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手游吧 关注:56,148贴子:1,469,717

细数一下eve手游自开服以来的惊世智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eve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戏,其独特的玩家参与一切的沙盒体系,甚至体现了元宇宙的雏形,是世界游戏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游戏,给游戏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如今其手游却在开服短短数年间经历坎坷不断,逐渐走到如今的地步。关于这个游戏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开发设计中所提现的惊世智慧,特在此开贴描述。作为前车之鉴,也希望其它游戏制作团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10 19:27回复
    先说一下我自己吧,我是先前玩过一段时间端游,然后转战手游的开服玩家,虽然这几年间也afk过几次,但也基本经历了eve手游的各个版本,见证了国际服从开服到现在的种种往事。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10 19:29
    回复
      首先从eve开服讲起,eve国际服开服时可谓盛况空前,很多端游玩家和之前听闻eve大名的科幻爱好者竞相入坑,一时无两。当时由于玩家众多,进吉他需要排队,甚至玩家在吉他下线,连上线都会自动调配到周边地区来缓解服务器压力。这其中有大量之前没玩过eve这样高死亡惩罚的玩家,爆船如果得不到补偿难免伤心退游。这便引出了eve手游的第一个问题,保险问题。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10 19:39
      回复
        保险是提到eve手游所存在的问题时一个永远避不开的话题。正所谓一步踏错终生错,这个机制也是让手游走上歧路的第一步。在eve开服的时候,保险只能用来保新手训练船,因为训练船属性低下,此时对游戏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由于eve特有的高死亡惩罚,为了防止玩家由于爆船退坑,很快eve手游推出了其奇特的保险机制,即直接通过充钱购买保险点,然后使用保险点直接补出损失的船只和装备。这一机制直接打破了eve手游的经济自循环体系,给之后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5-10 19:44
        收起回复
          分析保险影响前,我们先对比一下端游和手游保险机制的不同:端游通过isk给船只投保,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保险比例,比例越高投保开销越大,在船只损毁后同样通过isk进行赔付;而手游不同,玩家直接现金充值或者购买黄币,然后用黄币换取保险点,再通过保险点直接补回损毁的船只以及装备。这下问题就大了,端游是完全的内循环机制,isk进,isk出,维持了相对稳定。而手游则是rmb进,装备出,赔付的装备船只为虚空产生,直接相当于给整个循环体系开了一个大口子,把装备和船只的需求从中截断。而保险中大量的礼品保险点甚至在使用后不会在市场上生成收购单,致使eve中任何一个产生的船只和装备都不会真正消失,玩家在购买船只后永远都不需要因为其损毁而制造或购买新的船,这使得整体物资飞速贬值,工业玩家失去游戏内容,并引发了第一次退游潮。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10 19:53
          收起回复
            这一保险机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不仅破坏了游戏中工业的部分,更是影响到了之后诸多版本的策划与迭代。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5-10 19:55
            回复
              在不顾玩家反应,坚持现行保险机制并对游戏整体产生巨大影响后,游戏内物资积压越来越多,官方也逐渐被保险机制掣肘,开始思考如何把多出的物资和isk消耗掉。但之前玩家已经买了保险,你直接取消那大家肯定都退游了,所以便开始在高端船只上想办法。这时旗舰版本来了,官方为了防止出现船造好就永远炸不掉的窘况,把旗舰保险付费比例调高了,当时常规30%,旗舰80%,通过高额的保险付费,逼迫旗舰玩家在船爆炸后依旧得走制造这条路。同时还给航母舰载机定了一个很高的生产成本,一个5000w左右,乃至炸几架就相当于损失一艘当时主流的t9战列。于是在这个骚操作下eve市场产生了一个极其割裂式的变化,常规极其对应装备非常便宜,而旗舰相关的材料和装备则极其昂贵。普通玩家很难靠自己的常规刷怪产出去购买旗舰,这便加剧了另一对问题,rmt与工作室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5-10 20:11
              回复
                养肥再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0 20:16
                回复
                  众所周知,eve端游欧服是禁止rmt的,这可见ccp认知中,rmt会对整个游戏体系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然而在之前一系列的操作下,eve手游禁止rmt成为了天方夜谭。由于保险破坏了整个经济体系,普通玩家很难从常规刷怪中积攒旗舰资金,常规与旗舰产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壁垒。除非花费大量时间在eve里“上班”,否则只能通过rmt来购买旗舰。这一点在后来的大航上尤为明显。可以很自信地说:如果rmt就封号,封掉所有大航玩家的号会伤及无辜,但隔一个封一个绝对有大量漏网之鱼。从此官方游戏设计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为了消耗物资,设计的新船成本无休止上升,以至于大航出现了需求100张小航图纸这样离谱的数字,而越是上升越加剧了市场的割裂,玩家想玩旗舰就月需要rmt。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官方卖突击航的争论,有玩家认为官方卖船比奸商价格低是好事,但之所以旗舰价格如此之高,本就源于官方设计问题:一是保险压低了普通玩家收益,二是为了抵消保险带来的贬值问题,疯狂拉高新船造价。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5-10 20:24
                  回复
                    在此之后,官方为了打压日益严重的rmt和工作室问题,并进一步从舰船交易里抽水,开始了大规模卖船和抽奖的道路。例如海军战列,沧海和每次旗舰核心打榜的旗舰抽奖。其中,海军战列由玩家额外购买的活动本子送出,沧海由官方直销的箱子开出来,而他们的制造成本无一例外设计得即为高昂,远超玩家直接从官方购买的价格。至此,新一代的高端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官方船,由官方直接定价直销。而这进一步地分裂了市场,使得本就伤痕累累的eve系统更加破败不堪。留给工业玩家的只剩下了传统旗舰部分。我还记得之前狗头曾经说过:“保险虽然对工业玩家不友好,但把旗舰部分留给了工业,也够你们玩了”。但前段时间直接售卖突击航,算是把这句话吃了,标志着传统旗舰也加入了官方直销的目录之中。这确实抑制了工作室,但也大有将工业玩家一网打尽的趋势。eve逐渐从玩家参与一切的沙盒游戏,向买图标然后出门图标大战的pay to win游戏转变。


                    IP属地:美国10楼2024-05-10 20:44
                    收起回复
                      然后,山岳、辉月来了。不仅来了,还能在高安横行,永动的isk印钞机,量大管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0 20:52
                      回复
                        既然提到了狗头,那就不得不@kyrios101X 。之前我与他就他与策划谁更聪明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老哥自认为自己不如策划,所以认为我说的“比策划蠢需要看看脑子”是在隐射他,正好开了这个帖子,也请老哥进来看看你崇拜的策划犯过多少错。不过这位老哥有一句话我还是认同的,那就是狗头愿意和玩家讨论,这一点还是很值得称赞的,已经比很多游戏的策划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虽然狗哥经常嘴硬,但起码他还是心里知道存在问题并努力做一些改变。像之前卖船导致体系进一步崩溃的问题,狗哥也明白卖一两次能解决年终奖问题,但卖多了游戏就黄了的道理,所以近期逐步下调了一些官方售卖船只的离谱成本,并承诺以后直接送的海军战列,巡洋等船只会之间减少。


                        IP属地:美国12楼2024-05-10 20:53
                        收起回复
                          加上之前保险的影响,船卖多了,整个eve就从资源产出到舰船销售啥都不剩了。单靠图标大战肯定是拼不过别的游戏,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肯定长久不了。毕竟你eve买个突击航图标的价格都够星际公民买好几艘有完整建模可以上天入地的船了,一旦抛开eve完整的经济体系,那点pvp图标大战啥都不算。(不过星际公民也是个奇葩,走的另一个极端,为了品质,或者说打着为了品质的旗号,开发周期无穷无尽,搁这和玩家比命长,我也是遭不住了)于是为了创收,和卖船一起进行的,还有另一个骚操作体系,就是核心和植入体。


                          IP属地:美国13楼2024-05-10 21:03
                          回复
                            核心刚推出的那会儿,就感觉不对劲了,融入了原汁原味的wy概率美学,每次升级需要看概率,级别越高概率越低,关键洗词条还需要看概率,而且没保底的,为了洗出想要的词条,几千个篮球的投入是家常便饭,将整个游戏体系推入了真正意义上的wy特色。但回过头来看,这个体系与直接卖船相比到还好,毕竟这个氪得再多,也是和游戏中主流产品分割开的,算是一个独立体系,毕竟好用的紫核基本都纯靠氪金而不是靠玩家产出。虽然设计的很恶心玩家,但对于经济体系的破坏远小于卖船和保险。毕竟公司还是要吃饭的,这倒也无伤大雅。但之后随之而来的植入体,算是给整个eve的一记重拳。


                            IP属地:美国14楼2024-05-10 21:10
                            回复
                              植入体以高倍率著称,从此eve进入走极端的一刀999时代,你想要获得玩pvp的权利,要么搞个热能或者45甲支盾支做乌龟,要么输出植入体拉满,比和对方谁的手速和网速快。在植入体刚发售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3倍伤害的聚焦,直接关旗舰装备的导弹,等等诸如此类的离谱数值。从中可以看出wy的平衡组和测试组有着严重的问题,很多数值一看就知道是拍脑袋决定的。甚至离谱到需要把玩家真金白银买出的植入体直接大幅度削弱,这便是之前震惊eve手游圈的“卖完热刺就砍聚焦”事件,引发了新一轮的退游潮。但即便进行了大幅度削弱,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还是有大量植入体以离谱著称,例如聚焦,高能让甲队战列直接拥有无畏级别火力,追着大航杀,狙击马直接1000km狙杀小船,45甲支无缝衔接的大白有效直逼大航,45轰炸大航直接秒无畏,45轰炸和45扫射的小船互相秒,战列追着本来设定是压制常规的小航日,45脉冲无畏无限永动,45炮火加农仙人爆杀小船,等等不一而足。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一机制直接影响了官方对于新船数值的设计,使得船依附于植入体而非植入体依附于船。这一点在大航上尤为明显,之前大航刚出的时候很多人唱衰,说这数值根本打不过无畏。而事实上不加植入体也的确如此,但一旦有了45轰炸,就从打不过变成直接秒了。这种畸形的平衡性设定大大削弱了游戏的可玩性。


                              IP属地:美国15楼2024-05-10 2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