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103,210贴子:810,655
  • 11回复贴,共1

同道交流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个人觉得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神都投入到一件事上,就是保持那种“无心于事”的状态,就像是听琴曲时不要沉醉于此,保持自己一种漂浮的旁观感。心不随曲调忽高忽低而变化,不追随曲调,就算是对那首琴曲很熟,但却也能排空心思,不预知,不跟随。这样的状态有种与道相通的感觉,看看有没有人与我有相同经历最后推荐乐瑛先生的《列子御风》——潇洒且刚毅;傅雪斋老先生的《鸥鹭忘机》——浓浓的自然野趣;如山老和尚的《普庵咒》——犹如古寺钟鸣苍劲有力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5-07 22:55回复
    每一种状态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这种“无心于事”的状态,是在逐渐脱离现实中的感官影响,转而依附于心中的空灵和喜悦,因而不能把精神全部集中于一点。这种状态可以适用于隔离现实的影响,塑造自己内心的世界。
    而与之相反的,“专心致志″是一种把精神集中于一件事情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对于外界,身体的感知大大增强,同时,操控能力也会增强。
    这种状态适用于吸收知识,探寻真实,可以连接外界的大量信息。
    至于说在听琴曲的时,内心不动,就如同磐石般,任凭琴曲,流水冲刷,就是建立在逐渐减少对于身体感知的情况下,把对于身体的感知转化为对于心灵欲念的感知,让琴曲带走思绪,或者说叫做洗涤心灵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07 23:14
    收起回复
      2025-09-29 22:15: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自盘古开天,清者升上于云,浊者降下为土,其中的差别在于重量,把精力集中于一点,重量增加,体量能够承载的更多了,则外界信息自然也就更容易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堆积而不梳理,人自然就会变得浑浊。
      而把精力散开,则如同云,如微风,虚无缥缈,我看不见他,而他也看不见我,体量太小了,外界信息难以侵扰,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随风而去,随风而来。
      而由重升轻的过程,就如同“无心于事″的状态般,脱离了尘土,化作风和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07 23:30
      回复
        用心用力无大功 不用心力道自成 天天 乱想容易精神病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07 23:37
        回复
          而修行的过程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由重升轻就结束了,而是如同阴阳循环般,由重升轻,由轻降重。
          体量的重量,是对于我们生命的承载。
          重为承载自然,承载责任,是我们获得生命存在的交换
          轻为脱离承载,脱离束缚,是我们获得内心宁静的港湾
          重逐渐偏向于生,轻逐渐偏向于死,生死轮转,状态更替变化,方可在阴阳平衡中得智慧,悟妙法。
          例,轻者护庇平静使其不迷失方向,重者承担责任使其为方向提供力量,于是轻者为其重者梳理,使其浊重化作清重。让生命的火焰燃烧的更加纯粹 更加火热。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07 23:48
          回复
            总结一下上面所有人说的意思就是你现在是放松状态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5-09 16:58
            收起回复
              佛法 有无诤三昧有须菩提解空第一
              无分别智平等性智幻化三昧
              觉知一切法如幻如化,修行到了这种境界才能看透万物世界虚幻的本质
              心不睡外境而转
              通达空性 物我俱忘 与世无争
              也是阴符经的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20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