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战吧 关注:951,260贴子:31,342,208

书籍为辅,帮助大家理解动漫中出现的情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吧里对夜水母、gbc还有京吹等一些情节表示无法理解,鉴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原因,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些情况的产生原因和结果。
两者在文化渊源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受我国文化影响着,但是两个民族最终在文化和精神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神明信仰促使他们变得自尊,自大,偏执和狂妄。另一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又长期处于文化的边缘,这又构成了他们特殊的敏感、脆弱情感,染上了悲苦和孤绝的文化底蕴。
因此我发表此帖也不是为了去批判,比较或发表什么建议,而是想以此书作为媒介和大家一起读懂他们的情感,思维方式,了解民族文化、精神层面和社会状况,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猜测动漫中已发生的情节或未来可能发生的情节。当故事里某个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候,角色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相信看完之后会有所收获
当然,本书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整个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写的内容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也只能将其作为参考而不是奉为圭臬。楼下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7 17:07回复
    书中形容他们使用了一个词语,就是“但是,又”,通常我们提到一个民族的时候,不会说这个民族既彬彬有礼,但是又傲慢无理。说他们忠心耿耿时,一般也不会再说他又背信弃义,心怀叵测。但这些矛盾却成为了日本人的真实情况,刀剑和菊花两者都成为了这幅图画中的一部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7 17:08
    收起回复
      1.各就其位(等级社会)
      各就其位这个理念贯穿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到处都有这种思想的影子。日本人认为每个团体都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站在自己应当站在的位置,不得过界。
      比如国家内部表现为卡斯特社会(和动漫没关系,不细说了),有名的刀狩令就是为了是武士和农民各就其位而颁发的。目的是为了剥夺农民用刀的权利。(这有助于我们了解银魂和浪客剑心的背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07 17:10
      回复
        在家庭内部则表现为各种更加繁琐的礼节,例如妻子给他的丈夫鞠躬,孩子给他的父亲鞠躬。与我们孝道所支撑起的礼节不同。日本家庭内部的礼节展现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例如在日本的家庭中,父亲通常担任家庭监管人这一职责,他管控整个家庭。在家庭中的权利是无限的。(这也导致在动漫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父亲以强硬的姿态来发号施令)
        而gbc中的家训也是这种要素下的产物。在古代日本以及现在的一些传统家庭中,家训都是父亲作为监管者指挥家庭的手段。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07 17:12
        回复
          可以说这种各就其位的思想影响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我们观看类似《友崎君闹麻了》的动漫的时候,经常传递出日本哪怕在学校中也体现了各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种观念。这种在我们这边感到很夸张的东西,反而在日本漫画中经常被提到。我个人认为这和日本各就其位这种观念有离不开的关系。
          理解了这个思想,也就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包括春物,友崎君,实力至上主义教室中为什么反复提到班级中各个学生的位置问题了
          同时这种各就其位的理念不仅表现在国家,家庭,社会中,也具体表现在辈分,性别和年龄中。可以说这种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潜移默化的加深着日本人各就其位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的公司内部前辈的地位很高。因此哪怕是在当代,我们也能看出这种各就其位的思想的影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7 17:15
          回复
            2.行政区划(帮助大家理解一些动漫背景为古代的社会构成,以及理解日本的小村子)
            德川时代的日本是有五到十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单位,名叫邻组。邻组有自己的头目对整个组内行使领导权,但是通缉的任务必须交给警察。
            邻组以上则是村庄。村庄是zf力量涉及不到的区域。一般由15个家庭左右组成,直到今天,仍然每年更换一次村长。头顶的职能是管理村里的财产,监督向发生死亡或遭受火灾的家庭提供援助。以鸣钟的方式报告火情,以敲棒子的形式通知全村休息的日程,安排耕作,盖房等公共作业。
            近代日本zf只承认市,町(镇),村。村内由公众选出长老们推选出一位头头,代表他们的地区与中央zf交涉办事。村长的威望很高,他和长老们共同管理本村的财务卫生学校和财产登记以及个人情况的档案。村内长老们甚至可以流放一些罪人到偏远地区。但是地方行政机构在三个方面是没有自制的。第一是法官,第二是警察,第三是教师。这三个职位必须由zy任免。警察必须保持局外人的身份,他们不可以和当地人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
            我说这一方面主要是想要帮助大家理解人狼村之谜这个游戏。之前没读书的时候很不理解当地警察和政府在干什么,为什么警察大叔和当地人那么陌生,以及伏良村是怎么回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07 17:18
            回复
              3.情理(情理最难承受,情理必须报答)
              含义:日本的情理指的是正当的方式,人应遵守的道路,一个人为避免向社会致歉而不情愿做的事。因此报答情理是充满不愉快的。
              目的:为了受到社会的尊敬,不通情理会被他人藐视。
              类别
              ①对社会的情理(报答性情理)
              指对契约关系的履行。包括报恩与复仇。而义务被认为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对隐私责任的履行,履行义务不会定义为不情愿,如对姻亲家属是情理,对直系亲属(孝)为义务。
              对社会的情理表达了公众舆论下的压力,而迫使一个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去通情理,这不同于道德,而是一种规则,日本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情理的社会中。(读空气?)
              我觉得夜晚的水母第一集中花音和真昼的经历都有一些这种体现,如女主看到同学不喜欢水母后偷偷划掉的行为。我觉得也反映出了当代日本年轻人对这种现象的反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07 17:22
              回复
                ②声名的情理
                与恩不同,声明的情理是人的本分。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是对侮辱和诽谤的复仇。日本人认为对诽谤的复仇是一种美德,与⏰不同,⏰认为这种对诽谤的过分敏感是小人行为,会选择宽容来证明诽谤的毫无根据。
                第二,一个人的生活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在日本发财致富会被认为做了亏心事儿。保持身份才是好事儿,与美国不同,美国承认收入差异,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挣得高额的薪水已经成为了美国人自尊自重体系的一环
                第三,日本人对别人指责其专业上的失败会做出很强的自我防御反应。比如老师不能容忍他人纠正自己的教学错误。这种担心可能失败从而受辱的心理促使日本人在生活中会尽力避免直接竞争。例如日本小学成绩表不记录学业成绩,只记录品行。但这也导致在竞争无法避免时,例如小升初时,日本人会非常紧张,失败后自杀率很高。
                例如京吹第一季中高坂直接solo学姐的剧情中,学姐哪怕失败了,在鼓掌环节,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沉默的两边都不给鼓掌。再例如水母的第五集真昼因为二创比自己画的好而耿耿于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07 17:25
                回复
                  4.人情圈
                  日本人不谴责自我满足,但享乐必须保持在自己的位置,不能扰乱人生重要的事儿。(何尝不是一种各就其位)。例如日本人很喜欢洗热水澡,但是为了锤炼自己,需要在梁瀑布下坐着锤炼自身。热水澡就要让路。同理,睡觉也要为应付考试而让路。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动漫中泡澡的画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07 17:27
                  回复
                    恋爱是日本人的另一种人情,古代日本人结婚只是为了生儿育女,男子去找艺妓是合乎情理的,女方不可以阻拦,还要帮助丈夫打扮。但是丈夫也不能将艺伎带回家中。还有喝醉在日本也是一种人情。
                    这些人情的后果是在日本人的哲学中,肉体不是邪恶的,享受是合理的,精神与肉体并不对立,从而导致日本人认为世界不分善恶。最后在神道教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就是神也有善恶两面。日本人不信轮回一说,认为人不论做什么都会上天都是善,都会成佛。日本人认为自己不需要中国的仁做为约束。人性永善,无需与恶作斗争,只要擦亮心的窗户。各就其位就可以了。
                    这种人情在文娱作品的局限化则是日本文娱作品常常描绘情理的履行所造成的痛苦。而在战争电影中则表现为他们很少拍有胜利或高喊冲锋的激动人心的镜头,而是更多的展现战争对日本家庭所造成的苦难。对于美国观众来说,这是很好的反战电影。但对于日本观众来说,这反而是他们国家机器jg主义的工具。因为他们不会因此而向往和平,只会满足自己尽了忠,报答了恩。(以上这一段是书中的原话,不是我自己联想的。)
                    这一部分看看就得了。由于这是一个大章节,全删了我怕影响大家后面的阅读,不然我就全删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07 17:29
                    回复
                      5.德行的窘境
                      日本人的人生观便是通过对上述忠孝,情理,人情等道德规定体现出来的。他们将忠孝,情理,人情来划分为不同的圈子。并认为人生便是由这些圈子组成的。日本人不用自私冷漠,不公正来指责人。而是来指责他违反哪个圈子的规则(出圈了)。当然圈子的规则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一旦圈子规则发生变化,日本人的态度也会快速发生变化。(如二战后,天皇下令,忠的规则变了,于是日本所有人态度迅速改变,由战争转为欢迎美军。)
                      与日本人不同,美国人更倾向于给人贴标签来分类,期望人们的行动始终如一,每个人都信仰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并始终反对与其相左的意识形态。
                      但相较于美国人的统一性,日本人的矛盾性深植于人生观中。他们将人生看作一场戏,由一个个圈子组成,只要不出圈,在圈内怎么做都是善。而不像美国人认为人生是善与恶斗争的舞台。
                      因此日本文娱作品乐于围绕主人公陷入情理与人情,忠与孝,情与义务的矛盾冲突之中来展开。义务和情理发生冲突,也是日本许多故事和电影主题的基调。日本人将目光聚焦于主人公在圈子之间碰撞中产生的矛盾时的选择,他们认为在个人欲望与义务的准则发生冲突时,关注个人欲望的人就是弱者。而西方人的见解与之不同,美国人更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否从善如流,选择了善的方面并与恶的方面做斗争。
                      这也是西方的文娱作品常常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而我们看日漫中类似xx队长的角色则并不算太多。且反派也常常刻画的更加复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07 17:32
                      回复
                        伦理体系(诚与自重)
                        诚:自近代以来,日本人在试图建立某种能够统治一切圈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时,常常选择“诚”。日语中的“诚”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诚实(sincerity)。而是指狂热的沿着日本道德戒律和日本精神所指示的人生道路前进。
                        自重:在美国自重指的是不谄媚于别人,不撒谎,不做伪证。而日本人说的自重指的是庄重的自我。也指的是你应当尊重自己,不要去做招致别人批评或减少成功的机会的事儿。自重这种伦理感使日本比起罪恶感,更重视耻辱感。(西方是罪恶感文化,日本是耻辱感文化)也即日本人更重视别人怎么看待他。
                        例如mygo的soyo在人前就要端着装成温婉的样子,也如gbc的486。也如春物中的团子很重视别人对她的评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07 17:34
                        回复
                          耻辱感与罪恶感
                          耻辱感文化借助于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罪恶感文化借助于内心的赎罪来行善。触感是对别人批评的一种反应,而日本人就是将耻辱感作为道德体系的原动力。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公众对自己行动的评价非常关注。
                          (水母中女主在意同学的看法从而不敢表明画师身份也展现了这一点)
                          日本的三岛小姐把她在美国结识的日本女孩和中国女孩做了比较。他说中国姑娘具有的镇定和社交能力,是绝大多数日本姑娘所不具备的。这些中国姑娘是世界上最温文尔雅的人,他们人人都具有近乎王室成员那样优雅的仪表,仿佛他们就是世界的真正女主人。而与日本姑娘的怯懦,过分神经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在社会背景中存在着某些根本差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07 17:35
                          回复
                            6.自我修养
                            定义:日本人认为意识可以控制肉体,但是肉体脆弱不能承受住一些代价。自我修养便是锻炼肉体,从而改善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因此自我修养不是压抑自我,而是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真正享受人生,扩大人生。而日本人认为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圆满,也意为“无我”。指意识对身体指挥的如鱼得水。因此日本人不重视是非之心。
                            无我与观我
                            为了达到无我的境界,日本人需要用观我的方式自我修养。即自我监督,这也进一步推动耻文化的出现。同时自我修养这种假设也是日本人情理论的基础。因此日本人入定和瑜伽只是为了进行精神与肉体的自我修养。
                            这一点我觉得在战斗番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鬼灭之刃中的xx呼吸,通过“呼吸”来催动刀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07 17:36
                            回复
                              7.家庭教育
                              美国与日本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外在约束力并不相同。美国:n,日本:U。本的婴儿与老年这两个阶段受到的约束力最小。青壮年时期受到的约束力最强。美国则恰恰相反。
                              爷爷奶奶返老还童这部番最为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大家会发现承担起家庭重任的并非爷爷奶奶,而是父亲。父亲来担当家庭的监管者这一角色。画风也是用的较为刚毅,来配合父亲的地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07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