们家住下了等待上京赶考他和崔表妹二人早已暗生情愫可是无奈崔表妹毕竟是相国之女性情高冷好在在徴之的不断撩拔之下崔莺莺终于从了他二人有了夫妻之实元稹信誓旦旦的答应她科考结一定和她在一起崔表妹也给了元稹的定情信物可是就在这时却出了意外韦夏卿的小女儿看上了元稹欣赏元稹的才华执意要嫁他韦夏卿是当朝太子的老师三品大员本身也出生于名门韦氏可以说这对元稹来说是个最佳让仕途上升的机会虽然崔莺莺也名门之后家境也富饶可毕竟崔相国早逝对他的仕途沒有帮助元稹是个政治野心很强的人于是他就火速拋齐了崔莺莺娶了韦丛当然他这么做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喷击于是元稹就出书写自传把自己比喻成张生骂崔莺莺是妖女尤物说她会害人后面这本小说经过多重修改成为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熟知的爱情经典西厢记后来崔莺莺也嫁人了可是元稹不知怎么突然发疯了去找崔莺莺结果被骂了回去元稹和韦丛虽然是很典型的政治联姻但二人婚后倒也恩爱韦丛一个大小姐下嫁给一个当时还只是个小官的校书郎而且据说元稹当时连房子都没有但韦丛毫无怨言与元稹同甘共苦甚至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韦丛要去捡野菜充饥她倒也吃得挺香的天冷的甚至只能捡地上的枯树叶当材烧在元稹腊月写字写到手都冻僵了韦丛把家里全部的衣服披在元稹身上可韦丛终在生了七个孩子以后(虽然六个都夭折了)在她二十七岁那年去世至此元稹十分难过一想到这个千金大小姐一生任劳任怨嫁给他以后就没有一天好日子在他需要喝酒的时候把头上的金钗给当了给自己买酒喝现在好不容易升官了发达了可是自己老婆在也没办法分享到自己的荣耀了此后元稹的仕途感情和生活也是起起伏伏的据说后面他又与薛涛刘采春发生了关系虽然最后也无疾而终元稹在晚年即将离世的那一晚看见崔莺莺或许那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最后元稹死于他五十二岁的秋天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3-23 23:45
                      回复
                        附元稹写给韦丛的诗
                        《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3-23 23:52
                        回复
                          写的挺多,又没有断句。大致看一下,基本上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可以反映出一部分人对元稹的认知。
                          谬误不少,粗列几条:
                          一. 元宽是舒王府长史,至少是个四品官。后来因为元稹出息了,光宗耀祖,元宽先后被追封为散骑常侍(从三品),尚书右仆射(从二品)。
                          二. 元家在京城长安靖安里有传世大宅第。是隋朝皇帝赐给六世祖元岩的,元岩是隋朝兵部尚书。最困难时期,元母曾经想卖掉大宅,被元稹的哥哥劝止。
                          三. 母亲出去要饭就有点过了,最穷的时候元母也还是有奴婢服侍的,还是有舅族可以依附。相对来说,元母去世后,兄弟守孝三年,才是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写的就是这个时期。
                          四. 不是中了科举就能做官,当时有“守选制”,不清楚可以百度一下。元稹中科举十年后才“粗沾一命,粗成一名。”粗沾一命,就是指才得到朝廷的任命。
                          五. 校书郎是很多人仕途的起点,九品上,起点并不算低。不是戏文里中状元就能当大官,论资排辈慢慢熬才是官场的传统。
                          六. 韦丛生育五个孩子,只有小女儿元保子存活。“实生五子,一女之存”。元保子后来也是嫁给了校书郎韦绚,当时元稹已经是节度使级别的了。
                          七. 《莺莺传》只是元稹的一个作品,而且是赞扬崔莺莺的,就这样还把张生的经历附会到元稹身上,无聊人才干的事,信了的人更是傻。
                          八. 薛涛刘采春就懒得说了,古代自媒体的穿凿附会,但很多人就是信这个,认为才子风流才是本色。明显属于才子佳人,风流唐伯虎之类的故事看多了。


                          IP属地:广东13楼2023-03-24 11:47
                          回复
                            九. 元稹自称河南元稹,河南只是他祖籍,元岩这一支至少在长安绵延了六代,元稹本人也是出生在长安靖安里私第。


                            IP属地:广东14楼2023-03-24 11:57
                            回复
                              本人才学不够就是谈谈而已不过说起元稹大家好像谈得都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内容会有差别不过说真的至少在我看来他和韦丛的婚姻政治成分太大了在加之他后面又连续娶了安仙嫔裴淑等人(虽然古代妻子死亡续弦是常事)但无论如何我都觉她们的感情不太像他自己以及外界说的那样情深不渝其次元稹小时候至少父亲去世时家里是真的挺穷的他自个不都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本人语文不好有错误请纠正所以才会可能导致元稹的政治野心极大非常渴望有政治成就所以他才会和韦丛结婚希望借助韦夏卿的权势来助他一臂之力说真的至少从我实俗的角度来看他真的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或许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小时候如果突然变穷的话都会渴望变成功吧只能说人皆如此(以上只是个人看法有看法请多指点)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3-25 0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