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吧 关注:28,298贴子:535,413

中西文字思维与哲学思想的区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西文化包括对世界(是由自然,人与社会组成的三维一体)的认识的哲学的比较,首先的基础性问题,是文字及语言系统的区别。西方的记音文字,是二十多个字母的不同组合形成单词,语句,文体文本的。是非直观的抽象性的语言。二十几个字母,就象基本元素化合成为万物那样,组成各种词句文章。这对人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与启发呢?这会启发他们去追问万物的基本元素是什么,是什么形式结合结构成具体的事物的,这些组织结构形式是什么,因此,而有实事求是,与实事求式,并且,要对式进行标准化,才能有可以沟通交流的语言。由此引申开来,在立法,发现元素周期表,建立化学科学及技术,以及在结构形式,及形式设计方面有特长等,这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IP属地:四川1楼2024-04-21 16:41回复
    东方对求式,并标准化,有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文体文本的要求。但却又有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为什么?因为文字是象形,会意,形声等的,文字本身往往在概念(形),定义(什么意思所指的是)方面是比较明确的,组词造句对语法要求也就不会很严谨。但文字的分类,以偏旁部首进行,偏旁部首的象形,会意,表音等功能,却在后来被忽视。造成认字的多,识字的少。现在用拼音,笔划检索字典,更加忽略了偏旁部首对解析字意的重要作用。
    象形,表意文字对人们的思考,思维,思想有什么影响呢?能产生并有如同西方文字中的秘密而赋予他们某种启示那样,给予中国人怎样的思维?


    IP属地:四川2楼2024-04-21 16:42
    回复
      作为文体文本述事,现在流行这样的观点,文不如数,数不如表,表不如图。为什么呢?因为文字语言的描述,尽管有语法,文体文本文法等等形式上的规定与要求,都是较难准确叙事的。而数据,就需要测量与量度,而能准确反映状态。比如冷热问题,语言描述不如一测温度,就简捷明了地说明了问题。而列表一是依赖公式性的规律进行不同情况的推算,而明悉不同情况下的结果,或是从不同的结果倒置着去思考,而获得规律性的公式,而这一切思考与思维,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对未来的预见性,这种对未来的预见性,就是思想。思是心中之田,想是心中之相,这很象在思考田里应该种植什么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才能在舍与得间获得最大收益。思想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某种主义主张,它往往由某种逻辑起点,经思维逻辑而推导出来的结论与观念。它应以图形或模型的方式表现,才能系统完整并直观而非抽象。因为从现实思想的主张,到未来,就如同射箭一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白忙活一场。


      IP属地:四川3楼2024-04-21 16:42
      回复
        而象形,表意,形声文字,就如达致图形的高端,而喻意直接明了。它不像记音文字那样,需要规范的相关形式,才能完成认,识,思考,思维,思想形成的各个阶段,并能在交流沟通中,让别人也看得明白。


        IP属地:四川4楼2024-04-21 16:43
        回复
          中文的文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左中右,上中下等等。偏旁部首,具有文字与所指事物的归类的作用,如冫,表示低温的冷,氵,表示常温液体流动性与水,四点水为高温气体状态。辶,是运动变化的过程,扌是操作行为,口字旁,一是人的嘴,二是区域范围,三是井坑,四是如四这样的四维时空。是喻意复杂的一个偏旁部首,等等。
          如此,对于一些文字,就可以不用查找字典,寻找标准答案,而可直接意会文字本身的所谓概念,定义。
          中文,同样形成于语音性的语言,由于常用语音性语言的繁琐,要记录,却又在书写记录工具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不得不以高效的文字系统,惜字如金地完成相关的文化工作。从甲骨文,金文,竹简,到纸的发明初期,莫不如此。到了纸张供给量较大,并产生了印刷术后,文化的普及以及从事文化工作的文人数量才逐渐多了起来,纸张发明前,是不可能有较多的文化工作者的。由于便捷的纸张的使用,就不再是惜字如金的状况,而语法渐趋完整,长篇巨著如小说体也产生了。再至后来,高效的纸张生产,才为文化普及创造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取替了作为文化用的纸张,转向了硅晶体,这将会形成怎样的未来?传统中国人那些贵族好玉,这玉石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一些修仙小说里,玉石成为玉简,可通过人的神识刻录与读取信息。现在的硅晶体储存技术,也尚在起步阶段,继续发展,会不会像玛雅文化的水晶头骨那样,据说是记录了他们文明的信息,只是现在的技术无法读取而已。


          IP属地:四川5楼2024-04-21 16:43
          回复
            与从语音语言中,提炼形成的高效精简的文字文体文本文化系统不同的是,西方的记音文字系统,在他们的古代,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相当数量的文化工作者来的。因为如此,他们往往用口口相传的形式去传承,而形成了各种宗教神话与信仰。直至造纸术被传入,才改变了他们那种文化落后的情况。但是,从记音文字的缺陷看,他们要完善认,识,记,思考,思维,思想的各阶段的形式上的标准化,显然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的。对这种初创到完善文化体系的过程中的思与反思,最后形成规范的,标准的那些形式与法,而被当作了哲学,那么,这显然是中文较成熟的文字文化体系里,不是太关心的话题。因为这在历史上,远古有名家,后来有编修这些官方权威机构,专门在作文字,文体,文本等标准化的工作的。这方面的哲学思考,便较少出现在一般的思想者的思考范围中了。


            IP属地:四川6楼2024-04-21 16:43
            回复
              那么,中国的哲学思考与思想,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方面,然而,这些似乎在上古创建文字文化体系之时,就已经完成,后世文人,大多就是训诂,传教与传承,而很少有所突破和创新的了。比如,河图洛书,《黄帝内经》,太极八卦易经,以及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的丰硕成果。后世文人,大多就搞些文字游戏,诗词歌赋,戏曲小说,适应时代的经世济民,也还要在其位才能谋其政的。
              在宋明时期,因纸张,印刷术及内外环境的压力,而出现的忧国忧民的一大批文人,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谋求止于至善的出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发展了宋明理学,实则是乏善可陈的了。明朝集文人墨客,汇编了永乐大典,传承于后世的也不是很多。反倒是传入西方,变成亚里士多德,而助西方产生了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的繁荣。
              而继后虽经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实践,在新文化,新思想,科学技术方面有很大进步。但现在,脱离实践的旧文人,旧文化的习气又在形成。搞了些莫名其妙的稀奇古怪的反智反常的文化圈子出来,在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在意识中意识,还对正确的思想文化路线加以否定,为曾经的有辱斯文翻案。这正如一些觉悟了的人所言那样,这些没有多少社会价值,甚至形成负能量负价值的文人,就不应该被财政供养。然而,他们却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被各种资本变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对这些人该怎么办?


              IP属地:四川7楼2024-04-21 16:44
              回复
                中国的思想者,就是这么样地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知古悉今,预见未来的追求上,去思考,思维与思想的,这是与西方哲学,还处于文字文化体系初创与完善情况下的哲学,在思考,思维,思想与叙事方式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把这种叙事方式上的区别:比如机械的形式逻辑,思辨的辨证法等当哲学,那么,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早就跨越了他们的这个阶段,而进入了在他们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境界了!


                IP属地:四川8楼2024-04-21 16:44
                回复
                  这种高不可攀的境界,体现在思维的012345的维度上,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廉耻的各阶段上,体现在眼耳鼻舌身心意志神的认,识,记,思考,思维与思想的发生发展的原理上。比如,西方还弄不清楚的神识问题,佛教,道家不仅有较深刻的认识,还在修身修炼中,形成了虽然不太科学,但却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这是可以与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相互印证而相互促进的。


                  IP属地:四川9楼2024-04-21 16:44
                  回复
                    古人创建文字,偏旁部首是字根,有些字也是如偏旁部首一样,即是独立的,也是字根一样的存在,它相当于拼音文字的那二十几个基本字母一样,有归纳,归类的作用,在指意,象形,会意,形声等方面,使文字本身就具有了可直观并意会的意思与定义。比如下面这些文字: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4-21 16:45
                    回复
                      智这个字,由知与日组成。知是矢与口,矢为箭,为所指,口有多种含意,一是人的嘴,吃进与语言,就如苹果甜不甜,需要品尝进检验一样,二是范围,如疆域,三是如井如坑,小圈子信息茧房,四是四的时空四维的生长成老死的轮回等。由于口是多种含意的,需要箭的矢一样明确所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知是对不确定的进行确定,对多样性的客观进行选择等。知有未知,公知,和个人的感受确定后的知,因此,也叫个人的感受。这里就有确定,学习与交流等相关的延伸扩展,这就叫外延。
                      而知日的智,日升日落,昼夜交替,而有动与静(地球自转),信(由日月星辰等运动源发出的信号)与息(由万有引力形成沉积而被信号刻录与沉积休息并记忆)。有寒暑交替(绕日公转)而有春发,夏长,长夏养育,秋成,冬藏。知日,就是知晓运动变化,日与寸又叫时,是对运动变化的过程进行格式化,并量度,而有测日授时,寻找原因,规律并预见未来,而知变应变等。寻找到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叫慧。因为规律象慧星一样,在它的运行轨迹中把日月星辰联系了起来。因此,智慧就是举一反三,善于联系,善于运用规律的意思。
                      知与信相联系,智与哲相对应,就是如此而来的。


                      IP属地:四川11楼2024-04-21 16:45
                      回复
                        因为易经赋予了人们一种对立统一的观念,在组词上,中文就有一种范畴对的组词方式,这种范畴对的词,遵循的正是对立的统一,但统一在一起又不知如何去起个新名词,因此,可以叫这类词为对立统一的范畴对。
                        比如词语:阴阳,舍得,上下,反正,矛盾,辩证等等!是将对立的两极组成一个范畴对。
                        时间这个词语,是不是这样的范畴对呢?
                        时,是日与寸的象形与表意的偏旁部首组成的。这意思是对日的运行轨迹进行量度的意思。
                        间,是门中有日,门有分门别类的门类的意思,间,直观的看,是日之门,它的家,有家门,就有出入,如此就是日出与日落的意思。如果,将门以门类解,又是指万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因此,时,是对日的运行轨迹进行量度,而为过程的标准,间是对万物的衡量。
                        时作为标准过程的量度,就有起始点的问题,过去现在与未来。间则是描述事物在时这个轨道或数轴上的时段,因此,间就有距离,间隔等意思与词汇。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4-21 16:45
                        回复
                          间,是万物相对于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个轨道上的线段,这个字确实是意缊深远。比如它就表示万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过程S的长短。S=V速度t寿命,似乎万物的s过程是一个恒量,当V速度=C光速时,t寿命→0。当然,现在的物理学解释这叫时间静止。当V超光速,就有时间倒流,而时空穿越。
                          实际观察万物:新存代谢的V速度低的,t寿命就长。
                          而人的t寿命,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年轻时,新存代谢的V速度快,有活力!成年时身体似乎维持着某种动态平衡,再到壮年期后,就V速度降低而出现衰老。对于为什么V速度降低而出现衰老,这种与S=V速度t寿命不符的现象,有许多解释。在此不去深究了。
                          就间这个字,其内涵确实是不简单的!


                          IP属地:四川13楼2024-04-21 16:46
                          回复
                            间,有空间,是距离的意思,现在有光年这个单位来计算距离,似乎给人一种时空一体的感觉。
                            间,有鬼谷子的离间之术,把人们由亲近变疏远,甚至敌对而相互消耗。这个间也是距离的意思。
                            因此,时是以日的运行为标准的过程,间是各门类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过程以时为标准的量度。
                            中文的字与词内蕴涵的真意,有时是字词典的权威解释都没能准确表达出来的。那些测字,解字的先生们,对此很有讲究,真令人佩服!


                            IP属地:四川14楼2024-04-21 16:46
                            回复
                              以类取象,是符合逻辑的概念,定义,与外延的。定义概念有两种,一是区别寻找不同点,而定义概念,再外延分为小类的。二是综合归类寻找相同点,公约数,去定义摡念,再外延而综合归为大类的。
                              因为同类,就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的表现,即其现象就具有一致性,因此比类取象就是因为具有共同点,而具有相同现象的原因。那种以区分为主的,以为他们才是正确地运用了概念定义外延的逻辑,殊不知比类取象也是如此地使用了这个逻辑的!
                              西方以求异区分分析为主,有利于对具体个别进行研究,这如同对整体进行精细分析一样!
                              东方以求同归纳于大类的普遍,一般为主。这是因为文字在其形成时,就针对所指事物进行了区分,因此,需要归纳,归类。并由相同点去演绎推理,如此就有了比类取象的思维。因为A有c,B也有c,AB都属于C类。A因为c而有因c形成的现象,B由于也有c,因此,B也有相同现象。


                              IP属地:四川15楼2024-04-21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