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战争的胜负看的是是否达成既定战略目标,而非战损比。拿伤亡多,靠人海战术取胜来黑朱可夫实在是太没水平了,我找不出更次的角度,苏军战损比难看这并不是朱可夫的问题,或者说如果把苏军战损差的因素都说一下的话,朱可夫个人因素恐怕是最小的,你要知道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至到45年苏军战损才好过德军,苏军战损差是苏联的国情和国家战争战略综合导致的,人海战术,机动战术,优势火力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海战术是苏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的对德战争战略,为什么不选机动作战,是苏联不想吗?首先苏联兵员数量多,但质量差,为什么二战期间能动员上千万军队,斯大林把征兵年龄下调到17岁,大量小孩,妇女参军,而且苏军中还有大量文盲,且很多未接受训练,反观德国,士兵普遍接受义务教育,且训练有素,单兵作战德军完爆苏军。军事装备数量上苏军碾压德国,质量上好像苏也德强

,但军事理念德完爆苏,苏联战前刚经历大清洗,中层军官流失严重,出现空有装备但不会用的窘境,反观德经过近2年的东征西讨,军官和将领的指挥水平已经是炉火纯青,总结下来在卫国战争前中期德军的兵员质量,军事理念,将领的指挥水平战略战术全方面领先苏军,苏军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德国是精兵战略,这是源于德国相对狭小的战略资源和地盘,以及发达的科技精密制造业,而苏联人海战略则是因为其广袤的领土,庞大的资源和众多的人口,且苏联1927年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斯大林模式短暂的10年迅速的成长为第二大工业国,仅仅10年并不能让他追上西方发达的科技和关键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国际支援,德国几乎没有国际支援,但英美支援的大量粮食,工业原料,武器装备使得1942年失去大量资源产区的苏联玩的起人海战术,苏联只需要出人就行了,西方会给你提供除此之外的一切组织军队的东西,因此苏军损失几百万军队,仍然有一战之力,而德军损失几十万人便元气大伤了。人海战术不仅不差,相反,其是资源型大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最成功的战略,卫国战争中苏军的T34坦克就是人海战术的优秀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