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吧 关注:123,217贴子:1,214,436

元末明初诗词与散曲 刘基杨维桢 贾仲明杨景贤汤舜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亚文化的诗词艺术,进入元代以后,与外来杂剧艺术相互融合,演化为散曲艺术。由此,在元代诗歌、词赋、散曲艺术相互促进,元代的诗词类艺术由此五彩缤纷。进入明代以后,诗歌、词赋、散曲艺术依然十分活跃,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与散曲艺术家。刘基,杨维桢 贾仲明,杨景贤,汤舜民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甲集前编》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元末明初的诗人与诗词作品,
●甲集前编第一   刘诚意基《覆瓿集乐府诗九十五首,古诗六十七首
●甲集前编第二  刘诚意基《覆瓿集古诗一百十八首
●甲集前编第三  刘诚意基《覆瓿集今体诗一百五十二首
●甲集前编第七之上  铁厓先生杨维桢一百二十四首
●甲集前编第十一  吴待制志淳一十一首【案,吴志淳, 元明间庐州府无为州人,字主一。元末历知靖安、都昌二县。奏除待制翰林,以避兵移家豫章,再迁浙江鄞县东湖。入明不仕。工草书篆隶,亦能诗。】
【渔阳客邸】
  城外云山浓似绮,屋里琴书静如水。  石垆添火试松香,袅袅篆云飞不起。
  天涯倦客此停骖,茶灶烟销犹隐几。  奚奴呼觉日平西,一片秋声响窗纸。
【案,《渔阳客邸》是元末明初诗人李延兴创作的作品。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IP属地:江西1楼2024-04-14 06:24回复
    如果要搞清楚明季文学艺术的源头,那么必须搞清楚元季文化的基本特征。元季,是东亚大陆历史的和平时期,第一次没有对民间文化甚至整个社会文化进行管控的年代。这是因为元季的统治群体,主要成员是蒙古人,由于蒙古人的文化素养比较低,对于东亚大陆的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抱着一种极大的兴趣与学习的态度,还远远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各种类型与派别进行甄别与适当的管控。
    东亚文化中,最早与蒙古统治者接触的,是全真某的人员,1220年末,丘处机接受成吉思汗的诏请,1221年2月,丘处机率弟子西行觐见远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驻营的成吉思汗,全真某对于元季文学以及元代文学发展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全真某的思想成为了元季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IP属地:江西2楼2024-05-10 06:21
    回复
      比如以下两段元曲的内容:真情实意的味道很浓厚,是以传统文化中潇洒清新飘逸的成分为主,包含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与陆游的诗词作品的风范。
      《仙吕·点绛唇》:
      〔寄生草〕但得黄鸡嫩。白酒熟。一任教疏篱墙缺茅庵漏。则要窗明炕暖蒲团厚。问甚身寒腹饱麻衣旧。饮仙家水酒两三瓯。强如看翰林风月三千首。
      《仙吕·村里迓鼓》:
      我向这水边林下。盖一座竹篱茅舍。闲时节观山玩水。闷来和渔樵闲话。我将这绿柳栽。黄菊种。山林如画。闷来时看翠山。观绿水。指落花。呀。锁住我这心猿意马。
      〔元和令〕将柴门掩落霞。明月向杖头挂。我则见青山影里钓鱼槎。慢腾腾闲潇洒。闷来独自对天涯。荡村醪饮兴加。
      〔上马娇〕鱼旋拿。柴旋打。无事掩荆芭。醉时节卧在葫芦架。咱。睡起时节旋去烹茶。
      〔胜葫芦〕药炉经卷作生涯。学种邵平瓜。渊明赏菊在东篱下。终日饮流霞。咱向炉内炼丹砂。
      〔游四门〕我则待散诞逍遥闲笑耍。左右种桑麻。闲看园林噪晚鸦。心无牵挂。蹇驴闲跨。游玩野人家。
      〔后庭花〕我将这嫩蔓菁带叶煎。细芽䅵油内煠。白酒磁杯咽。野花头上插。兴来时笑呷呷。村醪饮罢。绕柴扉水一洼。近山村看落花。是蓬莱天地家。
      〔青歌儿〕呀。看一黛云山云山如画。端的是景物景物堪夸。剩水残山向那答。心无牵挂。树林之下。椰瓢高挂。冷清清无是无非诵南华。就里乾坤大。(盛世新声)
      引文是元曲中常见的表述主题与表达内容。有意味的是,前一支曲子是贵族不忽木的作品,后一段是贵族贯云石的作品。


      IP属地:江西3楼2024-05-10 07:01
      回复
        《元史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七》记载。
        【案,不忽木,对东亚大陆的传统文化的造诣十分深厚,这可以为元季文化的氛围做一个佐证。不忽木,是元季大儒许衡的弟子,至元十三年,与同舍生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曰,建议元季全面恢复学校与儒学教育,所谓择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岁以上质美者百人,百官子弟与凡民俊秀者百人,俾廪给各有定制。选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充司业、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为之讲解经传,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不忽木以东亚传统文化精髓,为自己的为官之道的指南,故而忽必烈对他十分器重。】
        不忽木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为康里部大人。康里,即汉高车国也。祖海蓝伯,尝事克烈王可汗。王可汗灭,即弃家从数千骑望西北驰去,太祖遣使招之,答曰:“昔与帝同事王可汗,今王可汗既亡,不忍改所事。”遂去,莫知所之。子十人,皆为太祖所虏,燕真最幼,年方六岁,太祖以赐庄圣皇后。后怜而育之,遣侍世祖于藩邸。长从征伐,有功。世祖威名日盛,宪宗将伐宋,命以居守。燕真曰:“主上素有疑志,今乘舆远涉危难之地,殿下以皇弟独处安全,可乎?”世祖然之,因请从南征。宪宗喜,即分兵命趋鄂州,而自将攻蜀之钓鱼山,令阿里不哥居守。宪宗崩,燕真统世祖留部,觉阿里不哥有异志,奉皇后稍引而南,与世祖会于上都。
          世祖即位,燕真未及大用而卒,官止卫率。不忽木其仲子也,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命给事裕宗东宫,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世祖尝欲观国子所书字,不忽木年十六,独书《贞观政要》数十事以进,帝知其寓规谏意,嘉叹久之。衡纂历代帝王名谥、统系、岁年,为书授诸生,不忽木读数过即成诵,帝召试,不遗一字。


        IP属地:江西4楼2024-05-10 07:02
        回复
          《元史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七 不忽木 》记载。
          至元十三年,与同舍生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曰:
            臣等闻之,《学记》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盖自尧、舜、禹、汤、文、武之世,莫不有学,故其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为后世所法。降至汉朝,亦建学校,诏诸生课试补官。魏道武帝起自北方,既定中原,增置生员三千,儒学以兴。此历代皆有学校之证也。
            臣等今复取平南之君建置学校者,为陛下陈之。晋武帝尝平吴矣,始起国子学。隋文帝尝灭陈矣,俾国子寺不隶太常。唐高祖尝灭梁矣,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及至太宗,数幸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学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学,国学之内至八千余人。高宗因之,遂令国子监领六学:一曰国子学,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学,四曰律学,五曰书学,六曰算学,各置生徒有差,皆承高祖之意也。然晋之平吴得户五十二万而已,隋之灭陈得郡县五百而已,唐之灭梁得户六十余万而已,而其崇重学校已如此。况我堂堂大国,奄有江岭之地,计亡宋之户不下千万,此陛下神功,自古未有,而非晋、隋、唐之所敢比也。然学校之政,尚未全举,臣窃惜之。
            臣等向被圣恩,俾习儒学。钦惟圣意,岂不以诸色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尚少,而欲臣等晓识世务,以任陛下之使令乎?然以学制未定,朋从数少。譬犹责嘉禾于数苗,求良骥于数马,臣等恐其不易得也。
          为今之计,如欲人材众多,通习汉法,必如古昔遍立学校然后可。若曰未暇,宜且于大都弘阐国学。择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岁以上质美者百人,百官子弟与凡民俊秀者百人,俾廪给各有定制。选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充司业、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为之讲解经传,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下复立数科,如小学、律、书、算之类。每科设置教授,各令以本业训导。小学科则令读诵经书,教以应对进退事长之节;律科则专令通晓吏事;书科则专令晓习字画;算科则专令熟闲算数。或一艺通然后改授,或一日之间更次为之。俾国子学官总领其事,常加点勘,务要俱通,仍以义理为主。有余力者听令学作文字。日月岁时,随其利钝,各责所就功课,程其勤惰而赏罚之。勤者则升之上舍,惰者则降之下舍,待其改过则复升之。假日则听令学射,自非假日,无故不令出学。数年以后,上舍生学业有成就者,乃听学官保举,蒙古人若何品级,诸色人若何仕进。其未成就者,且令依旧学习,俟其可以从政,然后岁听学官举其贤者、能者,使之依例入仕。其终不可教者,三年听令出学。凡学政因革、生员增减,若得不时奏闻,则学无弊政,而天下之材亦皆观感而兴起矣。然后续立郡县之学,求以化民成俗,无不可者。
            臣等愚幼,见于书、闻于师者如此。未敢必其可行,伏望圣慈下臣此章,令诸老先与左丞王赞善等,商议条奏施行,臣等不胜至愿。
            书奏,帝览之喜。


          IP属地:江西5楼2024-05-10 07:03
          回复
            《元史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七 不忽木 》记载。
              十四年,授利用少监。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二十一年,召参议中书省事。时榷茶转运使卢世荣阿附宣政使桑哥,言能用己,则国赋可十倍于旧。帝以问不忽木,对曰:“自昔聚敛之臣,如桑弘羊、宇文融之徒,操利术以惑时君,始者莫不谓之忠,及其罪稔恶著,国与民俱困,虽悔何及。臣愿陛下无纳其说。”帝不听,以世荣为右丞,不忽木遂辞参议不拜。二十二年,世荣以罪被诛,帝曰:“朕殊愧卿。”擢吏部尚书。
              二十三年,改工部尚书。九月,迁刑部。
              二十四年,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其妻曰:“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遂以疾免。车驾还自上都,其弟野礼审班侍坐辇中,帝曰:“汝兄必以某日来迎。”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满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二十七年,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之。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于中书,欲用不忽木为丞相,固辞,帝曰:“朕过听桑哥,致天下不安,今虽悔之,已无及矣。朕识卿幼时,使卿从学,政欲备今日之用,勿多让也。”不忽木曰:“朝廷勋旧,齿爵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众。”帝曰:“然则孰可?”对曰:“太子詹事完泽可。向者籍没阿合马家,其赂遗近臣,皆有簿籍,唯无完泽名;又尝言桑哥为相,必败国事,今果如其言,是以知其可也。”帝曰:“然非卿无以任吾事。”乃拜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
              王师征交趾失利,复谋大举,不忽木曰:“岛夷诡诈,天威临之,宁不震惧,兽穷则噬,势使之然。今其子日燇袭位,若遣一介之使,谕以祸福,彼能悔过自新,则不烦兵而下矣。如或不悛,加兵未晚。”帝从之。于是交趾感惧,遣其伪昭明王等诣阙谢罪,尽献前六岁所当贡物。帝喜曰:“卿一言之力也。”即以其半赐之,不忽木辞曰:“此陛下神武不杀所致,臣何功焉。”惟受沉水假山、象牙镇纸、水晶笔格而已。
              


            IP属地:江西6楼2024-05-10 07:04
            回复
              《元史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七 不忽木 》记载。
                三十年,帝忧之,夜召入禁中,问所以销天变之道,奏曰:“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限,人则舟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惟起敬起孝。故《易·震》之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敬天之怒’,又曰‘遇灾而惧’。三代圣王,克谨天戒,鲜不有终。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内乂安。此前代之龟鉴也,臣愿陛下法之。”因诵文帝《日食求言诏》。帝悚然曰:“此言深合朕意,可复诵之。”遂详论款陈,夜至四鼓,明日进膳,帝以盘珍赐之。
                三十年,帝不豫,故事,非国人勋旧不得入卧内。不忽木以谨厚,日视医药,未尝去左右。帝大渐,与御史大夫月鲁那颜、太傅伯颜并受遗诏,留禁中。丞相完泽至,不得入,伺月鲁那颜、伯颜出,问曰:“我年位俱在不忽木上,国有大议而不预,何耶?”伯颜叹息曰:“使丞相有不忽木识虑,何至使吾属如是之劳哉!”完泽不能对,入言于太后。太后召三人问之,月鲁那颜曰:“臣受顾命,太后但观臣等为之。臣若误国,即日伏诛,宗社大事,非宫中所当预知也。”太后然其言,遂定大策。其后发引、升祔、请谥南郊,皆不忽木领之。
                成宗即位,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丞相常独入,不忽木至数日乃得见,帝问知之,慰劳之曰:“卿先朝腹心,顾朕寡昧,惟朝夕启沃,以匡朕不逮,庶无负先帝付托之重也。”成宗躬揽庶政,听断明果,廷议大事多采不忽木之言。太后亦以不忽木先朝旧臣,礼貌甚至。
                执政奏以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太后谓帝曰:“不忽木朝廷正人,先皇帝所付托,岂可出之于外耶!”帝复留之。竟以与同列多异议,称疾不出。元贞二年春,召至便殿曰:“朕知卿疾之故,以卿不能从人,人亦不能从卿也。欲以段贞代卿,如何?”不忽木曰:“贞实胜于臣。”乃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辞曰:“是职也,国朝惟史天泽尝为之,臣何功敢当此。”制去“重”字。
                大德四年,病复作,帝遣医治之,不效,乃附奏曰:“臣孱庸无取,叨承眷渥,大限有终,永辞昭代。”引觞满饮而卒,年四十六。帝闻之惊悼,士大夫皆哭失声。
                家素贫,躬自爨汲,妻织纴以养母。后因使还,则母已死,号恸呕血,几不起。平居服儒素,不尚华饰。禄赐有余,即散施亲旧。明于知人,多所荐拔,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亦其所荐也。其学先躬行而后文艺。居则简默,及帝前论事,吐辞洪畅,引义正大,以天下之重自任,知无不言。世祖尝语之曰:“太祖有言,人主理天下,如右手持物,必资左手承之,然后能固。卿实朕之左手也。”每侍燕间,必陈说古今治要,世祖每拊髀叹曰:“恨卿生晚,不得早闻此言,然亦吾子孙之福。”临崩,以白璧遗之,曰:“他日持此以见朕也。”武宗时,赠纯诚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贞。
                子回回,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巙巙,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入为翰林学士承旨。
              -------------------------------------


              IP属地:江西7楼2024-05-10 07:04
              回复
                元季的文化,首先是多元的文化。元季是以蒙古人为主体的统治集团,但是元季社会的上层与中层,不光有蒙古人,还有来自西部亚洲的人群,自然还有东亚大陆本土的人群,这里包括金国的人群,南宋的人群,甚至包括西藏的人群。所以元季文化,必然呈现以蒙古文化为主导的多种文化模式并存的状态。东亚大陆的传统文化,在元季也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在元季的上层社会,出现以儒学儒生面貌出现的重要官员,也就十分合情合理的。不忽木,就是元季儒生化官员的典型代表。不忽木,有十分深厚的东亚传统文化的修养,
                《全元散曲 ☆不忽木》记载
                不忽木(一二五五~一三○○),或作不忽麻、不忽卜,一名时用,字用臣,号静得。康里部人。其父名燕真,从元世祖征战有功,未及大用而卒。因父功为给事东宫。曾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就学于祭酒许衡。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按察使,二十一年召入拜参议中书省事,后连任吏、工、刑部尚书,二十七年(一二九○)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次年拜平章政事。元成宗元贞二年(一二九六)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大德二年(一二九八),特命行御史中丞事,兼领侍仪司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贞。《元史》有传。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闲云出岫”。
                --------------------------------------------


                IP属地:江西8楼2024-05-10 12:46
                回复
                  元季东亚传统文化的诗词戏曲等文学艺术,又一次进入了大融合与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元季社会实现了东西南北的大一统,四面八方的人群与各种文化形态,在元大都,现今的北京地区,汇集并融合在一起。元季的上层、中层与底层的民众,都喜爱元曲、元杂剧等艺术形式,由此在元季短短的一个世纪之中,著名的文化艺术大师纷纷涌现。
                  这里,首先要关注金国与南宋的文化形态,是元季文化的主要基础,唐诗宋词、南宋的杂剧、说唱、话本,金国的院本等文化载体,是元季诗词文化,以及元曲元杂剧的最主要源头。元好问,赵秉文,耶律楚材、赵孟頫、许衡等人文学艺术创作,是元季文化的重要基石。
                  特别是耶律楚材是元季文化形成过程中,初期的关键性人物,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是元季文化从武功文化逐步转向文治文化的过程,为东亚传统文化成为元季文化重要基础,立下了不朽功绩。耶律楚材建议的许多举措,使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逐步采用东亚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中心的体制,来治理东亚大陆地区,实现了东亚大陆的大一统与长时间的和平稳定。
                  -------------------------------------------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按照现代人的评价
                  01 王冕 02马致远 03虞集 04揭傒斯 05杨维桢 06杨载 07范梈 08张养浩 09黄溍 10耶律楚材
                  -----------------------------------


                  IP属地:江西9楼2024-05-10 12:47
                  回复
                    《太和正音谱》记载,
                    【古今羣英乐府格势
                      元一百八十七人: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元季文学第一人,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
                      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羣英之上。
                    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张可久是元曲作家中作品最多者,数量之冠,传世、保存小令作品800余首。】
                      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覊之材;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
                    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白朴(1226年–1306年后),字仁甫,,“元曲四大家”之一。】
                      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李寿卿之词,如洞天春晓。【李寿卿,元代杂剧作家。仅知与纪君祥、郑廷玉同时。曾任县丞。】
                    其词雍容典雅,变化幽玄,造语不凡,非神仙中人,孰能致此?
                      乔梦符之词,如神鳌皷浪。【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
                      若天吴跨神鳌,噀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费唐臣之词,如三峡波涛。【费唐臣(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元代戏曲作家,】
                      神风耸秀,气势从横,放则惊涛拍天,敛则山河倒影,自是一气象,前列何疑?
                      宫大用之词,如西风鵰鹗。【宫天挺(约1260年——约1330年),字大用,《录鬼簿》说:“学官,除钓台书院山水,为权民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
                      其词锋颖犀利,神彩烨然,若揵翮摩空,下视林薮,使狐兔缩颈于蓬棘之势。


                    IP属地:江西10楼2024-05-10 12:48
                    回复

                      《太和正音谱》记载,
                      【古今羣英乐府格势
                        元一百八十七人: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东亚大陆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张鸣善之词,如彩凤刷羽。【张鸣善生卒年不明,生活在元代末年。 曾官至宣慰司令使、江浙提学。元灭后称病辞官,隐居吴江。】
                        藻思富瞻,烂若春葩,郁郁焰焰,光彩万丈,可以为羽仪词林者也。诚一代之作手,宜为前列。
                        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编入“医户”,是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只不过是兼职和谋生的手段。】
                        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
                        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白无咎之词,如太华孤峯。【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南宋遗民诗人白珽长子。延祐年间由省郎出知忻州,忤监郡,去职。至治间起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历常州路知事,终南安路经历。是知名元曲家,】
                        孑然独立,岿然挺出,若孤峯之插晴昊,使人莫不仰视也。宜乎高荐。
                      元遗山之词,如穷崖孤松。【元好[hào]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元好问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IP属地:江西11楼2024-05-10 12:48
                      回复
                        《太和正音谱》记载,
                        【古今羣英乐府格势
                          元一百八十七人:
                        高文秀之词,如金瓶牡丹。  阿鲁威之词,如鹤唳青霄。【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
                        吕止庵之词,如晴霞结绮。
                          荆干臣之词,如珠帘鹦鹉。
                        萨天锡之词,如天环佩。【萨都剌(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中亚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了进士,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南行台侍御史、淮西北道等多职。晚年间,萨都剌在杭州一带居住。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作。后人誉之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 顾均泽之词,如雪中乔木。
                          周德清之词,如玉笛横秋。 不忽麻之词,如闲云出岫。


                        IP属地:江西12楼2024-05-10 12:49
                        回复
                          在东亚大陆的宋末元初的时代之前,是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期。
                          金国,也称金朝(1115年-1234年),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国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或者说,东亚大陆的北方地区,从1127年到12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是女真人的文化为主导,同时容纳原有的东亚传统文化。金国稳定以后,在文化全面恢复与学习,北宋时期形成的东亚传统文化,金国如同宋朝一样,尊崇儒学与孔子。金章宗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有赵秉文、杨云翼、李纯甫与元好问等,金章宗酷爱诗词,制作甚多,但意境只在宫中生活,近似宫体诗。
                          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1208年),酷爱东亚传统文化的诗词与书画,为金朝诸帝中东亚传统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人。在位时仿效唐、宋汉制,制定礼乐制度,命人编修了《金纂修杂录》《大金集礼》等。泰和八年(1208年),金章宗去世。
                          金章宗即位当年,完颜璟就增设经童科。明昌初,完颜璟增设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金朝科举至此诸科齐备。故而史称:世宗、章宗之世,儒风大变,学校日盛,士人由科举而位列宰相者前后相望。
                          金章宗对东亚传统文化的诗词有精深的修养,有句云:“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诗风虽纤弱,却是有意境的佳句。


                          IP属地:江西13楼2024-05-10 17:13
                          回复
                            《全史宫词 ○金《大金国志》载,章宗博学、工诗。曾于云龙川“太和殿”赏牡丹,咏诗。》摘录
                            【宫词】草色青黄可记年,一年一度草芊芊。君王诞日群称寿,恰值银河乞巧天。
                              【简释】《大金国志》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不知纪年。问之则曰:“我见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宫词】射场秋老兽初肥,妃子君王共合围。猎罢黄昏齐纵饮,月旗低傍日旗飞。
                              【简释】《大金国志》载,金国酷喜田猎,昔都会宁,四时皆猎。海陵迁燕以都,城外皆民田,三时无地可猎,候冬月则出。一出必逾月,后妃、亲王、近臣皆随矣!
                            【宫词】月池云馆恣穷探,午夜回銮酒半酣。小底凌晨随小马,挟丸又到雀儿庵。
                              【简释】《大金国志·章宗纪》载,主见兵革未已,心亦忧之。宸妃及诸御女,多劝以酒。尝乘小马,命宫人携酒馔鼓乐,遍趋池馆。意之所悦,必留饮至夜。(又)载,驾之后护卫,名“小底”。不计其数。
                            【宫词】金碧楼台拱绮霞,春风随处作繁华。太和殿里朱明节,藉赏东京谷雨花。
                              【简释】《大金国志》载,章宗博学、工诗。曾于云龙川“太和殿”赏牡丹,咏诗。时五月初也。诗云:“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工造物本无私。”
                              《全金诗》载,章宗宫中绝句,云:“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洛阳,在汉唐为东京、东都。西京、西都为长安。洛阳在宋为西京,汴梁为东京。
                            【宫词】夜深宫禁绝喧豗,侍宴儒臣醉未回。劈破香橙还注酒,新词高唱软金杯。
                              【简释】《归潜志》载,章宗命翰林待制朱澜侍夜饮。诗云:“夜饮何所乐,所乐无喧哗,三杯淡醽醁,一曲冷琵琶,坐久香成穗,夜深灯欲花,陶陶复陶陶,醉乡岂有涯。”又劈橙为软金杯。词云:“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


                            IP属地:江西14楼2024-05-10 17:13
                            回复
                              《精选宋金元明四朝诗 精选金诗姓名爵里》摘录
                              帝系
                              显宗皇帝【讳允恭,本讳呼塔噶,世宗第二子。大定元年封楚王,二年立为皇太子,諡宣孝。章宗即位,追諡体道仁英文睿徳光孝皇帝,庙号显宗。】
                              章宗皇帝【讳璟,显宗嫡子。大定二十六年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嗣位,在位二十年。諡曰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
                              宗藩
                              密国公璹【字仲宝,一字子瑜。世宗之孙,越王永功子。初名寿孙,世宗赐今名。累加开府仪同三司、奉朝请。正大初进封密国公,自号樗轩居士。所着有《如庵小藁》。】
                              诸家姓名爵里
                              蔡松年【字伯坚,真定人。以行台尚书省令史出身,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卫国公,进呉国。自号萧闲老人,卒諡文简。】
                              呉激【字彦髙,宋宰相拭之子,米芾壻也。入金仕为翰林待制,出知深州。有乐府及《东山集》十卷。】
                              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仕为辽相,归金授枢密使、平章政事,卒諡文正。】
                              王枢【字子慎,良乡人。辽日登科,仕金直史馆。】
                              邢具瞻【字岩夫,辽西人。天会二年进士,仕至翰林待制。】
                              王绘【字质夫,济南人。天防二年进士,仕至太常卿。】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人。仕宋,为黄门侍郎。使金被留,歴翰林学士、知制诰,转承防,进礼部尚书。皇统初,坐罪死。】
                              髙士谈【字子文,一字季黙。宋韩武昭王琼之后。宋宣和末,任忻州户曹。仕金,为翰林直学士。皇统初,预宇文虚中之祸。所着有《防城集》。】
                              杜充【字公美,相州人。仕宋,知沧州。归金,拜尚书右丞相,领中山行台。】
                              孙九鼎【字国镇,忻州定襄人。天防六年经义第一人。】
                              王仲通【字达夫,长庆人。天会六年进士。皇统中坐党籍,编配五国。赦还,世宗即位复官,终永定军节度使。】
                              边元勲【字辅臣,丰州人。天防十年进士,歴河间路转运使。】
                              边元鼎【字徳举,元勲弟。天徳三年第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用太师张浩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累,遂不复仕。】
                              张斛【字徳容,渔阳人。仕宋,为武陵守。归金,官秘书省著作郎。所着有《南游北归》等诗。】
                              刘豫【字彦由,阜城人。仕宋,知济南府诸路马步军都总管。归金,立为齐帝,建元阜昌。八年废为蜀王,迁黄龙府,改封曹。有集十巻。】
                              张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未知太原,归金。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逾年请归,卒,諡安简。】
                              马定国【字子卿,茌平人。宋宣政末题诗,坐讥讪得罪。后以诗撼齐王刘豫,授监察御史,仕至翰林学士。自号荠堂,有集传于世。】
                              祝简【字亷夫,单父人。宋进士,入金,歴朝奉郎、太常丞,兼直史馆。《冇呜呜集》】
                              张子羽【字叔翔,东阿人。仕金,尝官洛阳。】
                              王景徽【字彦羙】
                              呉縯【字子长,东平人】
                              朱之才【字师美,洛西三乡人。宋崇宁间登科,入齐为谏官,黜泗水令。退居嵫阳,自号庆霖居士。有《霖堂集》。】
                              杜佺【字真卿,武功人。阜昌中登科,有《锦溪集》。】
                              刘着【字鹏南,舒州皖城人。宋宣政末进士第,归金,歴翰休充脩撰,终忻州刺史。自号玉照老人。】
                              王竞【字无竞,安阳人。宋进士,仕金,歴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防。】
                              李之翰【字周卿,济南人。宋宣和末擢第,仕金守宁州。陷党籍,除名。防赦复官,终东平倅。《冇漆园集》】
                              杨兴宗【髙陵人,有《龙南集》。】
                              赵亮功【华州人,尝监富平酒】
                              贾泳【字汉甫,洛阳人】
                              范墀【字元涉,系出颍川。有《诗话》行世。】
                              白贲【汴人,自号洪夀老】
                              姚孝锡【字仲纯,丰县人。宋政和中登科,仕金为五台簿,弃官家焉。时年二十九,至八十三乃终。自号醉轩,所着有《鸡肋集》。】
                              刘彧【字公茂,安阳人。天眷五年经义第二人,仕至翰林修撰。自号香岩居士。】
                              晁防【字公锡,髙平人。宋宣和武举,为太子洗马。金天眷二年经义进士,歴虞乡、猗氏、临晋三县令,以兴平军节度副使致仕。有《水集》。】
                              王璹【字君玉,太原人。天眷二年进士,仕至汾阳军节度使。】
                              王珦【字汝玉,璹弟。皇统九年进士。】
                              施宜生【字明望,浦城人。原名逵,字必达。宋宣和中有声上庠,入金改今名登第,至翰林学士。自号三住老人,有集行世。】
                              朱自牧【字好谦,棣州厌次人。皇统中登科,大定初官同知晋宁军事。】
                              李晏【字致美,髙平人。皇统二年经义进士,累迁辽阳幕官,入翰林为学士,拜御史中丞,自礼部尚书出为昭毅军节度使。自号游仙野人。】
                              韩汝嘉【字公度,宛平人。皇统二年进士,累官真定路转运,坐公事迁清州防御,召为翰林侍读学士。】
                              郭长倩【字曼卿,文登人。皇统经义乙科,仕至秘书少监兼礼部郎中,修起居注。有《昆仑集》。】
                              董师中【字绍祖,邯郸人,后徙洺州。皇统九年进士,累擢大理卿、御史中丞。承安中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卒,諡文定。有《漳川集》。】
                              麻秉彜【临晋人。皇统九年进士第,歴官兵部侍郎。】
                              赵慤【字叔通,宋末为郓州学正,入金登科,仕至同知南京路转运。】
                              蔡珪【字正甫,右丞相松年子。天徳三年进士,累迁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歴礼部郎中。以疾除潍州刺史致仕,有集五十五巻。】
                              。。。。。。。。。。。。


                              IP属地:江西15楼2024-05-10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