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吧 关注:22,777贴子:586,136
  • 10回复贴,共1

胡小凤主演北派豫剧《穆桂英挂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剧情:北宋年间,辽东安王造反,为平乱宋王颁下诏书,在京都汴梁比武选帅。天波杨府二十年前为国平乱后回归厡郡,太君听说安王造反担心国家安危,派金花、文广去京城探询。文广在教场刀劈王伦,夺回帅印。穆桂英因朝廷宠信奸佞不念忠良,对宋王伤心,欲上朝辞印,被太君拦下,国有难,只有忠良将才能捍卫边疆,劝孙媳以大局为重,穆桂英为国为民不计前嫌重新披挂出征。表现了杨家将不顾个人生死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生动地刻画了穆桂英当时的心理变化历程,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洒脱形象。


IP属地:河南1楼2024-05-14 10:19回复
    穆剧是奠定胡小凤豫剧艺术的扛鼎之作,是胡小凤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北影《穆桂英挂帅》是河北邯郸东风剧团的成名作,也是胡小凤的成名作。1959年拍成戏曲电影时,胡小凤年仅13岁,电影版剧本整理周孝武,唱腔设计苏泽民、宋淑云。1959年9月23日毛主席到邯郸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邯郸地区东风剧团的《穆桂英挂帅》,赞赏道“十三岁的娃娃演五十三岁(穆桂英),演得好!”,并指示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当时距离国庆盛典仅七天,首都的献礼演出早已排面,是周总理亲自安排,胡小凤和她的伙伴们在国庆前夕进了北京,一演就是两个多月,场场爆满,誉满京华①。郭沫若多次看他们的演出,并为剧团提名②,由此东风剧团诞生了,该剧也成为东风剧团的保留剧目。1997年河南电视台录制了胡小凤成年版的《穆桂英挂帅》全剧。2003年中央电视台11套戏曲栏目录制了接印一场。该剧从演出距今60余年,胡小凤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根据人物的历史环境及其情感变化,对唱词唱腔不断地推敲、修定,力求完臻,使之日趋成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唱腔及表演艺术风范。在唱腔上深沉、委婉,又不泛苍劲、激越,人物思想变化脉络清晰,富于层次和节律感,每段唱腔前后关联,又相对独立完整;表演上规范、大气、沉稳、细腻,又擅于运用动作、身段、水袖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扮相干净、靓丽。从少年版到成人版,从电影版到舞台版,唱腔及表演的每一次细微改进,都包含了胡小凤对艺术孜孜不倦地悉心探求和努力,表现出艺术家不断学习的胸怀和气魄,在演出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地完善。


    IP属地:河南2楼2024-05-14 10:20
    回复
      该剧四场,依次为“问安”、“教场”、“接印”、“大帐”。涉及到穆桂英的主要唱腔有四段,从唱词内容上,从人物情感的处理上,从豫剧的板式上,从艺术处理上,塑造出一代大气、沉稳、骁勇、治军有方、识大体、爱国爱民的巾帼英雄形象,在深沉、顿挫中,又不泛委婉激越,透着燕赵的雄浑与厚重,传递着中国传统的爱国文化情怀,散发着一种豪气,一种艺术气息,一种真实动人的人物心灵历程。剧中的最大成就在于表达出了穆桂英从不愿挂帅到愿意挂帅的这样的一种心理变化,胡小凤以她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把穆桂英这一民族传统英雄形象,表现得有血有肉,有憎有爱,有忠臣和家庭的影响,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复杂的内心矛盾冲突显得熠熠生辉,不仅让人敬重她的英勇,更敬佩她的胸怀和大度,从而赢得了舞台和受众,具有着都市气息的唱腔显得生动感人,从表演及唱腔上拓展了豫剧的表演形式与内容。


      IP属地:河南3楼2024-05-14 10:21
      回复
        “穆桂英脱去铁甲身松散”
        第一场“问安”中穆桂英居家在厡郡的唱段。前边是一种外在的生活的状态,用豫东调的上五音来表达这种世代习武家庭的自豪。从“ 想当年在宋营身经百战”开始转为豫西调下五音,来表达穆桂英的内心对朝廷埋怨的深沉心情。后两句为流水板。根据人物的情感结合豫东调和豫西调的特性来抒发人物不同的心情。一种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转换,使受众了解到了穆桂英赋闲在家时的思想精神状况,人物也因之呼之欲出。为第三场接印时的心情相呼应。


        IP属地:河南4楼2024-05-14 10:21
        回复
          从唱词内涵上分为5层。第一层:从“穆桂英脱去铁甲身松散”到“金花女也比得桂英当年”。表明了平静的日常生活,侍奉太君,儿女习武,唱来轻松自然,也表达了穆桂英对自己这种世代习武家庭的骄傲和自豪。唱腔上是对这种生活的叙述和赞美,是比较欢愉的。首句中“铁甲”两字反映出穆桂英的身份,是一个巾帼英雄,穆桂英在这里属于青衣行当,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青衣,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有着那种洒脱和大气的巾帼英雄气概;“身松散”跟前边的“脱”字相呼应,唱来给人一种解甲归田的轻松感,腔随意走,贴切真实。“每日里侍奉太君在堂前”中“每”字行腔由轻到重来强调日常,句尾一个“前”字归韵到安,然后一个“安憨安”轻的拖腔,表明了日常生活里无有大的波澜。接下来是“风和日暖晴朗天”,表示一种天气,后改为“虽然是桂英离疆边”表明不在边疆,边疆打仗是不分天气的,这句重点突出了“疆”字,即边疆,有力度地唱了出来,呼应了“儿女们终朝练武在花园”。“儿女们”原来是“小儿女”,在儿女前加一个小字,有种寻常人家母亲对儿女的爱怜,去掉小在后加一个们字,表达了作为一个巾帼英雄母亲对儿女的期望。“文广儿武艺好赛过他的父”句尾“父”字收腔短而稍低,这样处理有一种留白的效果,给受众一种想的空间,仿佛文广之父就在眼前。“金花女也比得桂英当年”,英归到eng上做了一个高音,表现对女儿武艺好跟她自己年轻时相似的一种自豪。


          IP属地:河南5楼2024-05-14 10:22
          回复
            第二层:“归厡郡练弓马又有何用”、“忠良将只落得苟安偷闲”两句。对练武的一种感叹,宋王不重用忠良将,这样做又有何用?但是作为一名老将,时刻准备着,一旦国家需要还是要效命疆场,这样的一种矛盾心理,感叹忠良将苟安偷闲的一种悲凉和无奈。前句中的“用”字做了一个低缓的处理,进行自问,跟前边的思想感情有所变化,前边是一种轻松,从这一句开始变得深沉;把前期唱腔中“太平年”改为“归厡郡”,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非常懂得太平年也要练兵,以备有患,北宋时期,东有辽,西有夏,北有金,所以改后更为准确,符合一位成熟军事家的深远谋略,虽然归厡郡还是要练武的,一旦国有难可报效国家,但有种对朝廷不满的感叹。后句中的“得”字低下两个音阶,跟后边的“闲”字归到安上,又一个“安憨安”的拖腔,连贯一体,低徊委婉,把“偷闲”二字唱出了一种悲凉。实际上不情愿赋闲在家,而应该在朝堂日夜操练人马,随时效命疆场,保卫国家。


            IP属地:河南6楼2024-05-14 10:22
            回复
              第三层:“想当年在宋营身经百战”到“夜晚还在马上眠”转为豫西调二八板,表现了战场上的厮杀和悲壮,一切来之不易。“想当年在宋营身经百战”,腔意结合,以情带声,“想当年”表达一种回想,情感是平静的,接着“在宋营”,有种历历在目的军营往事,心情开始变得激动,后边的“身经百战”中“百战”做重音,也是这句唱腔里的落脚,其中“百”字又做了一个高音处理,唱出了一种豪迈,也可以说是她身经百战后的一种底气。“ 破天门保住了宋室江山”有种英雄的成就感。


              IP属地:河南7楼2024-05-14 10:22
              回复
                第四层:从“只听见金殿上宋王欢笑”到“ 老太君你在上孙媳问安”。宋王只知道在朝堂上欢笑,却不问杨家将在沙场上的死伤,这样的伤心事不再思念,但心理上还是放不下。第一句中的“见”、“殿”、“笑”三字均做重音,尾字收音短促,为下句尾的拖音做铺垫。“谁来管天波府血泪涟涟”中的“谁来管”三个字重复,强调没有人来管天波府战场上的伤亡,宋王只知道在金殿上欢笑,“管”和“血”重音,涟涟后边一个拖腔,听来廻环悲凉,含着对宋王的抱怨。


                IP属地:河南8楼2024-05-14 10:23
                回复
                  文章来源2020年《东方艺术》第2期


                  IP属地:河南9楼2024-05-14 10:24
                  回复



                    IP属地:河北10楼2024-05-22 21:36
                    回复
                      英姿飒爽的北派《穆桂英挂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03 06: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