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吧 关注:5,099贴子:17,910
  • 0回复贴,共1

近视的发生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眼轴、视轴、相干测量原理等。人眼是斜轴成像系统,而斜得很明显,眼轴与视轴夹角有5度。相干测量是利用光程可逆原理,通过光程差来换算眼轴的长度。人眼既然是斜轴成像,那么任何平行光进入角膜都不会走直线,而是会拐弯,这是斜轴成像的必然。
  1、角膜曲率
  角膜曲率是指角膜的弯曲度,相当于照相机前方镜头向前突出的半球形表面的弧度,它代表了角膜曲折光线的能力。每个人的角膜形态不一样,所以角膜曲率也不一样。如果弯面越弯,也就是曲率越高,光线的汇聚能力就越强,会提前汇聚在视网膜之前,形成近视;如果弯面越扁、越平,聚光线的能力就越弱,光线汇聚就会越晚,大部分汇聚在视网膜之后,形成远视。
  正常的角膜曲率在40D-46D之间,角膜曲率越大,意味着角膜凸起的程度越高,近视的概率也会随之升高。青少年近视防控常用的“OK镜”也就是角膜塑形镜,其原理就是通过对角膜中央区域的物理性压平、塑形,来改变角膜曲率,使成像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在白天达到清晰视力。https://mp.weixin.qq.com/s/XSwm3Tl8tZ-S2_8TOPpeEg
  2、眼轴长度
  眼轴指的是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直白讲就是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刚出生时,眼轴较短,约16.5mm,人眼处于远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直至成年后,眼轴发育才逐渐稳定,约为24mm。如果眼轴发育过快,就会形成近视。近视后,眼轴长度每增长1mm,大约对应200-250度近视。
总体来讲,采用相干原理测量眼轴,如果眼轴差异在0.5mm以上,应该可以断定为有实际意义的眼轴变化。如果眼轴差异在0.2mm以内,要考虑这种检测手段的系统误差!
  3、晶状体屈光力
  晶状体屈光力相当于相机镜头的变焦能力,屈光力减少会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远视发展,屈光力增加会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近视发展。目前,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晶状体的屈光力。
  眼睛的屈光状态由以上三者的不同组合变化来决定。其中,因为晶状体屈光力变化相对缓慢,所以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由角膜曲率过于“陡峭”引起的近视叫曲率性近视,一般来说眼轴也不长;由眼轴变长导致的近视叫轴性近视,主要表现为眼轴增长。
  一般来说,相同近视度数,轴性近视的患者眼轴长度较曲率性近视患者长,因此出现眼底并发症的风险也更大。因此,相同近视度数的人,他们的眼轴长度可以相差很大;同样的,相同眼轴长度的人,他们度数却不一样。


IP属地:广东1楼2024-05-07 17: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