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万事伊始,还要从2000年买的第一套金庸全集说起,恰逢当时追看黄日华的《天龙八部》剧集,从音乐到情节都深深吸引尚值青春期的我,常常做着武侠梦,同学之间也拿来当课后休闲的话题。一日,去学校旁边书店逛偶然发现有一套金庸全集,300整,在同学鼓动下就把所有生活费拿来买了这套书。回家读上就欲罢不能,睡觉时间总一是推再推,导致上课打嗑睡被老师叫醒这些就不一一道来了。
当然很多年后,忽然又想再叙前缘,又想翻金庸的书,才发现书没在手边,就动了又买一套的心思,忽然发现市面上怎么如些之多,盗版也鱼目混珠。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以前置若瑰宝的全集竟然是盗版,想来真是可笑。
二、心路
这些年,金庸的书看了很多遍,各种电视剧电影也看了不计其数,对剧情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了,尤其多年以来,一直对我手里这套设计耿耿于怀,只是到了这时才知道,他是仿照的正版的评点本来设计的。于是对这个评点本就特别有兴趣,尤其是自己心里有一套金庸各个角色的认知,到现在这般时候就想知道大家是如何评这部书的,如何评相关的文字描述细节的。
三、评点
现如今,发现大家对三联版追崇莫及,反倒这套都不置可否,而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这套作品集,总名为《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以区别于其他版本的《金庸作品集》。《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前后发行了三种版本,即横排简体版、竖排繁体版和豪华珍藏版。


横排简体与竖排繁体可称之为姊妹篇。装帧设计的风格基本一致,各部书名采用楷体字,未采用金庸的手写书名。外封的原画均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可惜未注明出处),36册各有不同,淡淡的水墨,映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而且,如果仔细比对可以发现,简体版与繁体版每一册对应的封面原画都是一致的,但经过设计后的画面构图均有不同。出版方对此套书所花费的功夫可见一斑。
简体版的书脊与外封装帧为绿色,繁体版的书脊和外封装为蓝色,素雅大方。内封为纯白色,红色的书名,黑色的装饰,简洁明快。开本都是大32开,但因为繁体版的旁批是在天头,简体版的旁批是在侧口,故两种版本的尺寸略有差异,繁体版要大此。




豪华珍藏版采用大16开硬精装,全套8巨册,横排简体。各册封面一样,书脊是布面烫金的,每套均附有收藏证书。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金庸作品评点本,虽谈不上权威性,但艺术性、趣味性兼而有之,可算得上是一枝奇葩。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发行量并不大,简体版是15000套,繁体版是5000套,珍藏版是4000套。金迷对评点本的收藏热情并不高,三种版本,口碑较好的是繁体版,珍藏版也许是过于另类,问津者寥寥。不管怎样,金庸“评点本”在全球是唯一的一种,而且印数不人,收藏价值毋庸置。“评点本”除后期出现了少量的简体版盗版,繁体版和珍藏版都没有出现盗版。


四、优势
在这个版本里金庸每一部小说里都有冯其庸,陈墨,卜键等人的书评,可以边看正文边看旁边的评点,每一章后面还有对这章的小结。大32开本,印刷质量好,在书籍装订与印刷质量普遍低劣的90年代,这版书算得上是上品了,还是值得喜欢的读者收藏。这套全集不仅收录了金庸先生的全部经典武侠小说,更由资深武侠评论家精心评点,让领略金庸武侠世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评点者的独到见解与智慧火花。尤其是多年前看过金庸,现在只记得情节,不记得具体语言描述的情况下,再边看金庸文字边看评点确实别有一番理解。
网上对各家评点褒贬不一,不过我才开始看,对普通读者而言,再差的评点名家也比像我这种的普通人所学所懂也要强吧,况且看武侠,你非要较真文学性就没必要了,虽然金庸的武侠可能在文学性上的造诣很高,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加分项。而且这种特殊的版本,印量本来就少,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了,藏有一套,属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别的不说,就我那套仿评点的盗版,几十年下来,经过多少人多少次传阅翻阅,还完好无损,可见这种装盯质量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五、藏书
最后分享一下自己收藏的自己喜欢的几套藏书,和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样,书嘛喜欢为主,收藏次之。






万事伊始,还要从2000年买的第一套金庸全集说起,恰逢当时追看黄日华的《天龙八部》剧集,从音乐到情节都深深吸引尚值青春期的我,常常做着武侠梦,同学之间也拿来当课后休闲的话题。一日,去学校旁边书店逛偶然发现有一套金庸全集,300整,在同学鼓动下就把所有生活费拿来买了这套书。回家读上就欲罢不能,睡觉时间总一是推再推,导致上课打嗑睡被老师叫醒这些就不一一道来了。

当然很多年后,忽然又想再叙前缘,又想翻金庸的书,才发现书没在手边,就动了又买一套的心思,忽然发现市面上怎么如些之多,盗版也鱼目混珠。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以前置若瑰宝的全集竟然是盗版,想来真是可笑。
二、心路
这些年,金庸的书看了很多遍,各种电视剧电影也看了不计其数,对剧情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了,尤其多年以来,一直对我手里这套设计耿耿于怀,只是到了这时才知道,他是仿照的正版的评点本来设计的。于是对这个评点本就特别有兴趣,尤其是自己心里有一套金庸各个角色的认知,到现在这般时候就想知道大家是如何评这部书的,如何评相关的文字描述细节的。

三、评点
现如今,发现大家对三联版追崇莫及,反倒这套都不置可否,而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这套作品集,总名为《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以区别于其他版本的《金庸作品集》。《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前后发行了三种版本,即横排简体版、竖排繁体版和豪华珍藏版。


横排简体与竖排繁体可称之为姊妹篇。装帧设计的风格基本一致,各部书名采用楷体字,未采用金庸的手写书名。外封的原画均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可惜未注明出处),36册各有不同,淡淡的水墨,映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而且,如果仔细比对可以发现,简体版与繁体版每一册对应的封面原画都是一致的,但经过设计后的画面构图均有不同。出版方对此套书所花费的功夫可见一斑。
简体版的书脊与外封装帧为绿色,繁体版的书脊和外封装为蓝色,素雅大方。内封为纯白色,红色的书名,黑色的装饰,简洁明快。开本都是大32开,但因为繁体版的旁批是在天头,简体版的旁批是在侧口,故两种版本的尺寸略有差异,繁体版要大此。




豪华珍藏版采用大16开硬精装,全套8巨册,横排简体。各册封面一样,书脊是布面烫金的,每套均附有收藏证书。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金庸作品评点本,虽谈不上权威性,但艺术性、趣味性兼而有之,可算得上是一枝奇葩。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发行量并不大,简体版是15000套,繁体版是5000套,珍藏版是4000套。金迷对评点本的收藏热情并不高,三种版本,口碑较好的是繁体版,珍藏版也许是过于另类,问津者寥寥。不管怎样,金庸“评点本”在全球是唯一的一种,而且印数不人,收藏价值毋庸置。“评点本”除后期出现了少量的简体版盗版,繁体版和珍藏版都没有出现盗版。


四、优势
在这个版本里金庸每一部小说里都有冯其庸,陈墨,卜键等人的书评,可以边看正文边看旁边的评点,每一章后面还有对这章的小结。大32开本,印刷质量好,在书籍装订与印刷质量普遍低劣的90年代,这版书算得上是上品了,还是值得喜欢的读者收藏。这套全集不仅收录了金庸先生的全部经典武侠小说,更由资深武侠评论家精心评点,让领略金庸武侠世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评点者的独到见解与智慧火花。尤其是多年前看过金庸,现在只记得情节,不记得具体语言描述的情况下,再边看金庸文字边看评点确实别有一番理解。
网上对各家评点褒贬不一,不过我才开始看,对普通读者而言,再差的评点名家也比像我这种的普通人所学所懂也要强吧,况且看武侠,你非要较真文学性就没必要了,虽然金庸的武侠可能在文学性上的造诣很高,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加分项。而且这种特殊的版本,印量本来就少,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了,藏有一套,属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别的不说,就我那套仿评点的盗版,几十年下来,经过多少人多少次传阅翻阅,还完好无损,可见这种装盯质量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五、藏书
最后分享一下自己收藏的自己喜欢的几套藏书,和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样,书嘛喜欢为主,收藏次之。






左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