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娜吧 关注:189贴子:2,896

烛火、花香与鹿鸣——薇薇安娜原型考据及一些相关生物学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爱的薇薇安娜镇楼,图源原画师


IP属地:瑞典1楼2024-04-26 00:15回复
    摘要/省流版: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角色薇薇安娜·德罗斯特的多个方面,以对她的原型物种考据为主,伴以红酒浴的可行性和到金盏花的意象简略分析。作者首先对薇薇安娜的原型物种进行了详细考证,结论认为黇鹿/ Dama dama是最可能的原型。接着,对于游戏中描述的红酒浴,作者指出科学上并没有证实其美容效果,而且存在生理危险。以及对金盏花的一些常见用处进行概述。


    IP属地:瑞典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26 00:16
    回复
      卡西米尔的明星选手、善于助人的骑士、松露堡的女主、红酒报的头条、莱塔尼亚的预备女皇之声、(选帝侯的私生女)、罗德岛的烛骑士……言语无法形容她的美好,映照光辉的眼眸令人沉醉。今夜,金盏花只为薇薇安娜·德罗斯特盛开。
      薇薇安娜可以说是本人在游戏中唯三一见钟情的角色。去年十一月还尚未回坑时,笔者的朋友便喊鄙人去帮Ta抽一发限定池试一试手气,金光乍现,虽然朋友因为再次看到她的立绘而显得无比失望,但她的样貌与温柔的德语,在笔者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因她姣美的容颜、温柔的音色(以及甚至和蒂蒂一样大腿夹宝剑?当时还不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因为她的种族,埃拉菲亚,即现实生活中的鹿类(虽然严格来说,长颈鹿也因为某些原因被归类到这里),与笔者的专业高度相关,甚至可以说鹿类是笔者最爱的动物类群。但在网上查阅资料时,除了在看到一些对于她原型物种知识内容错误的描述,也看到诸多争论。正因如此,本人也想稍微卖弄一点学识,尽可能地去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与有趣的知识点。


      IP属地:瑞典3楼2024-04-26 00:16
      回复
        (一)、薇薇安娜的原型物种考据
        关于她的原型物种,网络上以两种观点为主:其一是黇(tiān)鹿/ Dama dama (Linnaeus, 1758),其二是驼鹿/ Alce alce (Linnaeus, 1758)。虽然由于游戏的原因,在偶蹄目类群鉴定中我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特征,皮毛(Feldhamer and McShea, 2012),(不可以涩涩),但游戏中诸多以鹿科为原型的女性干员们也都贴心地增添上大部分情况下不属于雌鹿的鹿角(在鹿科中,仅有驯鹿/ Rangifer tarandus的雌性会较为稳定的长角,其他物种中大多仅有在激素紊乱的情况下会出现雌性长角现象)作为判断依据,这也让我们在缺乏“背后灵”的情况下对物种判定多了一个保障。在下文针对她原型考证的内容主要出自以下四点:初始立绘、精二立绘、“幼年”立绘以及EP,辅佐以一些现实因素进行判断分析。

        一头典型的黇鹿,拍摄自法国,图源wiki

        一对北美驼鹿,拍摄自阿拉斯加(也是驼鹿中角最壮硕、个体最大的亚种所在),图源wiki


        IP属地:瑞典4楼2024-04-26 00:17
        回复
          首先是初始立绘,这个形象从长夜临光登场起,就吸引了诸多目光,但在本文笔者并不会写下诸多华美的词藻对她进行赞美,而是注意在其鹿角上。可以注意到,其形态学上可大致分为三杈,除去末端形成掌状叶片的主杈外,在角基部生长出眉枝/Brow tine与冰枝/Bez Tine,掌状叶片在后端有诸多生长点,但其前端整体平滑,仅在顶部有“分裂”。在现生鹿科中,仅有上文提及的两个物种拥有如其立绘中所展示的掌状鹿角,但如果对照其现实原型来具体分析的话,驼鹿的鹿角生长点几乎全部在其叶片前端发生(Franzmann, 1981),而不是如薇薇安娜立绘中所显现的样貌,若仅采用对此立绘的形态学描述,几乎可以判定其原型物种为黇鹿。


          IP属地:瑞典5楼2024-04-26 00:18
          回复
            幼年立绘与上文分析差异不大,在此不进行进一步阐述。但需注意的是,无论是黇鹿还是驼鹿,其幼年个体的鹿角中并不会其鹿角上的掌状叶片(Alvarez, 1993; Donald D. Young and Boertje, 2018),如黇鹿在进入第二个换角周期时才可能会有初步的“叶片”生长出来。
            例如图中的Löffler(德语中对这个年龄段长这个类型的角个体的称呼),但通常讲,在这个换角周期中Knieper的鹿角形更为常见,图源Waidwission。


            IP属地:瑞典6楼2024-04-26 00:18
            回复
              但若对其精二立绘的进一步分析时,其庞大的鹿角、横向生长的趋势、消失的冰枝、分杈的眉枝这些特征也与常规印象中的黇鹿形象不符(Feldhamer et al., 1988),而是让人会联想到一个鹿角硕大的物种,驼鹿。

              但与上文中提及的内容相似,其生长点的位置差异仍不能直接用驼鹿所解释。不过,若将一些欧洲狩猎中的数据内容带入,似乎也让这个奇怪的鹿角有了一定的解释。虽然鹿角的生长发育除受年龄影响外,也受到营养摄入、环境压力等因素干涉,但整体而言也遵循着“越老角越大”这个趋势(Azorit et al., 2002; Hewitt et al., 2014; Scribner et al., 1989)。但这种生长限度一般有个上限 (在不同物种中具体略有差异,例如白尾鹿/ Odocoileus virginianus需要4~6年才能长出最大鹿角,驼鹿则需10~12年),一旦超过这个年限,其鹿角除了在发育上会逐渐缩小外,畸形的概率会一定程度增大。在黇鹿中具体表现为眉枝分杈和弯曲、叶片卷曲程度加大以及破裂程度加深,偶有眉枝、冰枝消失的情况(Jamie Massaar, pers. commun)。但结合薇薇安娜的年龄、主杈粗度仍略显纤细以及其他鹿角特征综合判断(当然,贸然称呼一位女士年老也是一件很冒犯的事),似乎用生长中受伤导致的发育畸形更能解释,也和她有时候有点冒冒失失的样子很搭配。


              IP属地:瑞典7楼2024-04-26 00:19
              回复

                一张上文中描述的个体案例,图源Jamie Massaar


                IP属地:瑞典8楼2024-04-26 00:19
                回复
                  以及一个不知是否会有点冒犯和让人感到不适到点,黇鹿本身的鹿角亦可以长得足够大,在Trophy Hunting中所炫耀的照片中可见一斑。

                  一只在新西兰被狩猎的黇鹿,貌似是2023年New Zealand Safari该公司的年度狩猎记录。


                  IP属地:瑞典9楼2024-04-26 00:20
                  回复
                    此外,也有一些不算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通过其精二立绘中硕大的鹿角,将其原型物种联想到曾在更新世-全新世广布欧亚,现已绝灭的大角鹿属/ Megaloceros sp. 成员,但对比其具体鹿角形态学,排除那些掌状叶片区生长点极度夸张的种与亚种外,也许仅有产自中欧-北亚的Megaloceros giganteus ruffii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其同样呈叶片状的眉枝也将其可能性排除(Croitor, 2021)。

                    出土自莱茵河谷的标本,部分鹿角为重建产物。引自 Croitor et al.


                    IP属地:瑞典10楼2024-04-26 00:20
                    回复
                      最后是EP形象,除去薇薇安娜的两个年龄段形象外,一共出现了三头鹿,可以根据鹿角形象分为两组:画面中伴在角色身边的两只个体以及特写镜头中慢慢从楼梯上走下的个体。
                      两只伴在角色身旁的鹿,它们的鹿角整体为一个弯曲向前主杈,无明显分枝,其上诸多生长点,综合这些因素判断,可以判断为白尾鹿(其与黑尾鹿/ Odocoileus hemionus鹿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会在主杈上分出一枝)(Heffelfinger, 2006)。

                      抱歉这里偷了个懒,没翻到自己拍的比较标准的两种鹿的照片~


                      IP属地:瑞典11楼2024-04-26 00:21
                      回复
                        但在EP中缓缓下楼的个体的身份就较难以判断。

                        其角六分杈、角上冰枝与第三杈相距较远、第三杈后鹿角整体出现弯折向上生长、第四杈极大的特征可以将其判断为北美马鹿种组/ Cervus canadensis 内,但其角顶明显聚成的冠冕结构也让人不得不考虑其欧洲马鹿种组/ Cervus elaphus 的可能性(Geist and McShea, 1999)。但值得提出的一点是,也许在绘图时这里参考的个体是一只源自新西兰(并不一定源于此地,但这里为狩猎引进的,从北美马鹿与欧洲马鹿杂交的混血马鹿极为普遍,也常在诸多参考图中出现)的杂交马鹿。

                        三个马鹿种组的简单区分方式,从上到下为,欧洲马鹿种组、北美马鹿种组和中亚马鹿/ Cervus hanglu种组(尽管图中的克什米尔马鹿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在仍被IUCN归纳在北美马鹿种组下的川藏马鹿种组有更多相似性),图源Geist et al.


                        IP属地:瑞典12楼2024-04-26 00:22
                        回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薇薇安娜是源自游戏中的角色,其形象设计以及鹿角形态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受到画师画风以及个人设计偏好的影响,因此,上文的分析也更多是结合一些现实的生物学依据所进行的判断,不一定能代表实际的官方观点,也请各位读者理解。


                          IP属地:瑞典13楼2024-04-26 00:22
                          回复
                            最后,是结合产地判断,在一些考据文章中会提及“驼鹿分布主要集中在亚北极地带,在卡西米尔与莱塔尼亚的原型国家中都并未分布”,但这个观点可能过于片面。
                            尽管驼鹿在印象里确实是一个亚北极分布的类群,但其分布的限制并不完全受到纬度限制,更多的是受温度影响。北美的种群据查阅最南可至新墨西哥州中部,甚至与历史上美洲豹/ Panthera onca这一传统印象里的热带物种分布有着一定重叠(Hoffman et al., 2006; Meza, 2023; Sanderson et al., 2022)。
                            此外,驼鹿也并非在德国与波兰没有分布。德国在历史上曾有驼鹿的自然分布,但随着栖息地碎片化以及狩猎等因素影响,在十七世纪驼鹿从现今德国境内绝灭,但随着东部邻国(奥地利与波兰)的种群逐渐恢复,从上世纪70年代起,每年都有稳定的个体目击记录(尽管可能记录的雌性个体居多,但缺少确切的繁殖记录,可能更多为游荡扩散个体,不知未来是否能建立稳定繁殖种群),也让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再次成为驼鹿在欧洲分布的西缘(Schönfeld, 2009)。而波兰的种群虽然分别曾在二战后与上世纪末由于战争以及过度狩猎濒临灭绝,但随着前苏联进行的再引入野放计划以及禁猎政策的严格实施也在逐渐恢复中(Bobek et al., 2005),若用“原生分布”这点来对薇薇安娜原型物种进行判断,那驼鹿大抵是比2000余年前从意大利和罗德岛引种至中欧的黇鹿更具合理性(Ludwig et al., 2012; Obidziński et al., 2013),尽管它们也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欧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小组分。


                            IP属地:瑞典14楼2024-04-26 00:22
                            回复
                              (二)、红酒浴的可行性
                              在《红酒报》的报道中,烛骑士被描绘成一位过着“红酒浴池、男仆簇拥、天价收藏”奢靡生活的人。在这些不实报道中,笔者注意到“红酒浴”这个关键词。
                              尽管在网络上用类似关键词搜索能查询到诸多类似的内容,但对于其相关的科学机理却少有提及。在学术检索上仅查阅到一篇将红酒敷料贴在身上,进行对紫外线修复测试。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外敷葡萄酒并不会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起到任何显著的修复作用,而口服葡萄酒能起到非常有限的防晒效果(Moehrle et al., 2009)。所以,可能该种洗浴方式对于美容效果并不显著,她那白皙的皮肤更多的是天生丽质。且在高浓度酒精中浸泡洗浴有着酒精中毒的死亡风险和案例(Wu et al., 2005)。因此,请不要模仿尝试。


                              IP属地:瑞典15楼2024-04-26 0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