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149贴子:1,258,849
  • 2回复贴,共1

项羽的垓下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高祖本纪》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本纪》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樊郦滕灌列传》
实际上过程是项羽在垓下会战中大败,本来“约十万”的部队损失惨重,剩下些残兵退守被围,不突围就是等死。然后“四面楚歌”唱散了军心,这时候项羽率800骑兵,剩下的军队分别向其他位置突围,只有项羽率领的突围成功,最后身死东城。所谓的斩首八万实际上是最后对整个军事行动的总结,从垓下会战到项羽灭亡江东被平定总共斩杀了八万,而不是项羽突围被为杀了八万楚军。
项羽本纪只写了项羽带八百人突围,没写剩下人。
灌婴列传写俘获左右司马以及一万二千人,尽得楚军官吏。
高祖本纪写项羽败逃,楚军溃败,灌婴追杀项羽,战果是总数杀了八万人。
三个传记三种说法,你不知联系着看只会针对性的采用对自己立场有利的说法,还有什么客观可言?
依照互文,相互补充,项羽应该是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东城也是如此),但只有他一支突围出去,剩下的楚军要么突围失败被杀掉(是以兵大败),要么投降(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一万二千人)
另外,如果项羽只带了八百人而抛弃了其他楚军,不哗变才怪,召集人肯定是有声响的,这八百人在楚军眼皮子底下走楚军不可能不知道,发生哗变汉军天亮才发现项羽走了更是见鬼。只有分散突围,使汉军不知道主力在哪,天亮发现项羽走了才合情合理。
没有跟着项羽突围的其它楚军会失败很正常,是以兵大败恰好说明其他楚军参与了突围,但可惜处了跟随项羽的骑兵,其他全部突围失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16 10:26回复
    “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汉书。高帝纪》
    即汉五年十一月,寿春被围,周殷叛变,并且英布又重新进入九江。
    周殷叛楚在淮南,断了项羽的归路。
    因为周殷叛变的叛变,导致西楚在淮南的后路被切断。韩信部同时在向陈县进发。
    面对此种不利局势,项羽在淮北的势力范围已经几乎全部丧失。唯有向其老根据地江东撤退,才是其唯一生路。所以,项羽做出东南方向撤退的决策。
    刘邦军当然不肯让项羽从容撤退,从而展开了陈下之战的追击战。
    战役过程:
    周勃“东守峣关。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樊哙“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於陈,大破之。屠胡陵(正义在兖州南)。”《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夏侯婴“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於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靳歙“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史记。傅靳蒯成列传》
    蛊逢“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至霸上,为执珪,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为将军,击燕、代,拔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丁义“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靳强“以郎中骑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灵常“以荆令尹汉王五年初从,击钟离眛及陈公利几,破之,徙为汉大夫,从至陈,取韩信,还为中尉,从击布,功侯,二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陈下之战,是一场追击战。或者刘邦想合围,但项羽主力已走。此时,刘贾军已经在项羽后方动手,寿春被围攻,岌岌可危,项羽军疲食尽,向垓下撤退。
    而刘邦军追击项羽,破项羽后军。文中的“项籍”,即指楚军,不是指包括项羽在内的楚军主力。而钟离眛及陈公利几部即是被围被击破的楚军。当大部队撤退时,很自然有掩护主力撤退的后军,而钟离眛及陈公利几部即是担任此任务。所以这个被围,不过是追击战中的一个战术应用而已。所以,陈下之战的本质是追击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16 15:35
    回复
      由于楚大司马周殷的叛变,寿春被围,项羽在淮北的势力已经丧失。对于项羽来说,只有回到其发家的老根据地江东,依托长江天险,才有可为。然而,摆在项羽军前面是淮水,后面是紧紧尾随他的汉军及诸侯军。项羽要想从容渡过淮水,必须要和汉军联盟进行一场决战,而且要再创彭城之战、固陵之战的胜利,才能为其渡过淮水创造条件。
      从“项王军壁垓下”《史记。项羽本纪》来看,项羽并不是仓促之间被追上,而是有意识地选择了在垓下的决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16 1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