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叠甲:
本人e鬼大战mig21版本入坑顶喷,目前全部顶喷独特机体都有,13.7以上除了39c,16ocu/am,德台风和j11a以外全部完全体,上月空历场均(并非kd)2.47全服第166,胜率72全服第1209,队中相对排名79%全服第356,近期主飞阵风,台风,歼10和su27sm,主打空历,不打1v1,主要空历数据如图
个人打法偏好:
开局卡航迹云rush中场,能接近到30km以内打bvr,无法接近直接左转39后马上右转冲对面大部队,看情况选择贴地还是保持高度,大离轴逐一发送主动弹,看重场均,kd无所谓,争取一次出击多杀,基本不回家补给,所以场数,重生次数和死亡数会比较接近
个人理解:
个人喜好目前偏向缩圈弹,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目前双风环境下顶喷能量整体过高,红外弹无论如何需要抵近射击(aam3除外),对于中距截射需求不高,此外现有pl8弹体也不支持2.5km以上对于低空高马赫数双风的截射
2:尽管侧位机体得到多轮加强,但目前尽管是其中最好的j11b机体低速段依然显著弱于其他顶喷,这使得正式服侧位几乎必须搭配R73一类格斗弹才能应对全部情况,下版本的攻角解除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弹机动性的问题,但依然需要进距更强的导弹
3:缩圈弹在近距下的靠谱程度(个人感觉)依然比闭眼弹高,考虑到北约飞机整体小口径和bol干扰弹居多,且抛射方式多为向上或向下,近距离对小fov干扰效果不强,闭眼弹强杀优势明显
目前意识到的以上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
1:目前最普遍的闭眼弹是9m,但无烟引擎,全顶喷红外弹里最差(之一)的弹体表现和1.8秒才能激活的近炸引信使得其很容易被识别,且近距表现欠佳,aam3和9li已经证明能量和机动性上升或者不容易被识别的情况下缩圈弹可以有较高潜力
2:目前pl8b加强总冲的建议已经通过,如果能实装的话上述能量劣势将不复存在,闭眼在中距离肯定比缩圈命中率更高
3:下版本顶喷整体能量水平将随着30sm和虫子的加入而下降,pl8目前能量水平可能支持中距截射窗口
总结:
更多是玩法问题,但如果要冲闭眼最好确保pl8b弹体能得到buff,否则保留缩圈保进距表现可能更为稳妥
此外最后指出一点:目前pl8b的抗干扰数据除了被误删的对发动机锁定距离以外全部和r73相同,不存在热诱弹敏感度比r73差,只是因为没有基础锁定距离无法计算


本人e鬼大战mig21版本入坑顶喷,目前全部顶喷独特机体都有,13.7以上除了39c,16ocu/am,德台风和j11a以外全部完全体,上月空历场均(并非kd)2.47全服第166,胜率72全服第1209,队中相对排名79%全服第356,近期主飞阵风,台风,歼10和su27sm,主打空历,不打1v1,主要空历数据如图
个人打法偏好:
开局卡航迹云rush中场,能接近到30km以内打bvr,无法接近直接左转39后马上右转冲对面大部队,看情况选择贴地还是保持高度,大离轴逐一发送主动弹,看重场均,kd无所谓,争取一次出击多杀,基本不回家补给,所以场数,重生次数和死亡数会比较接近
个人理解:
个人喜好目前偏向缩圈弹,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目前双风环境下顶喷能量整体过高,红外弹无论如何需要抵近射击(aam3除外),对于中距截射需求不高,此外现有pl8弹体也不支持2.5km以上对于低空高马赫数双风的截射
2:尽管侧位机体得到多轮加强,但目前尽管是其中最好的j11b机体低速段依然显著弱于其他顶喷,这使得正式服侧位几乎必须搭配R73一类格斗弹才能应对全部情况,下版本的攻角解除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弹机动性的问题,但依然需要进距更强的导弹
3:缩圈弹在近距下的靠谱程度(个人感觉)依然比闭眼弹高,考虑到北约飞机整体小口径和bol干扰弹居多,且抛射方式多为向上或向下,近距离对小fov干扰效果不强,闭眼弹强杀优势明显
目前意识到的以上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
1:目前最普遍的闭眼弹是9m,但无烟引擎,全顶喷红外弹里最差(之一)的弹体表现和1.8秒才能激活的近炸引信使得其很容易被识别,且近距表现欠佳,aam3和9li已经证明能量和机动性上升或者不容易被识别的情况下缩圈弹可以有较高潜力
2:目前pl8b加强总冲的建议已经通过,如果能实装的话上述能量劣势将不复存在,闭眼在中距离肯定比缩圈命中率更高
3:下版本顶喷整体能量水平将随着30sm和虫子的加入而下降,pl8目前能量水平可能支持中距截射窗口
总结:
更多是玩法问题,但如果要冲闭眼最好确保pl8b弹体能得到buff,否则保留缩圈保进距表现可能更为稳妥
此外最后指出一点:目前pl8b的抗干扰数据除了被误删的对发动机锁定距离以外全部和r73相同,不存在热诱弹敏感度比r73差,只是因为没有基础锁定距离无法计算


厌战号

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