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吧 关注:8,478贴子:44,137
  • 1回复贴,共1

某集团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原则
企业管理支撑平台的选择必须要从内存容量、磁盘容量、系统综合性能及性能价格比、系统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系统性能指标、网络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系统的容量必须既要完全满足目前的业务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又能满足未来业务量增长、业务类型扩充/调整的需要,并且系统要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除了系统的物理安全,服务器的安全可靠性还包含:系统中不存在单物理故障点;在系统故障情况下的抗错能力和合理的性能保证;在系统故障情况下的数据安全和一致性保证;此外,实用性的目标是在保证高可用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成本。
因此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中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 实用性
系统建设方案应从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平台等方面考虑,同时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运行维护的角度出发。对于XX平台,整体规划,统一组织按照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规范流程和标准,系统开发与建设必须做到工作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程序统一。要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与标准。保证信息流传递快速顺畅,网络运行安全可靠,坚持满足近期需求和实现远期目标相结合,总体部署、分步进行、有序推进,统筹安排系统的建设,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遵循行业内规则要求,以及系统的建设特点,采用当前成熟的技术,形成一系列标准产品,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软硬件技术规范。制定可靠的系统建设方案,构建系统基础平台,在运行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连接范围、并持续优化系统,迭代式地推进系统的总体建设。
2. 先进性
在系统规划建设中,结合内部专业特色,充分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变化,方便新业务和新需求的扩展和支持,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当前世界先进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硬件产品,从而保证系统在技术上领先。计算机产业是发展迅速的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旧产品快速淘汰。选择能够长久发展的主流机种可以减缓机器更换频率,提高主机的服务年限,更好的利用设备投资。在实用的前提下,应从投资保护及长远观点做适当考虑,在技术上要保持五至十年左右的先进性。
本方案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架构,主要软硬件设备均符合国际标准,且软硬件通用,完全自主可控。
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配置管理》(GB/T 20158-2006)
《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用于项目管理的指南》(GB/Z 20156-2006)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9386-2008)
《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三峡集团CTG-G3-XX-12-2012)
《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管理办法(试行)》(三峡集团CTG-G3-XX-04-2012)
《信息系统应用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三峡集团CTG-G3-XX-10-2012)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三峡集团CTG-G3-XX-08-2012)
本方案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3. 可靠性
系统应具有极高的运行质量,能够7*24小时连续不断工作。整个系统应采用多种系统容错手段,主要设备采用双机或镜像备份工作方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就要求从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角度,能够提供高可用的解决方案。高可用方案针对可靠性、可用性、容错能力、最大无故障时间等方面提供完整科学系统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支持多机备份、数据恢复以及灾难备份等技术,用以满足业务系统高可靠的运行。
4. 可扩展性
软件、硬件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扩展能力,能够方便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软件设计思想成熟稳定,充分考虑系统与第三方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以及有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建立低耦合、高内聚、高可用、灵活性强的架构设计,根据使用的扩展,实现系统之间的快速接入,同时能够满足对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活动,在技术上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能够满足业务量的提升,同时能够为增加软件功能提供运行空间。充分考虑到系统未来发展的需要,应用软件的可扩充性比硬件的可扩充性更重要,从平台整体性和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角度考虑出发,对外提供满足开放和标准化规范的丰富多样的接口服务。
集成组件用于与第三方系统资源的集成,通过组件定制的定制可以在未来与其它系统资源对接,以保双方系统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实现系统服务的延展性。
通过接口对接、组件集成,可以保证平台整体的延展性,降低系统资源改造成本,将系统作为模块化管理,为其它系统提供多元化服务,能够将系统做到模块化扩充从,从而保护先前的平台建设投入,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
从平台内部功能扩展性角度考虑,为以后平台功能扩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计,在各项功能在软件设计上分层实现、独立分开,功能模块化在系统架构设计初期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模块之间的兼容性,便于系统的扩展。
伴随着使用的年限的增加、数据量的庞大激增,或者随着使用的深入,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后期数据库的扩容,在数据结构设计期则需要充分考虑兼容性,保证未来数据存储种类的多样化。
未来伴随着服务的增多,使用的深入化,存储数据量的增大,配置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无论在CPU、内存、外存的容量上都是可扩充的保护先前的投资,在系统部署上既可以统一部署在一台主机设备上,也可以在未来业务发展、主机压力增大时,将部分功能灵活部署到其他主机上,实现设备共用、合理分压。
5. 友好性
由于用户文化水准不一、年龄跨度大、计算机操作水平层次不均等现象,保证用户体验在系统设计中显的尤为重要,用户非常关心系统是否好用,操作是否方便,系统响应时长,系统是否稳定等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用户习惯,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人性化的系统设计,操作简便、灵活、易学易用,系统代码及数据存储优化加快响应时间,易于维护等体验,提供稳定运行的搜索系统,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6. 安全性
充分考虑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备份与恢复策略和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和应用处理,设置不同的安全措施。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从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四个角度出发,分级制定包括:软件级、硬件级、应用级、系统级等方面,充分全面考虑到安全机制。关键步骤支持第三方验证,全部操作可审计。通过在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升级病毒软件版本、升级病毒库,加装安全防护侦测软件等;通过加装硬件设备,主机冷热备份,负载均衡器,防火墙等来加固物理环境,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包括大量的关键数据,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恶意破坏、非法侵取是电脑系统安全策略所要解决的内容。安全、备份与恢复策略提供网络、主机、交易等关键资源有力保护,为业务系统创造安全可信的运作空间。系统框架选型需充分考虑到框架自身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避免采用存在安全漏洞的框架,如struts框架等,保证系统底层基础代码上的安全性,在编码阶段考虑到WEB架构的特点,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如MD5、SHA等单向散列算法,从技术上规避系统存在的漏洞风险,在编码过程中要求代码规范化,注释清晰,保证出现风险时代码查找效率,便于快速对代码升级补丁。对大容量的商业数据应设计好完善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对重要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存储,增加数据权限访问限制,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可靠。总体来说,系统经过测试,具备相当的可靠性,可维修、有保障,以便向各类用户提供 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7. 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要求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考虑现有资源的使用和闲置情况,如存储、网络资源等的利用,尽可能使用最小的投资,完成最可靠的系统。主机设计应充分保护目前的设备投资并将再投资规模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系统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投资回报效应。同时系统应该还具有较低的运行和维护费用。
8. 高性能
主机平台应用具有强大而平衡的处理能力。针对系统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复杂,业务比数繁多等情况,要求主机平台能够支持大规模批量处理,尤其在高峰期间能够与磁盘系统配合,使整个系统性能平衡不会出现系统瓶颈,保证系统响应大压力的数据负载。


IP属地:上海1楼2024-05-13 18:41回复
    通用化原则:本方案遵循行业内规则要求,以及系统的建设特点,采用当前成熟的技术,形成一系列标准产品,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软硬件技术规范。制定可靠的系统建设方案,构建系统基础平台,在运行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连接范围、并持续优化系统,迭代式地推进系统的总体建设。


    IP属地:上海2楼2024-05-14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