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模型交流吧 关注:4,888贴子:132,151

乡愁与思念——承载儿时记忆的火车头,东风4B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从何说起,小时候长假期的开端,随父母一起去看望亲戚,必坐火车,从郑州到上海的红皮车,车头是一台橘黄色的火车,虽然懵懂但是依然觉得红色的火车,橘黄色的车头非常好看。而后某次在上海某地见过BWC出品的DF4B,还是绿色的。根本不想走,但高昂的价格也让我明白必须放下。到了今天我终于有了DF4B的模型,还是两台。废话不多说,各位看官看图。不是外国车那么实车图就不放了,各位手中定有无数DF4B的照片。
说回模型,我想先从这个柴油机内构说起,模型内部只有部分内构,电机是裸露的。群内有个大佬乌利雅苏台将军。将军画出了DF4B用的柴油机的3D文件,特别是这两个侧片还开源了,打印出来后需要涂色,但是效果真的不错。我这两片其实有不少小细节在拆打印支撑的时候断掉了,很多细节十分细小,不过这也没有办法,追求细节精细度必然带来的是结构脆弱。

这个红色的管子是这两个侧片最难上色的部分,因为附近有多个突起管线,很难做遮盖,遮盖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溢色导致重涂。两个侧片用郡士马克笔上色即可,省事。用灰色打底,不知道是不是叫做气缸盖的部门用银色,如果不好操作可以使用面相笔,把马克笔油漆挤出,然后面相笔涂色。绿色管线建议用面相笔,看不见的地方不要过于纠结。最后的黄色管线比较难操作,建议直接用马克笔扫一下。可以让侧片面朝下,马克笔朝上,这样马克笔内的油漆不会继续流出,只使用笔尖部分的少量油漆,以一个适合的角度快速轻轻扫过去,不要碰到其他突出的部分,这样就能得到图上的效果。如果是绿色管线上面的黄色管线,建议先涂绿色,干燥后再涂黄色,如果两条黄色管线之间有溢色,等黄色干燥用笔刀划一下两条管线之间的溢色部分,露出下面的绿色即可。


IP属地:上海1楼2024-05-04 21:01回复

    接下来是模型本体了,第二批的2110上局翔段,并非是因为见过这台车,而是因为这台车是第二批里面为数不多的没有空调改造,没有电化区段标语的车,涂装非常干净,和小时候的印象一模一样。模型是装在竹盒内的,设计的不错,可以当展示盒,已经算是很保险的盒子了。
    拆出可以看到模型固定在竹板上,三个EVA架起来的。下面的空间是为了放配件。
    配件由于本车不是挂牌,所以只有基本的配件,两个短螺丝。车子通过油箱用两枚长螺丝固定,可能考虑到油箱的脆弱性,油箱没有固定在车底。把车从竹板上面拆下,需要换上这两个短螺丝来把油箱固定在车身上。驾驶室窗户旁边的风挡,给了翻开和收起的两种样式。散热格栅的替换件,烟囱的替换件。烟囱给的替换件是打开样式的。
    看一眼侧面镂空的散热格栅,配件包里面的是关闭样式的。


    IP属地:上海2楼2024-05-04 22:32
    回复

      竹板底部用两枚螺丝固定车身。
      取下之后如前所述,油箱没有固定在车底。
      看一眼车底复杂的细节。立体的管线,独立电机外壳,赏心悦目。可惜那几个螺丝孔有点碍眼,为了强度可以理解。

      看一眼油箱,即使是一个油箱零件上面也有蚀刻片做出的细节。


      IP属地:上海3楼2024-05-04 22:33
      回复

        车壳与车底没有上螺丝,因为要加内构。
        风扇细节,可以控制风扇转动,把车顶散热片吹起来,但是第二批的电机好像风力比较弱做不到。第三批做到了
        可以打开的车门,由于安装的公差,有些车门会打开之后关不上卡住,所以建议固定好车壳后只玩确定能闭合的车门。


        IP属地:上海4楼2024-05-04 22:35
        回复

          接下来就是车底部分,打开来大概是这个样子,注意散热间那几个零件是将军画的3D文件打印的,不是原车就有的,原车自带的内构部分只有上图中间部分的柴油机内构和右边的机械间的内构。电路板非常极限,挖空了中间的部分准备容纳发烟器,但还没上市。仔细看电路板会发现很多预留的部分,接口都引出来了,都是为了给后续的功能做准备,甚至驾驶室内的电路板在雨刷和八显灯上面都预留了接口。



          上图显示的部分内构零件是后加的,为将军画的3D文件。


          IP属地:上海5楼2024-05-04 22:36
          回复

            这三个内构零件叫不出名字,细节刻画不错,给模型转动的部件也预留了空间,还有个灭火器
            排线装在沟槽内。用ESU芯片,肥超音效。


            俯视图来一张,电路板设计的还是比较复杂的。


            IP属地:上海6楼2024-05-04 22:38
            回复

              另一面内构,驾驶室下方那个小电路板在拆车壳时容易一起带出,需小心。


              内构零件上的吊环也清晰可辨


              IP属地:上海7楼2024-05-04 22:39
              回复

                接下来趁还没有装车壳来看一下车底细节。
                很多细节叫不出名字,但是都诠释得很到位。

                复杂得管线,使得模型立刻变得立体,活了起来。一个塑料块可以是模型,一堆零件嵌套出来的也可以是模型,两种方式给人得感觉并不一样。
                注意转向架电机侧面得镂空细节。还有转向架上方的维修灯


                IP属地:上海8楼2024-05-04 22:41
                回复

                  再从侧面看一下。感觉自己现在就是车间的维修师傅,对着一台干活的机器搞来搞去


                  IP属地:上海9楼2024-05-04 22:43
                  回复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车壳吊装回去。

                    来张正面免冠照片,家里光线不太好,各位凑合看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5-04 22:44
                    回复

                      接下来是俯视图

                      车上装的是关闭的烟囱,打开的在配件包。
                      散热间顶部的散热片全部都是可动的。


                      IP属地:上海11楼2024-05-04 22:47
                      回复

                        车钩颜色选的不错,细节也不错,钩盒前有一个装饰件,如果装上会减小车钩摆动空间,这张图片就是装上的效果。

                        金属喇叭也很正。

                        雨刷和把手都很规整,车况不错。
                        倒车镜较脆弱,而且是粘在车身上的,我这台到手断了一个,自己在断掉的杆子部分钻孔打桩粘回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叫做车号灯还是什么,好像是可亮的


                        IP属地:上海12楼2024-05-04 22:53
                        回复

                          这张脸是真好看

                          窗框上的八显灯

                          驾驶室细节也不含糊。

                          操作台细节

                          靠近散热间驾驶室有一扇圆形的窗户用来观察散热间也做出来了,不过熊总提到过他们没有设计好,这个窗口应该是可以看到散热间的,但是那里正好放了一个排针用来控制散热风扇的,这扇窗只能看到排针。


                          IP属地:上海13楼2024-05-04 22:54
                          回复


                            车身镂空一下子就把细节提升了一个档次,特别是柴油机内构也能看到一部分,加了很多分。



                            转向架细节,光线不好,打了光,但是好像太亮了


                            IP属地:上海14楼2024-05-04 22:56
                            回复


                              这些嵌套的细节刻画犀利。
                              除了音效,展示盒也是肥超出品,基于长鸣展示盒加工的
                              两个金属桩是点睛之笔。
                              两个金属桩正好支撑起全车重量。
                              盖上水晶棺收工!


                              IP属地:上海15楼2024-05-04 2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