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564贴子:586,506

回复:[资料】欧洲女贵族收入的白银换算水平——和中国朝代的对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760961071842437&wfr=spider&for=pc
——这里讲到奥斯曼货币含银的一些贬值情况:
比如在奥斯曼第一次发行货币时,伊尔汗迪拉姆的重量和含银量迅速下降,从1320年达的1.85克降到1330年代中期的1.44克。
——可见刚开始发行的时候货币含银还接近两克。。但后来一路贬值,这几乎和西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奥斯曼帝国和西欧贸易非常密切。。所以货币政策和贬值是接近的。。即便从东亚的情况来看,像中国用铜钱、铁币、纸钱,在单一朝代中贬值和通胀情况也非常严重。。


IP属地:北京205楼2024-09-22 12:04
收起回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861744588783863&wfr=spider&for=pc
    奥斯曼帝国时期,价格革命的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也是谈到奥斯曼帝国的货币含银变化程度
    1326年,以奥尔汗贝伊的名义铸造了第一枚阿克切白银硬币,此时阿克切的重量在1.15克—1.18克之间,含银量大约为0.7克。
    这里的数据似乎含银还略低于上面的链接


    IP属地:北京206楼2024-09-22 12:06
    收起回复
      2025-11-28 19:01: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19663869.nh.htm
      奥斯曼帝国货币体系演变研究(1326-1914)
      王辉;王猛
      推荐这篇知网的学术论文:
      根据本位币的变化,奥斯曼帝国六个世纪的货币史可以把货币体系划分为五个时期。1326年至1477年是以白银为基础的单一本位制时期;1477年至1585年是以白银和黄金为基础的复本位制时期;1585年至1690年是复本位制危机时期;1690年至1840年是新复本位制时期;1840年至1914年逐渐从新复本位制到“跛行金本位制”。


      IP属地:北京208楼2024-09-22 12:12
      收起回复
        依然上面的论文:
        总而言之,在奥斯曼帝国货币体系的演变中,货币贬值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货币贬值政策出台于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货币贬值既为帝国军事行动提供资金,又扩大了中央政府的职能。最重要的是,货币贬值满足了统治者对贵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财政收入增长的需要。在漫长的奥斯曼货币史上,货币币值发生了两个阶段性的变化。第一、1326年到1560年和1844年之后的时期内,货币币值相对稳定。
        g——几乎完全和西欧的货币贬值是一样的。。所以单独看某个统治者的货币情况可能不完全能评价政策。。要看整个世界货币的情况。。
        当然那种给含银货币里参杂红铜冒充。。或者一下子几百上千倍通胀的(不奇怪,彭信威就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5次上万倍的通胀)肯定是很无语的,总体而言,在一定阶段内货币价值能得到一定的稳定,对经济肯定还是相当正面的


        IP属地:北京209楼2024-09-22 12:18
        回复
          由于中世纪到近代,包括对应的奥斯曼、莫卧儿或者中国对应朝代的时间,在古代可能只有贵族女性的记录会更详细,因此只能通过贵族女性的情况来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即便是在中世纪后期,通常认为的西欧还不是很发达的阶段,王国的财政总收入也有限的时期,以王后的收入,女贵族的总收入,和他们在整个王室收入中的占比,都远远超过东亚地区、中东地区,而且也超过欧洲近代时期,
          这可能是由几个因素导致的:
          1西欧王后基本就等同于整个后宫的花费(中世纪后期即便由情妇,当时情妇记录和花销依然是有限的,只有进入到近代,尤其是法国这种官方情妇制度,才比较好观察官方情妇的收入。。);
          但中世纪欧洲王室很多本来就宫廷虔诚、严谨(事实上在西欧一夫一妻并不少见,也没有什么严谨的研究一看一夫一妻就认为夫妻感情好的,还有些非常冷漠,甚至怨偶的,就类似马一爹妈,神罗皇帝腓特列三世,这个甚至鳏夫阶段还忠诚了22年,但同时代和后来传记,没多少人认为这段婚姻感情亲密)


          IP属地:北京210楼2024-09-22 12:26
          收起回复
            2 西欧王室给王后的分配比例总体很高,这是由欧洲王后在君主制度的荣耀决定的。。
            因为西欧王后很经常会和国王一起流动居住,展现威望消费和荣耀君主制,再加上很多王后不仅仅是门当户对、女继承人,本身他们也是外交盟约的体现,也必然要求分配比例比较高;
            而且并不是领地越大,王后收入就会按照倍数扩大,西欧也并非如此,虽然标准彩礼收入确实都随着通胀在增加(但王后的额外收入是要看国王赋予的,不仅仅是还债,还包括各类增项庄园、领地),所以也需要具体情况分析。。
            而财务分析事实上依然是西欧女性史的一个关键。。,学术专著也会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夫妻感情的。。只不过不同专著作者的标准不同;
            因为欧洲国家即便不都像英格兰有那么具体的财政账单和领地授予法令,但大都还是可以追溯彩礼领地的范围、大体收入、施舍和资助、遗嘱和财产清点等等,事实上不需要靠什么编年史去恢复王后的财富情况(因为编年史本身不仅不准确,而且编年史的立场可能也会导致记录差异——亲近还是敌对)


            IP属地:北京211楼2024-09-22 12:49
            收起回复
              其实财政分配制度、王室婚姻制度的极大差异,也说明了比较待遇、忠诚度等、跨制度肯定很难比.。
              肯定是本制度体系内比一比比较合理


              IP属地:北京214楼2024-09-22 13: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26楼2024-09-29 19:26
                收起回复
                  2025-11-28 18:55: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书一开始就介绍了背景:
                  到13世纪末,一个新的欧洲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前一时代的政治和文化。旧欧洲的政治理论和政体形式是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封建的,社会结构是封建的,经济条件是封建的,甚至哲学和神学也是封建的,因为经院哲学一直支持封建社会现存的政治体系和阶级体制。但是,到了1300年,欧洲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内容几乎处处都在冲破旧时代的外壳。新经济条件正在形成,新制度正在顺应新的需要。新的政治和社会理论正在取代人对于社会的关系的旧哲学。
                  ——另外由于关于英国的经济史资料非常多,所以作者没有在这套书专门重点讲英格兰的经济政策的改变,重点放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上


                  IP属地:北京227楼2024-09-29 19: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28楼2024-09-29 19: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29楼2024-09-29 19:4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30楼2024-09-29 20:13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31楼2024-09-29 20:23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32楼2024-09-29 20:25
                            收起回复
                              2025-11-28 18:4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233楼2024-09-29 2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