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2,995贴子:16,468,930

天地如牢狱,血肉似囚笼,社会道德同狱卒,思想为枷锁,命运近服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名为人既名可名,非常名,行人道既道可道非常道,那我不可名,不可道时又为何?
我身为一个男性,会受身体性别和他人的眼光所约束。我做为一个人,我的思维都是从自己是人为前提去思考,受社会法律家庭人伦道德和其形态所约束。我又作为一个生物,我的行为只能从一个生物的前提去活,受诞生、繁衍、死亡这样生命的规律和喜怒哀乐这些感情的约束。
又作为一个实有,又要收各种宇宙天地间的各种规律法相所约束作为男性我身心对外表美丽的女性化的人会有感觉,而对外表外表粗犷的男性化的人无感。我在想在我现在生活一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的身体本来是个女性,我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思想?或许那时我会在想我是个男性会怎样吧。作为人家人从小就形成了我该如何如何,长大后向前辈向身边的人那样在如何如何的过着,是娶妻生子,还是建功立业,还是在踩缝纫机,一天天忙于奔波,为了家人自己,受着来着社会法律道德的保护,要遵纪守法,德行兼备过完一生的思维;人不就是被这些思维所束缚吗?这样的思维如同枷锁,锁着你的思维;社会道德如同狱卒拽着你向前人的方向。我在想当我不在是人时,是一只鸟能翱翔,是一条鱼能畅游,是一种走兽在野外求生,我又会何种思维,又为什么而活。又或许早已捕食者的盘中餐了。这或许就是杨朱所求的生活吧?没有社会道德的左右,放开思维。停下来做自己想做,做自己能做!但又有几人能成,没有社会的保护和物质的提供,又能走多远?
生命活着是为了什么,每个人不一样,每个物种也不一样,但他们相同的是生老病死一起都有时间,有的或许短暂,有的或许长久,能给这时间填写色彩的便是感情,但我不知道有些生命为什么会有感情,有的生物可能没有。像病毒它们只知道繁衍,像人类他们会知道追求感情。为什么病毒不会有感情,而人类为什么会有感情?只因个体的复杂度的不同吗?我这是便想,人类或者说高级生物为什么会有感情?会喜怒哀乐?我为何这样会喜,那样会乐,我养了几年的宠物死了我为何会伤心,而脚下的蚂蚁死了我又为何毫无波澜,但仇人的亲人死了我为何会又感动开心,这些同样是死亡,只因他们我带给我的认知确是不同的,那么我又为何对他们认知不同?为何不能做到心中无量那?那当我舍弃了血肉我会怎样,成为一颗石子,一滴水我还会有思维吗,若还有思维那我还会有感情吗?若我保留着血肉而没有了感情我又会怎样?试问谁这血肉之囚笼可越否?越出又为何?
这天地并非天空和大地,而是未知与已知;如同井底之蛙般,在井中,只知井口是天,井底是地,越出井又知天空是天,大地是地,出了地球也不过知宇宙是天,众星是地,当那一日宇宙是地时,何又是天?天地如同监狱一般囚禁着万物众生,万物众生便是那实有之物在天地间运行着自己的命运,生物有生老病死,死物有千变万化,哪怕恒星也有变黑洞的一刻,宇宙依是在动。若是我无形,无法,无相,化作虚无,可能出的了这天地?天地外又是何?我又如何化做虚无,又还有思维否?
乃愚笨无知无能之物问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10 22:09回复
    标题不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0 23:00
    收起回复
      唯名论认为,具体的事情是实在的,越抽象的名词,越广博的名词其实在性就越来越打折扣了,从假大空的形而上学大词开始思考与推理,反而使我们的知识体系地基不稳,越来越危险了,所以东方人说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从具体的东西慢慢的归纳,没有确切的知识就保持怀疑,保持耐心,回归生活,回归个体,认真对待每一个经验…才不致盲人瞎马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10 23:39
      收起回复
        不是宇宙而是虚无与实有 不是身体而是一切有型之物 不是欲望而是他所附加给你的期望 不是似乎想枷锁而是你的思想就是枷锁 不是人生的命运,而是一切的命运
        -----------------这段话讲得好
        宇宙就是虚无与实有的化身,不仅仅是人类有身体,万物都有一个身体,不是万物有欲望,而是宇宙大自然赋予了万物的期望,不是人类的思想有枷锁,是大自然给与人类就是有限的思维,不是人生的命运,而是一切宇宙万物的命运,生非人想生,死非人想死,而是天人合一的命运


        IP属地:浙江4楼2024-04-10 23:40
        收起回复
          楼主很擅长比喻,写的很生动。


          钢铁拳渣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10场胜利,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11 06:28
          回复
            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意识流式的表达!而哲学,应该是在自我意识之上去建立属于科学理性的观念的!自我意识在意识作为我的道,而外在的客观的事物又有着他们各自的道,故而有存在即合理,一切有为法的论断!跨出自我意识,才能找到与我相同的人的共同的道,共同的努力与追求,这大概就是儒的启示吧?进而才有荀子,马克思等的天人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群与社会的问题!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11 15:40
            回复
              问得好?帮顶?金銭是人类的翅膀?没钱没翅膀在井里?井里之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13 07:48
              回复
                人的思想如同App;人的感觉如同手机接收输入信号之后App的反应。我们真实地去考察大脑的运作规律,就会发现它与计算机很相似。我们考察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器官,就能发现它们与机械和感应器很相似。只不过人是更精密更复杂的一个系统。
                如果要用好人这个系统,必须对自身有深入的理解,也就是细致地体察,理解其性质、整体结构和运转机制,才有可能掌握自身,甚至超越自身。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4-13 08:48
                回复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13 15:40
                  回复
                    到了那个点位,自然就知道。
                    现在的你是实,是叫这个名字,有这个出身背景,几十年生活经历的你。
                    真正的你是虚,就是那个灵魂诞生之初,可能经历过,千年万年甚至更久的你。
                    从何处来,终归于何处。退去实的这个你,虚的那个你自现。你是它,它不是你。
                    你的问题,需要你自己找到你自己才能有答案。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4-14 18:46
                    回复
                      所以说,如何摆脱你的标题呢?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4-15 10:10
                      回复
                        嗯,竟然有人读到佛教的这一哲思了,不错。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4-15 11:24
                        回复
                          道不同 不相为谋
                          亦可求同而存异
                          完全把主观能动性摒弃掉了吗
                          太虚了
                          落脚点在哪里 我心不动 心随境转
                          出去了也就进去了
                          跳出来喽。也就是说跳进来咯
                          跳来跳去 别把自己跳没了
                          所以要抱元守一
                          要守住那个一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4-15 19:28
                          回复
                            枷锁说可能每个人都有,给你添加更多的枷锁,也有,要佛教,儒教,基督教等。给你更多的枷锁。想要打破枷锁的话,可能不在你的肉体,而在你的心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4-15 21:51
                            回复
                              虚无论?因为没有体验过而不能断定,不能妄下定论。第一遍读感觉断断续续的,想表达的好像是自由但是又感觉不能概括;第二遍读发现大多数都是自己未曾体验过而不能证实的…所以想表达什么呢?虚无?虚无又表达什么呢?它带给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很多东西都是要下定论,然后产生辩驳,最后下一个最终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定论。也就是说许多东西也许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必须有答案,即使它是相对的。总是纠结于那些没有答案的东西,它不成定论,容易让人迷失其中,容易忘本。就像我曾经以为我所得不到的,与周围人思想向左,是因为世界排斥我;现在我却是觉得是我在排斥这个世界。因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也不该是一成不变的。你又怎么知道你所询问的问题的答案没有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了呢?与其思考,不如在这一刻给它下一个相对的定论,来填补自己的认知,跟上世界的变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4-18 01:15
                              回复